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道德与法治作为综合性学科,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教师应以日常教学为契机,以活动为媒介,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融入其他学科、社会生活等内容,创设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体验。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会实现学科间的融会贯通,便于解决问题,建构良好认知,发展多种能力。鉴于此,文章以
“坚守勤俭美德,引领节约时尚”学习活动为例,先论述案例背景,再具体阐述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学习;跨学科主题活动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26-0059-03
跨学科学习指的是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方法、技能、观念及思维,紧扣特定主题,或为解决现实问题而开展的学习活动[1]。从此定义可见,跨学科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综合性的主题学习活动。作为一种主题学习活动,跨学科学习指向在多学科关联中进行融合性理解[2]。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跨学科学习,可以使学生在转变学习方式的同时综合应用不同学科内容解决问题,由此实现学科间的融会贯通。跨学科学习有利于学生建构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同时顺其自然地提升道德素质,建立健全人格,树立法治观念,形成政治认同,锻炼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跨学科学习重在以道德与法治学习为基础,开展主题学习活动,联结课内外、校内外活动,围绕学科内外、社会生活中的话题进行探究。
一、案例背景
“坚守勤俭美德,引领节约时尚”是本学科在国家“拒绝浪费,学会节约”号召下提出的一个主题。此主题学习活动结合了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四年级中的多个单元内容,如“让生活多一些绿色”“做聪明的消费者”“美好生活哪里来”,打破了单元壁垒。同时,该主题学习活动融入了信息技术、语文、历史、美术等学科内容,有利于学生在体验活动的过程中进行综合思维,灵活应用不同学科的知识、技能、方法等,不断解决问题,认识到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掌握多种变废为宝的方法,内化“节约”这一主题思想,自觉践行良好行为,逐步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庭责任。
二、实施策略
(一)创设情境,点燃兴趣
跨学科学习是通过建立学科与学科、学科与生活的内在联系,促使学生建立科学思维和理解的学习,讲求以真实情境为载体[3]。真实情境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面對真实情境,学生会产生参与兴趣。在真实情境中,学生会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究,有利于走到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深处。教师应结合学习活动主题和学生的生活经历,利用适宜的手段创设真实情境。
例如,在“坚守勤俭美德,引领节约时尚”学习活动之初,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播放视频,呈现各种美食。大部分学生对美食比较感兴趣,会集中注意力认真观看视频。在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及家庭外出就餐情况。在生活经验的支撑下,学生会浮想联翩,畅所欲言。教师可以趁机引导学生思考:“在享受丰盛的宴席后,总会有剩菜剩饭。一般情况下,大家是怎样做的?大家的父母是怎样做的?”学生提到了不同的方法:直接倒掉或打包带走。教师可以继续利用电子白板播放视频,展现我国巨量的食物浪费情况。学生在观看时,会受到心灵冲击,自觉进行反思,审视自己及家人的日常行为。此时,学生会质疑:“我觉得要将剩菜剩饭打包,回家继续吃。但是父母却觉得没必要。到底要怎么做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学生也想要知道正确的做法。于是,教师可以引出学习活动主题,和学生一起探究正确做法。
(二)结合教材,引发思考
道德与法治教材是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支撑。当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脱离教材时,会成为脱缰野马,出现顾此失彼的问题,直接影响活动效果。思考是学生全面参与主题学习活动的保障,问题是思考的起点。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和活动主题,提出相关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借此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例如,纪录片《中国纪录片发展史》再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情况。教师可以选取相关内容,制作历史读本,并利用电子白板进行展示,引导学生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迁移语文认知,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获取关键信息,借此了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人民生活物资从匮乏到丰富多样,由此从心底产生民族自豪感。基于历史读本内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回想现实中的食物浪费情况。学生会联系阅读内容,意识到不应当浪费粮食。为了使学生增强认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翻阅道德与法治教材,寻找与之相关的内容。
之后,学生自主迁移阅读经验,阅读教材每一章节的标题,确定有关内容,继而阅读具体内容,主动思索“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问题,建立一定的认知。
在学生阅读后,教师可以组织交流活动,鼓励他们呈现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在学生讲述时,教师可以操作电子白板,建立表格,呈现具体内容,并耐心补充遗漏内容。由此,学生能够初步地整体认知教材内容。教师可以发问:“面对巨量的浪费,我们应当怎样做?”在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学生会带着问题走进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边阅读边思考,建立个性认知。
在规定的时间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与小组成员交流,介绍彼此的发现。之后,让小组发言员介绍不同的应对浪费的方法。教师和其他学生认真倾听,补充其他方法。
如此活动融合了道德与法治、现实生活内容。学生在体验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切实地认知了学习内容。他们顺其自然地锻炼了阅读能力、交流能力、表达能力等,形成了节约意识,可谓一举两得。
(三)明晰主题,合作探究
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由不同的子主题活动构成。不同的子主题活动是学生建构良好认知的助力[4]。学生是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参与主体,有权力确定子主题。但是,在班级授课制及学生个性差异的影响下,
每个学生设想的子主题会不尽相同。由于教学时间的局限,学生无法探究每一个子主题。面对此情况,教师应建立合作学习小组,鼓励各组确定一个主题,并就此开展合作探究活动。
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先将他们划分为不同的层级,再将不同层级学生纳入一个小组中,由此建构出异质小组。之后,教师可以提出任务:“请各组成员认真讨论,围绕浪费这一社会现象,设想子主题。”在任务的指引下,各组成员会发散思维,设想不同的子主题,就此与他人进行交流,达成共识,明晰主题。
经过一番合作探究,全体小组共确定了六个子主题,即一粒种子的成长历程(生物:植物的生长)、变废为宝(美术:将废物“加工”为各种实用物品)、变“残羹冷炙”为“美味佳肴”(劳动教育:烹饪残羹冷炙)、一滴水的诉说(道德与法治:节约用水)、勤俭节约我来宣传(综合语文、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用不同的学科内容、方式进行宣传)。基于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思考“自己要做什么”。各组成员积极交流,确定探究方向。有的小组制订研究报告,展现研究成果;有的小组确定利用手机进行微访谈,共享研究成果。各组确定的成果展示形式不一,教师给予尊重。为了使学生顺利地完成子主题,教师为他们呈现计划书(见表1),引导他们明确研究目标、方法、步骤、工具等,继而践行良好行为。
此活动紧密结合道德与法治内容和学生生活经历。学生与小组成员通力合作,迁移已有认知,积极探究,理清活动计划。有的小组直接填写计划表,有的小组则利用Word文档完成计划表。如此一来,学生不但明确了后续活动方向,还切实地锻炼了探究能力、合作能力,有利于提高自身发展水平。
(四)拓展课堂,生活实践
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是一项具有复杂性的活动,连接了课堂和现实生活[5]。在课堂上,学生体验了多样活动,建构了理论认知。理论指导实践,学生要走进现实生活中,迁移理论认知,践行良好行为,做到知与行的紧密结合,借此进一步强化认知。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认知情况,引导他们进行生活实践。
例如,一个小组围绕“变废为宝”的子主题,收集各种废旧物品,迁移美术认知,发挥艺术素养的作用,认真设计、加工,制作出各种各样的物品,如用快递箱制作收纳箱,用一次性餐盒、纸箱、木棍等制作天平,用食品袋制作服装等。
总之,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全体学生彰显个性,综合应用学科所得,探究任务,展现任务成果,进一步增强了对“节约”的认知,尤其锻炼了综合思维能力、手工制作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等。
(五)成果展示,融入评价
众所周知,教学评价具有激励、促进作用,可以助推学生查漏补缺,获得进一步发展。教师应及时组织成果展示活动,引导学生利用恰当的方式展示成果,并趁机融入不同的教学评价。
例如,“变废为宝”小组代表展示成果,并介绍我国当前纸箱浪费量,以及制作一个纸箱所需的材料等。其他学生边看边听,进一步拓宽视野,感受到资源浪费量之大,深受心灵冲击,增强节约资源的意识。同时,其他学生汲取经验,获取极具可行性的节约资源的方法,为在现实生活中践行良好行为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始终关注小组代表的表现,发现良好之处,就此进行赞赏。在教师的赞赏下,小组代表兴致高昂,继续展示其他任务成果。同时,其他小组深受激励,增强任务成果展示欲望,自觉投身展示活动中。
在每个小组展示所有的成果后,教师站在整体角度,赞赏他们的良好表现,并用委婉的方式指明他们的表现不足,提出完善的建议。与此同时,教师鼓励各组将此次活动记录于成长学习档案袋。在记录時,各组迁移语文、美术等学科认知,图文结合地展现活动过程、结果和感悟。在展示活动中,学生发挥语言能力作用,积极表达,进一步地提高了语用水平。
三、活动总结
在整个跨学科主题活动中,教师结合道德与法治学科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确定了主题。之后,教师围绕主题,先后组织情境活动、阅读活动、合作探究活动、生活实践活动、成果展示活动。在体验不同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根据具体问题或任务,迁移应用语文、信息技术、美术等学习所得,获得了活动成果,一步步内化了主题,建构了深刻的认知,同时发展了学科核心素养。
四、结束语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紧扣跨学科的价值,以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为媒介,联系学科内容与现实生活,确定活动主题,继而组织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体验,促使学生在应用不同学科学习所得的同时,进一步地增强学科认知,锻炼思维能力、语言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等,提升核心素养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徐星.探索“大思政课”的跨学科打开方式 松江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心理、班会跨学科教研活
动[J].上海教育,2023(15):45.
廖红英.基于生命观培养的道德与法治跨学科教学探索[J].学苑教育,2023(14):12-13.
周琴.浅析如何利用跨学科知识丰富道德与法治课堂[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1):170-172.
匡贱葵.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原则与策略研究[J].教师,2022(34):60-62.
金梅芳,顾润生.论道德与法治跨学科主题学习整体规划[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38):22-25.
作者简介:杨钟志(1983.8-),男,福建厦门人,
任教于厦门市康乐第二小学,高级教师,硕士研究生学历,厦门市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