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栎
摘要:布艺从古至今都有一定的发展和造诣,现如今最常见的就是布艺在家居中的应用以及服饰中,最初的装饰功能逐渐被淡忘。布艺社团旨在让学生在布艺制作的装饰性和实用性上进行探索和尝试。我校以布艺画绘社团为依托,结合传统民间艺术布贴画与现代材料不织布相结合,通过开展课后延时服务,结合不织布材料的特性开展手工制作,学生通过多渠道收集素材,寻找身边可以制作的装饰物品等,在实践活动中感知美、创造美。
关键词:布艺制作 社团活动 课程内容
《周礼》中记载“刻绘为雉翟”,意思是剪贴雉鸟于皇后的衣服上,这是最早的缝贴布艺。布艺是古代中国民间工艺中的一朵瑰丽的奇葩。布艺社团旨在唤醒孩子们对民间艺术的热爱的同时,利用现代化材料和工具对布艺进行加工和改良,在制作方法和图案以及作品呈现方式上都有变化。从小学生的视野,为小学生提供适宜的创作环境,并给予科学的支持策略是教师在布艺社团中的关键所在。笔者以鹤壁市淇滨区黎阳小学布艺画绘社团为例,谈谈相关思考和实践。[1]
一、核心素养下的课程目标
美术社团活动,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增长知识、提高技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为今后培养学生美术特长及素养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艺术课程标准》中指出艺术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在核心素养的整体目标下,布艺画绘社团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利用材料表现美,注重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能力,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具体来说就是能利用以布为主要材料以及其他材料为辅助,用布艺的形式去表达对日常生活中的所见,创作的对象可以是动物、植物、风景等,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其外形特征,注意剪贴和裁剪组合的方法和技巧,在课下开展丰富多彩的展评活动,促进布艺文化的广泛传承。
二、开发实践性课程内容
布藝画绘社团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平面布贴画制作、立体布艺装饰画、布艺手工摆件、布艺花卉、创意绘画五个方面。在平面布贴画制作课程中,教师带领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日常所见、自然现象、季节交替中的风景、人物、动物等,观察外形特征、色彩搭配等,让学生抓住这些物体的特征,用不织布裁剪组合创作出新的画面,锻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留意生活的美。立体布艺装饰画打破绘画总是平面的呈现方式,让绘画立起来,比如五彩树这节课,让学生在制作树的树冠时,平面的教学就是用深浅不同的绿色不织布剪出树冠,而立体的做法就是,用不同的彩色不织布剪成等距离的条状,然后将布条从一端开始卷,卷成卷状,将各种不同颜色的卷组合拼摆出树冠的造型。从正面看,五彩树的树冠会立体凸出来,视觉上更醒目。不织布本身就有一定的厚度,即使在制作平面布贴画的时候,手抚摸表面也会有一定的厚度。布艺手工摆件则包涵了各种各样的呈现物品,例如手工抱枕、手工玩偶娃娃、手工创意美食等。制作这些需要对物品细致的观察,在制作手法上也更考验人,作品要求比较高,小到一颗樱桃,大到一个抱枕,为了让物品更加饱满,还需要一些填充棉做填充。布艺花卉制作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课程之一,不织布自身色彩比较鲜亮,与花朵的鲜艳正好适应,再加上花朵的形态较多,可以模仿制作的花的种类也非常多,像比较常见的玫瑰花、牡丹花、马蹄莲、向日葵等,都可以让学生模仿制作。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一步一步探索,做出来的成品与真花相比非常接近,同时在一些细节处理上,学生们也可以自己思考和处理,通过加工和改造呈现出别样的形态。花卉制作完之后可以选择瓶装、纸袋装,也可以直接装饰校园环境。每年的校园艺术节上,布艺花卉社团的作品常常用来做舞台背景装饰。目前社团在花卉上正在从小型花卉向大型立体造型的花卉方向尝试,大型的花卉成品个头较高,花杆高度在一米到两米之间,这样成品可以做橱窗展示、校园展览的摆件装饰。每一个作品的诞生都是学生们童年美好的回忆。[2]
三、设计实践性课程活动
布艺画绘社团课程在课程设置上主要以创作实践活动为主,作品的呈现方式也都是实物,通过个性化实践、创意性作业、互动性评价来实施实践活动课程。课程每周开展三次,教师和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与学习相关课程的视频、音频、图片等资料,每周都有一个主题课程。每周社团时间,师生共享学习资源,进行实践探索。例如平面布贴画课程,在整体课程设计上归纳分成了“与动物为友”“植物大探险”“有趣的职业人物”“别样风景”“巧手做美食”五大类。其中“与动物为友”课程,构建了本单元的系列主题创作内容,在课时设置上一共设置了五个课时。课时一《小小昆虫布艺贴画》,课下收集昆虫相关材料,昆虫的种类非常多,可以指定几种代表性的,如蝴蝶、七星瓢虫、蜻蜓、蜜蜂等。这些大家比较熟知的昆虫外形结构相对来说也比较简单,收集的资料以图片为主,可以是个人创作也可以是一些卡通形象。教师示范讲解,重点是抓住昆虫的外观结构最明显的特征,运用夸张或写实的手法用不织布进行裁剪粘贴,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感受色彩搭配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课时二《可爱的猫咪布艺贴画》,了解猫咪的一些有趣的动态,观看经典的猫咪动画形象,搜集相关图片。教师示范猫咪的制作过程,可以是半身的猫咪放大头部特征,也可以是全身有趣滑稽的动态捕捉,在制作上对线条的要求和形态的把握要求更高,培养学生留意观察生活的好习惯。课时三《大脚丫鸭鸭布艺贴画》,了解鸭子的生活习惯和环境特征,抓住鸭子的主要结构特征,收集图片,也可以自己绘制,并适当添画一些背景,社团成员之间互相讨论制作方法和过程,自主尝试制作,教师针对重难点进行讲解。学会分析主体物和背景的前后关系,注意画面的主次。课时四《国宝熊猫》,观看熊猫的生活日常视频,抓住熊猫最有趣、最有特色的动态,教师示范不同的动作造型的制作方法,掌握分层制作的方法和技巧,学会分析画面的层次和结构。课时五《长鼻子大象》,观察大象的外形描画图样,教师演示制作方法,学生设计制作。探索运用正面相对法缝制后塞入棉花的制作手法;感受布艺制作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创造美好事物的主观意愿。整个课程设计由小到大、由简到难、由整体到局部构成,学生在学习中也会逐步适应和掌握各种不同的布艺制作技巧。这个过程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提升了他们的沟通协作能力,提升了他们的美术素养。
四、优化多元课程,突出素质提升
随着课后延时服务的开展,学校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科技创新、体育、艺术、劳动实践、阅读、兴趣小组和社团等综合素质拓展类多元课程,给广大青少年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发挥学生的特长,丰富学生生活。
学习以社团为依托,利用课后延时服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多元课程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布艺画绘社团以布艺手工制作为主题,带领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动物、植物、人物等的特征,让美术走进生活,走进日常,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社团成员利用课上所学和课下积极收集材料和素材,把所学与日常生活充分相结合,例如在学习不织布立体手工设计单元时就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找一找身边的最想做的对生活或者学习有帮助的物品,学生提出可以设计制作笔袋、笔筒、抽纸盒、手提包、相框装饰等,在设计抽纸盒时,又需要考虑纸盒的平面展开图和体积大小问题,这就牵扯到数学相关问题,需要用到数学相关知识去解决。在设计笔筒时候,学生想在笔筒上添加文字和英文字母,这也需要英语等相关词汇,以及在制作平面绘画时,有时候也需要运用一些体育运动相关知识以及乐器等知识。由此可见社团的学习不是单一学科知识的积累,而是多学科之间的合作和融合。
五、宣传引导,注重学生特色发展
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创作积累了许多作品。这些作品见证着学生们的成长和进步,在学校的支持下,作品装裱成框。定期举办社团成员艺术展览,邀请本校和外校优秀社团交流、回顾、总结学习成果,可以为学生提供机会展现自己实力,增强自信心;学校楼道文化装饰,采用学生布艺和手工作品作为楼道装饰,不仅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也能对学生起到宣传传播优秀文化的作用;每年校“六一”艺术节举办相应的作品展示活动,社团一部分以作品展示,一部分通过节目形式呈现;对于一些才华出众、个性鲜明的学生,提供条件为他们举办联展和个展,努力培养出色的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丁琳.双减背景下的美育新增[J].湖北教育,2022,02.
[2]马雪南.幼儿布艺坊活动材料支持策略[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