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雪寒
【摘要】 目的 观察和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股静脉人工肝置管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入院时间的先后将柳州市工人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 89 例股静脉人工肝置管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 45 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44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股静脉血流速度、腘静脉血流速度,对比2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和首次穿刺时间,对2组患者护理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评估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从血流速度方面来看,在护理前2组患者的股静脉血流速度和腘静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股静脉血流速度与腘静脉血流速度均明显较对照组患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比对照组长,首次穿刺时间比对照组患者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少,发生率分别为 4.44%和 31.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分别为97.78%和 7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到股静脉人工肝置管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以显著提高患者股静脉和腘静脉的血流速度,有效缩短患者的首次穿刺时间,延长患者的置管时间,在减少不良反应、改善护理满意度方面也具有显著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 股静脉置管;人工肝; 不良反应; 股静脉血流速度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27-0094-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27.031
在人工肝的临床治疗中,常用的建立血管通路的方法是进行股静脉人工肝置管,通过股静脉人工肝置管治疗对人工肝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但股静脉人工肝置管过程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置管脱落、堵塞等不良现象出现,并影响置管效果[1-3]。为了更好地保证股静脉人工肝置管在人工肝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本研究对 89 例股静脉人工肝置管患者中的45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44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通过对比探讨不同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柳州市工人医院在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 89 例股静脉人工肝置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男性37例,女性8例,年龄 26~67岁,平均年龄(45.86±4.27)岁;对照组中,男性 38例,女性6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46.23±4.12)岁。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在置管后加强观察和护理患者的置管情况,及时处理不良反应情况。
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综合护理干预的具体措施如下。(1)进行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干预。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用简洁、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股静脉人工肝置管的目的、重要性、基本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从而改善和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置管的全面、正确认知。向患者及其家属列举既往在该院接受治疗且成功治愈的案例,缓解和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增强患者在置管操作过程中的依从性与配合度。(2)操作人员将置管的各个管路进行紧密连接,防止空气进入导管内,并在置管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3)完成置管后,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取仰卧位,让患者下肢平伸,让患者保持卧床休息,并根据患者的机体情况和耐受度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下肢功能锻炼。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在被动运动方面,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患肢进行按摩,按摩力度适中,根据患者的具體耐受情况调整,确保患者患肢的各个关节从远到近,从大到小,15~30 min/次,3次/d,每次按摩。在主动训练方面,让患者取平卧位,全身放松,关节进行屈伸运动,双足用力向前、向下缓慢绷直到极限,并在极限状态下坚持5 s后放松,同时指导患肢踝关节从内向外画圈运动,反复5次,再从外到内反复画圈5次。(4)置管成功后,护理人员需将导管的日常护理方法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加强对置管患者进行巡视,合理固定导管,让患者在日常基础活动中减轻活动力度和幅度,防止导管脱落、扭曲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等。(5)护理人员进行导管护理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合理固定导管。导管拔出后,要对导管的完整性进行检查,对导管穿刺点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防止穿刺点出血,并在拔出导管后的24 h内让患者保持绝对卧床休息。(6)在患者置管后,定期指导患者实施踝泵运动,增加患者下肢的血流速度,定期测量患者的腿围,发现置管侧下肢肿胀等异常情况时及时处理,避免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股静脉血流速度、腘静脉血流速度。对比2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和首次穿刺时间。对2组患者护理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评估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2 结果
2.1 血流速度 护理前,2组患者的股静脉血流速度和腘静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的股静脉血流速度与腘静脉血流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临床指标 观察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比对照组长,首次穿刺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不良反应 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少,发生率分别为 4.44%和 31.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分别为 97.78%和 7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3 讨论
人工肝置管是临床治疗重症肝炎、肝功能衰竭等疾病最常用的手段,该种治疗手段主要是借助体外机械或装置,将患者体内蓄积的各种有害物质清除干净,并为其机体补充必需物质,从而达到改善机体内环境和病情的目的[4]。建立血管通路是保证人工肝治疗顺利进行的基础条件。股静脉人工肝置管是人工肝治疗中常用的血管通路之一,因为股静脉人工肝置管具有穿刺部位器官少、解剖结构简单、穿刺成功率高、操作便捷、置管留置时间长等优势[5-6]。但是,受患者病情较为危重、存在较多负性情绪、置管后维护不当等因素的影响,也易导致患者置管后出现诸多不良现象,如肢体疼痛、肢体肿胀、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置管脱落、堵塞等。这些不良现象不仅会影响患者人工肝治疗的顺利进行,同时会对其身心健康、生命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7]。因此,临床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股静脉人工肝置管患者进行干预,才能改善其预后。既往临床多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干预,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导致整体的护理效果不理想。不少研究[8-10]均证实,综合护理在多项临床护理工作中均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因为综合护理是一种以护理程序为核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将护理程序系统化、标准化的科学护理模式,能够保证各种护理整体协调一致,从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基于此,本研究对股静脉人工肝置管患者采用了综合护理干预。
本研究中,对2组股静脉人工肝置管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及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显示,从血流速度方面来看,在护理前2组患者的股静脉血流速度和腘静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的股静脉血流速度与腘静脉血流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是因为人工肝置管患者长期卧床,导致患者股静脉和腘静脉处的静脉血液回流不通畅,血流缓慢,部分患者甚至出现血液淤滞,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患肢按摩和主动训练,可刺激其下肢血管流动,从而能提升股静脉和腘静脉血流速度,并改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从而缓解其患肢肿胀、疼痛[11]。观察组患者首次穿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这是因为患者在行股静脉置管穿刺前,往往存在紧张、恐惧、焦虑等各种不良情绪,使得患者的躯体产生应激反应,患者的不良心理和机体应激反应会影响置管,导致穿刺不成功,延长穿刺时间,并且会降低置管效果,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在综合护理中,护理人员全面考虑了患者置管期间的心理、生理变化,并提供了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能有效缓解和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增强患者的置管依从性与配合度,从而显著缩短穿刺时间和延长置管时间[12]。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82%(P<0.05)。这是因为股静脉置管部位靠近阴部,有较多的寄生菌,且易受到大小便的污染而发生局部或全身感染。在综合护理中,护理人员能全面考虑到上述安全隐患问题,并在置管过程中为患者提供相应的预防护理干预,从而有效降低置管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3]。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27%(P<0.05)。综合护理中,护理人员从心理、生理等多方面给患者提供了优质的护理服务,不仅能保障护理质量,还能较大限度地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14-16],说明综合护理在股静脉人工肝置管患者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确切。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在股静脉人工肝置管患者护理干预中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敏菊.护理干预对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世界临床医学,2019,13(3):94,96.
[2] 王琼才,丁海铭,李凤.预见性护理对血浆置换术患者并发症及满意度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6):32-33.
[3] 王春立,陈芳娇,武莹,等.PDCA 循环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输液港相关血流感染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7):2419-2422.
[4] 李春芳,彭桂花.护理干预在股静脉人工肝置管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8,25(3):21-22.
[5] 于静静,俞海燕.人工肝治疗患者的计划性护理干预及其效果[J].浙江医学教育,2019,18(5):46-48,63.
[6] 李丽莎,庞燕秋,戴春霞,等.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9,9(12):128-131.
[7] 周蕓.无肝素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肝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8):46-48.
[8] 龚海南,欧蓉,黄婷婷,等.预警性护理干预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肝衰竭中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26(10):135-137.
[9] 李怡丽,李解,谭春美.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人工肝治疗对肝损伤患者生活质量及焦虑情绪的影响[J].系统医学,2018,3(23):155-157.
[10] 谢燕梅. 护理安全隐患预防方案在对接受人工肝支持治疗的肝炎患者进行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21):276-277,
[11] ARON J,AGARWAL B,DAVENPORT A.Extracorporeal support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and acute on chronic liver failure[J],Expert Rev Med Devices,2016,13(4):367-380.
[12] 李家翠,盛蓉,周静.同理心护理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24):72-74.
[13] 莫丹,袁素娥,向群,等.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1):96-97.
[14] 胡兆琴,章莉莎.音乐干预对缓解人工肝治疗患者穿刺疼痛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26(5):100-103.
[15] 宋志平,李婷,汪永强.基于冰山理论的个性化护理对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重型肝炎患者遵医行为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广西医学,2020,42(2):230-233,240.
[16] 吴瑞旭. 人工肝联合持续血液净化治疗肝衰竭的护理体会[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2):261-262.
(收稿日期:2023-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