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校社会实践育人路径探究

2023-10-30 22:25:59曲家瑶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9期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社会实践

曲家瑶

摘 要:社会实践是当代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也是“三全育人”的重要环节,具有思想引领的实践育人功能。在信息化的时代,高校大学生常活跃于第一课堂外的网络空间,抓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发挥其思想引领和文化育人的功能值得长期探索和研究。上海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助力“双减”实践队,以探索网络思政背景下高校社会实践育人路径为主线,多方位联动引导学生利用好先进信息技术充分发挥电气专业特色;长期稳定开展实践活动,助力打造青年综合素质教育良好“生态圈”;逐步开创实践品牌特色,增强网络思政教育下实践育人的品牌化和实效性。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育人功能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9.047

1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及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状

1.1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以网络为载体,依托网络新媒体传播的方式立德树人。当前,互联网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给高校思政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1)缺乏融入性。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传播路径主要落脚于传统模式的学校、学院官方网站、校园新闻以及当下热门的微信融媒体公众号文章推送、视频号、官方微博、B站、抖音平台。传统传播形式趋于同质化,途径单一且受众有限,而新型网络思政阵地的信息内容与学生关注的部分缺乏融入性。高校大学生思维活跃,对于传统的网络思政形式关注度低,而相对于信息化时代的新型传播途径,未能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强大数据资源,占据热门网络平台的优势低地位。

(2)未形成体系。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崭新变化带来了技术、内容、形式上的挑战,高校思政队伍内未形成体系,缺少组织保障和团队建设,加之技术应用能力和移动信息设备的局限,团队网络思政育人功能的展现形式和传播手段有待提高。

(3)思政融合度低。面对内容高深、理论性强、形式单一的传统思政教育模式,网络思政教育具有传播速度快、承载内容多、接受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功能强等优势,但如何利用新媒体将思政育人与社会实践有机融合,投射到学校新媒体平台吸引学生、黏住学生群体,增强思政引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当下主要面临的现状。

1.2 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现状

大學生社会实践多以成立组别、创设实践队的形式存在,是高校思政教育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由于传统思维的影响,存在一系列问题。例如高校学生对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校本身对在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要求、指导力度以及社会实践项目指导教师的匹配上缺乏系统支持,同时家长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认识不足,社会面尚未形成一体化的社会实践体系,各高校之间也缺乏项目的合作和联动。

2 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内涵及其育人功能

2.1 大学生社会实践内涵

社会实践是新时代教育改革背景下大学生参与社会工作或社会活动,主动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主动接受社会发展变化并投入到其中的一项行为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一般是指在校大学生有计划、有组织地参加由学校支持发起的学生活动或进行社会探索,通常情况下利用寒暑假、周末等课余时间进行,深入现实社会,探索研究,了解观察,不断提升个人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2.2 高校社会实践育人功能

高校社会实践育人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校第一课堂的有效延展和补充,是具有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爱国主义情怀、提高专业知识迁移转化的育人路径,其功能性具有长效、可持续等特点。

(1)高校社会实践育人的含义。

高校社会实践育人是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之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即思想政治贯穿于社会实践的全程,高校通过落实社会实践活动以达到增强大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正确积极地的思想引领对培育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2)高校社会实践育人的类型。

传统的社会实践育人类型主要包含社会调研、志愿服务、专业探索、创新创业、社区挂职等,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社会实践类型形式愈发多样,如企业走访、探寻红色教育基地、青年志愿队、采访校友。

(3)高校社会实践育人的功能。

高校社会实践育人具有立德树人,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功能;通过踏入社会融入社会,切身了解社会发展进程、未来前瞻趋势、用人单位需求,激发高校大学生实践动力和积极主动性,提升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

高校社会实践育人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全人格;见得人间烟火气、才识世上福与疾。一个健全的人格应具备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身心,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能够锻炼动手能力、提高自我认知,培养社会合作意识,增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高校社会实践育人可以提升专业应用水平和实操能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将课堂中的思想引领转化到实地应用,丰富了对思想理论的认识,完善了知识结构。

以助力“双减”实践队为例,其社会实践育人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实践队因疫情影响,主要采取线上运用互联网模式开展,前期制作宣传海报、宣传视频的工作,提升了实践队成员网络技术应用的能力;中期实施由成员按照工作安排表进行每星期的定期公益课堂的制作与发布,同时开放助力“双减”课后问卷以及打卡通道,提高了实践队成员的统筹规划能力和协同合作能力;后期在收获课后问卷数据的基础上、获得各大平台观看流量及公益视频在上海公安博物馆接续发布,此实践项目不仅提升了实践队员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坚定地理想信念,培育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而且通过把专业课程内容与实践宣传视频结合,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增强专业知识应用,培养了社交能力和融入社会的技能。

3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下实践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背景下对社会实践育人的要求不断加大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政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也是思政教育立德树人中心任务的重要载体平台。近年来,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推进高校学生社会实践及创新创业发展的意见,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的社會实践育人要求不断加大,在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要求高校要结合“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服务性劳动,重视生产劳动锻炼,积极参加实习实训、专业服务和创新创业活动,提高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创造有价值的物化劳动成果。

然而高校对于网络思政教育下的社会实践育人要求重视程度不一,实际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手势基本停留在文件内容表层,活动开展的模式雷同,实践报告总结内容单一,实践过程中缺乏思想引领和双向互助性,多为单方面实践,缺少反馈机制,拘泥于形式。指导教师经验不足,专业或方向指导力度不够,无法满足社会实践育人的要求,部分实践项目半途而废,难以结项。

3.2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背景下社会实践育人的参与缺乏持续实效性

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丰富多彩,可选择面较多,“乱花渐欲迷人眼”,在参与的前期具有被实践内容表象影响的可能性,社会实践多以学生个人为主体参加“返家乡”“企业实习”等活动,部分以团队形式出现,拟定组长,并有指导教师结对,团队在进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由于工作内容体量分配不均,指导教师指导不到位等现实问题,为了提高同学们社会实践的参与度,部分高校将社会实践与综合素质测评、评奖评优相关联,忽视了社会实践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导致实践热情被打压,社会实践的作用和效果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示。同时,优秀的实践项目在结项后缺少跟进,没有持续发展的实效功能。

3.3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背景下社会实践育人的考评机制标准不一

高校实践项目的结项标准和等级评定多以答辩形式推选优秀比例,实践过程中,真正踏入社会,走进田间的线下模式相较于大部分工作利用网络媒体在线上完成的实践更具有展示代表性和答辩说服力,由于过多注重考核结果,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唯“结果导向”,实践过程中照搬以往内容,套用模板,导致实践主体缺乏主动性和创新精神,无法打造具有品牌化特色的社会实践项目。

4 创新探索高校社会实践育人功能的实现途径

4.1 抓牢网络思政主舵手,创新社会实践育人互助性

高校实践育人体系是第一课堂、任课教师、学生个人、社会环境等协同构建的,其涉及高校、学生个人、社会、家庭、用人单位等复杂系统,在实践育人网的系统编织构建过程中需统筹全局,调整和理顺各部分的协同互助作用,加强实践育人全局观、全面性制度的设计与推进。抓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导向,把握当下思政引领的主流,通过优化各系统单位的性能,打通各部分的关联,以网络为载体,推进学校、企业、个人、社会高度融合和协同互助,聚焦网络新媒体,集聚育人新效应,从而切实提升实践育人工作的实效性。

上海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助力“双减”实践队,将“校企学”三部分协同互助,创新社会实践育人的体系机制。依托上海市公安博物馆的优质网络平台资源,充分发挥学校、职能部门、实践队员的综合力量,强化实践项目主客体之间的互助关系。助力“双减”实践队力求扮演好平等中的带领者,充当好电力小课堂的组织者、主动学习的点燃者、困惑的点拨者。在实践中换位思维,担当教师角色,在学习上注重减负不减质,校外培训做减法、业余时间做加法。放手、放权,依托事件对象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实践队通过问卷调查、打卡记录,从数据上得到事件对象自主学习的可视化情况。在网络小课堂的录制里,负责人自身要对所讲解的知识有深刻的理解,所以每一个小课堂视频的发布,都需要全面的准备。通过网络实践认识到线上课堂并非弊端,使用时间完全由事件对象自己把控,依托互联网,接触到实践内容的受众人群和发布范围扩大。对于实践受众,实践队提供了丰富的电学知识平台,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制作学术性小视频,将脑海中的知识进行成果转化。对于实践队员自身而言,这是大学生跟紧国家政策,贴合实际的社会实践,从个体组成一支助力双减的队伍,在交流合作中顺利完成实践,促进人力、资源要素有效流动,在一次次“产出”中,完善目标、管理、制度体系,利用网络新媒体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促使高校大学生更加融入社会。

4.2 擘画应用技术航行图,创新社会实践育人持续度

在信息化时代,需要削减固执古板的思想,取而代之的是与时俱进的长效发展。高校可将网络思政教育脉络与实践育人持续结合推进,形成网络思政育人、网络文化育人、网络技术育人、网络组织育人等体系,从实践初步构造的体系着手,完善网络实践育人长效机制,创新社会实践育人的实操落地、保持过程的长期性和持续度。密切联系新媒体平台、用人单位等,建立常态化网络新媒体发布基站及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基地,开展网络应用技术、高校和用人单位等协同培训,汲取企业文化精神衔接思政育人重点,让学生在网络思政的引领下加强技术历练,在实践中走向社会,感知社会的面貌,从中激发持之以恒的探究精神,体验和感悟自我价值。

助力“双减”实践队时间初期在抖音、B站、西瓜视频三大平台落实网络实践方案,但从成效来看,播放量、点赞量、评论数、投币数等数据都未达到预期效果,经反思实践过程发现原因:

一是为技术能力有限,缺乏前期培训,实践对象过大,需要具体化、细致安排受众对象。

二是为持续度不够,实践宣传力度小,间断不连续。单纯凭借实践队本身出发以及学校微信公众号进行传播不足以达到预期效果,应在制度上将社会实践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实地实践考察,确定目标群体,建立长期对接合作关系,优化长期的培养实践模式。借助对接实践地所拥有的平台,拉长实践项目结项后的战线,保持长效性,从整体出发,拓展了专业技术弹性,增进了实践方案认同,实现了人才培养的多维并举,达到了理论学习与现实应用的长期融合发展。

4.3 探索信息时代风向标,创新社会实践育人品牌化

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大学生在校期间集中实践环节的必修课程,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应用于实践,提升个人素质,发挥兴趣特长,探索研究课题,触发创作灵感的重要环节,高校要根据当下信息时代的风向标,结合学校特色、社会特点以及实践对象组织实践活动,通过接触社会,剖析生活,开展多元化、独具风格特色的实践活动,形成实践育人品牌化效应。把握好网络时代的数据便捷和流量走势,利用好图书馆、数据库、博物馆等资源,開展阅读、采访、社会调研、企业参观等形式的活动充分挖掘教育资源优势,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打造实践项目品牌化、特色化,提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实效。

高校将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化,开展特色品牌实践活动,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实践队员在其间拓宽视野、磨炼意志、提升素质。电气工程学院以助力“双减”实践为引领,将网络思政实践育人、爱心课堂志愿服务、电力小课堂打卡进社区进博物馆,从三大平台内部各个发布的视频相互间对比来看,虽然受关注度未达到预期,但可以分析内容相对关注度的高低点,电力小课堂将各个平台视频联动,增加线上线下互动及用户观看体验,内容结合与电相关的生活小实验、时事新闻,打造项目持续化、品牌化,多方互动联通共筑实践育人体系。

5 总结

高校应本着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理念,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素质教育模式,抓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注重社会实践的育人过程,多方位联动引导学生利用好先进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专业特色,打造实践育人共同体。长期稳定开展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助力打造青年综合素质教育良好“生态圈”,充分彰显学生专业特色,增强网络思政教育下实践育人的品牌化和实效性,从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入点,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张振兴,丁衬衬,孙汉中,等.融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现状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2,24(09):239241.

[2]王海云.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和拓展研究[J].改革与开放,2021,(18):6367.

[3]陈正强.依托大学生志愿服务构建实践育人新模式[J].中国共青团,2021,(10):7475.

猜你喜欢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社会实践
对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大学教育(2016年12期)2017-01-03 19:46:45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发展对策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创业教育育人功能与孵化园建设的互动研究
青春岁月(2016年22期)2016-12-23 08:28:51
如何在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中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中职语文教学中育人功能的发挥
师道·教研(2016年7期)2016-12-14 12:00:06
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变”与“不变”
理论导刊(2016年11期)2016-11-19 16:13:48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