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瑛 滕梅
【摘要】文章用大概念架构单元学科教学,从提炼单元大概念、架构大任务体系、设计关键性活动、渗透可视化评价四方面例谈大概念统摄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路径。
【关键词】大概念;单元整体教学;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张瑛(1981—),女,江苏省宜兴市万石小学。
滕梅(1972—),女,江苏省兴化市实验小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以核心素养为主轴,开发大观念、大任务或大主题等课程内容形态,重构课程内容,形成结构体系,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组织单元教学。如何依据统编教材,引入核心素养和学习任务群概念,围绕大概念设计单元整体教学方案?本文以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为例,就大概念统摄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路径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聚焦单元要素,提炼单元大概念
统编版教材采用“双线组元”方式组织教学内容,将人文主题与单元要素结合呈现,为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抓手与方向。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前,教师要深入解读文本内容,聚焦单元要素,并理清各内容之间的关联,统整学习资源,架构单元整体学习“网”。
(一)解读文本,梳理要素“体现脉”
本单元以“民风民俗”为人文主题,编排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四篇课文,教学内容充满了浓郁的民俗风情,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单元语文要素有两个,阅读要素为“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指向阅读时能分清主次内容并了解详写方法;表达要素为“习作时抓住重点,写出特点”,指向习作时能运用一定的方法,突出重点,写出特点。
在教学本单元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查阅资料等方式,交流分清文章主次的意义以及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明确文章的主次是根据作者想要重点表达的内容决定的,并学习作者是如何根据要表達的主要意思把主要内容写详细的。阅读要素与表达要素存在一定的逻辑关联,读的关注点即写的训练点。阅读文本时分清主次,才能更好地领会重要内容和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习作时分清主次,详略得当,才能突出中心,让别人更好地了解自己想要表达的重要意思。学生只有掌握了根据表达需要确定主次内容和详写的方法,才能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二)纵横比照,明晰要素“关系链”
1.人文要素“链”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与本单元在素材内容上相似的单元为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安排了“了解我国有哪些节日,节日里有哪些习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要求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在学习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时,学生对这个主题的素材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并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2.语文要素“链”
就“主要内容的把握”这一阅读要素,三、四年级从关注整体内容转为关注各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五、六年级则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的基础上,从关注各部分内容的逻辑关系转为关注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梳理信息、抓住关键句等方式把握主要内容。本单元则旨在让学生了解详写什么内容、怎样详写、有何效果,逐层深入,进阶训练。对于如何将重点部分写清楚、写具体,学生通过学习已经积累了“写过程”“分段表述”“发挥想象”等表达方法,为本单元尝试“抓住重点,写出特点”这一学习进阶训练搭建了支架。本单元语文要素的训练是建立在学生一定的学习经验基础上的。
(三)联结整合,凝练要素“聚合点”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指向让学生了解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感受传统习俗中蕴含的人情美、文化美,激发学生传承中华文化之志,与新课标中“通过语文学习,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相呼应[1]。单元语文要素指向了解文章主次内容并体悟表达效果,尝试用学到的详写方法介绍民俗活动,与新课标中“能借助不同媒介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学习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相呼应。经过梳理发现,本单元人文价值指向“民风民俗之美”,语用训练指向“明晰文章主要内容,体会其表达效果”,能力素养指向“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基于此,本单元的核心可以确定为“分清主次内容,体会文章表情达意之法”,本单元的大概念可以提炼为循“法”达意,予“美”传情,由此可以确定单元教学的方向。
二、紧扣单元主题,架构大任务体系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崔允漷教授认为:“指向素养的学习必须是真实学习,真实学习必须有真实情境与任务的介入。只有在真实情境下运用某种或多种知识完成特定的任务,才能评估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2]。”在提炼单元大概念后,教师需要创设真实的活动情境,架构大任务体系,驱动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协同思考,体验探究,形成概念性理解,成为有问题解决意识的行动者。
架构大任务体系要基于学生视角,立足生活。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可以作为大任务设计的出发点。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来自24个省,18个少数民族,新市民子女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82.6%,是一个“多民族”学校。六年级的学生对自己家乡的民风民俗有一定的了解,并亲身体验过一些活动。学习本单元内容,能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的共鸣。基于校情、生情、学情分析,结合单元教学内容,可以确定本单元的大任务为编制“最美民俗风”家乡风俗作品集。作品内容为介绍家乡的节日习俗、特色民居、民间工艺品、饮食和典型服饰等地方民风民俗,或是自己参加民俗活动的美好体验,以展示地方民俗传统文化
之美。
这一主题任务可以分解为三个子任务。
【任务一】寻觅作品素材,即整体阅读单元内容,初步了解节日习俗,搜集家乡民风民俗资料,积累素材。
【任务二】解码创作妙法,即精读课文,了解文章主次内容的安排,明晰详写方法,体悟表达效果。
【任务三】展示风俗佳作,即尝试运用详写方法介绍家乡风俗或分享民俗活动体验,编制作品集,交流展示民俗之美。
在完成大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在阅读感悟、生活情境交际等活动中,深度进行单元内容的学习,习得知识,开展实践,还可以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和传统文化,传承家乡传统文化,提升核心素养。
三、勾连真实生活,设计关键性活动
王荣生教授曾指出,有效的教学设计的核心是围绕目标的达成设计“学生学的活动”。李吉林也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儿童素质发展的主要途径,便是儿童的活动[3]。”在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时,教师要以学生为核心,基于课标,立足学生的素养培养,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活动相融合,在真实的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深度学习,获取知识,提升素养。
这一单元属于“文本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在明确单元整体建构的方向后,教师就要将统整的学习内容转化为实际的学习活动。在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时,教师要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真实生活勾连,通过梳理、重组、统整、拓展,设计关键性活动,加强多学科融合,整体观照、逻辑推进教学过程,在浓郁的民俗活动氛围中,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促使学生参与多元活动,涵育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传统文化根植于学生心中。根据单元特质,教师可以根据单元大任务设计以下具体活动(见表1)。
大概念统摄下的单元整体教学,将字词教学、课文品读与背诵、语用实践等有机整合在有趣而深刻的任务活动中,以情趣助力学生思维的发展,以审美促进学生品质的提升,以深度学习深化核心素养培育,真正实现单元内容的多重教育价值。
四、指向素养表现,渗透可视化评价
语文教学是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教師在教学时要基于语文学习的基本特征,根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并通过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表现其核心素养。例如,“名家叙节日”活动指向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的培养,“诗词话佳节”活动指向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培养,“地方风俗秀”活动指向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培养。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需要遵循教学评一致性原则,在提炼单元大概念、架构大任务体系之后,向学生提供与学习目标相对应的学习评价标准,设计评价量规,使教、学、评共融,互促。进行单元学习任务评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依据具体明确的评价标准在学习任务的完成过程中随时进行自我评价,不断反思,不断调整学习节奏,在学会批判性学习的同时,逐步完成知识和能力的重构,以获得看得见的“语文成长”,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从学生的素养表现中得到反馈,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给予学生支持和帮助,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
结语
在大概念统摄下设计大概念、大任务和关键性活动,渗透可视化评价,在真实情境中整合优化单元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投入语文学习活动中,在自主建构、合作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思维发展,培植创新学力,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大概念统摄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真正构建“学科育人”的教学新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崔允漷.学科核心素养呼唤大单元教学设计[J].上海教育科研,2019(4):1.
[3]李吉林.为儿童的学习[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