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课证融通”现状与困境研究

2023-10-31 15:59彭湘萍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3年16期
关键词:课证融通职业技能

彭湘萍

[摘 要]“1+X”证书制度下的高职院校“课证融通”对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满足社会发展的人力资源需求具有现实意义。为此,各方主体有必要分析阻碍高职院校“课证融通”发展的困境,从而为探索高职院校“课证融通”的路径提供依据。文章从“1+X”证书制度的理念出发,分析“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课证融通”现状及现实困境,并从外部和内部两个层面提出具体的策略,以期为推动“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课证融通”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课证融通”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16.06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3)16-0211-03

0     引 言

“1+X”证书制度的实施能够让学历教育的系统性、职业性优势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教育的灵活性、针对性实现紧密结合,对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在问题导向下探索高职院校“课证融通”策略,对加快高职院校育人创新改革进程,提升高职院校育人水平至关重要。

1     “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课证融通”现状

2019年1月,国务院以提升我国职业教育水平、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社会功能为出发点,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这一文件创新性地提出了“1+X”证书制度。自此,职业院校围绕“1+X”证书制度开展试点工作,推进“课证融通”。

从宏观层面来看,“1+X”证书制度的实施,对于完善我国职业教育制度框架、优化高水平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提升职业院校育人工作成效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这一机制得到了高职院校的广泛关注。在此过程中,“课证融通”也得到了深化发展。具体而言,

首先,“课证融通”体系处于持续优化中。“1+X”证书制度具有的创新性,决定了这项机制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一些问题,而以问题、需求为导向进行优化,则能够推进“课证融通”得以规范化落实,进而实现其预期目标。例如,除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家又先后颁布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做好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特别是在2023年1月,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了《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退出目录实施细则》,这一文件对于规范培训评价组织行为起着重要作用,这些文件不仅推动了“1+X”证书制度落实,也促进了“课证融通”的实现。其次,多方主体围绕“课证融通”的落实,逐步构建起了协同推进机制。“课证融通”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其改革创新工作不仅涉及职业院校及其学生,也涉及财政管理部门、发改委、地方政府、培训评价单位等多个主体,各方主体在“课证融通”落实工作中的协同参与、统筹规划,为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及其成效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1]。例如,在国家层面,多部门联合针对“课证融通”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协调调度,出台指导意见,提供经费扶持;在实践过程中,培训评价组织、试点院校致力于育人资源建设工作与考核标准制定工作,以此推进“课证融通”。

从微观层面来看,“课证融通”的实施给高职院校教育工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这一目标的牵引下,高职院校明确了育人工作改革方向,其成效也令人期待。首先,在教材建设层面。教育部印发的《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在高职院校教材建设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教材建设实践中,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教材内容的结合,为教学重点的调整、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另外,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与建设工作也得到了高职院校的广泛重视,不仅拓展了教材建设工作的内涵,而且切实为“课证融通”的深化提供了更多资源支持。当然,“课证融通”牵引下的高职教育转型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虽然高职院校在教材建设方面作出了较大努力,但是也存在教材内容滞后于行业发展、技术发展等问题,这也是教材建设工作需要努力的方向[2]。其次,在教师队伍建设层面。《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紧紧围绕“1+X” 证书制度要求,明确了高职院校在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面临的任务与要求。在明确目标、重点的基础上,高职院校着眼于教育工作者专业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依托人才引入、教育培训、校企合作等多种形式,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开展,这也为“课证融通”工作的持续深化提供了人力资源支撑。另外,引导教育工作者创新育人理念、教法等,对于推进“课证融通”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高职院校围绕《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将模块化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引入教学实践,促使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2     “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课证融通”困境

在“1+X”证书制度下,虽然高职院校“课证融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从其实践过程中也可以发现,“课证融通”的落实不是一帆风顺的,面臨较多困境。而阻碍“课程融通”发展的困境及暴露出的问题则需要高职院校有全面的认识,并给予更高的重视程度。另外,在问题导向下,高职院校还需要探索“课证融通”工作的优化路径。具体而言,当前高职院校“课证融通”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外部来看,一方面,培训评价组织的规范化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培训评价组织在推进“1+X”证书制度深化落实和促进高职院校“课证融通”工作高效开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行为的规范化、作用的充分发挥,对相关工作开展成效具有重要的影响。在“1+X”证书制度制定与实施初期,这一主体的确定方式为社会遴选,虽然这种模式有利于“1+X”证书制度的实施过程具备更高的市场化水平,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如操作流程失范、工作进度过慢、资源供给不足等,进而影响了高职院校“课证融通”的推进。《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退出目录实施细则》的实施,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而如何更好地落实这一文件所提出的要求,使培训评价组织管理工作水平得以有效提升,则是突破高职院校“课证融通”发展困境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3]。另一方面,社会用人单位在高职院校“课证融通”发展中的参与度有待进一步提升。“课证融通”对高职院校育人方向、育人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校企合作则能够让高职院校在调整育人方向、整合育人资源等方面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开展合作,可以依托企业生产资源开展“双师型”教师培训工作,也可以为学生参加专业生产实践提供机会,这对推进课程建设、学生专业素养提升与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社会用人单位在“课证融通”中的参与程度不高,成为制约高职院校“课证融通”的主要因素。这一问题体现为社会用人单位没有深度参与到高职院校育人规划、方案的制订当中,也体现为社会用人单位缺乏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这些问题的产生,与校企没有构建起完善的利益驱动机制和有效的合作育人模式有紧密联系。

从内部来看,部分高校在落实“1+X”证书制度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制约着“课证融通”的有效推行。具体而言,首先,部分高职院校对“课证融通”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课证融通”工作流于形式。“课证融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高职院校在育人改革创新方面投入较多的资源,但部分高职院校欠缺教育改革动力,缺乏足够的资源投入,导致“课证融通”工作进度缓慢,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无法在课程体系优化工作和育人实践中发挥出应有的导向作用。其次,培训教材不仅具有较高的成本,而且与校内育人实际存在脱节问题。在“1+X”证书制度下,培训教材由培训评价组织提供,其享有定价权,高职院校则缺乏足够的话语权,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不会在教材购买方面投入较多的资金。与此同时,培训教材与高职院校原有的专业教材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这容易让二者之间的对接成为制约“课证融通”的突出问题,更加制约着高职院校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性。再次,部分教师在推进“课证融通”过程中使用的教法有待革新。“课证融通”强调发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导向作用,重视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虽然教法改革是“1+X证书”制度中的重点内容,但是受制于教育理念、教学能力等多种因素,部分教师仍旧使用较为传统的方法开展教学实践,某些职业岗位具有的情景、任务等无法呈现在课堂上,人才培养工作也难以展现出灵活的特征。最后,考核评价标准单一,制约着“课程融通”价值的充分发挥。在许多高职院校中,学生取证率成为衡量“1+X”证书制度实施成效的唯一标准,培训效果和学生在取得职业培训证书过程中的表现则被忽视。

3     “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推行“课证融通”的路径

在问题导向下,高职院校要想在“1+X”证书制度下深入推行“课证融通”,需要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作出探索。

在外部环境优化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和社会用人单位需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为“课程融通”的持续深化创造良好条件。从政府部门来看,优化培训评价组织管理办法,使培训评价工作得以规范化发展,是政府部门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退出目录实施细则》的颁布,打破了培训评价组织资格终身制,对于惩戒具有违规行为的培训评价组织,保护高职院校及其学生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在落实这一文件提出的要求过程中,政府部门有必要构建起跟踪调查制度,拓宽反馈渠道,从而及时发现制度贯彻与培训评价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相关工作得以持续优化提供依据[4]。与此同时,整个部门在高职院校推行“课证融通”工作的过程中发挥引导作用,通过出台更多具有扶持、激励性质的政策,提升高职院校积极开展“课证融通”工作的意愿。另外,政府部门还应在校企合作中发挥协调作用,引导校企共建利益协同机制,充分发挥出校企在推进“课证融通”中的协同作用。从社会用人单位来看,社会用人单位需要强化对“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课证融通”工作的认知,特别是需要认识到“课证融通”对于提升高职院校育人质量,为自身输送优质人才的重要价值。在此基础之上,社会用人单位不仅需要深度参与高职院校育人改革创新工作,与其共建利益共享、资源共享机制,还需要充分发挥自身资源具有的育人价值。

从内部环境的优化来看,高职院校需要深化改革创新工作,积极解决自身在意识、资源投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1+X”证书制度的实施和“课证融通”工作的推进,能够促使高职院校调整育人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这对提升高职院校育人水平和学生就业竞争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高职院校需要提升对相关制度及其重点工作的重视程度,在提升自身资源整合水平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入手为相关制度的落实夯实基础[5]。例如,高职院校需要在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中投入更多资源,解决教材与学校育人实际难以对接的问题。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需要做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及时革新教育工作者育人理念,提升教育工作者育人能力,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评价标准引入专业课程体系提供保障。另外,高职院校需要认识到,课堂教学是 “课证融通”的主阵地,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建设是深化“课证融通”的关键。为此,高职院校需要以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就业能力为导向,针对各项职业能力整合教学内容,建立模块化的课程体系,确定专业核心课程。在评价体系的构建中,高职院校既需要关注学生取证率,也要构建学生职业技能素养长效跟踪机制,了解“1+X”证书制度和“课证融通”给学生专业素养提升和高校育人工作带来的改变。

4     结束语

在“1+X”证书制度下,各方主体在推进高职院校“课程融通”工作得以高水平开展的过程中作出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良好成效。在总结经验、肯定成果的基础上,各方主体还应当分析高职院校“课证融通”工作面临的困境,并以问题为导向,探索高职院校“课证融通”工作优化路径,从而使高职院校能够从教材建设、教法改革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入育人实践当中,进而充分发挥出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在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创新工作中的导向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汪雨龙.“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课证融通现状与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2(8):188-189.

[2]孙静.“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1+X”課证融通体系构建与实施路径:以汽车技术服务营销专业为例[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22(1):59-63.

[3]蔡青青,李利正,杨芳圆.高职院校推进“1+X”证书制度的课证融通改革探索:以Unity引擎开发为例[J].计算机教育,2022(1):115-119.

[4]毛少华,李治.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课证融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职教论坛,2021(12):47-51.

[5]张春东.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1+X”证书课证融通的探索[J].时代汽车,2021(23):94-95.

猜你喜欢
课证融通职业技能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证融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基于课证融通的《电工技能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
包罗融通的艺术探索家
论教读与学写的生活化融通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融通生物借直销上市?
圆满融通品佳境,《思泉鼎竹》意浓浓
中职助产专业“一专两岗、课证一体”课程体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