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静(安徽省阜阳经贸旅游学校,阜阳 236124)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高水平的管理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精神面貌的改善以及心理健康的发展,也是衡量一位班主任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班级管理是一项复杂、艰巨而又极其耗费精力的工作,其中涉及到的教育理论和方式方法包罗万象。笔者在此仅以中学班级管理中经常使用的谈心谈话作为切入点,结合笔者多年来担任班主任的经验进行总结与探讨。
中职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中职阶段的发展对中职生一生的成长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而在中职阶段陪伴学生时间最长、对学生影响最深的莫过于班主任,班主任担负着与学生沟通,甚至参与学生间沟通的重要职责。
班级管理的本质是对学生的管理,是班主任采取各种积极的方式方法加强师生沟通、教育学生思想、规范学生行为,以达到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班主任要加深对学生的了解,而谈心谈话就是班主任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拉近师生距离、营造良好班级氛围的重要方法。
中学生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迅速而又充满矛盾的时期。作为一个群体,中学生的思想特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而具体到个人,每个人的思想状况、面临的矛盾困难又各不相同,即使是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状态的两名或多名学生,他们某些状态的背后原因以及各个学生的承受压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惯用方法也是各不相同的。通过谈心谈话,班主任可以相对准确地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状态、面临的压力以及应对的方法,以便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稳定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水平,营造良好班级氛围,进而有助于开展日常班级管理。传统的师生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具有距离感。有效的谈心谈话有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沟通是思想交流一情感分享的工具,是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1]“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自我暴露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人和人之间的自我表露越多, 则彼此间的关系越亲 密,随着双方关系不断加深,谈话的内容也会逐渐从比较浅层的社交性谈话转变成较为深入的、涉及真实情感的谈话,而这一过程又会反过来继续促进双方的关系”[2]。
发展心理学研究认为,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生理发育的加速期,又被称为危机期或困难期。这一时期的少年儿童会遇到许多压力、矛盾和危机,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偏差,一旦应对不力,极易对学生今后乃至一生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如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平稳度过青春期是班主任需要思考和应对的重大难题。笔者认为,开展有效的谈心谈话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式。
长期以来在教师、学生、家长的心中都存在着一个刻板印象,认为只有犯错误和表现差的学生才会被教师叫去谈话。这样的认识是存在误区和偏差的。诚然,犯错误和表现差(笔者向来不愿用“好”或“差”这样带有主观评价色彩的词语去评判学生的行为,更愿意使用“行为值得商榷”或“行为有探讨的空间”这样比较中性的描述,但为了行文方便,在此暂且不做赘述)的学生当然会是班主任谈心谈话的对象,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表现优异或表现平平的学生就不需要关注和沟通。谈心谈话的目的除了解决问题之外,还应当包含发现问题端倪、预防事件发生以及激励学生精神的功能和目的。因此,谈心谈话应尽可能全员覆盖。
长期以来师生沟通的内容主要以批评为主,这样的情况在中学阶段尤为常见,甚至有的班主任在发现学生犯错误后会直接把家长叫到学校,当着家长的面对学生进行批评,或者指责家长未能管教好孩子。这样一来,有的学生虽然在巨大的压力下,在表面上承认了错误,但学生的问题实际上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反而有可能为将来负面情绪爆发埋下伏笔。同时这种简单粗暴的批评会使学生对老师逐渐失去信任,进而加剧师生矛盾,将不良情绪蔓延到学习、生活等其他方面,并可能造成不良影响。
有的班主任把谈心、谈话简单地等同于聊天,在谈心谈话的过程中海阔天空地东拉西扯,使谈话的内容缺乏主题,学生一头雾水,最终与想要达到的目标南辕北辙,无法解决任何实际问题。有的班主任在与学生的谈话中遇到阻抗或学生情绪激烈时阵脚大乱,对话题和谈话节奏的掌控力不够,常常处于被动状态。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可能与班主任忽视前期准备、自身缺乏知识储备和谈话技能不足有关,这会使学生对班主任丧失信任,认为其能力不足,进而导致今后的工作更难开展。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班主任把谈心谈话简单地理解为与学生一对一地进行交流。殊不知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流只是谈心谈话的方式方法之一。正如上文说到,“谈心谈话是班主任老师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拉近师生距离、营造良好班级氛围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要想达到这个目的,仅仅依靠一对一、面对面的谈心谈话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当包括且不限于班级会议、集体讨论、集体活动等方式,甚至包括开展劳动教育。正如《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提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3]
运用心理咨询技术开展的谈心谈话活动并不等同于专业的心理咨询。专业的心理咨询对人员资质、咨询对象、咨询场所等都具有严格的规范和限制,而谈心谈话则没有这些限制。
谈心谈话作为一种以对话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沟通方式,需要在面对不同的谈话对象或面对同一个谈话对象时,结合不同的谈话背景、谈话原因、谈话目的,采用多变的策略,以及更多应对方式,这就要求班主任拥有能够应对复杂多变情形的谈话技能。而心理咨询作为一门以对话为主要咨询方式的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早已探索出一系列对话原则以及对话技能,这些对话原则以及对话技能对谈心谈话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充分的准备工作是谈心谈话取得良好成效的必要条件。笔者认为,要想开展一次成功的谈心谈话,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准备。
1.搜集资料
在心理咨询工作中,资料的搜集是一切咨询工作的起点,没有充分的背景资料作为基础,心理咨询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让咨询师无从下手。同样,对谈心谈话来说,搜集足够多的有关谈话对象的资料,往往会使谈话变得有的放矢、张弛有度。搜集资料的方式有很多种,常见的如:摄入性谈话(用于了解学生的基本的家庭状况、成长经历、个人健康状况,包括生理、心理、环境适应情况、同学交往情况、自我评价等);观察记录(包括学生谈话时的状态、平时的学习生活状态等);访谈记录(通过对学生家长及亲朋好友的访谈,从侧面了解学生的情况)。
2.分析资料
通过各种方法搜集上来的资料往往是杂乱无章的,班主任要对资料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析整理。比如,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将资料进行排序整理;也可以按照有可能对学生产生影响的重要事件进行分类整理,并初步评估这些事件对学生可能产生怎样的影响等。
3.综合评估
在完成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平时的观察,对学生的人格类型、心理健康状况以及行为倾向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进而初步制定进行谈心谈话的策略、方式、步骤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谈心谈话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一对一、面对面谈话是主要形式之一,下面笔者就以一对一谈话为例说明心理咨询原则技能在谈话过程中的应用。
1.尊重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受尊重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在心理咨询活动中,尊重就是心理咨询师在价值、尊严、人格等方面与求助者平等,这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基础[1]。同样,在谈心谈话中,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到足够的尊重,能够给学生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使学生能够打消顾虑,从而敞开心扉。尊重还可以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端正谈话态度,为谈心谈话能够有效开展打下良好基础。另外,尊重本身也可以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受尊重的、被理解的,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获得自我价值感。
2.热情
在心理咨询中,热情能使咨询师的助人愿望得到真诚流露,咨询师的热情使求助者感受到关心、温暖,对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非常重要。在班主任谈心谈话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被约谈学生都会产生不安、疑惑、紧张的心情,而教师热情、友好的态度能够有效地缓解或消除学生的不安和紧张感。此外,在谈心谈话中,倾听是一个表达热情很有效的技巧。不论是在人际交往中还是在家庭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滔滔不绝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却恰恰忽略了善于倾听的重要性。在很多情形下,倾听反而比表达更重要,班主任在与学生的沟通中要怀抱理解学生的热情,掌握倾听的技巧。
3.真诚
心理咨询师在与求助者构建良好咨询关系的过程中,真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谈心谈话中,班主任真诚表达,能够让学生感到自己可以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自己内心真实想法。但需要注意的是,真诚并不代表毫无顾忌地实话实说,班主任表达真诚应当遵循既对学生负责,又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原则,这就要求班主任要掌握一定的语言交流技巧。在笔者曾经开展的一次谈心谈话中,一名学生表达了因感觉自己相貌丑陋而苦恼的心情。其实在我看来,该生的相貌并不算丑陋。不过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关注自己的相貌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我便对学生说:“在我看来,你的样貌并不丑,当然,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更漂亮,但对于一个人来说,漂亮并不是唯一的优势,有的人就算很漂亮,但好吃懒做、无事生非,时间长了,也会被大家疏远,而有的人就算相貌平平,但学习刻苦努力,为人热情大方,也很受同学欢迎。”
4.共情
共情在心理学上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简单来说,共情就是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对求助者内心世界的理解及体验[1]。通过共情,咨询师能够设身处地、准确理解求助者,鼓励并引导求助者进行自我探索,从而达到帮助求助者的目标。但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正确、合适的共情并不容易,需要咨询师进行大量的学习和实践。当然,不可能要求每一位班主任都具有强大的共情能力,但在谈心谈话中运用适当的共情,会让谈心谈话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是笔者根据工作中运用心理咨询技能改进谈心谈话的经验,而班主任在实际的工作中面临的情况会更加复杂多变。心理学方面的理论与技能博大精深,可供借鉴的理论、技能、技巧也多种多样。这就要求广大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工作中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