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当今混合式教学盛行的背景下,线上教学融入课堂教学的情况在各高校应用越发常见,文章从音乐教学、互动教学、微课教学三方面进行信息化教学实践研究,在园林专业设计课、理论课和实践课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增加了学生主動学习的时间,丰富了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落实了以学为目的的信息化教学理念,提高了园林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设计能力。
关键词:教学信息化;声元素;课堂互动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9-0053-04
现今网络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国际局势的急剧变化、教学途径的持续更新都强烈地影响着高等教育工作者。中国教育战略文件《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的第八项任务“加快信息时代教育更新”,指明国家未来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在教学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既是高校教师的本职使命,也是教育更新发展的必然。各高校利用信息化教育资源和平台合理开展线上教学,教师致力于学习掌握教育信息化本领,将教育信息化理念融入教学以及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当中。本研究从园林专业信息化教学入手,致力于填补、完善高校教学信息化体系。
一、园林专业教学现存问题
(一)课堂活跃度不足
据部分教师多年从教经验总结,大部分学生在上课后的10—20分钟便会出现专注力下降、打瞌睡等现象。而大学课程一堂课的课时多为2—4节,大量的知识无法高效地输出给学生。自混合式教学出现至今,高校多次展开线上教学活动,运用的直播软件有学习通、腾讯会议等,通过单一的直播窗口难以高效进行频繁的教学互动,画面的卡顿、声音的延迟严重影响了师生的沟通效果,与教师沟通、回答问题还需要点击连麦,拖延了教学的节奏,长时间坐在电脑屏幕前,学生更容易分神,教师也不容易察觉。
(二)现有教学内容不足以满足学生就业需要
教师在传统课堂主要以讲授固有理论知识为主,对园林行业最新的行业动向和最新设计规范了解不足,在信息化时代无法将多专业前沿技术知识融合应用,学生在校的学习环境与工作后的实际环境差异较大,信息化教学应通过多种途径完善现有教学大纲知识体系。
(三)教学地点与时间受限
大多园林专业理论课,都存在上课时间死板、教学空间功能缺失的问题。受专业特殊性制约,部分学生或教师不能按时在校上课的情况屡见不鲜,传统的课堂已无法满足正常的教学要求,保证教学质量和推动教学创新更是“空中楼阁”。
二、信息化教学手段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实践的策略
(一)提升声元素在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声元素在课堂上主要通过多媒体课件中的音效,经有线音响传播出来,受场地、设备等诸多限制。教师对声元素在教学中的运用多年来已形成固化模式,无法激发声音更多的教学可能性。
现今教师如需播放声音素材,可通过手机连接无线音箱,遍布教室各个角落。蓝牙音箱也可多个串联使用。学校教学平台主要从三方面进行提升改造:1. 学校提供5G网络覆盖,可更快速、高质量播放声音素材,音箱等声音输出硬件设备已更新为蓝牙设备,凸显硬件互联的便捷性;2. 逐步改善教室的隔音效果,避免教学声音影响其他课堂。新建教学楼可在建筑设计中设置隔音板等适合的隔音材料与隔音措施,已投入使用的教学楼教室可结合具体情况粘贴隔音棉;3. 对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方法的培训,聘请音乐教授为一线教师普及与教学相关的基本乐理知识[1]。
在园林设计类的课程中,大量的时间分配给学生自主画图,绘图过程枯燥,学生易感疲劳,影响作业质量,如在教室音箱中以适当的音量播放古典钢琴曲,让学生从音乐的旋律、节奏和意境中感受艺术美感,转化成促进学习的催化剂,激发设计灵感,让学生真正投入专业的学习中。园林专业设计课主要有园林设计、园林建筑设计等,设计方案和立意构思需要头脑清楚、思维活跃,在设计课播放具有创造性的纯音乐,例如莫扎特的钢琴曲。莫扎特钢琴音乐存在着旋律优美、节奏畅快等特点,能够让人在享受钢琴音乐的同时,身心也得到充分的放松。也可以播放自然界的声音,如海浪的声音、森林中的鸟叫、班得瑞的音乐、学生仿佛置身于优美的园林之中,身临其境,进而激发出更多灵感,做出更好的设计。
而在理论课教学当中,课堂上可播放不干扰教学的无歌词的轻音乐、古典音乐。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因疲劳难免会出现说话、打瞌睡等现象,以前教师多采取直接拍醒或大声叫醒学生等途径来保证听课效果,但会让学生产生尴尬的心理情绪,尤其是已成年有独立思想的大学生。根据美国贝勒大学的研究者通过实验发现:上课时播放古典音乐的确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对讲授知识、内容的记忆[2]。如教师能播放提前准备好的“唤醒”音乐,既“优雅地”叫醒学生,又保证授课的连续性,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更能接受较强的乐音,而不太接受较强硬的指令,保证学生听课的平稳情绪。如在教师讲课的同时播放班得瑞的轻音乐,会让学生有种置身于森林湖泊等自然环境中的奇妙感觉,会提升学生学习的专注度,使理论课不在单调乏味。在有学生分散注意力时,通过音箱播放具有悠扬、振奋的音效来吸引学生的注意,也可作为教师讲解重要知识点前的提醒,增强课堂教学的节奏感。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师提问时或学生抢答问题时,播放具有紧张感的、节奏感强的音乐,烘托教学环节应有的气氛,会使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自然而然地跟着音乐思考,激发学习动力。“有音乐”的课堂也存在很大问题,例如很多优美的音乐都需要网络在线播放,目前很多优质音乐资源是需要付费购买版权,教室发出的歌曲等声音或许会影响隔壁教室的课堂,需要在教室安装隔音板、隔音棉等设施。希望各大高校出台鼓励教研创新的有利政策,学校可下发合理、充足的教研经费,助力教学信息化研究的开展。
(二)互动教学在信息化教学中的体现
教学互动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态、进行师生交流的有效手段。运用信息化教学进行教学互动创新设计是提升教学水平的新途径。
教学互动分线上教学互动和线下教学互动两类。在线上教学时,应设置课前互动环节,因学生居家上网课,电脑设备、网络条件可能存在各种问题,影响按时听课,因此在课前十分钟的时间教师可以通过手机学习通APP设置签到,在腾讯会议APP中及时了解未签到学生的情况,连麦拉进师生距离。在园林设计等需要修改环节的课中,教师用平板电脑配合手写笔,可在学生的图纸上进行标注、写板书,直观地表达教师传递的专业信息,此方法可有效代替现场教学,且班级所有学生都可观看,便于总结共性问题,节省教师修改方案的时间。
园林专业教师要转变“教书匠人”的身份,升级成为信息化教学的组织者、策划者和学生学习道路上的领路人,引导学生通过各种信息化的现代教学途径获取专业知识和智能的学习方法,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设计课堂互动、课堂提问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创新思考,减少学生上课专注力缺失的现象。
1. 面向全体学生的互动提问策略
以“园林树木学”课程为例,该课程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应用等课程的先行基础课,并且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植物材料基础。园林树木学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本地区及重要地区主要的乔、灌、草的识别要点、生态习性、观赏特性以及园林用途,能够根据园林植物的各种特性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植物景观是园林设计的中心,植物景观设计的好坏是最终评价园林设计质量的标准之一。“园林树木学”课程理论性较强、课时较少,但学习系统、内容繁杂,教学进度又比较快,很多学生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充分理解课上的知识点,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很难认真思考,更难主动积极地去解答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位学生,给予学生平等的答题机会,让所有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同样的学习机会,让所有学生能够通过园林植物的学习和研究在原有的认知水平上有所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接受能力和反应速度也有快有慢。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一定的针对性,例如在学习“彩叶植物认知”这一节的内容时,由浅及深、由易到难的设计问题:什么是彩叶植物?变色部位包含哪些?什么是变色叶?包含哪些种类?以槭树科为例,他的代表植物有哪些?有怎样的特征等,提问后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最后由老师进行补充。而教育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更顺利地贯彻这一原则,加深学生对问题的印象,进而形成良好的思维逻辑。例如,在探究过程中,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明确要求—思考问题—独立尝试—学生交流—小组讨论—集体汇报”的形式进行问题设计,充分反映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兴趣。
教学中,教师要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难易程度的问题,稍微有难度的问题,先请学生回答,如果答错了,可以让优秀的学生补充,必要时可以展开讨论,学生互相带动,共同進步。切忌只问熟悉的学生,让大多数学生成为“局外人”,或向“差生”提出惩罚性问题,让学生尴尬。即使问题难度不高,也尽量避免按学号提问,例如让1、3、5号学生回答等。学生掌握了提问的规律,就能够猜出下一道题由谁来回答,这样其他的学生就不会认真听讲,教师的教学活动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进行,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积极参与课堂提问的机会。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可以解决此问题,例如超星学习通平台提供了多种课堂提问方式。教师可以利用选人的功能,随机选择学生回答问题,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与传统的点名回答相比,这种方法更加公平,可以避免教师故意选择某个学生回答的情况。还可以利用抢答功能让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并制订适当的奖励机制,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
2.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图像问题情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个看似复杂的问题,如何通过画图、列表格等方式,快速简单地解决。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只通过语言和文字来表达问题,显得抽象而单薄,以至于学生不能有效掌握问题的重点。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将问题的情境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方式展现出来,从抽象化为形象,模糊化为具体,使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可以抓住问题的核心,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背后知识点的理解。
例如,在“园林植物学”课程“种子的营养器官”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先展示相关的视频和图片,再围绕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如种子的营养器官主要有哪些?通过图像、视频的演示和老师讲解,学生深刻理解植物的营养器官主要有哪些,在脑海中形成图像;植物不同的繁殖器官的不同组成,可以将根茎叶分别展开叙述。在整个过程中,通过学生观察、思考与讨论,借助图片、动画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学难点。利用信息化技术辅助课堂提问是保障教学效果的关键,但在日常教学中,不可过分依赖信息化技术手段,忽视传统的教学方法。知识过于具象,学生易弱化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将是教师在今后教学中不断探索的内容。
(三)微课教学在信息化教学中的有机融合
微课视频资源库是对线上线下教学的课后补充,微课视频作为学生课前预习、课后拓展的重要材料,应融入信息化教学体系,微课与课堂内容是互为补充、更新拓展的部分[3]。
以“中国园林史”课程为例,微课视频内容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作为线下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拓展,让学生利用闲暇时间进行观看学习,更多的园林实例讲解会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对课上已学知识进行二次消化,最终深刻理解并掌握所学理论知识;第二,作为课上教学需要的生动形象的导入部分,利于学生进入知识点、问题的情景;第三,作为重点教学内容的记录载体,融入在课堂教学中不易植入的音乐、动画、精炼的语言、清晰的教学导图等。学生观看后可基本抓住课程的学习重点。
在自建微课资源的基础上,融合学银在线、其它院校优质相关课程资源,建立混合式信息教学资源库[4],补充线下课程的视频资源,设置微课预习作业、课上微课素材、课后作业与章节考试题,方便学生进行全方位学习与自测评价。在全国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背景下,信息化教学中的微课资源显得尤其重要。
三、园林专业课信息化教学获得的成效
(一)落实以学为目的信息化教学理念
信息化教学为学生主动学习、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提供了便利途径。学生的专业基本功得到了夯实,学生的园林设计水平进一步提高,随着信息化教学在师生双端的持续深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愈加频繁,完善了学生的学习路径和学习方法,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二)提升园林专业学生的设计能力
信息化技术手段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的过程中,长春建筑学院园林专业学生在近三年专业学习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耘籽同耕·悠然景湾—可食地景的研發与推广、多肉微景观工作室等创新创业项目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5];“叠韵——隐于城市的喧嚣”、隔“漓”——园博园主展馆风景园林设计、长春市北湖科技园(一期)景观设计等园林设计作品在 “艾景奖”国际园林景观设计大赛中获得银奖和铜奖。
(三)夯实专业教师的创新教学水平
长春建筑学院园林专业教师将信息化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后,取得了诸多教学成果:“中国园林史”课程获得2020年吉林省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2019年吉林省首届本科高校智慧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等。“园林工程”课程获批2021年吉林省“一流课”。园林专业教师在微课教学改革、大数据背景下的教学模式改革、基于VR技术的课程改革、新工科背景下的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的融合等方面的研究获得省级教学改革研究立项8项。基于吉林省VR创新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平台,定位数字化展示与辐射领域,完成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一项,吉林省文化厅项目2项,这些教学成果充分体现了教师在信息化平台中,将教育信息技术与园林教学相融,创建多维度教学方法与策略,实现学生多元化学习的诉求和助力中青年专业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丁荣荣. 论信息化推进高校音乐教育的创新开展[J]. 戏剧之家,2021(35):182-183.
[2] 吴嘉欣. 听古典音乐真的有助学习吗[J]. 百科知识,2020(28):39-40.
[3] 何铮. 园林史混合式金课建设探索与实践[J]. 现代农业科技,2020(20):256-257.
[4] 巫柳兰. 高校中外风景园林史实践性教学策略分析[J]. 黑河学刊,2019(11):130-131.
[5] 刘宝昌.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与风景园林专业教学相融合的途径[J]. 中国林业教育,2021(02):5-7.
(责任编辑:胡甜甜)
基金项目:2020年度吉林省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民办高校教学信息化实践策略研究” (课题编号:吉教高[2020]17 号)。
作者简介:何铮(1984—),男,硕士,长春建筑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园林设计及园林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