郭斌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于学生思维的培养、基础的奠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新时代的初中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与学生积极地进行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情,使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得以提升。在本文中,笔者从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出发,谈谈如何通过优化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细致的教学服务,增强初中数学教学的效果。
一、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一)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前预习
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正式上课前提前学习新课内容。笔者认为,教师应当指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预习。首先,通读新课内容,对于概念性的知识要尽量尝试理解。其次,要带着任务预习,学生要结合例题进行预习,如尝试解几道相关的练习题,或者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最后,对新课的重难点内容做标注,在课堂上要有针对性地细听、多思,达到深度理解的目的。另外,在学生进行预习时,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录制一些微视频,帮助学生全面梳理新课知识,或者针对一两个重难点知识进行讲解。比如,在教学“有理数”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把有理数概念、有理数减法等重难点内容,录制成几分钟的微视频,辅助学生进行高效预习,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
(二)以章节为单元进行预习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在预习时,不是根据课程进度进行预习,而是利用周末、节假日,对某一个章节的内容进行系统性的预习。比如,在学习“有理数”这一章节之前,部分学生在预习时会系统、全面地阅读教材中的“正数和负数”“有理数”“有理数和加减法”“有理数的乘除法”等小节,并画出重点和难点。这样的预习虽然看似针对性不强,但有助于学生系统地了解整个章节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既要鼓励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前预习,强化预习的目标性,也要鼓励学生进行章节预习,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教师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预习方式。良好的预习习惯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还有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一)重视教材阅读
初中数学教材的内容是经过相关专家和学者层层筛选、认真设计的,教材上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有它的深意。但是笔者发现,部分教师和部分学生对数学教材的阅读不够重视,认为数学学习不用阅读,只要会解题就行。这不仅限制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全面了解,也限制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识。事实证明,数学学习不但需要阅读,而且和语文学习一样有许多要勾画、背诵的内容,如各类概念、公式,及一些学生需要熟悉的操作步骤、解题方法等。例如,教师在讲解“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大于第三条边”这个知识点时,为了强化学生的记忆,可以让学生翻开书本,读一读教材上对这个知识点的总结。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养成翻书查证、阅读的习惯,还能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提高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重视程度。事实证明,数学教材中藏着数学知识的细枝末节,学生只有通过阅读,才能全面了解数学教材,才能清晰地看到知识形成的过程,找到理解相关知识的万能钥匙。
(二)重视对练习题的阅读
在数学阅读中,最直接的阅读对象除了教材,就是各种各样的练习题。笔者发现,有些初中生没有养成阅读练习题的习惯,在解题过程中只是匆匆扫一眼题干就开始解答。这造成学生的错误率较高,不利于学生数学阅读习惯的养成。所以,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做练习题时认真阅读题干。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互动,来强化学生的阅读意识。以下是教学片段一。
教师:“同学们知道在阅读题目时,我们应该要注意哪些信息吗?”
学生1:“要注意题干中的每一个数字。”
学生2:“要结合整个问题,抓住题干中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关系,为列式解答做准备。”
学生3:“老师,那在阅读判断题时要注意什么?”
教师:“判断题特别具有迷惑性,在阅读时一定要看其中是否有概念、性质、定义、法则等,结合这些知识点去判断就不容易出错。如‘正数和负数互为相反数( )这道判断题,如果同学们对相关的概念不理解,就会理所当然地打‘√,从而判断错误。所以大家一定要熟悉概念、性质、定义等理论知识,为正确应用知识做好准备。”
学生4:“老师,在阅读计算题时该注意什么?”
教师:“计算题是同学们最容易忽略阅读的一种题型,许多同学看到计算题就没有阅读的意识,而是直接解答,导致错误频频出现。面对计算题时,我们要认真阅读,不但要看清每一个数字,通过阅读掌握它的计算方法、技巧,还要看清楚每一个计算符号,如有的同学把‘+号看成‘÷号,就会造成‘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结果。”
在以上教学片段中,教师通过师生互动,不仅使学生懂得了仔细阅读练习题的重要性,还提高了学生对阅读题目的重视程度。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由于数学学科的特殊性,学生在阅读题目时可能会感到枯燥、无聊,对此,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首先,教師要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范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相关教案、PPT文件等,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教师要向学生推荐一些合适的数学读物。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在书店中经常购买与语文学科相关的课外读物,很少选择与数学学科有关的阅读资料。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数学读物,并有目的地为学生推荐一些数学读物。以下是教学片段二。
教师:“同学们读过不少的书籍,那么你们读过与数学有关的故事书吗?想读一读吗?”
学生1:“想。老师能为我们推荐几本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读物吗?”
教师:“我为大家推荐李毓佩的数学故事系列书,如《荒岛历险》《爱克斯探长》等。”
学生2:“老师,有没有数学专家写的数学读物呢?”
教师:“有的,如张景中写的《趣味数学专辑》《好玩的数学》《故事中的数学》《数学营养菜》等,这些丰富的数学阅读资料,一定能把你们带进精彩的数学世界。”
在以上教学片段中,这些数学读物为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奠定了基础。
三、充分利用评语做好互动
(一)课堂上及时给学生评价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教师的课堂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有着神奇的力量,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虽然已经有了自我意识,但是对自我的认识不够全面,需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得到教师、同学的评价与认可。教師的评价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正确引导他们,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例如,在教授“直线、射线、线段”相关内容时,教师为了吸引学生注意,会向学生提问。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要充分利用评价、评语与学生进行互动,给予学生适当的肯定和表扬,增强学生信心。以下是教学片段三。
教师:“同学们,谁能说说直线、射线和线段,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
学生:“直线能向两端无限地延伸,因为它没有端点,又是直的,也就没办法测量它的长度;射线有一个点,也就是有端点,这个端点和端点引出的一条可无限延长的线构成射线;线段是直线上有两个端点中间的部分。”
教师:“你回答得很完整,而且也有自己的思考,并结合了自己的语言把这些要点总结了出来。看来你不但理解能力好,而且善于思考,对知识能融会贯通,能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以上教学片段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会给学生无形的暗示,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学好数学,而且自己有学好数学的能力。笔者认为,教师要积极地在课堂上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情境,恰当、科学地运用评价,激发学生的内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的发展做好铺垫。
(二)在作业中为学生写上评语
课后作业不仅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还是师生沟通的一个重要渠道,能让学生更了解自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善于运用评语与学生进行沟通,给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例如,有些学生很粗心,往往在一些细节上犯错,如答案少写了一个零,把题干中的“多多少”看成“少多少”,写错计算符号,等等。针对这些错误,教师可以写上这样的评语:“你的理解能力很强,思路都是对的,如果能再细心一些,我相信这些错误都不会出现。”又如,针对有些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的学生,教师可以就他们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写上这样的评语:“老师相信,以后在完成练习前,你再翻翻书,再看看概念,就能解对这类题了。”这些评语既有私密性,也有针对性,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结语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新时代的初中数学教师既要关注课堂教学,为学生设计精练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又要关注学生发展,在教学中关注那些平时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如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评语的互动作用等,以此辅助学生学习。这样不仅能让初中数学教学变得丰富多彩,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温度,强化学生的体验感,从而促进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白沙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