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程改革为美术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如何构建理想的小学美术课堂,使学生感受到美术课程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成为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文章立足于新教育理念下的教学实践工作,积极探索了小学美术理想课堂构建策略,以期为一线美术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教育理念;小学美术;理想课堂
基金项目:本文系兰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三大教育实验项目专项课题(课题名称:“新教育实验下的理想课堂构建行动研究”;课题立项号:LZ[2021]SDXH060)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赵巍(1984—),女,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敦煌路小学。
朱永新在《新教育实验:为中国教育探路》中提出新教育理念十分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新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小学美术教育,主要对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技能教育,即“美的教育”和“术的教育”。所谓“美的教育”就是通过美术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发现美的事物,理解美的内涵,能够传播美和创造美;所谓“术的教育”,则是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使学生能够设计和创作美术作品。这与新课标要求不谋而合。
“新教育实验”的十大行动包括构筑理想课堂,小学美术教学可以借助理想课堂的构建,培养学生的美术爱好,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进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在理想课堂中,教师可创设丰富的文化情境,带领学生认识美,体会美的特征,逐步培育学生的审美素养[1]。那么,如何构建小学美术理想课堂呢?众所周知,教学是师生双方相互作用以达到教学目的的社会活动。教师要想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并获得知识以外的情感体验和能力发展,就必须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适应小学阶段学生特点、符合素质教育发展需要的理想课堂。
一、学习先进理念,提高教师素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了提升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全面发展、素质较高的新型人才,教师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围绕小学美术理想课堂构建进行实践探索。对此,教师要做好专业发展规划,明确理想课堂内涵,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与专业素养。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升专业素养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热爱以及对人类文化遗产的珍视。美术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与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过于重视通过讲解来完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情感陶冶、态度养成等具体活动,这样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时候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是因为教师只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培养;有的教师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较为单一,机械地将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不重视引导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对此,教师应以新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以构建理想课堂模式为中心,注重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要坚持学习,努力完善自我,不断提升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以从“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及“提升思维”三个方面,实现理想课堂的构建。
(二)学习新教育理念,创新课堂模式
构建理想美术课堂的目的是让课堂教学更加出彩,提高教育的实效性。这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教育素养和美术功底。具体来说,教师不仅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敢于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还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美术教育教学才能,积极创新美术课堂教学模式。
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新教育理念对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美术教师必须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美术教育教学水平。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教学能力、品德修养和艺术素养。只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也只有高素养的美术教师才能教出对艺术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二是小学美术教师要明确美术教育的目标。小学美术教育目标不是培养未来的艺术家,而是以核心素养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载体,通过理想课堂的构建,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2]。三是小学美术教师要落实好美术学科育人目标。小学美术教师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学科育人实践活动,借助美术课堂教学,完成德育任务,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品德修养。四是要运用好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为美术教学提供了有效助力,美术教师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融合教育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更多的现代化元素,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五是要坚持新教育理念。美术教师要能够精准分析美术作品表现的内涵,明确美术作品的主题思想、情感特点、艺术手法等,从而真正提升美术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科学取舍内容,培养学生艺术兴趣
新教育理念下的理想课堂十分重视知识呈现的序列化和系统性,注重学科的融合和资源的整合,能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度偏向教学的单元化,让知识以碎片化方式呈现,割裂了知识的完整体系,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因此,在新教育理念下,教师要做好知识的整合,科学取舍内容,培养学生艺术兴趣。
(一)立足学生兴趣,重组教学内容
目前小学美术教材还是以单元的形式进行编排,这不利于新教育理念下理想课堂的构建。为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细化分类,立足于学生兴趣培养的需要,把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重组,对学生兴趣不浓厚的知识进行拓展,使其内涵更加丰富,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一些学生对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临摹课不感兴趣,对此,教师要積极创新,把临摹课变成创作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临摹是一种传统的美术入门教学手段,在小学阶段临摹课占比很大,如果教师在教学时不注意方法,很可能会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出现整体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对此,在新教育理念下,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取舍,灵活调整临摹的内容、作品构图、表现形式等,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和艺术感,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想象力。
(二)做好知识拓展,重视差异教学
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对于事物的认知以形象思维为主,兴趣化比较明显,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就愿意花时间去钻研,而对于不感兴趣的东西则会不闻不问。针对小学教材中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心理认知特征,做好知识的拓展工作,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增添学习的趣味,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同时,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存在一定差异,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实施差异化教学。比如有的学生对于色彩把握不准,这时教师可设计一些填色画,让学生在动手填色的过程中,认识颜色的丰富性,培养良好的色感。这样的教学方式,也与新教育理念所倡导的“范围往广处想,题材往新处想,构思往妙处想,构图往巧处想”的理想课堂构建的理念一致。
三、创新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氛围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合作才是理想课堂成功的基石,新教育理念下的理想课堂,倡导师生间要以愉快的情感沟通为前提,通过智慧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整个课堂的呈现形态是合作、愉快的和欢乐的。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选择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如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结合多媒体平台趣味引领、情感带动等,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3]。
(二)运用好表演示范法
“教无定法”,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选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一般来说,一位美术教师可能同时负责几个班级的美术课堂教学,但在前一个班级教学中运用某种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另一个班级时,不一定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这主要是因为学习的主体发生了变化。因此,小学美术教师一定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表演示范法的优点是可以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使之更加容易理解和操作,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绘画学习的积极性。在运用表演示范教学法时,教师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认知能力,先自己画一部分,然后引导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进行绘画,从而逐步完成教学任务,落实教学目标。具体操作时,教师不但要做好示范引领,更重要的是要对绘画技巧做好总结和归纳,引导学生通过绘画逐步掌握绘画技能。
(三)选择生动的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的运用同样需要重视。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仍在发展,教师在讲解知识内容时,切忌用抽象的语言表现深奥的理论。教师的课堂用语必须规范,应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立足于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口语化、形象化、儿童化的语言,让课堂教学生动有趣,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理论,最终实现理想课堂构建目标,提升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
四、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多种形式让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课堂实施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景、设置问题进行引导和点拨,可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也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多媒体,结合课本内容进行创作,还可在课下组织兴趣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比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让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作品或想法。因为每个人都有创新意识和表现意识,只有让学生们畅所欲言、充分交流才能体现其创新思维。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总之,理想课堂不仅是教与学的过程,更是教师和学生彼此互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4]。
在新课程理念下,传统的教学方式被打破,师生间的关系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结合。在理想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知识的讲解要做到深入浅出、条分缕析,要善于启发引导,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教师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一些学生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就是听,他们更关注教师在课堂上讲述了哪些内容、讲了多少、讲得是否精彩,自己听得是否认真。对此,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上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并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和积极思考问题,同时鼓励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互相交流,还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乐于分享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好习惯,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发展。
结语
新课标非常重视学生艺术素养的培育,“五育并举”是时代的必然选择。新教育理念的出现给小学美术教学带来了新的生命力,小学美术教师要加强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构建理想的美术教学课堂,并用先进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美术教学效率。新教育理念要求尊重每位学生,从一个全新的教育视角,给学生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教师要从构建小学美术理想课堂入手,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熏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刘雪杰.谈小学美术理想课堂的建构[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47):155.
喻細.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在构建高效小学美术课堂中的作用[J].魅力中国,2020(35):304.
王亚梅.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美术课堂学导练模式[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0):793.
郑万余.单元整体课程视角下小学美术“大课堂”教学活动[J].求知导刊,2021(22):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