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反馈语运用的特征分析

2023-11-05 12:49唐玉盈蒋忠心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10期
关键词:师幼频数教学活动

唐玉盈,蒋忠心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广西桂林 541006)

一、引言

随着学前教育质量提升成为关注的焦点,很多学者普遍把学前教育质量区分为结构性质量和过程性质量。结构性质量包括师幼比、师资条件、班级人数、空间和设施等,过程性质量包括师幼互动、同伴互动、课程、活动实施、健康和安全、家长参与等[1]。在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中,人们越来越注意到过程性质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而师幼互动在过程中质量中占着积极重要的位置。在师幼互动过程中,教师与幼儿双方的“问答”言语行为的频率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师幼互动的效果[2]。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而语言的发展对幼儿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蒋路易等人(2019)指出,良好的师幼互动质量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的认知、社会化以及言语能力的发展[3]。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的过程,而反馈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正确运用教师反馈语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有效提高师幼互动的效果。言语反馈指教师对幼儿的回应、行为表现、能力发展等作出的回应,是课堂师幼对话中的重要组成部分[4]。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反馈语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思考方式和知识的掌握,但是部分教师较难做到有意识的关注自身反馈语言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本研究深入幼儿园教学现场观察记录,客观呈现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反馈语运用的现状,并结合所观察案例的分析以及对教师的访谈,分析幼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反馈语运用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建议予一线幼儿园教师进行参考,以期提升幼儿园教师反馈语言运用的质量。研究讨论的教师反馈语主要指幼儿教师对幼儿的回应而给出的口头反馈语言,不包括与反馈内容无关的动作、表情和眼神。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广西南宁市N幼儿园中随机选择小、中、大班各两名教师,对其所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进行录像,共获得30个视频资料。

(二)研究工具

1.编码体系

参考已有研究[4-8]的基础上进行自定义编码,将编码体系分为教师反馈策略和反馈指向两个维度,最后利用质性分析软件NVivo12 进行资料编码、识别并归纳主题。

反馈策略编码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幼儿园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反馈语策略的特点,包括正向反馈和负向反馈维度。正向反馈是指教师对幼儿的回应进行反馈时,对幼儿的耐心、欣赏和鼓励等良好的态度,具体包括:肯定重复型、表扬鼓励型、引导启发型、提示告知型四个子指标。负向反馈是指教师在反馈时出现的消极情绪,具体包括:要求命令型、否定批评型、忽略型三个子指标。

反馈指向指教师反馈时所指向的类型,具体包括反馈方位指向、反馈对象指向。反馈方位包括反馈距离和反馈方位两个维度。反馈对象包括单个幼儿和多个幼儿两个维度。

当出现“教师发起—幼儿回应—教师反馈”的话轮结构时,即计为1 次反馈。为了保证研究资料的真实、全面、有效,在征得执教老师的同意后,运用了录像设备对教学活动进行了影像记录,分析幼儿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反馈语运用的总体特征。研究具体维度如表1:

表1 教师反馈行为分析维度表

表2 教师反馈策略运用情况

为了追求研究的客观性,研究者与一名学前教育研究生在熟悉编码规则以及操作性定义后对同一个教学活动进行编码,并将两者编码结果的一致性进行对比,反馈指向中的反馈方位和反馈对象的结果一致性为100%,反馈策略编码一致性为92.36%,表明编码结果有一定的可靠性。

2.访谈法

在教学活动完成之后,参考王琳琳的访谈提纲进行了改编[5],有针对性地访谈幼儿园的6 位教师,了解教师对反馈语的了解以及遇到的困难等情况,为探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反馈语的问题提供了基本思路。

(三)编码示例

案例1 中班语言活动《春天的电话》片段(注:T 为教师,C1、2...为个别幼儿,C 部分为部分幼儿,C全体为全体幼儿)

T:请安静。(要求保持安静)

C:我安静。

T:请坐好。(要求坐姿)

C:我坐好。

T:请小朋友们竖起耳朵仔细听一听,小熊会怎样告诉它的好朋友春天来了?小松鼠的电话号码是多少?(要求仔细倾听)

C1:是12345,而且我还记得我妈妈的手机号码是......

T:是的,小松鼠的号码是12345,帆帆很棒啊,你不仅记得小松鼠的号码,还记得自己妈妈的号码。(肯定伴随重复、具体表扬)

在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要求命令型的反馈语频次较高,从一开始的引导语要求幼儿保持安静和要求坐姿坐姿,如“请安静,我安静,请坐好,我坐好”,但是也会肯定幼儿的回答,以及进行具体的表扬。

案例2 大班节奏活动《大雨和小雨》片段

T:请安静。(要求保持安静)

C:我安静。

T:请坐好。(要求坐姿)

C:我坐好。

T:请小朋友们竖起耳朵仔细听一听,小熊会怎样告诉它的好朋友春天来了?小松鼠的电话号码是多少?(要求仔细倾听)

C1:是12345,而且我还记得我妈妈的手机号码是......

T:是的,小松鼠的号码是12345,帆帆很棒啊,你不仅记得小松鼠的号码,还记得自己妈妈的号码。(肯定伴随重复、具体表扬)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在导入环节用一个节奏游戏进入教学后直接提问,教师进行提问时有幼儿的声音较小,便鼓励幼儿大声的回答,教师还运用了重复、追问等多个策略。在一次话轮的反馈中,教师运用了鼓励、重复、追问等多个反馈策略,激发幼儿对后续教学活动的兴趣。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园教师反馈语的频次

研究发现,该园教师平均每次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总体反馈次数为84.9 次,有研究对高水平教师反馈特点的研究发现[4,14],高水平教师平均反馈次数为116.53 和119.89 次,该园教师平均反馈次数明显少于高水平教师,说明该园教师专家型教师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教师运用反馈策略的总体特征

教师在运用反馈策略上,正向反馈策略频次达到了1151 次,占总体反馈语的63.45%;虽然负向反馈的频次比正向反馈语的频次少,但是总体比例达到36.54%,N 幼儿园教师运用负向反馈的频次偏高。

1.教师的正向反馈具有反馈策略单一的特征

从表3 可以看出,在正向反馈语中,教师运用最高的反馈语是肯定重复型,共计507 次。其中肯定133 次,重复116 次,肯定伴随重复258 次。

表3 幼儿园教师正向反馈运用情况

教师在运用肯定重复型反馈语时主要集中运用肯定伴随重复的反馈语,例如在小班数学活动《配对》中,教师提问:“两只黄色的袜子应该去找什么样的袜子呢?”朵朵:“应该找两只黄色的袜子。”教师:“是的,应该找两双也是黄色的袜子。”案例中教师首先肯定朵朵的回答,然后再重复一边朵朵的回答。

在表扬鼓励型反馈语中,教师运用频数共计263次,其中一般表扬运用频数最高,达到163次,例如,在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时钟》活动中,教师提问:“分针和时针在赛跑的时候,他们有什么秘密呢?”悦悦:“分针转了一圈,时针才转了一小格。”教师:“你回答得真棒。”案例中教师表扬悦悦的反馈语较为笼统,没有指出悦悦哪个内容的回答好。其次具体表扬运用频数为61次,鼓励运用频数为39次。

教师运用引导启发型反馈语频数共计184次,运用频数最高的是追问型反馈语,引导启发幼儿对问题的思考是教师和幼儿真实对话的开始,当幼儿自己思考问题的答案时,就已经开始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再是教师直接判断幼儿答案对错或告知答案。例如,在中班歌唱活动《跳舞的树叶》中,教师提问:“小树叶在干什么?”全体幼儿回答:“在跳舞。”教师追问:“它是怎么跳舞的?”其次重复提问的频次较高,反问和提出问题频率较低。

提示告知型反馈语运用频数为197 次,其中告知型反馈语运用频数高达150 次,告知是教师运用较多的类型。

综上所述,教师运用肯定重复型反馈语的频率最多,尤其是肯定伴随重复型最高;教师在运用引导启发型策略还有所欠缺,其中提出新问题类的频次才达到34 次。说明教师在对幼儿的回应进行反馈时,倾向于肯定重复幼儿的话题,而如何对幼儿的回应进行启发提问的能力较弱。

2.教师的反馈语具有偏向维持秩序的特征

负向反馈有三种反馈类型,一是要求命令型,二是否定批评型,三是忽略型。表4 数据显示,要求命令型反馈语运用频数共计400次,要求坐姿82 次,要求保持安静124 次,要求坐回原处59 次,要求仔细倾听98 次,要求停止无关行为37次,其中运用频数最高的是要求保持安静。

表4 教师负向反馈语运用情况

在负向反馈语运用频数最高的是直接否定,运用频数达到了164次,其次是要求保持安静、要求坐姿和要求仔细倾听。而教师直接运用否定的反馈语频次较高。

综上所述,教师运用要求命令型反馈语的频数最高,其次是否定批评型,运用最少的是忽略型。其中要求命令型运用频数最高的是要求保持安静,说明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较为看重教学秩序,经常发出维护教学秩序的指令。在否定批评型中,教师很少对幼儿进行警告,说明了幼儿园教师与幼儿形成了师幼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三)教师反馈指向运用的总体特征

1.教师偏向反馈距离近且位于中间的幼儿

距离教师1.5 米以内属于距离较近,距离教师1.5米外属于距离较远。表5显示,在反馈距离指标中,教师反馈与自身距离较远的频数为104次,反馈距离自己较近的247 次。在反馈座位方向指标中,教师反馈座位方位相对靠左的幼儿达到97 次,反馈座位方位位于中间的幼儿251 次,反馈座位方位相对靠右的幼儿34 次。在幼儿园中幼儿的座位大多摆放为U 型,教师为了方便关注到每个幼儿,在反馈座位方向上偏向于反馈位于中间的幼儿。

表5 幼儿园教师反馈语的方位

2.教师偏向反馈单个幼儿

由表6 显示,教师反馈单个幼儿389 次,反馈多个幼儿240 次,教师比较偏向于反馈个体。研究者后续对教师进行访谈得知,该园在集体教学活动时注重培养幼儿倾听的能力,要求幼儿举手才能回答问题,就形成了教师在反馈的对象上偏向于反馈个人的情况。

表6 幼儿园教师反馈语的对象

四、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反馈语运用突出存在问题

(一)教师缺乏教学反思

为了了解在教师开展活动结束后是否进行教学反思,研究者针对这一情况对教师进行访谈,在访谈提纲中设置的问题是:您是怎样认识教师对幼儿的表扬的?您对自己的表扬行为进行反思吗?“我觉得教师对幼儿的表扬很重要,要鼓励幼儿继续往好的方向走,但是一般表扬后不会反思。”有的教师说:“有反思,表扬是一种正面强化的方法,恰当运用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促进幼儿的进步。”还有一位教师表示:“教师对幼儿做出及时的反馈语时非常重要的,能帮助幼儿明白自己所做的行为是对还是错。不过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我很少会对自己的表扬进行反思。”其他教师均表示没有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说明了该园多数教师较少反思自己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所运用的反馈语。

(二)教师负向反馈语过多

在教师反馈策略中,教师在正向反馈中运用重复肯定型的反馈语类型最多,而负向反馈运用要求命令型最多。针对这个问题,在访谈中设置了这一问题:您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对幼儿反馈时运用负向反馈的原因是什么?教师们都统一表示,一些负向反馈语能快速维持教学秩序行之有效的方法。有时幼儿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会走动、吵闹,扰乱教学秩序,影响到教师和其他幼儿的教学进程,所以教师为了维持教学秩序就会直接命令幼儿回到位置上坐好,或者要求幼儿保持安静和仔细倾听等。例如,在中班体育活动《蚂蚁钻山洞》这一活动时,幼儿在练习侧身钻这个动作,在练习时很多幼儿的身体并不是侧着过去,而是弯着腰过去,教师在帮助幼儿梳理经验时就会直接否定幼儿的动作:“有些小朋友是弯着腰过去的,这样对吗?”教师可以运用其他方式引导幼儿做出侧身钻的动作,由于运用直接否定型反馈能够快速推进教学进程,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时偏向于直接否定幼儿错误的行为,进而引导幼儿思考正确的答案。

(三)教师反馈语策略单一

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时对幼儿的反馈策略比较单一,采用直接告知或直接否定的言语策略频率较高。在访谈中设置问题:您在对幼儿进行反馈时有什么样的困难?教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回应:“在运用反馈语是会感觉到词语匮乏,不知道用什么话反馈幼儿的回应。”其他五位教师也表达了同样的想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表扬幼儿时经常运用肯定型的反馈,如“你真棒”“你回答得非常好”“你表现得很棒”诸如此类的反馈,没有具体说出幼儿回答的哪里棒,幼儿虽然知道自己得到了表扬,但不知道具体哪个方面得到了表扬,影响幼儿此类行为的持续发展。

(四)教师较少运用体态语言

有的学者认为,就信息量而言,依靠语言传递的信息只占30%左右,70%的信息是通过非语言手段表达和传递,非言语性反馈通常指表情、注视、姿势、动作等,有的学者也将非言语性反馈称为体态语言反馈。本研究主要研究教师的口头反馈语,但在观察过程中发现教师的体态语言反馈运用较少,因此,对此现状在访谈提纲中设置了问题:您是怎样看待体态语言反馈行为的?在运用时有什么问题吗?有的教师说:“平时我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不喜欢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感觉太浮夸了。”有的教师说:“体态语言反馈应该就是肢体动作、表情什么的吧,我感觉自己做不来。”有的教师说:“体态语有时候上公开课才会运用,感觉平时上集体教学活动轻松一点就好。”还有的老师表示:“平时上课要是那样上的话,老师会很累”“平时我很少用肢体语言”“我会用点头、微笑等表达对幼儿的肯定,这个对幼儿积极会用是很重要的。”从访谈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表示日常教学时很少运用体态语言反馈,认为日常教学中频繁运用体态语言反馈较为困难。只有一位教师会在日常教学中运用体态语言反馈,认为体态语言反馈对幼儿的回应同样起到重要作用。

(五)多媒体运用过多,幼儿缺乏直观感受的机会

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通过物化技术让幼儿直接感知操作、虚拟实验,这不仅可以直接提升教学活动效果,而且可以丰富幼儿的认知,扩大幼儿的直接经验[9]。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讲述绘本故事或儿歌等语言领域相关的教学内容时,经常运用多媒体播放PPT、音频等教学技术,较少运用玩教具等辅助材料。多媒体在幼儿园教学的运用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便利,也使幼儿能够看到更丰富的教学内容。但是如果过度运用多媒体技术而忽略了实物和其他玩教具等辅助教学材料,也会减少幼儿对教学内容的多方面感知,长此以往,教师的提问、反馈以及幼儿的回答会局限于目之所及的内容,而无法延展至幼儿更多感官对教学内容的感受和理解。

五、教育建议

(一)加强教学反思能力,增加师幼对话的话轮

教学反思不仅是对于教师自身教学目标达成的质量,还包括对自身的提问、对幼儿的反馈语言等一系列行为的反思。教师应该进行经常性的教学反思,在反思中提升自己对反馈语言的认识和对幼儿进行反馈的能力。同时应注重师幼对话的交互性及持续性反馈[10],话语分析研究表明,话轮(turn)是日常会话的基本构成单位,话轮次数的增多更有利于师幼之间的互动循环。高水平幼儿园教师提供在任务取向反馈模式,设置游戏性、故事性以及可操作性强的任务情景,以增加师幼之间循环反馈的次数[11]。如教师发起—幼儿回答—幼儿点评—教师反馈的循环话轮结构,持续性的话轮结构可以发展幼儿更高水平的理解,增强师幼对话的话轮的同时也能够促进高质量师幼互动的生成。教师反馈作为师幼互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应该发挥反馈在教学重的支架作用,实现高质量的师幼互动,而要实现高质量的师幼互动就要作为有效反馈[12]。教师应当结合幼儿回答的具体内容,给出有针对性的、具体的反馈,而非是“回答得真棒”“很能干”等笼统的反馈语言,应该结合幼儿所回答的内容说明“为什么棒”“哪里棒”。

(二)注重语言的规范性,灵活运用反馈策略

幼儿通过模仿教师而习得更多的语言,准确规范、有条理的集体教学活动语言,是开展活动的基本前提[13]。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反馈时要注意自己反馈语言的规范性和发音的准确性,在反馈时应使用易于理解的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应该是符合幼儿发展水平的,这样才能形成高质量的师幼互动。教师应该丰富自己的言语反馈知识,能够针对不同性格特点的幼儿、不同问题和不同教学情境采取不同的言语反馈策略,合理调节各类反馈语的频次。

(三)渗入情感反馈,注重体态语言反馈的作用

有研究表明,教师激励性评价可显著提升教师的师幼互动质量[14]。因此,教师对幼儿的批评和惩罚应该具有鼓励性,对幼儿进行批评时不要全盘否定幼儿的行为,而是带着鼓励性质来肯定幼儿,在对幼儿进行反馈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情感传导。除了教师的口头反馈语言,也要重视一些非口头语言行为的运用,如体态语、表情等。如面对较为胆小不敢于表达的幼儿,应该多运用表扬鼓励型反馈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幼儿在回答时表现出因为紧张而支支吾吾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点头、微笑等体态语言鼓励幼儿表达,还可以通过“你觉得应该怎么解决呢?”“你有什么还办法”“回答得非常好,继续”等口头反馈语言鼓励幼儿回答。如果听话人没有向说话人传递反馈信息,说话人则无法确定其话语是否已被对方理解,从而影响对话的顺利进行[15]。所以,引导幼儿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回应也是师幼对话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幼儿园教学中掌握并恰当运用体态语言可以更好地再现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并且契合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发展特点[13]。比如教师的一个小小的微笑或者点头的动作就能给幼儿以鼓励。

(四)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任何语篇的理解和掌握都要以掌握相关文化为基础,这个过程也是产生具有文化特色的隐形信息的过程[16]。以语言活动为例,在让幼儿听故事或者看图片之前,应该先介绍绘本或者图片的相关知识,这样不仅能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还可以吸引幼儿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尤其是语言活动之前,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在正式开展集体教学活动时可以先向幼儿介绍相关知识,幼儿通过对教学内容相关知识的了解,会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会更加的深入和全面。

猜你喜欢
师幼频数教学活动
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高师幼互动质量的策略研究
倾听儿童 相伴成长——“师幼互动”研修纪实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共享区域活动资源 滋长师幼幸福
师幼互动视域下幼儿教学活动策略探讨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中考频数分布直方图题型展示
学习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三部曲
频数和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