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模式下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与改革探索

2023-11-11 15:58:52周萌王晶史运涛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3年10期
关键词:智能控制研究生教育课程思政

周萌 王晶 史运涛

摘  要: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文章以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瞄准国际前沿,以智能控制课程为例,从课程思政建设与改革的角度出发,对研究生教育的现状与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整理出针对智能控制各教学单元的思政元素,提出一套基于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与改革方案,旨在潜移默化地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的入脑入心。

关键词:PDCA;课程思政;研究生教育;智能控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9-0061-04

一、引言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培养一流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党的二十大成功召开后,教育部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座谈会中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为实现人才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新定位,要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形成有组织科研,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1]。

截至2020年,我国研究生教育已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1000多万高层次人才,并且规模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但同时研究生教育质量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盲目扩张导致研究生高质量、个性化培养明显不足;长期应试教育与唯成绩论的价值导向,使研究生对自己的未来缺乏长远规划,对自身的责任和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缺乏认识;研究生教育的各项制度仍不完善,未能主动服务大局,支撑未来国家发展的人才需要[2]。

当今世界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加速了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中国的快速崛起令国际局势发生变化,有的西方国家对我国采取异常严格的经济封锁与技术制裁,对我国民众的思想埋种西化与分化的种子。研究生是我国未来实现科教兴国的中坚力量,发展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必须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党的二十大强调,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加强研究生思政教育刻不容缓,思想完备、信念坚定的高技术人才是实现教育、科技、人才共同体和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重要基石。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局势下,研究生教育应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研究生教育的意义,将思想品德养成和创新能力提升贯穿研究生指导的各个阶段,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學生培养、深化卓越人才教育改革、创新全链条人才培养模式,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为我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二、智能控制课程简介

智能控制是自动控制领域的前沿科学之一,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随着技术的发展,自动控制系统先后经历了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等不同阶段,智能控制是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继现代控制理论、线性控制系统、鲁棒控制、最优控制等核心课程的高阶课程。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领域的蓬勃发展,将人工智能和自动控制相融合,智能控制理论发展迅速,内容比传统的自动控制理论更加深奥且庞杂,如何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对智能控制的基础知识及工程应用进行讲解是课程建设的重点方向。

目前,研究生智能控制相关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处于起步阶段,其中赵红等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提出了一套课程教学建设与改革方案[3]。陈洋等通过突出重点、协调基础与前沿发展、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对研究生智能控制的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4]。王福斌、万佑红等分别针对智能控制的案例教学库的建设与持续改进提出了详细的方案与举措[5-6]。鲁明丽等借鉴工程认证OBE的理念,通过任务驱动式与问题启发式的方式提出了一套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7]。

上述教学改革主要关注点在于教学方法、教案构建、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对课程思政方面的考虑相对较少。在科技兴国、自主创新的大背景下,智能控制为解决复杂非线性、不确定系统的控制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研究生是实现科教兴国的中坚力量,培养学生学好智能控制技术,并将其应用到报效祖国的宏图伟业是本门课的最终目标。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应充分挖掘提炼课堂知识体系和教学过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根据各知识单元融入恰当的科研精神、工匠精神、爱国主义、使命担当、工程伦理等思政元素,通过与智能控制相关的小故事与大情怀,潜移默化地将价值导向融入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吸收最新科学技术的同时,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找出攻克技术难题的方法,从而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投身报效祖国的宏图伟业,成为新时代拔尖人才。

三、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现状

1. 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两张皮。目前普遍存在专业课、通识课教学过程中不强调思政教育,在思政课程教育环节缺乏与本专业相关知识的紧密结合,导致学生对思政学习失去兴趣。“课程思政”建设尚处在摸索阶段,有些还停留在传达文件层面,敷衍了事,既缺乏顶层设计,又缺少具体的实施方案,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没有完全树立起来。

2. 考核评价机制不够完善。学生的学习目标主要源于课程的考核机制与评价标准。目前普遍存在重理工轻人文,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轻视了对思修课程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专业知识才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帮助,对老师讲的思政内容厌倦、反感,导致对社会人才需求了解不全面,甚至存在误区。

3. 师资队伍思政培训有待加强。课程思政对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教学理念和业务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理工科专业的教师相对而言普遍缺乏人文方面的知识储备,部分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意识相对淡薄,教学理念模糊、心态浮躁,在思政改革过程中缺乏认同与积极性等。

四、PDCA循环架构下的课程思政建设

PDCA循环管理法是由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的一套管理方法,又被称为戴明环法,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基础和基本方法,在管理过程中主要贯穿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过程,通过对工作过程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等环节进行把控,提高工作质量,实现工作目标[8]。

文章借鉴已有的成功经验,为实现智能控制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以达到“潜移默化、化育无声”的育人目标,提出一种PDCA循环模式下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将课程建设模式分为:制订教学目标、执行、课程评价、持续改进四个过程,该模式贯穿课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

(一)制订培养目标

制订课程目标时应遵循专业顶层设计的理念,将智能控制的课程内容与其他专业课的内容进行梳理,使学生掌握本课程与本科期间已学过的自动控制原理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关联性,帮助学生梳理与拓展自己的知识体系架构。

为进一步深入课程思政内容的潜移默化,在课程设计时要有明确的课程定位与目标,通常分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三个层面。传统的教学过程重视较多的是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忽略了学生的价值塑造,价值塑造是一项长期且极具挑战性的工作。智能控制课程蕴含大量的思政元素,对学生价值塑造具有重要作用,课程思政的首要目的是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集体,具有辩证思维和科学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创新思维与大工程观、职业素养与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课程思政内容可以涵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梦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制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匠精神等,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与时俱进,实现隐性思政教育。本课题组针对课程教学单元梳理出与知识点相关的思政元素,如表1所示。

(二)执行培养计划

在执行过程中始终贯彻“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如何做到潜移默化地在课堂中融入思政元素是教学改革的重点。研究生作为成年人往往具备独立完整的思想观与价值观,直接将思政元素强加到课堂中,很可能会激发学生的反感情绪。因此,教师在引入思政点时需要精心设计,通常可以采用引经据典式、画龙点睛式、专题嵌入式、元素化合式、隐性渗透式、互动讨论式等方式。

进一步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借助雨课堂、翻转课堂等新型多媒体教学方式,采用线上线下混合、课上课下融合等方式,改变一味填鸭式讲解知识点的模式,不断向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在自我学习的意识下主动思考问题以及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启发学生主动思考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与国家的未来发展有哪些联系,真正培养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考虑到研究生与本科生的不同,大部分研究生已经具有研究课题方向,在学习的过程中目的性会更加明确,更倾向于将所学知识与自己的科研方向相结合,又由于研究生课堂往往是小班教学,通过项目驱动方式或小组研讨方式,为学生寻找课题与智能控制方法结合的思路,引导其查找文献,运用最新的科研成果解决与课题相关的问题,真正实现学以致用,极大地激发出研究生的学习兴趣。

(三)考核与评价

为客观公正地对智能控制课程思政建设与改革的成效进行评价,一方面,可通过对学生进行直接考核,另一方面,可通过学生对课程的直接评价来衡量。

首先打破“唯分数”论的单一考核模式,在学生考核过程中设计合理有效的考核方式与考核内容,建立健全多维度的学生考核评价体系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点。本教学团队针对智能控制构建了知识、能力与价值考核并重的全方位全流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课程考核方式采用平时成绩(50%)与期末成绩(50%)的比例,降低了期末成绩所占的比例。在平时成绩评定时增设了思政元素考核点,如增加了课程思政论述题、学生提供思政新思路、对课程思政案例进行评价等环节,通过平时成绩来加深学生对思政教育的重视与理解,将学生引入课程思政建设闭环,不断对思政案例进行持续更新与迭代。期末考试注重从“考核知识为主”向“能力和知识并重”转变,不再局限于填空、计算等死板的知识点的考核方式,增加了程序编写、工程实际问题解决方法等项目驱动型试题,转变学生的应试教育理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考试中还可使用非标准答案的创新题型,予以额外的加分奖励,用以表彰其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

其次,待课程结束后,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学生对课程思政元素的客观真实地评价,以此保证课程思政建设成效。

(四)持续改进

围绕课程思政建设,一方面要持续更新课程思政元素,不断跟进、收集、凝练具有时代特征的案例。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调研,研究学生易于接受的素材表现形式,调动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去发现和捕捉课程思政素材。另一方面,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提高教师的思政水平,加强理工科教师与马克思学院等文科教师的交流与沟通,相互取长补短。多次组织高层次思政教学培训,向教学名师学习。此外,可利用教师集中理论学习和党支部活动,对教师进行专门的思想政治培训授课,邀请党校、宣讲团等专业机构的教师进行授课,确保教师思想素质过硬,理想信念坚定。

五、结语

本研究通过PDCA循环模式下智能控制思政改革的系列举措,以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及课程在领域中的地位与作用的理解,培养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座谈会[EB/OL]. (2022-11-04).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2211/t20221104_944924.html.

[2] 张彤,孙燕楠. 《智能控制》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9(48):101-102.

[3] 赵红,王宁,郭晨,等.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课程为例[J]. 航海教育研究,2019,36(02):80-86.

[4] 陈洋,吴怀宇,程磊. 研究生课程“智能控制”教学改革与实践[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7,39(04):76-79.

[5] 王福斌,陈至坤,张瑞成. 构建“智能控制”教学案例 提高研究生实践技能[J]. 大学教育,2018(04):78-80.

[6] 万佑红,樊春霞,徐丰羽,等. 控制科学与工程研究生《智能控制》课程的案例教学探索[J]. 科技创新导报,2020,17(02):187-188.

[7] 鲁明丽,徐本连,施健,等. 基于OBE理念的智能控制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2(19):55-57+64.

[8] 刘尊英,马磊.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PDCA模式的課程质量内部保障体系构建[J]. 高教学刊,2022,8(26):17-20.

(责任编辑:罗欣)

基金项目:北方工业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项目(项目编号:213051320007);北方工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面向自动化类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08051360023XN264-09)。

作者简介:周萌(1988—),女,博士,北方工业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复杂系统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王晶(1972—),女,博士,北方工业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学科责任教授,研究方向为复杂系统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史运涛(1975—),男,博士,北方工业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研究方向为复杂系统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

猜你喜欢
智能控制研究生教育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智能控制在机器人领域中的应用
应用型人才培养导向下智能控制教学改革探讨
求知导刊(2016年30期)2016-12-03 10:39:52
舞台演出智能多媒体多网合一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演艺科技(2016年10期)2016-11-26 22:11:21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科教导刊(2016年27期)2016-11-15 22:37:33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3:10:28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职业性的缺失与对策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2:03:23
浅谈开关式电梯IC卡系统及展望
高校科研团队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4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