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帅 安欣悦 常玉婷 杨丽 王欢
摘要:根据锦州居民家庭固体废弃物循环行为的现状,运用计划行为理论,从循环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循环行为意向四个角度剖析促进锦州居民固体废弃物循环行为的对策,为锦州居民家庭固体废弃物循环行为提供良好的借鉴方法。
关键词:固体废弃物;循环行为;计划行为理论
一、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固体废物污染引发的环境问题开始显现,影响人体健康,损害生态安全。固体废物环境管理作为污染防治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与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并贯穿在固体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的全过程,关系生产者、消费者、回收者、利用者、处置者等多方利益。妥善处理处置固体废物,既是改善大气、水和土壤环境质量、防范环境风险的客观要求,又是深化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保障,更是保护人体健康的现实需要。锦州市环保局积极为锦州居民固体废弃物循环行为提出对策和建议,激发循环行为态度;促进知觉行为控制;形成与完善主观规范;调动循环行为意向;为锦州居民家庭固体废弃物循环行为提供良好的借鉴方法。
二、锦州市居民家庭固体废弃物循环行为影响因素
(一)计划行为理论框架
计划行为理论是近年来市场营销学中新出现的一项重要理论,该理论包含三个层次。第一层是锦州居民的循环行为。第二个层次是影响循环行为意向的因素。第三层是对以上的循环行为等诸方面发生影响的因素分析。TPB理论的三个结构性层次具有明显的逻辑关系,第三层是影响锦州居民循环行为的根本因素,其构成了整个理论框架的核心。
(二)影响因素
1.循环行为态度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内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随之增多,成为日益困扰人们如何保持城市卫生和环境不受其害的问题。人们普遍认为对固体废弃物分类回收处理,循环利用可以节约资源又能够减少环境污染。
2.知觉行为控制
知觉行为控制是指反映个人过去的经验和预期的阻碍,当个人认为自己所掌握的资源与机会愈多、所预期的阻碍愈少,则对行为的知觉行为控制就愈强。而其影响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对行为意向具有动机上的含意;二是其亦能直接预测行为。对于城市固体废弃物在行为意向上具有循环利用的意向,其次应在主观上直接预测循环利用的行为。一般而言,个人对于某项行为的态度愈正向时,则个人的行为意向愈强;对于某项行为的主观规范愈正向时,同样个人的行为意向也会愈强;而当态度与主观规范愈正向且知觉行为控制愈强的话,则个人的行为意向也会愈强。
3.主观规范
主观规范是指个人对于是否采取某项特定行为所感受到的社会压力,亦即在预测他人的行为时,那些对个人的行为决策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团体对于个人是否采取某项特定行为所发挥的影响作用大小。总体而言,城市居民的个性对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的态度存在显著影响。
4.循环行为意向
行为意向是态度具有协调一致性表现的感受、情感和意向中的一个方面,属于行为的意志取向过程。城市居民应尽可能地物尽其用,不随便把还可以用的物品丢弃,回收物品并重复利用,重新加工,再制成新产品。
三、促进锦州市居民家庭固体废弃物循环行为对策建议
(一)激发循环行为态度
要想提高锦州市居民家庭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就应该激发锦州市居民的循环行为态度。进行社区宣传、加强学习、提高居民环保意识,树立新观念。这不仅能够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而且还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锦州市居民家庭固体废弃物循环行为已经成为促进我市经济发展的一大着重点,因此必须引起高度关注与重视。要想提高我市居民的生活环境水平,应当为居民提供固体废弃物的处理点,并时刻保持固体废弃物处理点的可使用性。
(三)形成多完善主观规范
想要促进锦州市居民家庭固体废弃物循环行为,必须正确认识锦州市居民家庭固体废弃物循环行为影响因素。首先,应当使锦州市居民形成环保意识,多方面、多层次地提高锦州使居民的生活水平。
(四)调动循环行为意向
正确调动锦州市居民循环行为意向是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重要对策之一。锦州市居民应当提高家庭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回收旧物品并重复使用,提高家庭固体废弃物的使用率。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锦州市居民家庭固体废弃物循环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循环行为意向四个角度剖析促进锦州居民固体废弃物循环行为的对策,为锦州居民家庭固体废弃物循环行为提供良好的借鉴方法。
参考文献:
[1]褚祝杰.城市居民家庭固体废弃物循环行为与关联因子研究[J].软科学,2012,(03)
[2]刘勇.我国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的社会支持系统构建研究[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12,(01)
[3]褚祝杰.城市家庭固体废弃物循环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哈尔滨市为例[J].城市问题,2011,(03)
[4]李铌.城市居民固体废弃物收运与规划布局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5]俞翰沁.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激励机制研究[J].学理论,2015,(04)
[6]闫岩.计划行为理论的产生、发展和评述[J].国际新闻界,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