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
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前,江苏省盐城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做好开学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慎用批评方式,注重正向激励,不得因假期作业未完成或完成质量不高等原因批评学生或延迟学生报到时间。
乍一看,让教师慎用批评方式也就罢了,还明确要求不得因为寒假作业未完成或完成质量不高等原因批评学生,那以后不做作业和作业完成质量不高的学生会不会更多呢?如此担心不无道理。但是静心深入反思,对于完不成学习任务的学生,有多少是经过批评而得到了彻底转变?批评只是一种教育方式。但是,除了批评,我们更应该这样做:
做问题的分析者。“发热”是一种症状,发热的原因却有很多,只有找到原因对症施治才能药到病除。同样,学生不做作业也是一种“症状”,原因多种多样:有的是基础不好,有的是自控能力差,等等。对每一个“作业困难户”,教师都要深入分析背后成因,倾听学生心声,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帮扶转化工作。
做策略的提供者。有的教师常安排小助手统计作业未完成的学生,然后拍照发到班级微信群。这样做仅仅是反馈了问题,并未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如果是基础不好,教师既要做好薄弱知识点的个别辅导,也可以因人而异将部分作业内容设定为选做题。针对作业拖拉、用时太长的现象,教师可以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标注预估用时,让家长把孩子完成作业的用时记录在每次作业后面,便于了解学生的作业效率,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高效学习的习惯。
做适时的鼓励者。后进生如果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久而久之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认为自己就是不行,对学习便失去了兴趣和动力,甚至会引起逆反心理。如果教师能在问题的萌芽阶段就及时发现并适时、恰当地鼓励学生去解决问题,学生就不会产生自卑心理,更不会自暴自弃。陶行知先生说得好:“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在教师的心灵天平上,给每个学生都应该是同样的砝码,把积极的情绪、鼓励的力量传递给学生,他们才会感受到公平和温度,获得向上的力量。
做若隐若现的监督者。中小学生处于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良好的学习习惯、态度等都需要在长期的训练中逐步形成,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监督。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教师也要学会逐步放手、扶放结合,发挥自我教育作用,让学生有一定的自我空间,不宜对学生进行全过程监督,否则会导致学生缺乏信任感、独立感。监督不一定如影随形,当学生需要提醒时及时现身,当学生可以自律时要適时隐身。如此循环往复,学生慢慢成长,逐步独立,教师渐渐放手。
做亦师亦友的同行者。师道尊严,自古已有。教育发展进入新时代,倡导建立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信息社会网络时代为愿学、能学、善学的人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师生关系更体现为互尊互爱、亦师亦友。教师也要跟上知识更新的速度和学生成长的步伐,才能与学生一路相随,同心同行。
总是鼓励,经常帮助,偶尔批评,我们不妨这样做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