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意义初探

2016-11-23 10:07李凯
东方教育 2016年17期
关键词:小学德育中国传统文化意义

李凯

摘要:在长达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积淀了不计其数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有着巨大的德育价值,将其与小学德育有机融合在一起,不仅可以达到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同时也能利用传统文化陶冶小学生的情操,提升他们的道德。本文尝试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意义,意在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小学德育;中国传统文化;意义

一、前言

众所周知,小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促使他们获得全面发展,事关国家建设大业,也事关小学生的终身发展。正所谓“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对小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校也一直重视对小学生加强道德教育,然而纵观当前的德育教育内容,甚少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踪影,这不利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也不利于小学生的日后发展。在小学德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逐渐积淀了“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提炼出了中国人的理想文化。比如《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孔子强调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老子提倡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这些统统体现了中华儿女奋力拼搏、积极向上、坚强不屈的伟大精神。这些精神对当代小学生有着特殊的意义。

21世纪是一个形势多变的时代,各种新情况层出不穷,需要小学生凭借自己的努力从容应对这些新情况。但我们不能忽视,当今小学生基本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娇生惯养,缺少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坚强的拼搏意志,在这种情况下,用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进取精神教育小学生,可以使小学生感受到自强不息的意义,鼓足干劲直面挑战。

(二)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环

悠悠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向来提倡民族至上、国家为本,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有着强大的渗透力,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精华,是将海内外华夏儿女凝聚在一起的重要源泉。从孟子的“以天下为己任”,到东林书院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等,这些集中体现了我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充分挖掘这一教育资源,可以引导当代小学生以先人为榜样,树立爱祖国、爱人民的信念,自觉以爱国为荣,以害国为耻。虽然“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了国际发展潮流,但是台湾分裂分子、新疆东突分子一直蠢蠢欲动,企图分裂祖国,当代小学生必须坚持祖国统一的信念。

(三)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和而不同,执用两中”的处事原则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以“和”作为内在核心精神,其基本要义是和谐,提倡“以和为贵”、“天下一家”的思想,这是国人自始至终追求的理想境界。孔子提出的“允执其中”就明确地告诉人们,只要“持中”就能实现“和”。如今,“中和”思想已成为中国人的一种特有品德,凡事讲究“和为贵”,并成就了国人处事风格的显著特征。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可以帮助小学生以一颗平常心看待形势多变的大千世界,并帮助小学生在花花世界中逐渐学会宽容与理解,以一种宠辱不惊的心态处人处事。

(四)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厚德载物,仁者爱人”的宽厚之道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提倡“宽厚”与“仁爱”。《周易》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老子讲“报怨以德”、“心底无私天地宽”,这些都说明先人推崇宽容、理解和善待他人的精神。经过数千年的岁月洗礼,这种宽厚之道逐渐与国人的性格、情感、思维融为一体,对人们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模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充分挖掘这一教育资源,可以在培育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行,帮助小学生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使小学生以一颗宽厚之心善待他人,获得他人的认可与赞扬。

(五)有利于培养小学生“以诚相待、诚实守信”的优良品德

中国人一直恪守以诚相待和诚实守信的基本信条,这是指国人敢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忽悠、不说话,这是一个人健全人格的基本条件,也是进行人际交往的基础条件。古语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人而不信,不知其可也”,这些思想从古至今,仍旧是个人正确处理与家人、与朋友、与社会等各种关系的基本原则。21世纪是市场经济时代,也是诚信经济时代,重诚信、兑承诺是广大人民发出的呼声。在当今小学生群体中提倡这种思想,使小学生践行这些准则,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更好的个人形象。

三、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实施小学德育的对策

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小学德育工作者应该在学生德育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以中国传统文化扩充德育内容

在小学德育中,教师应该引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为学生介绍《论语》、《周易》、《弟子规》等经典书籍,鉴于这些书籍中的知识对小学生而言比较晦涩难懂,教师要利用多种方式使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知识,比如利用诵读法、小品表演、观看视频等,使学生在良好氛围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精髓,用以陶冶情操。

(二)以中国传统文化塑造校园德育环境

学校可以在宣传橱窗、学生食堂、教室、操场等地张贴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画、标语等,让小学生置身于传统文化氛围中,在无形中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

(三)以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小学德育工作者可以结合小学生好表现的心理,让小学生扮演“小教师”的角色,为其他同学讲解中国传统文化,或者安排学生走进社区或广场,为居民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使小学生在讲解过程中再次对传统文化形成更深刻的认识,更好地内化传统文化知识,指导自己的言行举止。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德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意义。小学德育工作者要挖掘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利用小学生能接受的方式宣传传统文化,使小学生在“润物无声”的境界中提升思想道德。

参考文献:

[1]张少彦.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J].成功(教育).2011年20期

[2]金莉红.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德育之魂[J].考试周刊.2013年76期

[3]邓球柏.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叶敏.中华传统美德丛书:爱国卷[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小学德育中国传统文化意义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建筑设计内在的文化反思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浅析
民间美术在高校艺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