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舆情有效管理方式探究

2023-10-28 10:12赵青
国际公关 2023年17期
关键词:网络舆情言论互联网

摘要:大学生作为网络舆情的重要参与者,不仅自身受到网络舆情的影响,也是网络舆情的重要推动者。当前大学生在网络舆情中缺乏有效管理,导致一系列负面舆情的产生,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主要分析了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特征,并对网络舆情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网络舆情的有效管理措施,希望能够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关键词:网络舆情;管理;互联网;言论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当某一事件或话题在快速传播并引发大家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的时候,就会形成一定规模的网络舆情。大学生是网络使用率极高的群体,是高校网络舆情的主要生成对象。相比于社会其他群体,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经验,更容易受到网络舆情的影响,导致被情绪所支配。因此,加强大学生网络舆情有效管理十分必要。

一、大学生网络舆情特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成为人们表达自身观点的重要平台。大学生作为现代高素质人才,对于网络舆情的影响力日渐增强。需要认识到,由于大学生不同于其他社会群体,其自身的网络舆情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与思想面貌,大学生网络舆情具有以下特点:

(一)参与群体单一,思想积极健康

相比于其他社会群体,大学生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言论时,往往没有功利性,更多是从单纯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出发,舆情具有高度的思想性。网络舆情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参与群体众多,而每个群体的出发点与利益诉求不一致,因此导致网络舆情出现割裂性,各个群体之间也容易产生意见分歧。大学生参与网络舆情时,作为一个社会群体,整体受教育程度较高,生活环境较为单一,因此可以明显区别于其他社会群体,带有鲜明的大学生特征,容易辨别出其身份。相比于社会其他群体出于利益诉求参与网络舆情,大学生在参与网络舆情时,思想健康,积极向上,代表着社会先进思想,能够有效抵御网络上的不良舆论,引导社会健康价值观,是当前网络舆情中的中坚力量。[1]

(二)内容多元化,思想活跃

互联网相比于传统媒体,在内容与形式上更加具有多元化特征,因此大学生在参与网络舆情时,也呈现出了内容的丰富性与思想的活跃性。在主流价值观基础上,大学生网络舆情不仅有我们常见的娱乐八卦、社会热点、民生百态,也有反映当代大学生情感与生活的舆情,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特征。由于当前世界交往更加频繁,互联网开放的特征,导致大学生网络舆情又带有一定的国际特征,在内容上不仅具有国内元素,还积极将国外文化与生活引入到国内,体现了大学生思想包容性。大学时代,是一个人思想成熟与定型期,因此这个阶段的大学生普遍思想活跃,容易接受各种新鲜事物,并勇于尝试。当前,以大学生为群体的互联网用户更具创造力与创新性,是互联网舆情的重要推动者。

(三)互动性强,传播迅速

互联网时代,热点事件往往可以在几分钟之内传播到整个互联网,形成热点发酵,引起众多网络用户的参与。大学生网络舆情除了固有的网络传播特征外,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互动性强。一方面,大学生在大学内时间较为自由,有充足的时间与精力参与到网络舆情中,他们可以及时跟踪舆情热度,实现全程参与;另一方面,大学生人数众多,他们的表达能力与表达欲望更加强烈,在参与网络舆情时,往往形成群体效应,互动性强,能够及时与热点事件形成互动效应,增强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影响力。以微信、抖音、微博、快手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通过技术创新与算法优化,不断创新舆情管控机制,使具有社会热点的舆情迅速占据整个互联网,大大增加了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呈现出爆炸性特征。

(四)容易被不良信息所操纵

近年来,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脱离了事件本身,呈现出无约束性特点。网络舆情需要加强监管与引导,避免受到少数别有用心之人的挑唆,制造輿情危机。大学生虽然整体素质较高,文化水平相比于其他社会群体有显著优势,但是普遍缺乏社会经验,又处在年轻气盛阶段,虽然有正确价值观,能够分辨对错,但是互联网舆论往往缺乏权威,在没有确定信息的真假时,大学生更容易被有心人带节奏,形成群体效应。需要认识到,近年来一系列网络舆情都有大学生群体参与,一些大学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误导,被不良信息所操纵,没有正确发挥自己的舆论功能,反而成为不实信息的制造者。

二、大学生网络舆情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大学生网络舆情重视不足

当前,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发表意见、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载体,而部分高校并未认识到网络舆情管理的重要性,没有进行正确引导,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缺乏重视,导致大学生网络舆情管理水平较低,不能适应当前舆论的发展需求。对于大学生网络舆情管理来说,一方面,要考虑到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在网络舆情管理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认识到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要遵守国家法律与社会道德,积极参与到网络舆情管理中;另一方面,也要从思想上改变对网络舆情的态度,加大教育力度,使大学生能够以正确的心态面对网络舆情。当前,部分高校没有认识到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一些大学生在积极拥抱互联网的同时,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成为网络舆情的受害者,在此过程中高校并未正确帮助学生,没有认识到网络舆情的深远影响。

(二)缺乏对网络舆情的监测与管理

当前,针对网络舆情的管理主要由国家信息安全部门负责,而由于网络用户数量众多,互联网上的内容海量,导致在对网络舆情管理时,很难通过有效监测与管理实现舆情管控。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及自媒体的兴起,使每一个人可以参与到网络舆情中,这就导致现有的监测网络只能选择重点词筛选,降低了网络舆情管控效率的同时,也增加了舆情管控的成本。[2]一些大学生拥有丰富的计算机知识,借助各种软件工具可以规避网络监管,客观上增加了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管理难度。此外,目前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管理还缺乏技术手段,无法区分用户中大学生群体身份。应当大力提高舆情信息挖掘方面的监测方法和技术,做好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分析与预判,为有效地管控和疏导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网络舆情引导机制不健全

正确的舆论引导不但能够避免舆论危机的出现,也有助于塑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从根本上减少社会舆情危机的出现。在对大学生进行舆情引导时,没有建立成熟有效的引导机制,高校与教师往往是出现舆论危机时才会想到进行舆论引导,而不是在舆情危机出现之前就进行规避。一些高校与教师平时在进行舆情管控时,将重点放在舆情本身,忽略了对学生的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进行舆情管理需要从舆情爆发之前就开始,让学生认识到网络舆情的重要性,对不良舆情传播的危害有清晰认知,并教会学生如何分辨不良舆情。只有建立健全的舆情引导机制,才能改变目前高校大学生舆情引导工作现状,避免舆情危机出现时引导机制不健全、缺乏正确应对的问题。

(四)网络舆情管理简单粗暴

当前在面对大学生网络舆情时,管理方式简单粗暴,未能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特点与发展规律,简单采用禁言、删帖、约谈相关学生等方式,未能考虑到网络舆情产生的深层次原因,这种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虽然在初期有效,但是随着网络舆论的发酵,反而会使舆情管理者走向社会舆论对立面,造成负面影响。部分管理部门面对大学生网络舆情,往往倾向于采用冷处理的方式,希望通过一段时间能够让舆情自然消散,这种处理方式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只是将舆情矛盾掩盖。当代大学生普遍思想活跃,具有鲜明的个性,对于网络舆论也有自己的看法,在网络舆情管理中,要从事实出发,勇敢直面问题,尊重学生的表达意愿,实现舆情管理有效疏导,避免激起学生的反叛心理,造成网络舆情的失控。

三、大学生网络舆情管理方式

(一)建立輿情管理预防机制

针对网络舆情传播迅速、覆盖面广等特点,建立有效的舆情管理预防机制,可以实现事先处理,避免舆情的发酵。首先,要对大学生网络舆情充分知情,深入学生的生活,积极参与到学生网络舆情中,了解大学生的兴趣,在此基础上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网络舆情专项监测工作,及时了解身边学生关注的事件,有效预测网络舆情;其次,要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关注各大网站及自媒体平台实时热点,采用关键字屏蔽等方式实现网络舆情的有效管控,对于一些不良舆论倾向及时制止;再次,要加强网络舆情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敏锐度,对于违反国家法律与社会公德的舆情要坚决抵制,以自己的行动践行当代大学生社会价值观;最后,当大学生网络舆情产生时,高校应当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回应,不掩盖,不欺瞒,主动引导网络舆情向社会正能量方向发展,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面对大学生网络舆情,取得民众的认可与支持。

(二)构建积极向上的大学生网络文化

大学生网络舆情作为互联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推动互联网文化健康发展的动力,反过来也受到互联网文化的影响。构建积极向上的大学生网络文化,有助于推动网络舆情向着社会发展需求方向转变,实现舆论引导的正确作用。要积极利用校园文化作为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发源地,建设校内网络平台,引导学生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以趣味性、思想性、服务性为特征,让校园文化进入到网络中,使大学生在参与网络舆情过程中,受到良好的社会风气影响,逐步改变互联网舆论氛围。要重视先进思想的宣传作用,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优势,在网络舆情管理中建立以大学生为主的先进思想宣传队伍,提高当前大学生网络舆情思想政治水平。

(三)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与开放性,大多数用户发表言论顾虑少,容易导致过激言论的产生,形成舆情危机。大学生网络舆情管理要从源头抓起,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在参与网络舆论时,体现当代大学生应有的高素质。一方面,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在日常教育中增加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舆情,清楚自己在参与网络舆情时所肩负的法律责任与社会责任;另一方面,高校要积极与学生互动,了解大学生的所思所想,积极组织大学生参与各项社会实践,通过社会这个大熔炉,真正认识社会,在面对网络舆情时有更深刻的认识,避免被不良信息带节奏。[3]

(四)建立网络舆情保障制度

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有效管理,离不开保障制度的实行,只有将网络舆情的相关政策与制度完全落实到位,才能实现舆情的有效管理。要加强对网络舆情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专业化的舆情管理团队,从源头提高现有网络舆情管理人员的素质。针对目前各高校分散的网络舆情管理模式,加强各高校之间的部门联动,积极吸引高校其他部门参与其中,建立全方位联动机制,提升高校对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的统筹效率,构建全方位校园舆情大格局。要加强对硬件设备的投入,增加舆情管理的软硬件更新,并对现有的舆情管理设备进行有效维护。要积极推动学生参与到网络舆情管理中,发动学生的力量加强沟通,实现对网络舆情的精准管理。加大对高校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建立绩效管理机制,提升管理队伍的工作积极性。

四、结束语

互联网时代,网络舆情的影响力不可忽视。大学生在参与网络舆情时,要重视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注重对不良信息的分析与判断,认识到自己参与网络舆情的社会责任与法律责任。高校在舆情管理过程中,要注意方式与方法,充分引导学生参与到舆情管理工作中,加强宣传与教育,为高校人才培养和各项事业的稳步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参考文献:

[1] 孙博逊,李宇轩.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网络舆情管理探究[J].时代报告(学术版),2021(5):156-157.

[2] 丁娜.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现状与治理模式探究[J].文存阅刊, 2020(21):18.

[3] 武林.大学生网络舆情管理有效路径[J].世纪之星(交流版), 2022(8):202-204.

基金项目: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2022年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项目编号SK22-14,项目名称:“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特殊群体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机制研究—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作者简介: 赵青,女,汉族,陕西杨凌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网络舆情言论互联网
重要言论
重要言论
他们的言论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