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2023-11-04 16:02张立峰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年15期
关键词:计算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张立峰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与落实,给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全新的数学教学模式下,培育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使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基于此,文章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现状,阐述了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教学内容探究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计算能力,以期对之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有参考作用.

【关键词】计算能力;小学数学;培养策略

引 言

在新时代教育政策的指导下,教师通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断改进,使之更加符合學生的思维发展特点,顺应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强化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效率.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成为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

(一)忽视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数学科目的认知不够,以为只要学生的计算结果正确就可以,却忽视了学生的书写或计算过程的规范问题,导致有些学生在作答数学问题时,要么对数学题目缺少认真分析,有部分学生甚至是草草地看完题目后就口算写出答案,要么是书写格式混乱,答完不愿意花费时间验算,进而导致自身对数学知识无法形成系统性、准确性的认识,最终造成不必要的计算错误.教师缺乏对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二)计算教学观念落后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实施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指导方向,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数学教师对数学科目的认知理念仍然局限于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为主,忽视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科学化培养.对学生来说,数学题目逻辑性和灵活性强,倘若计算能力薄弱,遇到难度稍高的题目往往会一头雾水,无法用专业的数学知识进行综合性分析解答,若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时采用的方法太过单一,不仅会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仍然一知半解,导致学生的数学计算效率低下;而且会使学生对单调乏味的计算训练缺乏兴趣,久而久之使学生出现畏难、厌烦的情绪,最终阻碍了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三)学生过度依赖计算工具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学生对电子产品的使用轻车熟路,运用计算工具进行数学计算,也成为自然而然的事.计算工具通常具有简单、快速、智能化的优势,且因其高效准确的特点,成为小学生解决数学计算难题的好帮手.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对计算工具的使用缺乏自制力,导致其过度依赖计算工具,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二、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性

(一)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十分广泛,比如在日常购物、吃饭结账等活动中,都要进行计算.因此,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前提,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科学、合理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既符合课堂教学的目标要求,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符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就要不断创新经验式教学模式,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计算活动,帮助学生在锻炼计算能力的同时,系统性梳理数学知识,加深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以此为基础,学生在面对复杂的数学难题时,能够临危不乱,运用扎实的计算技能,解决不同程度的数学难题,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进而提自信心,培养数学学习兴趣,最终推动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尽管新课标的提出促使学校教育改变了以往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以“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学习效果的直观反馈,以此为依据,帮助教师在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程度的前提下,对课堂活动及教学内容进行动态调整,进而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提升.而在小学数学课本中,有很多知识点都离不开计算,比如计算几何图形的面积、周长等,这些公式的推导、验算等都和计算息息相关.教师通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其在解答综合性的数学难题时做到游刃有余,最终提高学习成绩,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趣味课堂,激发学生计算兴趣

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尤其在面对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时,很容易被外界干扰,出现专注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极大地影响了数学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数学教师可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教师可利用学生对新鲜有趣事物的好奇心,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趣味性强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本堂数学知识的探索欲;其次,教师可设置富有层次感的计算问题,引导学生在一步步攻克数学难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进而促使其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计算.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设置的趣味课堂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避免只一味追求课堂趣味性而忽略培养学生计算能力这一课堂教学目标,以至于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

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上节所讲的“认识人民币”的知识,将学生分成三组,安排学生开展一次模拟生活情境的课堂活动,一组学生制订价格扮演商家,另一组学生拿着人民币教具扮演买家,最后一组学生扮演市场巡逻人员,对买卖结果进行检查.在活动期间教师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对出现冲突的买卖双方,进行适当引导,确保课堂活动顺利进行,教师还可以在活动中适当增加计算问题,提升问题难度,让学生对其展开交流讨论,促使学生主动探索难题,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通过开展趣味性的课堂活动,能帮助低学段学生理解数学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推动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练习,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俗话说,“熟能生巧”,不断地练习能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数学教师往往会依据教材内容将计算方法或者计算公式直接告诉学生,而缺少引导学生对计算过程进行深入探究的环节,这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处于被动地位,这种方式极易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缺乏兴趣,这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对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通过引导学生对计算过程和计算方法进行深入探究,加强学生对数学计算内在逻辑的认知,同时,通过有针对性地练习计算方法,丰富计算题型,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计算规律,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计算能力.

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再展示相应的数学计算题,让学生练习计算,在计算中熟练运算技巧.然后,教师通过增减括号的方式,改变现有题型,引导学生总结出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和规律,通过不断丰富题型,夯实学生的数学计算基础,在不断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当然,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专项计算练习课,针对学生较难掌握的运算法则,容易因马虎审题而出现错误的题型,开展深度训练.

(三)攻克难点,增加学生计算信心

对小学生来说,耐心专注地坐在座位上对着枯燥的数学题进行不断地计算、验算,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很多学生会因为耐力不够,专注力不强,导致审题马虎,出现“不该错的题反而更容易错”的结果.倘若学生在易错题中经常出现问题,教师要考虑是否是因为学生对某方面的数学知识掌握不牢导致的,在学习计算法则或计算技巧时,是否还有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尚未突破.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有意识地对学生开展难点突破专项训练,找到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难点,再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攻克“障碍物”,以此夯实学生的计算基础,在鼓励学生逐步突破计算难点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计算信心.

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教师可先安排学生计算一些简单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等运算题,检测学生对以往所学计算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之后教师再通过举例,使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概念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例题,发散学生思维,比如计算“17-8”时,学生会出现几种计算情况:扳手指数数;平十减”,即把8分成7和1,17-7=10,10-1=9;“破十减”,即把17分成10和7,10-8=2,2+7=9;“想加算减”,8+9=17,17-8=9.针对学生的计算情况,教师先给予肯定,再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开展本堂课程教学,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关键知识点,教师再进行针对性讲解和引导,若学生在计算方面依然不熟练,教师可再设置专项训练,帮助学生突破障碍,完成对计算知识难点的熟练掌握.

(四)细化过程,夯实学生计算基础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方法,不仅要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技能、教学理念,而且要通过细化计算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夯实计算基础,使学生在不断地计算训练中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从而提高学生发现计算问题、解决计算问题的能力,最终促进学生计算水平的提升.当然,细化计算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即要求教师要对不同计算题型进行深入分析,找出不同类型的计算题中最核心的知识点,通过不断地举例分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和计算技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学生很容易因书写不规范导致计算错误,教师要规范学生的书写习惯,并引导学生在计算完成后进行验算,以此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另外,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细化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并有意识地对学生展开计算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五)能力训练,确保学生有效计算

1.融合能力训练

为了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教师可组织开展计算能力训练活动,在训练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能动性以及计算能力.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时,为了能够提高学生分数计算能力,在数学计算教学中,可应用口算、估算等教学方式.教师通过开展口算教学,采用口头叙述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记忆能力,提高学生计算效率,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

2.心理图像法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可应用心理图像法开展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多次实践,据此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心理图像法的应用优势在于可帮助学生强化对于数学计算方法的理解以及应用能力,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在教学“万以内的加减法”时,三位数计算难度比较大,已超出小学生认知能力范围,因此,学生的计算速度比较缓慢.对此,教师可应用心理图像法帮助学生提高计算效率,具体而言,可将卡片、木板等各类工具应用于计算教学中,发挥辅助作用,帮助学生加深对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的理解.

3.其他计算方法

在小學数学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教师不仅可为学生介绍上述计算方式,还可根据学生的计算能力介绍其他计算方式.

例如,在教学“万以内的加减法”时,通常情况下,大多数学生的计算能力大致相同.因此,教师可要求学生记忆15×15、25×25的计算方法以及计算结果,在复杂问题分析计算中,指导学生采用上述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效率.

结 语

综上,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不能只做表面功夫,而是真正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这一教学目标渗透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通过创设趣味课堂、加强计算练习、攻克计算难点、细化计算过程、能力训练方法,帮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保持严谨的计算态度,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从而增强学生对掌握数学知识的自信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最终形成系统性的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谢丽.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名师在线,2022(08):58-60.

[2]陈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策略[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2(01):216-217.

[3]王东海.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2022(17):107.

[4]王月琴.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77):79-81.

[5]李丽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1(01):93.

猜你喜欢
计算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策略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