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2023-11-09 06:54甄凡菲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10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小学美术双减

甄凡菲

【摘要】实施“双减”后,教育手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双减”实施的重点是创造性和动手能力,因此,有关的教育者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开发和革新相应的教学方法,使其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小学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课后作业的教学中,应注重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培养创新意识,达到“双减”的目的,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在这种情况下,笔者就“双减”的政策下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意见,希望能为广大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双减”  小学美术  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10-0163-03

一、引言

与初中生和高中生的美术教育相比,小学美术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想象力,通过在课堂上设置各种课程,使学生产生对艺术的浓厚兴趣,使他们在日常生活娱乐中获得更多的审美趣味,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塑造学生的人格。

小学美术是实现美育的一种主要方式,其在小学课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是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美育水平的主要课程,因此,广大小学美术教师更应该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孩子们的审美鉴赏水平。另外,由于我国的素质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在课程的教学中,小学美术又具有独特的特点,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考。文章从作者的实践出发,对“双减”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如何培育创新思维进行了初步探讨。

二、“双减”下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义

在“双减”背景下,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如何加强学生的创造性思考,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首先,可以充分发掘出一个人的潜能。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训练他们的实践技能,使他们在实践中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对一件事或物进行二次创作,从而激发他们的思考,从而使他们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创新思维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其次,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美术教育并不是单纯地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绘画水平,更重要的是,在美术的实践中,他们要学会如何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创造艺术,去体会艺术的快乐,去体会艺术的魅力,从而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技能和思考,也因此获得更多的发展。

三、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单一的教学形式

因为教师短缺,缺少充足的教育经费,所以小学的美术教师往往是自己先画一张素描,再让同学按照临摹的方法来进行,最后的打分也是非常简单的,老师只是对其打分,并没有传授画技和美学知识,可以说目前美术教育的内容太过单一。部分地方的教师在课堂上对美术教育的理解和准备不足。这与新的教学大纲有很大的出入,即使有了美术课,也无法提供给学生们有关的教学内容,美术课反而更多的时候是一种繁琐主课后的消遣时间。

(二)家长及教师观念转变不及时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很多教师仍然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思维的影响,部分美术教师在课堂上已经固定了自己的授课理念和风格,而这种教法已经根深蒂固,让他们短时间很难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和授课方式,这部分美术老师守旧地认为美术课的主要作用就是将学生领进美术绘画的大门,让学生笼统地了解美术。

同样地,很多父母也并没有注意到“双减”的实施,仍然让自己的孩子参加了很多的课外美术课程,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发展,这样的美术教育,本身是父母对孩子的重视,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部分父母只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拿到更高的证书,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在某个方面脱颖而出,却忽略了艺术的重要性和“双减”的实质,从而导致了他们对艺术的运用能力不足。

(三)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

长期以来,教师们深受“应试”的影响,在教师的课堂上普遍采用“灌输”的方法。并且学生对“双减”的实施还不甚了解,这种做法完全是以教师为中心,希望学生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但这种方法却忽略了学生主体的感受,不适合学生的实际学习体验,更不能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整体素质。而在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的作用下,每个孩子都像是一台机械的学习机器,只能按照老师给的指令去做,而不能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以及增强学生的互动性,也不能在课堂上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这样的应试的教学方式难以给学生们足够的时间来培养创新思维。

四、“双减”背景下小学美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措施

(一)确定合适的教学主题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训练并非简单的一种教学活动,它要求老师在课堂外充分地进行预习,发掘美术课中各个课题的关系,明确适当的教学题目,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训练,使其在平时的生活中逐步养成创新的意识,然而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常常忽略了这些。要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老师主动发掘学科间的关联,对教材进行适当的统筹和安排,例如五年级上卷的《鸟语花香》《诗情画意》,老师可以将其融入到“美景”这个话题中,在课堂之前,通过收集相关的知识,把其中的趣味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加强学生對艺术的理解,又可以使其能够进行山水画的创造,并在赏析过程中,形成创造性的思考能力。

(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给予学生创新动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中,学生的某些心理特点会对其产生积极的作用。他们一旦对某一件事情感兴趣,就会变得兴奋、快乐;反之,一旦对某件事情没有了兴趣,便会产生厌恶、痛苦、烦躁等消极的情感,更没有人会去探究、去学习、去创造。教师要始终从学习的爱好入手,对其进行创造性的开发,以促进其创造性的思考。例如《难忘的外国童话故事形象》课程,教师运用了各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如视频、多媒体演示、范画等,并利用不同的形式,让孩子们展现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产生了一股无形的动力,让他们产生了一种创造的冲动,白雪公主、芭比娃娃、蓝猫、咸蛋超人……这些都是简单的模型或电视形象,却变成了五彩缤纷的梦幻,把他们的创造力和灵魂都融合在一起,最后形成了一种有意识的主动创造的行为。

(三)结合生活实践,培養美术创新思维

艺术源自于生活,它是生命中的美的浓缩,艺术教育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考,老师要从审美的视角去看待事物,提高审美趣味。在教学中,老师要把日常的生活要素用美丽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课堂上运用创意的方法,让同学注意到美丽的事物,并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性;许多同学在艺术实践中不但可以训练自己的实践技能,还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发现许多美丽的东西,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感,让自己的灵魂更快乐,同时也可以从中寻找到自己的美,让自己的心更平静,自己的人文修养也会随之提高,对普通的生活也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老师可以从生活中挑选广告设计包装中具有代表性的事物,以美术的视角对学生进行讲解,用包装袋告诉他们,这是一种有美感的产品,也是一种新颖的创意。同时教师借助计算机PS软件,对一般的产品进行了大胆的改造,使得原来并不起眼的包装具有了别样的美感,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创作出新颖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创意思考,激发学生对日常事物的审美元素的剖析,发掘生命之美,评估生命之美,完美人生之美。

(四)在教学中带给学生审美体验

小孩子对于新鲜事物总是很感兴趣。油画素材新颖,颜色鲜艳,可充分利用颜色来表现情感。老师可以让同学们用重彩绘的方式来创作,这样既可以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热情,又可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双减”的目标是提高课后教育的质量,以适应不同的需要。在小学阶段,学校都有课后辅导,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在课外辅导中开展相应的教学和实践。学生的发散性思考主要产生在小学阶段,因此这一阶段也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一阶段,老师可以增加一些有意义的学习内容。而学生群体中的一些具有基础的同学,在美术上有了相当的自觉性和鉴赏性,他们对色彩的丰富和逼真的表现,也从单纯的欣赏上升到了利用艺术的知识来剖析,探索作者的艺术特色和创造场景。在这一阶段,学生课外活动的时间比较多,老师可以设置欣赏、主题创作(包括教师节、儿童节、端午节、国庆、元旦等)、校内活动(比赛、节庆活动)等活动,将绘画带入活动。此外,老师还可以举办名家的作品赏析,让同学们领略名家的作品,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设置“色感”班,让学员透过对名家画作的剖析,更深入地认识到画家的心灵,提升其对艺术的鉴赏。在艺术教育中,注重对艺术的创新、审美、感知等方面的训练。从小学时期开始,对小学生进行艺术教育,提高他们的美育水平,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三观”。

同学们可以单独或团体进行创作,这是一个美学创造的阶段。老师搜集同学们的作业后,将其呈现给全班同学,由同学们鉴赏,让同学们从中得到一些直观的体验。老师指导同学们剖析为什么好的著作是有价值的,把美学的体验传给他们,并加以归纳。通过对学生所选择的优秀的美术作品,或者具有鲜明的形象、或夸张的色彩、或是极具个性的风格,充分反映了它们的美学特征。通过对事物特征的想象,例如,用羽毛来想象鸟儿,鸟儿在空中翱翔,天上有一只风筝。还可以用物体的外形来进行联系。因此,在创造过程中,要从别人那里学习好的东西,并以此来进行创造性的创造,从而体现出自己的美学价值。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经常举办这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以指领他们的个性。

(五)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素养,创新其创作思路

观察是学习美术的首要途径。学生是否能够欣赏美学素材,是否能够体会到艺术的深层含义,这一大问题,直接关系到美术实践的成效。通过对当前艺术教育实践的总结,作者认为,在艺术实践中,一些学生的审美观念还没有形成很好的发展。一些老师对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在艺术教育活动中的作用并不突出。在美术教育中,要积极地培育美术创作的思想,从已有的美术教材中发掘美术资源和创意,不但可以提高美术教育的效果,还可以激发美术创作的动力。

图像识读素养是基于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创造演化而来的重要素质,是对学生审美技能的集中训练。在课堂上,要主动地对学生进行形象化阅读能力的训练,才能让他们产生审美情趣。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首先选取涂鸦作品、手工作品进行交互,然后向同学们介绍中国传统山水作品,并引导他们进行比较。在此阶段,同学们对自己的涂鸦进行鉴赏,并根据创作思路、目的等对其进行审视。在绘画技法上,有着色、皴、抹、描等多种技法。与普通的学生的绘画相比,水墨绘画具有更加丰富的美术成分,可以给同学们借鉴参考。老师可以引导同学们仿照其创造特征进行艺术创造,使其达到艺术效果。在此阶段,通过影像阅读能力收集资料,并将其创意引入到后续的作品中,以实现其重新创造的使命。由于美术创作手法、创作材料等方面的原因,水墨绘画的表现形式多为山水、花鸟等。老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自己所关心的当代美术因素,使其与当代的美术相结合。在进行艺术创造前,老师要让学员先去看作品,把握好细节和全貌,然后再去建构形象的认识。通过阅读影像,使学员们可以获得新的美术创作技术,把已有的美术创作灵感、创作方法与常规美术方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达到美术创作的目的。

五、结语

在“双减”的大环境下,老师们从让孩子们具备了基础的审美和能力,到形成了一种美学的自觉,转变了学生旧有的观念,从而让他们明白,在艺术教室里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艺术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他们的一生,让他们有信心去迎接未来的生活。艺术不是那种僵化的教育形式,而是具有创造性的思考,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艺术的作用,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力。而在小学阶段,因为孩子们年纪尚轻,身体尚处于成长阶段,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教师要在日常的课堂上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培养,让他们在艺术课堂上充分地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双减”的实施,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审美教育的氛围。在“双减”的大环境下,要把美育落实到艺术教学中去,使其对艺术感兴趣,把艺术引入到日常的教学之中,从而增强其审美意识,使其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使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作用,使他们能够健康、愉快地学习,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吴明毅.探究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的方法与路径[J].中国文艺家,2020(6):253,255.

[2]杨玲玲.浅谈风景油画创作的色彩及其情感表达[J].艺术教育,2019(6):239-240.

[3]张燕.审美教育与油画教育的融合探析——评《审美教育心理新探》[J].教育评论,2017(1):167.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小学美术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