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与数学教学融合的策略研究

2023-10-28 05:48:29刘玉琴
求知导刊 2023年23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小学德育

摘 要:当今时代,做好小学学科融合教育工作尤为重要,而兼任班主任工作的数学教师更要注重本学科教育与学生道德教育的融合工作。文章旨在探索小学德育与数学教学融合的策略,在分析学科融合背景及重要性的基础上进行问题探究,进而通过数学课堂的建设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育等具体实践途径,为更多小学数学教师和班主任提供良好的学科融合实践路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小学德育;学科融合教育;品德熏陶路径

作者简介:刘玉琴(1992—),女,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新芳小学。

小学数学教师在兼任班主任工作时,不仅要做好自身的学科教育工作,也要注重学科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融合,发挥学科融合教育的优势,形成双重教育效果。这不仅能对学生的数学能力形成正向引导,也能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涵养自身的道德品质。

一、在数学学科教育中融入道德教育的背景及重要性

如今,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小学数学教育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从传统的仅仅以教学大纲为标准,变为现在的以社会和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导向。因此,在数学学科教育中融入道德教育,熏陶学生的品德,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涵养高尚的品德,是一件尤为重要的事情,对当前盛行的学科融合教育模式也有比较重要的借鉴意义,能够为其他学科的融合教育工作提供良好的借鉴[1]。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学习是一个比较枯燥乏味的过程,且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比较被动,很少主动学习。但如果将数学学科教育与道德教育相融合,学生就能在主动探索中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也能在数学学习中涵养自身的道德品质,提升自身的品德修养,并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尤其是作为班主任的数学教师,其不能仅仅聚焦于自身的教学工作,更要看到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在数学学科教育中融入更多有利于学生道德素质发展的道德教育内容。这不仅能够锻炼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能够让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让自身的教学工作随着社会和学生的发展需求而不断发展。

二、如今数学学科教育与道德教育融合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关于学科融合的创新意识不强

在传统的数学学科教育中,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局限在本学科内,而在如今的教育形势下,提出将数学学科教育与道德教育相融合,无疑为教师增添了一定的负担,所以部分教师在面临这种任务时的创新意识并不强,而这也是数学学科教育与道德教育融合的主要问题。教师是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如果其创新意识不强,那么最终的教学效果也不会很好。所以在如今学科融合教育的形式下,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值得关注的重点。

(二)学生对于学科融合的学习主动性不足

在传统的数学学科教育中,教师会为学生设定特定的学习目标,而学生也只根据这一目标在课堂上学习相关的知识内容,对于其他的拓展内容则视为无效信息进行过滤。但数学学科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融合并不能以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为载体,因为学生只关注自身数学能力方面的发展,对学科融合教育没有足够的认识。这种被动的学习模式给学科融合教育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如果学生不能主动地接受学科融合教育的内容,那么最终的学習效果是比较有限的。

(三)学科融合教育略显生硬

在传统的数学学科教育中,教师也会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融入适当的道德教育内容,但是往往效果并不好。数学学科和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两个差别较大的学科,如果将其生硬地融合,那么整体的课堂架构也会比较生硬,最终会导致学科融合教育效果不好。究其原因,是部分教师对在数学学科教育中融合道德教育的具体实践路径没有进行深入探究。

(四)学科融合局限在表面,没有深入内涵

部分教师将数学学科教育与道德教育相融合时,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也没有认识到道德教育的真正内涵[2],导致整体的学科融合教育工作流于表面。教师仅仅在数学课堂上融入浅显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从长远来看,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道德品质产生实质性影响。这一表面性特征也是如今数学学科教育与道德教育融合的困境之一。

三、在数学学科教育中融入道德教育的具体实践路径

(一)以学生的生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形成正向认识

教师在将数学学科知识和道德与法治知识相融合前,首先要对这两门学科形成基本的认识。道德与法治学科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理论性偏强的学科,但数学学科对于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不仅要学习各种各样的理论知识,还要将理论知识应用在生活实际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教师要做到以学生的生活为切入点,关注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的表现,并根据学生的现实需要,在数学学科教育中融入各种道德教育内容,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形成正确的认识,并且能够以正确的认识指导自身今后的实践。

例如,在学习完“时间的合理利用”的相关知识后,学生能够通过教材中的基本数学概念和数学习题懂得如何合理分配时间,使时间的利用率更高。教师要做好课堂内容的延伸工作,让学生明白: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提高时间利用率,就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但也有一些事情是不能急于求成的,比如我们在过马路时一定要观察好周边情况,确认是绿灯能通行后再小心通过,这样并不是浪费时间,而是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学生要将“时间的合理利用”的相关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在正确价值观念的指导下进行良好的生活实践。

(二)利用互联网教育资源,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小学生由于个人学习和生活经历比较有限,没有形成稳定的性格。因此,教师要通过数学学科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融合来改善学生的这一现状,利用互联网教育资源,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创新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在学习各种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3]。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历史”时,可以通过各种互联网教育资源,如文字资料、图片资料、视频资料等,为学生介绍古今中外优秀的数学家和重要的数学成果,比如祖冲之计算出的圆周率,华罗庚对我国数学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等。通过介绍,学生能够提起数学学习兴趣,激发数学学习欲望。同时,教师也要借助这些互联网教育资源,让学生形成对数学学习的正确认知,树立“学好数学,建设祖国”的拳拳报国之心,让学生从小在心中埋下爱国的种子。

(三)发挥小组合作优势,形成学科融合探讨氛围

在数学学科教育与道德教育相融合的过程中,如果学生不具备较高的学习效率,那么学科融合教育的整体效果也是十分有限的。所以,教师不仅要聚焦自身教学方式的变革,也要看到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重要性。小组合作便是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一个良好路径,能够引导学生以更加积极自主的形式进行学习。小组合作為学生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表达的机会和平台,更能在学生之间形成一种积极的学科融合探讨氛围。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不规则几何图形面积的求解”的相关知识时,要意识到求解方法是多样化的,所以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探索求解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划分小组,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每个小组中都要有一个学习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积极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带领整组学生进行求解方法的探究,争取探索出更多的求解方法。有的学生会通过填补的方式将不规则几何图形填补成一个规则几何图形,还有的学生会通过切割的方式将不规则的几何图形切割成几部分规则的几何图形。而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通过恰当的表达方式阐明自己的观点,还要懂得倾听他人意见,处理好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并在小组合作中学习与他人的相处之道。

(四)注重学科融合效果,开展总结反馈活动

数学学科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融合工作不能流于表面形式,要注重融合的深刻内涵,真正做到融合有效率、有效果。而检验学科融合效果则成为教师课后的主要任务。教师要根据学科融合的内容和形式,定期开展总结反馈活动,让学生结合自身数学能力的成长和道德素质的提升展开综合讨论,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形成良好的反馈效果,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更清晰的了解,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下一个教学内容的设计。

例如,当教师教授完“数学的历史”后,可以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通过家校合作,让家长和学生共同探索数学历史变革,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要积极向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道德水平,同时也要在班级中积极召开总结反馈活动,让学生谈一谈自己通过近期的学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历史的演变,学习到了哪些数学家的什么精神,树立了什么样的数学学习目标和信念,今后自己要通过什么样的实践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反馈,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道德水平有更清晰的了解,从而能够对学生进行恰当指导。

(五)给学生更多展示机会,归还学生德育发展主体地位

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是领导者,而学生显得比较被动。但在学生道德品质的塑造和实践中,学生要变得更加积极主动,这样才能够看到自身道德水平发展的效果,从而受到一定的激励,形成下一阶段的学习动力。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给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坚持学生在德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统计图”相关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完基础的数学概念知识和习题后,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数据,让学生了解一定时期内本班和其他班级学生的数学成绩,并要求他们根据数据绘制统计图。学生可以绘制饼状图,统计各个分数段学生的构成情况;也可以绘制折线图,分析不同班级在一定时期内的数学成绩变化情况。同时,学生要结合自己绘制的统计图,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思考为什么某个分数段的学生比较多,为什么自己这次考试发挥得不是很理想,日后要怎样提升成绩,等等,让学生成为自身学习和德育的主导者[4]。

结语

总而言之,做好小学数学教育与德育的融合工作,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和学生的成长而言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对学生现阶段的数学学习产生积极影响,也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朱国荣.引领思维在生动中走向深刻:人教版四上《对策问题》教学片段及思考[J].江苏教育,2018(17):60-63.

石秀.谈数字化德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效用[J].学周刊,2015(1):182.

曾志凡.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J].学园,2018,11(32):139-140.

赵樱.让“德育之花”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绽放”[J].知识文库,2022(21):37-39.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教育小学德育
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材解读方法探析
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养成探微
生活即教育,体验即成长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意义初探
东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10:07:58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浅析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探讨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
考试周刊(2016年64期)2016-09-22 18:17:18
竞争意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运用
考试周刊(2016年38期)2016-06-12 12:2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