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雨晴
教育改革的趋势在当下逐渐深入,游戏化已经成为学前教育阶段的主流趋势。因此,在学前阶段的教育教学中,幼儿教师应该支撑幼儿展开自主探索,让自己成为幼儿自主探索的桥梁,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让他们的各项能力及素养得以在自主探索中生成,为他们的成长及发展创造更为良好的条件。文章基于此点,以幼儿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先分析了现阶段幼儿自主探索中存在的问题,随后从鼓励幼儿个性化表达、促进幼儿间互动合作、合理设疑激励幼儿自主探索、创新方式提供自主探索契机、优化观察、评价及干预策略等方面着手进行论述,展现幼儿教师的“桥梁”作用,对幼儿的自主探索起到重要的支撑与带动作用。
1 当前幼儿自主探索中存在的问题
在学前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幼儿教师充分发挥自身作为幼儿自主探索“桥梁”的价值与作用,有利于为幼儿的自主探索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撑,充分锻炼幼儿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索的能力。这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与长远发展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然而在现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幼儿的自主探索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幼儿教师干预过多。部分教师在指导幼儿展开自主探索的时候,在看到幼儿某些不规范或者不专业的行为之后,他们往往会过于着急,直接干预幼儿。长此以往,这样的自主探索活动不仅无法激发并调动幼儿的自主探索兴趣与积极性,也会让幼儿的自主探索效度大大降低,并不利于幼儿独立思考与独立探索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其次,幼儿教师过度“放任”幼儿。部分幼儿教师为了充分发挥幼儿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在让幼儿展开自主探索活动的时候,往往会处于不管不顾的状态。在整个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并没有尽到监管的责任,也没有尽到科学指导的义务。这样就会导致幼儿的自主探索活动中存在许多不规范的行为,也没有让幼儿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幼儿也会丧失自主探索的兴趣与积极性,并不利于他们获得长远的发展。
最后,部分幼儿教师存在着不合理干预的情况。幼儿教师在让幼儿展开自主探索活动的时候,不管是思维模式还是实践方式都应该有较为完整的体系,要能够考虑到幼儿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设计自主探索活动,引领幼儿完成高质量的实践操作。然而部分教师在指导幼儿的时候往往忽视了合适时期的把握,要么是频繁地不合理干预,使得幼儿的自主探索思路被打断。要么是很久之后才干预,消磨了幼儿的积极性。不管是哪一种干预,都影响了幼儿自主探索的效度,忽视了他们科学及全面发展。因此,幼儿教师要想充分发挥出自身作为幼儿自主探索的桥梁价值和作用,就应该立足于自主探索活动的开展,采取对应的策略与措施,满足幼儿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优化指导策略,使得幼儿能够展开更高质量的自主探索与自主实践。
2 教师支撑幼儿自主探索的策略
在学前阶段,教师应该采取游戏化的方式来实施教学,促进幼儿认知的深化。所以在教育环节,幼儿教师就应该引入自主游戏,让幼儿在自主的环境中愉快地玩耍,获得新知,释放天性,能够有自主探索的兴趣及理念。幼师就应该立足于幼儿的实际情况,积极地设计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为幼儿的自主探索创造更为良好的条件,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以此来实现他们的综合性发展。
2.1 鼓励幼儿个性化表达
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自主探索的過程中,要尽可能地做到追随幼儿,与幼儿互动共生,为幼儿提供稳定的游戏环境。并且幼儿在展开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还应该做到对幼儿的全面观察,紧紧追随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不断地调整并完善游戏材料及环境,保证幼儿的自主探索过程更为全面且完善。
所以幼儿教师在让幼儿展开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就应该立足于幼儿的实际情况,鼓励他们展开个性化的表达。尽可能地让幼儿将自己看到的、感觉到的、触摸到的以自己的语言或者行为动作表现出来,激发幼儿的多种能力及素养。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就应该扮演观察者、参与者及支持者的角色。要不断地引导并刺激幼儿朝着更高水平、更宽领域的方向探索,支撑他们展开高质量的自主探索实践。
例如,幼儿教师在指导幼儿展开户外自主游戏的时候,就可以让幼儿自主地选择各种游戏材料。在户外场所中堆放各种各样的半成品、半结构化材料,比如积木、PVC管、轮胎等等。让幼儿立足于这些游戏材料展开自主化的探索,完成各种各样的活动实践。在这一过程中,因为幼儿的发展水平存在着不均衡的特点,并且他们对材料的探索及挖掘度也是参差不齐的。所以幼儿教师还可以放宽年龄限制,展开混龄户外自主探索活动。尝试让小班、中班及大班的幼儿混合在一起,自主选择游戏材料。然后对这些材料进行创造性的使用,实现不同年龄段幼儿之间的互相交流,促使他们的表达欲望及表达效果更佳、更强。总的来说,幼儿教师在指导幼儿展开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就应该尽可能地做到开放及创新,要能够立足于幼儿的实际情况,给他们创设更为良好的环境,鼓励幼儿展开自主化的表达,彰显他们的自主探索心得。在这样一个开放式的自主表达氛围中,幼儿能够收获经验、丰富认知、强化感悟,获得更为丰富的游戏体验,以此也将支撑他们后续实现更高质量的自主探索。
2.2 促进幼儿间互动合作
幼儿教师在指导幼儿展开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还应该促进幼儿之间互相合作。因为幼儿的自主能力并不是很强,所以在展开自主化探索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引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自主游戏的建构。
在建构游戏“娃娃的家”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幼儿展开小组合作,尝试发挥群体的力量去装扮娃娃的家。在这一类的自主游戏中,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会有不同的游戏思考。针对女生来说,他们更倾向于装扮适合芭比娃娃居住的家。所以在建构区,他们会选择一些粉粉嫩嫩的东西来装扮娃娃的家。针对男生来说,他们更倾向于装扮适合奥特曼居住的家。所以在建构区,他们会选择一些以游戏为主的东西来装扮娃娃的家。
因此,幼儿教师就应该支撑幼儿展开自主探索,给他们提供更为丰富的游戏材料。随后鼓励幼儿之间自主探索、自主合作,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装扮出自己心目中娃娃的家。幼儿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他们最大程度的帮助。如果幼儿通过小组的力量都无法完成的时候,教师就要给予帮助,对他们进行提点和指导。这样才能够让他们的自主探索效率更高,才能够让幼儿在自主化的实践中获得生活能力及沟通能力的发展。
2.3 合理设疑激励幼儿自主探索
在幼儿自主探索的时候,教师应该明确自身作为幼儿探索支持者及引领者的角色,引领幼儿自主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教师应该明白现今的教育不是简单地传递、交流与模仿,而是要引领幼儿进行多元化的自主探索,要充分发挥教师作为媒介的价值与作用,催生幼儿进行多元化的交互。对此,教师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加以落实:
首先,幼儿教师应该提供丰富的材料供幼儿进行自主化的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教师要能够突破单一材料的限制,以多元化的材料让幼儿尽可能地做各种各样的尝试,让他们进行丰富多元的探索与实践。并且幼儿受到多元化材料的引领和驱使,更能够激发自身的自主探索欲望。他们将会在仔细观察与研究的前提下探究更为多元的活动内容,积累更为丰富的活动经验。这样一来,他们往往能够获得比较丰富的自主探索结果。
其次,幼儿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游戏化的自主探索氛围,为他们的自主化实践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教师应该专注于幼儿兴趣与自主探索能力的培育与发展,要能够满足幼儿体验愉悦感和成就感的需要。所以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幼儿教师就应该为幼儿营造更为轻松且愉悦的游戏氛围,要能够引领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感受到探索带来的乐趣。让他们能够在自主化的实践探索中将自己观察到的、思考到的、想要表达的探究成果具体表达,将自己在自主探索过程中体会到的各种快乐且积极的心理一一阐述。当幼儿的自主化实践探索遇到了困难时,幼儿教师也应该为幼儿创设励志的氛围,让幼儿大胆展现,充分发挥自身的机智,跨越困难,提升他们的自主探究素养。
最后,幼儿教师应该及时调整自身的定位,要充分发挥教育机制,随机应变。在幼儿探索的时候,幼儿教师要适时地帮助引导幼儿,让他们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及时地解决问题,让整个自主实践探究活动能够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同时,幼儿教师还可以在恰当的地方适时地设计疑问,要能够提醒幼儿做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
以此为基础,幼儿的自主探索效果便能够得到大大的提升。并且它还能够让幼儿进行多元化的互动,更加催生幼儿的个性化表达,让幼儿能够做一个探索结果的分享者,将自己探索的过程进行表述,这样也能让幼儿的各项能力与素养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
2.4 创新方式提供自主探索契机
(1)丰富活动内容,激励幼儿自主探索
幼儿教师在实施教育教学的时候,要想引领幼儿展开自主探索,发挥幼儿的综合能力,提升他们的自主实践操作素养,就应该改变传统单一化的引领方式。要随着时代发展,更新自身的教育引导方式。教师可以采取游戏故事、虚拟情景、微型组织活动等等方式去引领幼儿进行自主探索,充分发挥自身作为“桥梁”的价值与作用。
例如,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故事的方式引领幼儿进行自主探索。幼儿的学习离不开直接感知、自主操作与亲身经历。幼儿教师通过游戏故事,能够将幼儿的学习过程记录,展现幼儿在自主探索游戏过程中发现、交往及探索的具体表现。以此为基础,幼儿教师便能够发现每一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能够根据自身记录在册的游戏故事,对幼儿的积极行为进行有效的引领。同时,幼儿园能够通过游戏故事回忆自身自主探索的整个过程,帮助幼儿获得更为具象的认知。这样便能够为幼儿后续的自主化探索提供更为自主且开放的游戏环境。所以幼儿教师就应该根据具体的自主探索主题,通过游戏故事的方式为幼儿呈现文字、图画、音频等等材料,积累更为丰富的课程资源,为教师的引领提供更多的契机,展现幼儿的自主化思维。
其次,幼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虚拟情境的创设,为幼儿营造一种沉浸、交互和構想的自主探索情景。幼儿在这种虚拟情境中能够面对真实的物体进行观察、感受与互动,积累相关的经验。随后根据自身的经验感悟进行自主化的探索,这样便能够帮助幼儿获得较为直接的自主探究经验,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探索思维,让他们能够在信息化的情景引领下开拓新的自主探索领域。比如,幼儿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建设富有园本特色的课程数字资源——“生物小博士”,构建“玩+”教育生态。这一数字资源能够为幼儿提供十分广泛的自主探索空间与方向。其中包括了一个自然科学交互课程资源、三位科学家课程资源、四套智慧阅读课程资源及三条博物馆社会实践课程资源。幼儿可以根据自身感兴趣的点选择相对应的自主学习与探索领域。总之,信息技术的支撑,能够为幼儿的个性化探索提供更广阔的途经,能够让幼儿在浸润式课程体验中培育“能动探究、解决问题、同伴互助”的素养意识,引领他们实现更高标准的自主探索与自主创新,获得更为全面且深远的成长。
最后,幼儿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开设微型主题活动。立足于幼儿自身的生活兴趣体验,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设立幼儿发展的目标。并以此为基准,开设与之相关的微型主题活动,让幼儿自主探索、自主合作。比如,幼儿教师可以建立儿童工作坊,在里面放置不同题材的素材,优化环境的布置,让幼儿易于感知,以丰富的生活体验完成探究活动,诱发他们的自主探究,给他们带来更多的自主探索机会。
(2)启发诱导幼儿,鼓励幼儿体验成功
启发诱导能够激励幼儿主动探索、主动学习、主动创造,引领他们展开自主实践操作。所以幼儿教师就应该注重对幼儿的启发诱导,让幼儿动脑动手,自主探究并解决问题,获得新的认知。针对幼儿来说,他们受年龄的限制,有时候虽然发现了问题,但是他们自身的能力有所限制,所以他们很难展开自主化的探索。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教师就应该给予幼儿正确的启发和富有耐心的引导和鼓励,要能够引领幼儿参与自主探索的整个过程,获得成功且积极的体验。这样一来,幼儿便能够具备自主探索的兴趣与动力,有利于引领他们展开深一轮的自主探索。
比如,幼儿教师在让幼儿展开科学探索活动的时候,很多幼儿都被磁铁吸引了,他们发现磁铁能够吸引很多带铁的东西。所以很多幼儿总结得出了“磁铁能够吸引铁”的规律。在此基础之上,为了帮助幼儿进一步探究磁铁的穿透性,教师就可以用常见的糖纸做一个跳舞的娃娃,让幼儿思考怎样可以让这一娃娃跳起舞来呢。很多幼儿觉得十分奇怪,并不能完成这一任务。那么教师就可以对幼儿进行启发和引导:“既然磁铁能够吸引铁,为什么不动脑筋试一试呢?”说着教师就可以拿一个小型的回形针扎贴在娃娃的身上,然后用磁铁动一动,就发现娃娃的手随着磁铁的摆动而上下浮动。在进行了这样的引领之后,幼儿有了更强的自主探究兴趣,他们开始被跳舞的娃娃吸引住了,展开了自主化的探索,让娃娃在磁体的吸引下摆动胳膊、摆动手等等。很多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这样一次实践操作,尝到了成功的甜头。在这一前提下,教师再适时地介入,启发引导幼儿,让幼儿体会到磁铁具有穿透性,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认知。以此为基础,幼儿便具备了自主探究的兴趣与积极性。他们能够在后续的生活化实践操作中运用磁铁参与更多的自主实践探究活动,培养形成了主动探索的精神。也将引领他们去学习、了解并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内容,这样便达成了有效教育的目的。
2.5 优化观察、评价及干预策略
自主探索能够让幼儿在一个可操控、可信赖的空间中发展自身的各项能力及素养,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彰显自己的思考力及想象力,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感。因此,幼儿教师在带动引领幼儿展开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就应该尽可能地优化观察、评价及干预的策略,体现“桥梁”的价值。
(1)观察策略
当幼儿展开自主探索的时候,幼儿教师应该站在幼儿可以看见但是又不阻挡幼儿自主探索的地方,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观察,用本子或者视频来记录幼儿的自主探索行为,随后将其作为评价的依据和参考。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教师应该考虑幼儿之间的年龄特点,设计不同的观察内容。具體如下:
(2)能够观察幼儿园周围动植物的外形特征、习性及它们与生存环境之间的适应关系。
如上,幼儿教师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差异,给他们设计了不同的事物观察内容。从幼儿能够关注少量明显特征到关注多个明显特征再到关注少量细节特征最后再到观察多个细节特征,循序渐进,让自身的观察更加具有针对性。比如,教师在让小班的幼儿参与“蚕宝宝的养殖”这一活动时,就应该发现小班和大班幼儿在观察上存在的差异。比如,小班的幼儿会询问老师:“这黑黑的是什么东西呢?”大班的幼儿则会这样询问:“这条蚕宝宝怎么比其他的蚕宝宝小那么多,它是生病了还是说其他几条蚕宝宝抢了它的食物呢?”这就是教师需要重点观察的点,要能够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设计不同的观察内容,这样便能够保证观察更加具有针对性,方便后续的评价与干预。
(2)干预策略
教师在观察过程中,当幼儿出现问题的时候,就要采取较为科学的方式,适时地介入,对幼儿进行干预,让幼儿能够更好地完成后续的自主探索。比如,幼儿在参与建构区活动的时候,有的幼儿在用积木叠房子,但是总是不成功。幼儿教师在观察的时候发现这一幼儿将积木分为了不同的颜色,每一层一个颜色。但是他只考虑到了颜色的搭配,却没有考虑到要叠高房子一定要打好地基,也就是最下面的积木一定要大,要能够支撑上面的积木继续叠房子。幼儿经历了多次失败之后,教师就要适时干预。可以陪伴幼儿先打好地基,然后合理地选择搭建房子的积木颜色。比如可以通过设计错落色的方式来叠房子,这样的成品也很完美。以这种方式实现对幼儿的科学、合理干预,便能够帮助幼儿自主实践、自主创新,积累更为丰富的知识内容,实现高质量的自主探索。
(3)评价策略
在幼儿完成了自主探索活动之后,教师应该实现科学合理的评价,要能够以多样化的评价对幼儿起到引领与带动作用。所以幼儿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对幼儿进行评价:
一方面,幼儿教师应该对幼儿的自主探索能力进行评价。主要从幼儿的观察、交流、测量、预测、推断、实践等等方面的能力表现进行评价。比如,教师在对“娃娃家”这一活动实施评价的时候,就要评估幼儿对相关材料的观察及应用创新情况。在他们完成活动的时候,分析幼儿之间彼此交流与互动的情况。最后再从幼儿的娃娃家作品完整度、成功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另一方面,幼儿教师要对幼儿的意识形态进行评价。主要分析幼儿自主探索的兴趣、好奇好问、乐于表达与分析等方面的具体表现细化评价的内容,激活幼儿的感知思维。比如,教师在评价“蚕宝宝的繁殖记”这一活动的时候,就要评估不同幼儿对观察蚕宝宝时的提问情况、对蚕宝宝的描述情况、对养殖蚕宝宝的兴趣度等方面。以此为基础展开的教学评价将更为科学且合理,有利于对幼儿产生重要的影响与带动作用,激励他们在后续展开更高质量的自主探索,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学前教育阶段,幼儿教师应该支持幼儿的自主探索,要让自己成为幼儿自主探索的 “桥梁”,给幼儿提供各项条件,提升他们参与自主探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幼儿自主探索的过程中,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的表达,促进幼儿之间互相合作,整体优化观察、评价与干预策略。从多个方面着手,尽可能地带动引导幼儿展开更高质量的自主探索及实践,从中获得能力及素养的综合性发展。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