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户黑土地保护意愿与行为悖离研究

2023-10-28 15:00于修德王圣妍
经济研究导刊 2023年17期
关键词:计划行为理论

于修德 王圣妍

摘   要:鼓励农户参与黑土地保护,是推动黑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议题。针对当前农户黑土地保护意愿与行为悖离的现实困境,利用黑龙江省四地调研数据,在阐述农户黑土地保护现状的基础上,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农户黑土地保护意愿与行为悖离的理论框架,从政府和农户双重视域提出农户黑土地保护意愿与行为一致性提升建议,以期为黑土地保护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农户行为与意愿;计划行为理论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17-0020-03

2020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吉林时提出: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黑龙江省位于东北黑土区核心地带,黑土地保护利于推动其农业绿色发展。黑土地保护既需要政府生态治理,也取决于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现实中,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与意愿悖离显著。然而,已有学者大多开展农户行为或意愿单一研究,忽视黑土地保护意愿与行为的差异性。因此,本项目将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与意愿结合讨论悖离原因,是现研究成果的深化,为政府制定黑土地保护政策提供依据,也为保护农民权益提供参考。

一、文献回顾

通过整理国外文献发现,国外学者专门研究农户黑土地保护的不多,仅有少数学者解析农户意愿与行为悖离原因:Greiner(2015)指出农户家庭差异对其参与政府活动的态度、动机和行为有重要影响;Todd和Ronald(2016)发现主体内生驱动因素与外界情景变化融合决定着农户意愿与行为;Hameed et al.(2019)利用TPB理论研究得出感知行为控制对个体行为产生重要影响[1]。随着我国黑土地保护关注程度提高,国内集中探究以下方面。

在黑土地保护方面,王超和王守臣(2018)从法治角度发现黑土地保护存在行政权力分散、政策碎片化问题,需加强黑土地保护法制建设[2];李小丽和邢玉升(2018)从制度经济学视角发现黑土地保护仅靠制度约束效果不佳,还需经济补偿方式激励;宋冬林和谢文帅(2021)从政治经济学视角指出保护关键在于耕作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间的结合。

在农户耕地保护意愿和行为方面,作为耕地保护终端主体,已有学者从社会资本、农户分化、资本禀赋、市场价值等角度解析农户耕地保护意愿(朱庆莹等,2019;赵丹丹等,2020;邹玉友等,2021),发现个体特征、耕地集中程度和政府宣传正向影响农户耕地保护意愿(徐晶,2015;臧俊梅等,2020)[3]。也有学者基于农户理性行为和计划行为理論研究发现农户年龄、劳动力人数、种粮收入、耕地面积、政府宣传与补贴政策、保护性耕作技术影响着农户土地保护行为(李然嫣和陈印军,2017;杨人豪等,2019)。

在意愿与行为悖离方面,郑沃林等(2019)基于刺激反应理论发现保护意愿不一定诱发农户耕地保护行为,需经过“了解、认知、认同、行为、满意”步骤;张童朝等(2019)利用MOA模型提出动机、机会和能力在农民意愿行为转化过程中存在交互作用;温宁和张红丽(2020)指出意愿转化为行为的关键是意愿的内生驱动因素和行为外部环境;尚燕和熊涛(2020)从风险管理角度阐述农户意愿与行为悖离原因是规避最大福利损失行动。

综上,已有学者在黑土地保护、农户意愿与行为单一方面研究丰富,为本项目研究提供参考,但专门针对农户黑土地保护意愿与行为相悖研究有待探讨。因此,本文在阐述农户黑土地保护现状基础上,构建基础理论框架并开展实证检验,以期为优化耕地保护政策提供参考。

二、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及样本特征

课题组于2021年7月5—9日对黑龙江省的部分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谈。本文的问卷调查采取半结构访谈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共发放464份问卷,由于每次调查结束后,小组成员都对问卷进行了审核和完善,因此问卷全部收回并有效,问卷有效率为100%。

由样本农户基本特征可知,受访农户男女比例基本持平;年龄以青壮年为主,20—50岁的农户占75%;文化程度以高中和大专及以上为主,占总比重的69%;农户的政治面貌大部分为群众,党员仅占15.5%;农户的务农年限大部分为6年以上,占总比重的78%;样本农户的身体状况好和一般的占多数,占比68.1%;农户家庭务农人数以1—3人为主,占比72.8%;农户家庭种植面积1—20亩的占36.9%,21—40亩的占28%,41—60亩的占17.7%,61—80亩的占12.7%,80亩以上的仅占4.7%;家庭农业收入占总收入20%以下的占样本总量的12.9%,家庭农业收入占总收入20%-40%的占样本总量的19.8%,家庭农业收入占总收入40%—60%的占样本总量的31.3%,家庭农业收入占总收入60%—80%的占样本总量的21.6%,家庭农业收入占总收入80%—100%的占样本总量的14.4%。总的来说,本次抽样样本的总体数据既具有代表性又不失广泛性。

(二)变量选择

因变量。选取农户黑土地保护意愿与行为是否悖离作为因变量,黑土地保护行为主要是指农户通过保护性耕作的方式,合理规划种植,以保持土壤肥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协同发展。

自变量。从农户特征、农户认知、社会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四个方面构建自变量。意愿向行为转化的过程中,受内外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农户根据自身资源禀赋而产生的内生驱动可以促进意愿向行为的转化。其次,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分析,行为的转化也受到周围人的社会规范的影响,越核心的社会规范对主体的影响作用越大。最后,主体对于外界环境的感知控制,外界环境与内在意识的博弈,在此之后做出的感知行为判断也会影响主体行为的转化。

(三)结果与分析

受访者男女比例相差不大,年龄主要集中在21—50岁,但50岁以上占比19.6%,可以看出黑土区仍存在农业生产老龄化问题;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者约占32.8%,说明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受教育程度不是太高。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民对于黑土地保护的认识以及行为,从而进一步导致黑土地保护意愿与行为的悖离。黑土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时间基本集中在6年以上,少部分农民认为自己身体状况差甚至极差,可以看出,尽管从事农业生产时间较长,但大部分农民身体状况尚佳,可以将黑土地保护意愿转化为黑土地保护行为。务农家庭中从事农业生产人口主要为1—3人,拥有土地大部分为1—3块,种植面积一般都在40亩以内。年家庭总收入主要为5万—10万元,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主要集中在40%—80%之间,目前农业生产家庭收入仍处于较低水平,从事农业生产人口不多,人均拥有土地较少,同时很多农民家庭正在逐渐寻求新的获取收入途径,从事农业生产的意愿降低进一步影响着黑土地保护意愿向行为的转化。

从关于黑土地保护的个人意愿与农户具体措施的几个问题来看,超过半数的受访者愿意参与黑土地保护,甚至已经采取了黑土地保护措施。但存在名义耕种者的耕地保护意愿高,耕地保护能力弱的问题[4]。对于具体的黑土地保护措施,例如:秸秆还田,62.7%的受访者表示有意愿,但由于技术和收入等原因,仅有44.2%的受访者已经采取了秸秆还田;同时,有62.3%的受访者表示有意愿进行农膜回收,但仅有33.4%的受访者进行了农膜回收。问卷数据中可以看出,农户对于黑土地保护有一定意愿,但实际上的保护行为尚存在不足。对于黑土地保护的益处,如黑土地保护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污染、有利于减少生态资源的浪费、有利于提高耕地质量,让土地更肥沃,实施黑土地保护会增加家庭农业收入、减少农业经营风险,黑土地保护有利于种植结构调整优化、有利于提高村民的生态环境保护认识等,大部分受访者均表示同意甚至非常同意。由此可见农户对于黑土地保护十分认可,愿意进行黑土地保护工作,只有极少数人认为黑土地保护没有必要。同时,受访者普遍表示,家人、亲朋好友、本村村干部以及当地政府,对于黑土地保护都很支持。這说明黑龙江省农民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其保护黑土地行为,其受到的社会规范促使农户黑土地保护意愿与行为一致。从调查中也可看出,农户个人和家庭因素影响农户的保护意愿和行为。农户年龄、家庭劳动力人数和家庭农业收入对黑土地保护意愿转化为行为有显著的影响,尤其是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对农户黑土地保护意愿转化为行为有正向的影响。

政府的政策实施对农户的黑土地保护和利用意愿有显著影响,主要包括政府的惩罚、补贴和宣传政策[5]。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农户是黑土地保护的主体,尽管受访者普遍表示有时间和精力来保护黑土地,对黑土地保护有很强意愿,但认为黑土地保护实施困难。问卷数据也表明,政府加大惩罚力度、黑土地保护宣传力度,实施补贴政策将会极大提高农户黑土地保护的积极性,可以促使农户黑土地保护意愿向行为的转化,推进黑土地保护行为的落实。农户对于黑土地保护的前提是要保证农户和家庭的根本利益不受损失,政府应当建立健全黑土地保护的奖惩机制,为农户分担黑土地保护成本,在保护黑土地的同时提高农户的收益,加大黑土地保护宣传力度,使农户对于黑土地保护的意义和措施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促进黑土地保护的意愿与行为一致。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研究主要整合分析了黑龙江省农民对于黑土地保护意愿与行为的调研数据,提出了研究假说,带入实际调研数据,从政府和农户两个角度,对于促进黑土地保护意愿与行为一致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政府补贴对于促进农户黑土地保护意愿与行为一致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政府处罚。有74.8%的受访农户对政府补贴会促进农户积极开展黑土地保护行为表示认可,有68.5%的受访农户认为政府处罚对黑土地保护行为的落实有促进作用。农户对于黑土地保护的前提是要保证农户与其家庭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失,影响黑土地保护的意愿产生与行为发生的主要因素是农户能否从黑土地保护中得到切实利益、包括家人在内的周围人的认可程度以及农业生产对于家庭收入的影响。不愿参与黑土地保护的原因主要有劳动力减少、家庭收入对于黑土地依赖程度低等。

第二,影响农户对于黑土地保护的意愿主要在于农户自身意识、家庭特征、农户实际耕地情况等。其中,农户自身认知意识对于农户进行黑土地保护的意愿影响最大,其次是家庭特征、农户实际耕地情况。而对于影响农户实际黑土地保护行为的因素主要是农户特征、家庭特征、黑土地保护难易程度等。其中,农户自身特征对于农户进行黑土地保护行为影响最大,其次是黑土地保护难易程度、家庭特征。

第三,在其他变量层面,受教育程度、政治面貌、身体状况、从事农业生产人数、种植面积、家庭总收入、对于黑土地保护措施的了解程度、对黑土地保护积极作用的认可程度对黑土地保护的意愿向行为的转化产生正向影响;农户年龄、从事农业生产时间、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对黑土地保护的意愿向行为的转化产生负向影响。

(二)建议

第一,加大黑土地保护宣传力度,使农户对于黑土地保护的意义和措施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促进黑土地保护的行为与意愿一致。目前农户对于黑土地保护的主体仍不明确,存在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主体是政府;认为主体是农户的,对于实际上是承租方还是出租方也存在分歧,应进一步明确黑土地保护的主体责任人到底是谁,加强“耕种即负责”的黑土地保护责任意识,帮助农户进一步认识黑土地保护带来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第二,建立健全黑土地保护的奖惩制度,通过政府补贴为农户分担黑土地保护成本,在保护黑土地的同时提高农户的收益,使农户进行黑土地保护产生的成本与政府补贴相匹配。目前主要针对于黑土地保护的补贴政策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没有考虑实际黑土地保护所需的其他成本。如果能够将政府补贴与农户原有收益相匹配甚至高于原本收益,能够更加直接地激发农户对于黑土地保护的积极性,促进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发生。

第三,对农户进行切实的黑土地保护所需技术与要求的培训,将黑土地保护融合到实际农户耕作中去。不断更新加强农户对于黑土地保护的意识与技术,引导农户主动、积极参与到黑土地保护中去,增强农户的黑土地保护意愿,促进农户的黑土地保护意愿与行为相一致,将农户的黑土地保护行为与实际利益所得挂钩,尝试黑土地保护监管新机制,即区域化、集体化,明确黑土地保护责任,让划分在同一区域、同一集体中的农户互相监管,保证黑土地保护的政府补贴都能实际作用于保护该土地。

参考文献:

[1]   Hameed Irfan,Waris Idrees,Amin Ul Haq Mirza.Predicting eco-conscious consumer behavior using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in Pakistan.[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19,26(15).

[2]   王超,王守臣.黑土地保护法治化研究:以吉林省黑土地保护实践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8(10):38-45.

[3]   臧俊梅,郑捷航,农殷璇,等.耕地保护及其必要性:不同兼业程度农户的认知与意愿:基于珠三角的调查与实证[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2):82-90.

[4]   郑沃林,吴剑辉,郑荣宝.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农户耕地保护的意愿与实施行为差异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48(2):64-73.

[5]   李然嫣,陈印军.东北典型黑土区农户耕地保护利用行为研究:基于黑龙江省绥化市农户调查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7(11):80-91.

[责任编辑   立   夏]

猜你喜欢
计划行为理论
上海市居民新能源汽车出行行为研究
计划行为理论和PWM整合模型对大学生锻炼行为意向预测的研究
试论消费者自拍行为的影响因素
农户加入合作社意愿与行为的差异分析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经管类大学生创业意向分析
基于拓展计划行为理论的休闲农业旅游行为意向研究
消费者低碳消费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锦州市居民家庭固体废弃物循环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消费者购买仿冒奢侈品意愿的研究陆施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与提升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