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存寿
【摘要】“双减”政策主要是指《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为促进教育有效发展而出台的一项政策文件,对教育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在课堂教学中,化学教师应积极实施“双减”政策,促进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可以促进初中高质量化学课堂的建设。“双减”背景下的优质初中化学课堂建设,主要是帮助学生摆脱繁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这就要求化学教师立足“双减”政策,注重教学观念转变,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而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实现优质课堂建设。
【关键词】初中化学 “双减” 品质课堂 建构策略
【中圖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10-0172-03
一、初中化学的教学要点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领导者,学生完全根据教师的指导完成学习任务,处于相对被动的跟从状态。教师应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根据教材内容,完成趣味化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有效的教学设计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路径。在现阶段教学中,部分教师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学生的学习效率逐渐降低,从而导致化学教学的质量下降。初中化学教学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使学生摆脱教条式教育的束缚,不断地建立属于自己的化学思考体系。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活动设计中,愿意用自身的思考能力去钻研问题,同时在自主探析中拓展学习的宽度,通过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加强对题目的解析和计算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习更轻松。
(二)培养学生的深度解析能力
初中化学属于启蒙阶段,学生也基本上是刚刚开始接触化学知识,往往在学习中只能了解或者记住一些概念的内容,并没有深入到化学学科的本质,而中学化学知识包含的内容还是非常多的,就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中学化学科目特点而言,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是十分必要的,也能提升学生的化学逻辑思考能力。深度教学的设计就是要让学生不拘泥于教材或者教师的束缚,靠自己的意识和掌握的知识原理去思考如何解释化学现象。化学解题的过程需要大量逻辑思维的应用,逻辑思维能提高学生对周边事物的分析观察能力。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题目的分析、公式的应用对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都是一种考验。教师需要结合一定的鼓励性策略,让学生带着一定的创新动力去思考,并萌发出一些新鲜的想法。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深度解析的习惯,并且引导学生建立对知识体系的建构。
二、“双减”政策概述
“双减”政策主要基于中小学生的教育政策,最终受益者也是学生。至于“双减”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二是减轻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的学习负担。“双减”政策的实施可以促进学生精神、思维和心理的发展,在好学、快乐的环境中实现快速成长,使学生在实际发展中实现平衡和进步。因此,在初中化学的实际教学中,要注意实施“双减”政策,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三、“双减”背景下建构初中化学高品质课堂的策略
(一)课堂作业优化
作业是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知识巩固、教学改进、知识拓展应用进行检验的重要功能,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在“双减”的背景下,其要求全面地压缩作业设计的总量与时长,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虽然减少了作业量,但对作业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立足于“双减”政策的相关要求,提升作业的设计能力,考虑作业关键要素,以促使学生充分掌握课堂内容,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在课堂的教学中,需注重讲与练的有效结合,将学生的实际学情作为依据,对作业的难易程度进行控制;在课后,教师需立足于学生在课堂的实际学情,设计一些梯度性作业,也就是基础题、提高能力题、拓展挑战题,从而使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更具针对性。其次,学校需依据“双减”政策以及教育部门所提出的新要求,注重作业的统筹管理、强化作业的设计与指导,并指导教师注重作业内容的精心选择,依据不同的学生给予针对性的作业设计,以及作业情况的精细反馈。再次,布置作业的时候,不能仅依赖于考试内容,还需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以促使学生自身的思维品质得到显著提高。最后,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需关注作业的多样化,良好的作业通常需具备开放性、挑战性、与学生相符的特征,同时,学校需关注到作业的答疑作用,注重作业质量的提升,以促使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
化学实验作为化学课堂的主要构成部分,“双减”的背景下,化学教师可通过实验设计化学作业,以弥补学生作业中的不足,实现作业设计的减负增效。例如,在对“常见的酸与碱”进行教学时,传统教学中,化学教师通常会让学生死记硬背相关教材知识,对需操作的实验,许多教师通常采取口头讲述的形式开展,这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双减”政策下,通常能够使传统教学当中的负面影响得到有效改善,因此化学教师需立足于“双减”政策,注重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占比,并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完成课堂内容的讲解。如酸碱实验通常具有相应的危险性,因此实验经验相对匮乏的学生就不适合亲自操作实验。化学教师需制作好相应的实验动画,引导学生通过动画学习酸碱实验。如浓硫酸与水接触时,会造成液体沸腾,使硫酸到处飞溅,化学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时,可通过实验动画的演示引导学生观看,这不仅能够使学生观察到实验操作的全过程,而且还能避免学生在实验操作当中受伤,以激发学生对于化学实验探究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切实提高。
(二)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探究
“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的高品质课堂建构,既需注重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又需注重学生在化学课堂的学习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充满兴趣。对于初中生而言,其年龄相对较小且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其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动机更多是为了自身的兴趣与好奇心。因此,化学教师需注重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演示,为学生搭建积极表现的舞台,并注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性,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还能调动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热情。鉴于此,在初中化学的实际教学当中,需注重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这对学生实现高效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为:首先,有助于学生对于实验的观察能力提升。认识源自于观察,通过化学实验,能使学生自身的观察力得到显著提升,以此为学生的学习与探究奠定基础;其次,有助于学生自身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作为实验主体,在新课程下,提倡给学生充足的动手实验机会,学生在亲自动手实验时,化学教师需及时指导与纠正学生在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不规范现象。面对技术性相对较强的实验,则由学生依据化学教师做出的示范进行操作,这种一步一步的操作与讲解,能使学生迅速掌握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以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另外,化学教师可在化学课堂上,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化学实验,或让学生设计些家庭小实验,促进自身的实验技能完善;最后,有助于学生思维与创新能力的提高。初中化学的实际教学当中,化学教师通常习惯于通过演示实验,提供给学生丰富的感性认识上的材料,并以此为基础,指导学生进行新知探求,以促进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提高。初中化学的新编教材中,补充了很多具有探究性的实验,这能够使枯燥乏味的化学方程式更具立体感,这不仅能够使化学课堂更具趣味性,而且还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初中化学的教学灵魂。因此,化学教师需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开展化学实验教学,将学生融入到科学探究情境当中,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化学知识,这对学生的创新欲激发、创新精神培养等各个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例如,初中化学的“燃烧和灭火”的实验教学当中,其教学重点就是对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进行探究,而教学的难点则是对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如果只是化学教师在课堂上唾沫横飞,那么学生在课堂上听得也是昏昏欲睡、云里雾里,这不仅会影响到教学难点的有效突破,而且还会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此时,化学教师可设计些小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验。实验一:将两个棉球分别置于水和酒精当中浸润,之后将其置于酒精灯上燃烧,蘸水的没有燃烧,而蘸酒精的燃烧了;实验二:准备两支大小相等的蜡烛,点燃一支置于空气当中,另一支则置于倒扣的玻璃杯当中,而放在玻璃杯当中的蜡烛很快会熄灭;实验三:准备两个空的火柴盒,将一个置于酒精灯上,纸盒很快就会被点燃,而将另一个火柴盒装满水置于酒精灯上,纸盒没有燃烧。这三个实验都源自于学生的实际生活,简单易操作,教师可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并在学生完成一个实验后,让学生猜想与分析实验呈现的启示,这不仅能深化学生对实验的了解,而且还能实现教学难点的有效突破,从而真正实现教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愉悦,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四、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
初中化学的实际教学中,信息技术既是教师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时的重要工具,对教学与学习效率的提高通常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初中化学的具体教学中,教师需注重信息技术的科学、合理运用,依据高效化课堂教学的目标,按照教学内容的相关要求,立足于中学生的实际学情,促进课堂的教学方式创新,课堂结构优化,并搜集与化学知识有效的资料,以创设出趣味性情境的同时,促使学生融入到化学课堂的学习中,从而使学生实现全方位发展。现代化教学当中,许多课程的教育信息与资源都可以在网络当中找到,在化学教材中没有涉及到的知识点,也能通过信息技术获取,在网络上搜集与查找各种各样的化学资料,以促使学生了解与学习到更多的化学知识,通过该学习过程,学生不仅能充分掌握化学教材中的知识,而且还能运用信息技术了解与学习到更多新的知识点,以促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促使学生能力提高的同时,实现化学教学的高效化。
例如,在对“原子的结构”开展教学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学习内容,许多学生在对原子核体积进行学习时,会自发提出问题:“如果已经掌握了乒乓球和地球的体积大小之间的关系,怎样建立原子与原子核大小的关系呢?”通过该问题进行驱动,学生就会联想到信息技术,化学教师可在教室中播放个动画:一只蚂蚁代表了原子核,先将蚂蚁清晰地展示给学生,然后镜头推远,把蚂蚁画面转变为体育场画面,并告诉学生体育场就相当于是原子,此时学生就能通过动画清楚地了解到原子与原子核之间的大小关系。同时,化学教师可在引导学生认识到“离核近的电子能量较低,离核越远电子的能量越高”的时候,除了通过原先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开展知识教学,还要将学生学习的目光转向信息技术,此时,化学教师可设置问题环节:“要想更好地理解这句话,你想要看到怎样的画面?”该问题主要是指导学生明确了解到怎样通过信息技术使自己更好地理解化学结论。学生在实际思考时,就会与“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具有不同的运动状态”等化学观点,并在自己大脑中有个初步表象,该表象就像是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但较为粗糙,需进一步进行加工。在学生具有了该思维后,就能促进信息技术的作用发挥,可将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制作成3D动画,以此形象、直观地呈现出原子结构,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核外电子的排布能量具体分布规律。通过该教学过程,不仅能够使信息技术辅助于课堂教学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对于学习知识的有效建构。
綜上所述,对于初中化学教学来说,学生如果只把学习放在简单的概念背诵,是很难掌握化学精髓的。所以教师要加强教学内容的设计,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结合多样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立体化的培养方式,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化学,提高初中化学课的教学成效。“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的转变,对教师与学生来说,明显是利高于弊的,其不仅能够把课堂的时间都归还给学生,使学生可以自由地安排自己的学习与娱乐时间,而且还能使学生很好地学会独立,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与意义。因此,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需注重“双减”政策的落实,积极转变课堂的教学观念与模式,从而实现教学内容优化的同时,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参考文献:
[1]马新国.基于“双减”政策下的初中化学教学[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10):170,174.
[2]周霞.论“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学校教育教学改革[J].宁夏教育,2021(10):6-7.
[3]许钰泉.优化实验教学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116(8):121-122.
[4]杨兴全.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初探[J].学周刊,2017(30):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