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萍 张伟
摘要:疫情过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焦点,探究大学生就业意愿及影响因素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为调研对象,利用SPSS软件,通过回归分析方法,对地方高校大学生进入企业的就业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学校因素对进入企业有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从高校、社会、企业、家庭和学生五个层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就业意愿;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加快建设人才强国,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2023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做好高校毕业生群体的就业工作。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是促进就业的重要群体。
202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如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研究大学生的就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对于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问卷设计与变量说明
1.问卷设计
在参考相关著作文献的基础上,设计大学生就业意愿影响因素调查问卷,通过访谈和试测对调查问卷进行修订,确保调查问卷的科学性。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 (性别、年级、政治面貌、生源地、是否是独生子女)、影响因素和就业意愿三大部分,采用李克特量表的形式进行设计,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对就业意愿影响因素及程度进行选择,每个题目设有影响很大、影响较大、影响较小、影响很小和没有影响共计5个选项,分别记分为1分、2分、3分、4分和5分。
2.变量说明
(1)因变量。本研究的因变量为大学生进入企业的就业意愿。
(2)自变量。文章选取个人因素、岗位因素、单位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等6个自变量。个人因素包括成长经历、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岗位因素包括薪资水平、晋升空间、工作内容、工作强度和工作挑战性;单位因素包括单位性质、工作环境、工作氛围、所在城市和发展前景;家庭因素包括成员教育程度、成员期望、家庭资源、经济水平和距离工作地点远近;学校因素包括就业氛围、就业指导和专业实习;社会因素包括社会认同、社会价值和社会地位。
(二)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发放线上调查问卷来征集就业意愿数据。本研究一共发放线上问卷260份,回收问卷260份,剔除答题时间低于1分钟和选项完全一样的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207份,有效率达到79.61%。
(三)统计方法
将调研数据录入统计软件,采用SPSS26.0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数据的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信效度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二、调查结果
(一)样本基本特征
被调研者的样本特征分布详见表1。由表1可知,被调研者中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预备党员的占14.5%,共青团员高达76.3%,群众占9.2%;男性占7.2%,女性占92.8%,由此可知,被调研者以女性为主。根据就读年级选项可知,被调研者在各个年级分布比较平均;根据生源地选项可知,被调研者中大部分来自农村,占比达到72.9%;根据是否为独生子女选项可知,被调研者中绝大部分不是独生子女,占比高达80.2%。
(二)信度检验
本文在进行信度检验时,采用对6个自变量因素的各项问题分开校验和总体校验相结合的方法。当克隆巴赫系数大于0.7时,通常认为信度可以。样本信度分析结果详见表2。
由表2可知,总量表的克隆巴赫系数为0.893,项目数26个,说明问卷总体的可信度较高,测量结果具有很好的内部一致性,测量结果可靠。因变量中个人因素、岗位因素、单位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克隆巴赫系数分别为0.725、0.813、0.855、0.770、0.830和0.800,所有变量都具有较好的信度。
(三)效度检验
效度检验是检验样本的有效性。通过SPSS26.0软件运用探索性分析的方法來分析效度,采用KMO值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样本的检验结果详见表3。
由表3探索性因子分子的结果可知,KMO检验的系数结果为0.859,巴特利特球体检验的显著性无限接近于0,明显小于0.05,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效度。
(四)相关性分析
选择pearson相关性分析考察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的保留参与后续多因素分析。样本因变量与自变量间的相关关系详见表4。
由表4可知,因变量与自变量—岗位因素和学校因素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148和0.162,保留参与后续的多因素分析。
(五)回归分析
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详见表5。
由表5数据得出如下结论:
1.学校因素显著正向影响就业意愿—进入企业,P=0.035< 0.05,B=0.143>0,学校因素提高1分,就业意愿—进入企业随之提高0.143分。
2.岗位因素不能显著影响就业意愿—进入企业,P>0.05。
就业意愿—进入企业=1.904+0.143*学校因素
三、结论和建议
通过调研大学生进入企业的就业意愿影响因素,发现学生主要受到学校因素的影响,他们明白进入企业工作是大多数人的最终选择,体制内工作的竞争太激烈,加之学校提供的实习就业机会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企业,也愿意进入企业去工作。
为了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意愿,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高校层面要持续加强就业引导,创造更多的实习机会。高校教师的就业引导在学生择业时起到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就业指导课教师要充分发挥就业课的指导作用,学校要带领教师制定出符合时代就业方向的精品课程,课堂上带领学生深入学习和探究。[1]另外,辅导员要加强对就业政策和文件的把握,多措并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同时,高校要为学生提供就业技巧指导,尽可能创造实习机会,让学生从校园走向实践,在实习中发现自身不足并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提升综合能力。比如,可以开展简历制作和模拟招聘等比赛,指导学生制作合适的简历,做好面试辅导,减轻学生应聘的心理恐慌;针对专业对口的企业,学校可签订长期实习就业协议,建立就业基地,实现校企合作共赢。
社会层面要持续推进人才引进政策,营造优良的市场环境。政府应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鼓励大学生扎根基层,关心他们的个人发展和家庭生活,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2]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肯干肯学肯钻研、劳动最光荣的社会风尚;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
企业层面要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增强企业吸引力。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在选人用人方面,企业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用人机制,充分调动大学生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激励导向作用,同时充分尊重大学生创造的价值,给予其成长的空间。为了提高企业知名度,企业可以通过企业开放、校企洽谈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大学生走进企业,感受企业文化,以促进学生对企业的了解,加深对企业的认同感,提升企业影响力。
家庭层面要转变思维方式,给予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学生家长要转变就业观念,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了解就业形势和国家就业政策,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同时,家长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做好自身定位,对学生的选择给予理解和信任,及时调整择业期望,鼓励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与实践活动,锻炼社会适应能力,为走向社会做好铺垫。
学生层面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做好就业准备。大多数学生在就业观上对职业要求存在福利好、收入高、离家近、工作稳定四个基本特点,严重影响正确就业观的形成。[3]为了有效应对激烈的就业环境,大学生应对自我作出客观定位,建立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自身条件和社会现状,在校期间充分利用各类资源,积极参与和职业目标相关的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增强个人就业竞争力。此外,在确定择业目标时,不要盲目随波逐流,一味追求稳定舒适的工作,要将小我融入到大我之中,与国家社会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结束语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关乎社会和谐稳定。为了提升大学生进入企业的就业意愿,学校需要继续发挥其就业引导作用,优化指导服务;搭建校企沟通桥梁,拓宽就业渠道,创造更多的实习就业机会。同时,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还需要学生、高校、企业、家庭和社会多方联动,综合施策,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形成促就业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 王会娟.大学生就业观现状与应对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 2022(31):144-146.
[2] 唐振新.协同育人视角下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20):78-79.
[3] 陳磊,唐心恬,庞国伟,等.疫情影响下本科生就业观分析及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09):95-98.
作者简介: 王云萍,女,汉族,山东淄博人,硕士,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张伟 (通讯作者),男,汉族,山东泰安人,本科,语文教师,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