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社会视域下社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研究

2023-11-02 02:04韩雨飞余栋
国际公关 2023年18期
关键词:风险社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治理

韩雨飞 余栋

摘要:近年来,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现高发态势,深度衍射出现代社会的复杂性、繁难性等风险表征。社区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第一线发挥重要作用,但部分社区的风险管理能力孱弱,无法有效应对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引致的潜在危机。本文基于风险社会视角,探讨“回旋镖效应”、自反性理论和风险认知在社区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揭示影响社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因素,提出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完善法律支持体系、优化沟通协调机制、提升居民主人翁意识等优化路径。

关键词:风险社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社区治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社会的结构和运行机制日益复杂,带来了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呈现出复杂性和不可控制性等现代社会的表征。近年来,全球频繁突发各种公共卫生事件,如SARS、禽流感、H1N1流感、埃博拉病毒等,这不仅深刻地反映了风险社会的复杂形态,也凸显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严重性和迫切性。

一、问题的提出

多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对全球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同时也对社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过程中,城市社区发挥着不可替代、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提升社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管理能力尤为重要。

二、理论基础与文献梳理

风险社会理论的开创者乌尔里希·贝克 (Ulrich Beck)指出,我们目前处于 “自反性现代化”阶段,自反性就是自我对抗。[1]在自反性社会的基础上,贝克用 “风险社会”来命名当前的社会形态。总而言之,现代社会呈现出高度复杂性、不可控制性的风险表征。

我国首次提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概念是在1989年,之后许多研究都强调了社区参与和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中的重要性。当前,社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于社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必要性的研究。学者刘佳燕 (2017)总结出我国城市发展面临日趋多元化和复合化的巨大风险挑战,传统城市应急管理模式暴露出诸多局限,推动着应急管理模式向强调能力建设、多方参与和综合治理的风险治理模式转型,进而呈现出治理重心下移趋势。因此,社区在城市应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2]

第二,关于社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模式研究。学者张丽娜、孙书琦 (2021)基于风险管理基本理论,构建了包括风险治理理念、风险治理主体、风险治理流程与内容以及风险治理保障的城市社区公共安全风险治理模型。[3]

第三,关于社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动员实践研究。学者包涵川 (2022)聚焦社区动员的实践研究,在动态风险演化的背景下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灾害应对机制。同时,在风险演变的过程中,其认为社会动员需要及时适应不断变化的风险形态,并提炼出充满动态性與多样性的社区动员模式。[4]

综上,国内学者从必要性、管理模式、动员实践等视角对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但是,在理论支撑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可提升空间。本文尝试从风险社会理论切入,分析社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的关键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的优化路径。

三、社区应对突发风险存在的问题

(一)“回旋镖效应”引发风险扩散

在风险社会理论框架下,“回旋镖效应”揭示了风险在分配和扩散过程中的独特逻辑,与阶级差异和不平等财富分配相反,风险分配体现出一种无差别的公平性。这意味着不管是权贵富豪还是普通群众都难以避免风险带来的冲击。风险如 “回旋镖”一般,不受地理位置、社会地位等因素影响,呈现风险普遍性特征。

目前,我国不同地区城市社区对待风险的重视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社区之间的风险管理能力差异也会引致风险传播的不均匀性,进而造成城市整体风险扩散效应,对城市居民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具体来说,一些社区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时,采取了严格的风险管理措施。譬如,定期的健康检查、科学的人口流动管理、及时的医疗救助等,以最大限度减少风险传播带来的负面影响。相反,如果某些社区对风险管理的意识淡薄、执行力度不足、风险管理能力羸弱,就会导致风险从社区范围向城市空间范围扩散。

(二)风险认知难以同步

在风险管理的领域中,风险具有不易感知性。对风险的识别和掌握,通常需要借助科学的风险管理知识和应急管理预警方法。因此,现代风险往往超出了人们的经验感知范围。

风险感知的高要求、高标准导致社区居民风险预警能力弱化。由于现代风险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对风险的感知往往需要具备较高的知识储备、先进的技术赋能,才能快速预警并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但社区居民由各种职业、年龄、教育背景的人群构成,他们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知程度存在显著差异。绝大部分社区成员缺乏风险预警能力,如老人、未成年人以及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居民可能对风险信息的理解程度较低,难以准确评估和感知风险,易受外界干扰,无法合理有效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做出与社区应急集体行动背离的行为,进而带来风险的进一步扩散。

(三)自反性机制的负面效应凸显

风险社会中的自反性,通俗地讲就是 “自己和自己有关系”,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到自己。贝克用 “自反性现代化”来解释目前所处的社会是科学的自反性社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沉到社区场域中,其自反性机制的主体就是社区管理者和社区居民。

第一,社区工作者缺乏科学的自反性思维。当前,大多数社区管理人员缺乏专业风险管理知识和素养,很难意识到自身的决策和行为会对整个社区产生重要影响。缺乏专业的风险管理往往会引发社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负面效应,进而导致风险的扩散。

第二,社区居民缺乏正向的自反性行为。部分社区居民无法正确理解和遵守社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规章制度,进而做出逆向选择的行为,如吃饭不洗手、出门不做好防护、聚餐不分餐等,这些行为强化了自反性机制的消极方面,影响的不只是他人,更会通过风险扩散影响到自身。

四、社区应对突发风险“失灵”的成因

(一)缺乏完善的应急预案和法律环境

第一,应急预案的欠完善是引发失灵的关键因素。应急预案作为社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必要准备,其完善性直接影响社区的抗逆力和恢复力。社区应急预案的欠完善,导致公共卫生危机失去重要的应对时间,进而放大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影响。

第二,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是引发失灵的重要因素。社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应当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和责任界定,而且需要有法律手段来保障风险管理措施的执行。但在现实社区场域中,欠完善的法律法规导致管理措施的执行缺乏法理支撑,进而在社区应急管理的落实方面很容易产生执行混乱和主体冲突。

(二)協调沟通机制阻塞

第一,风险信息传播不畅和延迟导致社区成员认知误解。这种情况主要源于信息的提供者无法提供准确、及时的风险预警信息。当风险信息不透明或风险信息传播滞后,往往导致社区成员产生误判或轻视,进而无法做出合理的风险应对选择。

第二,协调机制式微导致社区成员对风险感知弱化。现实社区中的协调沟通机制大多由于组织松散、资源有限、管理人员专业局限性等原因无法实现效能帕累托最优,难以确保社区成员充分了解突发公共卫生风险的性质和影响。

第三,沟通交流不畅导致社区成员应对风险的行为异化。城市社区的 “陌生人社会”表征,导致社区成员无法达成共识,进而无法产生合理的、有序的风险应对行动,反而可能因为过度恐慌或者轻视风险而产生非理性的行动。

(三)社区居民“主人翁”意识薄弱

第一,居民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导致社区公共卫生风险扩散。多数社区居民缺乏对公共卫生风险的深入理解,进而无法在行动上做出充分的应对措施。譬如,在日常生活中无法做到勤洗手、戴口罩或采取分餐制等自我防护措施。这种低效能的风险防范行为从源头上弱化了社区应对公共卫生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加大了风险的扩散效应。

第二,居民参与羸弱导致社区公共卫生防范的失能。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过程中,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是有效防范风险扩散的重要环节。当前,很多社区的居民参与积极性不高,往往以 “被动者”身份卷入社区突发公共卫生管理过程,甚至出现抵触等行为,这无疑会给社区的管理增加难度。

五、社区应对突发风险的优化路径

(一)强化社区层面的顶层设计

第一,强化应急预案的完善性与执行力。建立精准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以便社区及时了解潜在的公共卫生风险,制定针对性的应对策略,避免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初期应对不及时。在社区制定应急预案过程中,加强对参与主体的教育和培训。同时,社区需要建立定期的预案审查和演练机制,通过模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以提高社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实战能力,检验预案的有效性。

第二,加强公共卫生法律法规建设。通过完善的公共卫生法律法规建设,为社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法理支撑和法律保障。社区在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时,需要明确各个管理层级和参与主体的责任。明确的责任分配有助于加强应急管理行动的合规性和有序性,从而提高社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效率。

(二)完善社区层面的沟通协调机制

第一,优化突发公共卫生风险的信息传递机制。构建更加高效的信息传播渠道,确保风险信息的及时、准确发布。对于风险信息的传递,需要提高其透明度和准确性,使之简明易懂,确保社区成员能够充分理解,尤其对于受教育程度不高、接受能力较差的社区居民,要进行针对性的宣传和讲解。

第二,搭建多元主体协调沟通平台。社区管理者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协调沟通平台,通过链接专业风险管理人员、提高应急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强化多元主体联动等方式,提高社区层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效能。

第三,构建社区自治互助平台。为了消除 “陌生人社会”导致的沟通交流阻碍,应加强社区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构建自治互助平台。[5]通过社区业主微信群、楼栋长等沟通媒介,增强社区居民在公共卫生信息、医疗防护知识、药物共享等方面的互助合作,达成对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应对的集体共识。

(三)培养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

第一,提升居民的风险防范意识。为社区居民提供必要的风险教育和社区卫生培训,在社区内设立形式多样的风险教育宣传活动。一方面,定期举办公共卫生风险教育活动,如讲座、培训课程、工作坊等,向居民传递风险管理的知识和应对技能;另一方面,利用社区广播、电视、社交媒体等渠道,开展针对社区公共卫生风险的宣传活动,提高居民对突发公共卫生风险的认知。

第二,提高社区居民公共参与。建立社区居民参与社区风险管理的机制和平台,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社区风险管理的决策和行动,成立社区健康委员会或类似机构,邀请居民参与社区公共卫生风险管理决策和规划的制定,确保居民的建议被充分听取和吸收。同时,鼓励居民参与社区志愿者团队,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

六、结束语

本文在多元复杂的风险社会视角下,从 “回旋镖效应”、自反性理论和风险认知的角度探讨社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风险管理和应对策略,期望能有效提升社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管理能力,为构建安全、健康、和谐的社区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管理:新的现代性之路[M].南京:译林出版社,2022.

[2] 刘佳燕,沈毓颖.面向风险治理的社区韧性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7,24(12):83-91.

[3] 张丽娜,孙书琦.超大城市基层社区公共安全风险治理困境与提升研究:基于北京市社区的调查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 2021(12):142-147.

[4] 包涵川.风险演化进程中的社区参与模式研究[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22(03):55-65+126.

[5] 余栋.区块链嵌入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空间、风险隐忧与进阶路径[J].领导科学,2022(01):91-94.

基金项目: 1.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风险社会视阈下社区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研究” (项目编号:202310332078Y);

2.2021年度苏州科技大学青年教师资助项目“我国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逻辑与实践机制研究” (项目编号:XKR202113)。

作者简介: 韩雨飞,男,汉族,河南新乡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劳动与社会保障;

余栋 (通讯作者),男,汉族,江苏泰州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地方政府与社会治理。

猜你喜欢
风险社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治理
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卫生应急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微博、微信的议题呈现异同
全球治理下的外层空问国际环境法治问题
风险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安全意识及防范能力调查
风险社会理论范式下中国“环境冲突”问题及其协同治理论
依托社区学习共同体推进社区治理的路径研究
论风险社会下生态文明建设中新闻媒体角度的塑造
心理建设:社区治理新方向
试析社区治理中提高居民参与度的台湾经验
科研院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