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学科,小学音乐课程在育人方面发挥着巨大且独特的作用。但当前部分小学音乐课堂存在“德”“艺”无法形成合力的现象。文章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归纳思政内容、挖掘思政教育主题等方面,探索小学音乐课堂思政教育的有效变革途径,期望能帮助广大教师让音乐教育发挥铸魂培根的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科素养;思政元素;音乐课堂;实践探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21年度开放课题“学科育人导向下‘课程思政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研究”(课题编号:KCX202110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郑丹梅(1977—),女,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麟峰小学木兰分校。
随着系列教育举措相继出台,推进思政教育的工作已延伸到中小学的学科课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政理念正在开启课程育人的新篇章。音乐学科可以发挥重要的育人作用,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可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取得这样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有效挖掘音乐教学内容蕴含的思政元素,并找到合适的方法将其融入小学音乐课堂,在教授音乐知识、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的同时,弘扬真善美,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1]。
育才先育人,育人先育德。在将思政元素融入音乐课堂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弄明白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音乐课堂有效融合,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之本;如何从跨学科学习理念出发,加强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单独的“思政课程”向音乐学科的“课程思政”转化;如何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明确思政教育主题,进行富有创新性的思政教学评价……为对此进行更加切实的分析,笔者与一些音乐教师组成了课题组,共同研究“课题学科育人导向下‘课程思政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研究”。本课题组成员来自城区、城乡结合部、乡村学校,教学的学段包括小学一至六年段。在两年的调查过程中,课题组成员针对教师群体、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分析了相关的教学策略,得出了一些结论,希望可以帮助一线教师变革小学音乐课堂。
一、部分音乐教师开展思政工作时的问题
部分教师在教授音乐学科内容的过程中,过于关注学生是否有效掌握音乐知识以及学生在参与活动时的表现,对思政教育不够重视,或者未形成明确的思政教育目标,导致思政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具体来说,这部分教师出现问题的原因包含以下几方面。
(一)教学意识淡薄
这部分音乐教师过于注重讲解音乐知识、训练学生的音乐技能,没有深入分析思政相关内容,思政知识储备有限,在依据音乐作品进行思政教育时,只能停留在带领学生认知音乐作品本身内容的层面。而且这部分音乐教师缺乏积极开展思政教育的意识,对于思政教育内容的了解也不够,他们急需提升通过音乐教学渗透思政内容的能力。
(二)没有认真挖掘思政素材
在日常备课时,部分教师仅关注音乐作品的题材、风格、特点、演唱要点,而没有深入挖掘音乐作品蕴含的思政内容,没有系统性地总结音乐作品蕴含的思政要素,这也导致思政教育的整体质量难以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活动不够感兴趣。
(三)思政活动流于形式
在一些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设计的思政教育方式仅为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或是在教学总结环节以说理性语言讲解思政知识。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学生无法通过活动切实了解音乐作品蕴含的思政知识,感受音乐作品弘扬的精神,思政教育只是流于形式。
二、将思政元素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途径
教师应当明确,音乐教学内容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教师可以据此开展思政教育,让音乐教育与思政教育相互补充,发挥协同育人的作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2]。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能力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艺术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3]。在开展音乐教学时,教师应注重思政教育元素,深入挖掘音乐作品背后隐性的思政内容。
在课题组成立后,课题组成员组织了“同学习、共成长”学习活动,定期进行理论学习,一同系统、深入學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关于教育的新思想、新理念,有意识地增强自身讲解思政内容的能力。除了日常线上学习,各位教师还主动参与多种培训活动,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学习丰富的教学技巧,以提升思政教学能力,做到从原本的教学观中跳出来,站在思政教学的角度思考音乐作品,站在音乐教学的角度思考思政内容,并据此进行教学设计。
下面,笔者以湘艺版小学音乐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课的集体备课为例进行说明。本课的教学内容包含二声部合唱曲目《唱支最美的歌》、京剧唱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器乐合奏曲目《军队和老百姓》。这三个音乐作品虽然有着不同的风格,但是都展现了“军民鱼水一家亲”的主旨,音乐教师要重视这一点,站在思政教学的角度分析音乐作品,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了解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具体表达内容,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音乐作品深切地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经历的艰难岁月,明白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对解放军战士产生敬佩之情。
(二)构建主题框架,归纳思政内容
为了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教师还需要结合音乐教学单元的主题明确思政教育的内容,做到有条不紊地开展思政教育。湘艺版小学音乐教材有着清晰的编排脉络,每个教学单元都有鲜明的主题。为了让教师在备课时更加明确音乐作品蕴含的思政元素,让思政教育更好地融入音乐课堂,笔者和其他课题组成员对湘艺版小学音乐教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归纳了教师利用一至六年级湘艺版小学音乐教材开展思政教育时可以选择的设计教学方案的方向,教师能够据此构建相对完整的小学音乐课堂思政教育内容框架,以系统地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和综合素养。本课题组归纳的利用湘艺版小学音乐教材六年级上册开展思政教育的方向如表1。
(三)发觉内在关联,挖掘思政教育主题
美育的重中之重应当是“育人”。湘艺版小学音乐教材共12册,其中必修内容138课,本课题组根据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对其进行分类,挖掘出系列思政元素,教师可以据此开展教学。笔者和其他课题组成员总结的湘艺版小学音乐教材一年级上册蕴含的思政元素如表2。
1.利用革命题材作品培养爱国情感
音乐作品具有时代性,大量音乐作品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辉煌的伟大历程,这些优秀的作品对于引导青少年树立理想信念、形成爱国主义情怀具有积极作用。教师可以利用革命题材作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例如,在教授《共产儿童团团歌》这首歌时,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展现与抗日战争时期“抗日儿童团”有关的故事,让学生对歌曲的创作背景有初步了解,感受到“抗日儿童团”团员时刻不忘自身使命的战斗精神。教师还可以设计表现“抗日儿童团”团员英勇作战的舞蹈动作,带领学生一起表演,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这首歌传达的内容,明白虽然自己身处和平年代,但是要坚决不忘国耻、不忘使命,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信念。
2.借助民族音乐培养民族团结情感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夺目的光芒。教师可以在教授民族音乐时,带领学生感受各个民族獨特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传统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形成民族团结情感。
例如,在教授湘艺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第九课时,教师便可以顺势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情感。本课包含侗族民歌《蝉虫歌》、我国音乐家贺绿汀创作的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及蒙古族民歌《小黄鹂鸟》。在教授《蝉虫歌》之前,教师可以播放演唱侗族大歌的视频,然后在课堂上组织模拟侗族大歌演唱会的活动,让学生在旋律连绵悠长、声部和谐统一的音乐声中感受侗族大歌的独特艺术风格。随后,教师可以教授蒙古族民歌《小黄鹂鸟》,一面播放音乐一面讲解相关故事,让学生仿佛置身大草原中。最后,教师可以播放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让学生静静地感受这首乐曲,想象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笛的画面。
3.重视生活元素让学生形成规则意识
教师还可以利用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同时形成规则意识,自觉遵守道德规范。
例如,教授《小黄帽》这首歌时,教师可以设计放学排队的情境,让学生发现“小黄帽”们均十分认真遵守交通规则,由此学生会受到音乐作品影响,形成一定的规则意识。
4.挖掘传统文化元素,增强文化自信
教师还应当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让学生通过学习音乐作品增强文化自信,形成担当意识。
例如,教授《我们是工农子弟兵》这首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通过互联网了解中国戏曲的种类及京剧的历史,产生一定的自豪感。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学习“西皮”“二黄”唱腔,感知京腔京韵之美,同时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军民鱼水一家亲”的真挚感情。
结语
以上为笔者与其他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通过调查问卷、访谈、文献综述等形式进行分析以及系列实践探索后,总结得出的优化策略。小学音乐教师可以结合上述实践策略挖掘思政素材,优化教学方案,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杜宏斌.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音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赵霞.浅谈中小学音乐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J].中国音乐教育,2020(7):45-4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