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初中生物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3-11-02 15:29杜桂玲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初中生物教学设计

摘 要:为了探索一种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初中生物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生物学习中深刻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能积极参与相关的实际行动中,文章通过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教材内容与案例选取、教学活动设计与课程计划等角度全面诠释了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初中生物教学模式的构建过程,希望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思路和研究方向.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教学模式;教学设计;初中生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3)29-0131-03

收稿日期:2023-07-15

作者简介:杜桂玲(1987.2-),女,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初中生物教学研究.

生态环境保护不仅需要政府和社会的积极参与,也需要通过教育来培养新一代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作为生物教育的一部分,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在初中生物课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态系统的脆弱性、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生态保护的意识和行动.然而,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的融入并非一项简单的任务.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设计需要结合生态环境保护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1].

1 生态环境保护与生物教育的有机融合

生态环境保护教育与生物教育的融合旨在將生态学科的核心概念与环保行动相结合,通过教学使学生不仅获得生物知识,还能够深刻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认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培养积极参与环保的意识和能力.这种融合不仅能够丰富生物课程的内涵,还能够引导学生在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时,做出明智的决策和行动.

1.1 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的价值与必要性

生态环境保护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环保意识、塑造环保价值观、传递环保知识的重要使命.通过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然界的复杂性,了解生态系统的相互依赖和脆弱性.生态环境保护教育不仅有助于改变学生对环境的认知,更能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生态保护的行动,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2 教学模式设计与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的关联

教学模式设计在融合生态环境保护教育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通过合理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深入了解环保问题,通过探究、实践和合作,培养环保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模式的创新性设计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环境保护知识的乐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2].

1.3 教学模式构建的指导原则

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遵循一些指导原则,以确保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的有效实施.首先,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学习方式,构建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其次,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教学活动和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此外,教学模式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环境挑战.

2 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

2.1 确定教学模式的整体结构

在生态环境保护教育融入生物教育的背景下,设计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教学模式是确保学生全面理解和积极参与生态保护的核心所在.这一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应当由引入、探究、实践和总结等多个紧密联系的环节组成,每个环节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意义.

引入环节是教学模式的起点,旨在激发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兴趣和认识.通过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现实问题、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产生对环境问题的好奇心.教师可以以引人入胜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促使他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价值产生认识.

在探究环节,学生将深入探讨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概念、原理和相关知识.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设计开放性的探究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在这个阶段,学生将积极参与知识获取和分析,从而逐步建立起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深刻理解.

实践环节是教学模式的重要一环,目的在于使学生将所学的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应用于实际中,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通过组织实地考察、环保活动或项目实施,学生将亲身体验环保工作的过程和挑战,增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合作、沟通和领导等综合素养.

在总结环节,学生将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反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帮助他们将零散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体系.同时,学生还可以反思在实践中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思考自己的不足和进步之处,为未来的环保行动提供参考[3].

2.2 设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教学模式的基础.针对生态环境保护教育,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性目标和能力性目标.知识性目标涉及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环境问题等方面的知识掌握,而能力性目标则包括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以及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培养.这些目标的设定需要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概念相契合,同时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2.3 制定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的制定有助于确保教学模式的设计能够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模式的构建中,以学生为中心是核心原则之一.通过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学习方式,教师可以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此外,强调实践与体验,鼓励学生参与实际环保活动,有助于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综合能力也是教学原则之一,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在探究、分析、合作和创新中全面发展[4].

3 教材内容与案例选取

为了有效融入生态环境保护教育,教材的内容与案例选择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评估教材的适用性、选取生态环境保护案例,并将知识与案例融合,可以为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持,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环保问题的复杂性与现实性.

3.1 评估教材的适用性

生态环境保护教育融入初中生物教育要求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相契合,以及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通过评估教材的适用性,教师可以更好地确定如何将生态环境保护内容融入教学,以达到提升学生环保意识和能力的目标.在评估教材适用性时,首先需要分析现有教材中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内容和案例.教材是否已经涵盖了与生态保护有关的知识点,是否有涉及环境问题的案例分析,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这种分析有助于发现教材中已有的潜在资源,以及需要进行调整或增补的部分.

与此同时,教材内容是否符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原则也是评估的重要方面.教学目标是引导教学设计的指导方向,因此教材中的内容应当与这些目标一致.例如,教材是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关键概念,是否能够促使学生意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等.教学原则方面,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实践与体验等,在评估教材适用性时同样要考虑.适用性评估的结果将指导教师在教学模式的构建中如何选择、调整或补充教材内容.如果现有教材中已有适合融入的内容,教师可以着重强化这些部分,并结合相关案例进行教学.如果教材内容相对不足,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原则,选择其他资源或自行创编案例,以确保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的深入开展[5].

3.2 选取生态环境保护案例

在选取生态环境保护案例时,应注重生动具体和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优先选择那些能引发学生兴趣的案例,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案例的生活化和实际性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案例可以涵盖不同的生态问题,如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利用、气候变化影响等,以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多样性和紧迫性.

3.3 整合生态环境保护知识

在教学设计中,将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原理与选取的案例有机融合起来,不仅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一致性,还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真正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运用.在教学设计中,整合知识点与案例之间的联系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适当的引导和分析,可以展示知识与案例之间的相互关联,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生态环境保护知识解决实际环保问题,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实用性和价值.整合的过程也可以通过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来实现.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并逐步发现知识与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还能够培养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能力.整合生态环境保护知识还有助于学生建立知识体系.通过将不同的知识点有机结合,学生可以形成一个更加完整、全面的认知框架.这种综合性的知识体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环保问题的复杂性,从而更有能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4 教学活动设计与课程计划

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课程计划的制定是教学模式成功实施的关键.

4.1 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

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探究性学习活动具有重要作用.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促使他们积极探索、实践和思考.例如,设计基于实际情境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或合作探究,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体验,学生不仅能够理解环保知识,还能够将其应用到现实问题中.

4.2 制定课程计划

制定课程计划是确保教学内容有序展开的重要步骤.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阶段,制定详细的课程计划,合理安排每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同时,要考虑到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的特点,确保教学内容的递进性和连贯性,避免信息的重复或过于零散.

4.3 引入互动与合作

互动与合作可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通过设计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验等互动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学生在小组中共同解决问题、分享观点,可以促进不同思维的碰撞,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互动与合作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社交技能.

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的价值和必要性不容忽视.教育是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的重要途径,而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将生态保护的核心概念与实际行动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环保热情,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环保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赖金山.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生态文明教育路径研究[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01):106-108.

[2] 王子君,彭博.基于初中生物學科素养的实施及研究[J].科技风,2022(31):49-51.

[3] 王绩泽,邢宇宁,刘铁志,等.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现状浅析及建议[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8(04):107-109.

[4] 王华.初中生物教学中加强生态意识教育的途径[J]. 华夏教师,2022(02):26-27.

[5] 田言岩.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环境教育的实践与体会[J].才智,2020(13):102.

[责任编辑:季春阳]

猜你喜欢
生态环境保护初中生物教学设计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
北戴河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与措施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