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雯
光阴似箭,转眼间我已经参加工作九年了。在我工作的这几年中,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自身的努力赢得了家长和学生们的信任和认可。在这份平凡的工作中,每当我看到学生们获得进步时,我心中都会为他们感到高兴。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我个人认为应该从学生本身学习兴趣的培养做起。课堂上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浅谈自己的一些理解。
一、肯定学生的优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强大内在动力,特别是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除了用鼓励、表扬的方式去激励学生,用期待的目光、信任的语言去引导学生外,更要注意用生动活泼、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肢体语言去吸引、肯定学生,利用直观教具,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个学生,是老师和同学公认的后进生,学习一直跟不上。而从我接班开始就不断鼓励她,在课堂上多提问她,每当她取得一点点的进步,我就大力表扬鼓励她。我发现她对唱歌、跳舞特别感兴趣,只要学校有这种活动,她总是第一个报名参与。我感觉她在艺术方面很有天赋。因为喜欢,所以她对跳舞产生了兴趣,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她在这里找到了自信,有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其他各方面也不断进步,最终升入五中的艺体特长班继续学习。
因此,作为老师,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探索适合于学生自由发展的方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每个学生在自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中,发挥潜能,凸现闪光点。
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营造学习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还应对学生进行情感诱导,给予关怀、尊重和理解。学生受到鼓励,敢于大胆开口、活跃课堂气氛,就能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学生的智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形成师生情感共鸣,激起师生共同进行教与学的热情,保持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心理学家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自然而愉快接受知识。
前段时间我在上四年级下册《蝙蝠与雷达》时,提了个问题,班上仅有几个学生举起了手,课堂上静悄悄的,我以为是问题太难了,于是就降低了难度,但学生还是不大愿意举手。第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后,我说:“虽然你说得不是很全面,但我非常谢谢你的勇气!”没想到一句简单的话,却给了学生无限鼓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顿时课堂上发言踊跃,学生们又活跃起来。可见鼓励学生,给予学生一定勇气,可以让沉闷的课堂逐渐热闹起来。课堂上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让学生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不仅使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也能使学生愉快地学习,在学习知识中感受到乐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开端,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如我在上《大自然的启示》一课时先简单介绍文中的语文常识,让学生找一找最感兴趣的句子和段落。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再让学生思考:看到“打扫”这个词你有什么疑惑?学生提出问题:打扫本是好事,但作者为什么要加引号啊?然后再让学生带着问题细读、研讨课文。“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文本学习,然后,师生围绕问题进行研讨,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解开了,学生自然也学好了这一课。因此,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保证。
三、合作交流,协作互补学习
教师与学生一起合作学习,让每一个学生的特长都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同时又可以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教师一起学习的乐趣。例如:在教低段学生学习生字的时候,我会和学生们一起用做游戏的方式学习。低段教学“染”字时,为了防止学生多加一点,我随时都在强调。可事与愿违,很多学生还是将右上角写成了“丸”。这學期,我又一次区分同音字时,学生再次出现了这一错误,我不再强调,而是采用编儿歌这种方法,收到了特好的效果。我先让学生们看着“染”字自己编,最后集思广益,儿歌很快就编好了。“提起九桶水,放在木架上。开始浇水了,你要浇什么?”这时学生们拍着手一边笑一边答:“提起九桶水,放在木架上。开始浇水了,我要浇花朵。”学生们也可以回答浇小草、树、火什么的,全凭自己高兴。这样的教学让课堂趣味盎然。学生不但学得开心,而且记得牢固。
四、勇于创新,激发探究潜力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只不过是个例子。”这句话让我记忆犹新,每次在备课时,都会思考,这篇文章有没其他可以的切入点,让学生更有兴趣呢?于是,在本学期家长开放日时,我现场教学了《乡村四月》这首诗。教古诗一般的流程就是“了解作者——解诗题——读古诗——理解诗意——悟诗意——品诗韵”。在备课时,我大胆进行了创编。理解了诗句本身的意思后,现场我进行了创编,取名“乡村八月”,出示诗句后,学生对我充满了崇拜,我告诉学生们:“大家都可以成为诗人,信不信?”只见几个所谓的“潜力生”使劲摇摇头,挥手告诉我他们不行,我耐心地鼓励,然后放手让学生开始模仿创作,绝大多数学生诗性大发,小手举得高高的,站起来朗读时,感情充沛,颇有几分“小诗人”的感觉。在这些学生的带动下,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创编后纷纷充满感情地朗诵出来。这样的课堂激发了学生动脑筋的兴趣,让学生变得自信满满,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最初是从好奇开始的,好奇心是学生主动进行探索和实践活动的心理基础,我们要把这种潜在的好奇通过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引发出来,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取得成功,使得其逐渐形成和稳固下来,成为兴趣。只要有兴趣,学生们的潜力就是无限的。
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在语文教学中,我会一直坚持以平等、参与、合作和创新的方式去打开每一个学生的心扉,陪伴学生成长,指引学生前行。用心呵护,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