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永攀
“问学课堂”以“学为中心”,努力使课堂由关注“教”向关注“学”转变,由“教会知识”向“教会学习”转变,从而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长足的发展。“诊学”“导学”“拓学”是“问学课堂”的三个基本阶段。根据这三个阶段,我们设计了“问学单”串联整个课堂,让语文课堂有深度,有广度,更有温度(见图1)。
一、“诊学单”:以问诊学,了解学情
“诊学单”是“问学课堂”的序曲,是教师对学情的诊断,是发现问题以研判学习起点和思维障碍点。就语文课堂来说,则是依據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结合课后习题有针对性地开展预习,筛查已知,过滤出存在的真实问题,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1.以“诊”获“情”
课前“诊学单”,旨在学情诊断。教师不再直接凭借以往经验或《教师教学用书》来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而是通过“诊学单”获得学情,力求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了解学生真实的知识状况。比如,生字词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有的学生来说,某个词语已经通过其他方式认识并掌握了,但对有些学生来说,却有很大的难度。因此,教师在课前要调查学生字词认读的情况,在字词教学中对症下药。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有大量的词语,通过课前诊学,了解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掌握情况后,设计柱状统计图,使教学更有针对性(见图2)。
2.以“诊”促“思”
课前“诊学单”要求学生做到能把握重点难点,真正理解文本的内涵,并学会举一反三。以问题为驱动,让学生在诊学任务中充分调动出过去关联的知识记忆,提前进行探究学习,促进自我思考,并且明确自己的已知、未知、所求,为课堂的学习做良好的铺垫。比如四年级上册《扁鹊治病》,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扁鹊医术高超,创造了中医“望闻问切”四大诊疗方法,被称为神医。但他为蔡桓公治病的结果却是:“不久,蔡桓侯病死了。”针对这样的矛盾点,引导学生发问:为什么神医会把蔡桓侯治死呢?扁鹊是不是一名神医?扁鹊是否徒有虚名?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必然会产生研读课文的激情。真正从学生的问题出发,珍视学生的问题,理解问的意图,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
“诊学单”的有效利用,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了解学生心中存在的疑惑。教师应重视每个学生的问题,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当堂解决,无关的问题鼓励学生课后自行探索后再进行交流。只有尊重学生问的权利,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导学单”:以思导学,深度探究
“导学单”是“问学课堂”的核心,是教师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针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和思维障碍点。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者,善问、追问引发学生的互学、辩学。因此,教师需要具备强烈的学科意识,不仅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随时提问,而且适时善用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助推良好的氛围。
1.基于思维发展的探究导学
2022年版课标把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四大语文核心素养之一,要求“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勇于探索创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问学课堂”把启发学生思维作为导学单的重点,让学生在主动思考的过程中进行深度学习。比如,教学五年级下册《金字塔》一文,可以引导学生对比阅读、查阅资料、大胆猜测,发展学生的思维(见表1)。
2.基于深度对话的小组导学
小组合作是“问学课堂”必不可少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互动教育。在这个小团体中,学生的思维得以活跃起来,深入思考后轻松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最大限度地扩展学生课堂的自由度和参与度。比如,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是民间故事,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可以小组合作,梳理讲好民间故事的方法:根据不同人物,增加不同语气、不同动作、不同表情;大胆想象,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变换情节的顺序,先讲故事中不可思议的地方等。四人小组合作,确定某一个片段,尝试实践恰当的方法,并做好记录(见表2)。
3.基于课后习题的作业导学
课后习题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具有提示课文教学重点,体现单元语文要素和教学目标的作用,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抓手。以课后题推进课堂教学,能使教学环节清晰,课堂教学简约、清楚,又有实效。比如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课后有三道习题,根据这几道习题设计教学活动,可以巧妙推进课堂教学。学习活动一(借助习题,整体感知):思考课后题一,“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学习活动二(聚焦段落,学习写法):思考课后题二,想一想第4自然段写到了哪几种动物的活动方法。用横线画出关键词,在旁边写写简单的感受。学习活动三(迁移仿写,拓展运用):观看其他动物活动的视频,围绕总起句,选几种动物写一写它们是怎么活动的。
“导学单”从问题入手,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由“被动做”到“主动研”,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拓学单”:以研拓学,迁移深化
“拓学单”是“问学课堂”的尾声,教师基于新知进行学习迁移,应用深化,促进学生的学习反思和实践创新。学生将从书本中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读写结合,有效迁移
在教学中,读与写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把二者有机融合,才能达到学习语文的真正效果。通过导学,开展学法指导,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后,就可以在拓学中加以应用。比如,四年级下册《母鸡》一文,作者对母鸡前后叫声采用对比的手法,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母鸡的态度由讨厌变为喜欢。在学生掌握了这一写作方法之后,教师可让学生选择生活中喜欢的一种小动物,抓住声音的变化,用对比的写法把观察到的不同叫声写下来,并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样,注重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为学生语文学习增添了更多的趣味元素。
2.深度学习,科学探究
2022年版课标提出要开展跨学科学习,“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探究,围绕驱动性问题展开深入、持续实践并创造性解决问题,重新建构新的知识点和能力增长点。比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一个神话单元,学生很感兴趣,在单元学习结束之后,可以开展跨学科学习,设计一个驱动性问题: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解释神话传说中的现象和问题?比如,中国神话中人类是女娲造出来的,古希腊神话中人类是普罗米修斯创造出来的,但实际上人类是怎么来的……通过这一项目式学习任务,可以设计“神话”项目式学习单,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见表3)。
“拓学单”的目的是引领学生深度学习,将原有经验迁移到新的学习情境之中,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活动有序,思维活跃,学有成效。
“诊学单”完成了教师的诊问和学生的自学,“导学单”实施了教师的精问和学生的互学,“拓学单”促进了教师的追问和学生的拓学,此三单串联起了一节完整的“问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