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应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2023-10-27 18:59陈志军黎树佳丁小科伍志健邓征智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28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陈志军 黎树佳 丁小科 伍志健 邓征智

【摘要】  目的   探讨将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1年5月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试验组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对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Oswestry功能障碍(ODI)指数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量表(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JOA)]評分、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生活质量简表(the mos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的变化情况、术中出血量情况、手术时间情况、住院时间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情况、腰椎功能恢复优良率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ODI指数评分、VAS评分、JOA评分、IL-6、hs-CRP水平、SF-36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ODI指数评分、VAS评分、IL-6、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JOA评分与SF-36评分明显提升,且试验组的降低与提升水平明显更高。试验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与较高的安全性,不仅能够改善腰椎功能障碍,降低疼痛感,还能够提升腰椎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品质,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适合临床实施和开展。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图分类号:R68; 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28-0047-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28.016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中十分常见。该病主要是由纤维环撕裂、腰椎间盘结构不稳等情况所导致,易引发腰痛及坐骨神经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对该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必要的[1]。手术是临床医生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2]。然而因缺少技术条件与操作能力,以往临床中多使用常规的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进行治疗,虽然该种方式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标准术式,但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并且术后会发生一系列的并发症,故患者接受度较低[3-4]。目前临床中医生开始使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进行治疗。该种方式是一种微创方式,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创伤,能够使患者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有效且安全[5-6]。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了将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龄51~72岁,平均年龄(60.5±0.9)岁;病程20~34个月,平均(32.5±0.1)个月。试验组男性31例,女性9例;年龄51~73岁,平均年龄(60.9±1.1)岁;病程20~35个月,平均(32.6±0.4)个月。2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性。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存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各项症状;患者均自愿接受治疗。

排除标准:存在手术治疗禁忌证;无法进行顺畅与自由的交流沟通。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对患者实施硬膜外阻滞麻醉方式,并辅助患者采取俯卧位,对病变部位间隙的棘突位置进行标记,将标记处作为入路点,于该位置实施4 cm的切口操作。使用枪状钳咬除椎板组织,彻底清除硬膜外侧黄韧带,将硬脊膜及神经根充分暴露,使用拉钩对硬脊膜及神经根实施牵引处理,将硬脊膜及神经根拉至内侧,以便使椎间盘能够充分暴露。使用尖刀切开纤维环与后韧带组织,将松动的椎间盘和髓核组织进行彻底清除。对椎管及神经根管进行仔细探查,之后对神经根实施适当的松解处理,手术结束后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反复冲洗手术操作部位,以便能够及时地止血,并对切口进行良好的缝合。

试验组患者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辅助患者保持俯卧位且腹部悬空。使用椎间孔内窥镜实施手术操作,为患者注射1%的利多卡因,以便患者能够获得良好的局麻效果。具体操作方法是:让针尖达下位椎体部位的上关节突前方偏下缘位置,采取缓慢注射的方式,将3~4 mL的1%利多卡因注射至关节突周围。针尖入椎间盘后使用美蓝溶液对髓核组织进行染色,便于临床医生对髓核组织进行观察。做一长约8 mm的切口,于切口内置入7.5 mm的工作通道,对管道位置进行确定。置入内镜,将染色髓核切除,对内镜与通道方向进行适度的调节,并对椎管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若髓核呈现为突出状态,则需要使用抓钳摘除突出的髓核组织,以便能够将后纵韧带与神经根进行充分暴露,并且需要对患者进行充分止血操作,之后探查神经根情况,将工作管道彻底拔除。

1.4    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疼痛评分、腰椎功能评分的变化情况。依据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DI)评价功能障碍情况,总分为45分;评估值越低,表示腰椎功能越好。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疼痛状况,分值为0~10分;评估值越低,表示疼痛感越轻。依据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量表(JOA)评价腰椎功能,总分为29分;评估值越高,表示腰椎功能越好。(2)治疗前后的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情况。治疗前后分别抽取患者4 mL静脉血,经离心处理后取上层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6水平,使用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水平。(3)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情况。(4)并发症发生率。(5)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依据生活质量简表(SF-36)进行评价,包括躯体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功能与社会功能,每个维度评估值总分均为100分;评分值越低,提示生活质量越差。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ODI指数评分、VAS评分、JOA评分变化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的ODI指数评分、VAS评分、JOA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ODI指数评分、VAS评分明显降低,JOA评分明显提升,试验组的降低与提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IL-6、hs-CRP水平变化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的IL-6、hs-CRP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IL-6、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试验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少,时间指标明显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比较    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2组患者治疗前后SF-36评分变化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的SF-36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SF-36评分明显提升,且试验组的提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中较为常见。腰腿痛的产生主要是受到该疾病的诱发,当腰椎间盘退变后,若外力冲击或压力对腰椎间盘产生不良损伤,则患者的纤维环极易出现破裂,髓核经破损部位会突入椎管内,压迫脊神经根,从而使患者产生一系列的不良情况,因此需要对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7]。手术是临床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能够对患者产生较佳的临床疗效。以往因缺少技术条件,仅能够使用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进行治疗。通过临床实践可知,该种手术方式能够有效地缓解腰椎间盘突出所产生的机械性压迫,然而该种手术方式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导致患者出血量较大,并且在术中还会受到牵拉作用的不良影响,从而导致炎症物质聚集的情况加重,进而使患者出现瘢痕粘连的不良情况[8];同时该种手术方式会对锥体旁韧带组织、肌肉造成较大的损伤,且需要切除部分椎板骨质,因而会在较大程度上使术后腰椎不稳发生风险得以提升[9]。

目前诸多医院开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该种方式通过借助特殊的环锯对椎间孔进行扩大,从而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通过内镜的辅助,能够有效地使手术安全性得以提升,并且此种方式仅对患者实施局麻操作,降低对神经根造成的损伤程度,在术中可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10-11]。依据本研究的结果可知,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后,患者的ODI指数评分、VAS评分、IL-6、hs-CRP水平明显降低,JOA评分与SF-36评分明显提升,同时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在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症后,患者机体出现氧化应激反应,并且导致炎症因子水平发生异常。IL-6是一种多效应细胞因子,可对炎症细胞聚集进行刺激[11]。而对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而言,由于该治疗方式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创伤,并且能够使病灶对局部组织的压迫、刺激得到有效的消除,进而能减轻应激反应,使IL-6、hs-CRP水平显著降低[12]。该种治疗方式是一种微创方式,能够减少出血量,不会导致患者出现出血量较多的情况,因而术后可获得较快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术后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不仅能够改善

患者的腰椎功能,还可降低疼痛感,改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万建杉,黄合飞,钱选昆,等.导杆漂移技术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J].中国内镜杂志,2020,26(10):25-32.

[2] 张立栋,袁峰,陈宏亮,等.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术与TLIF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疗效对比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0,20(24):4696-4700.

[3] 潘略韜,刘剑芬,梁国滔,等.经皮椎间孔镜联合超声介入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8,39(7):1036-1039.

[4] 田礼华,付春来,王新.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10):16-17,24.

[5] 谢亮,张少峰,崔宗权,等.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21):74-75,78.

[6] 陈海军,柏玲.经皮椎间孔镜治疗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外医疗,2021,40(7):4-7.

[7] 王子星.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8):1289-1291.

[8] 张振云,丁江平.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7):411-412.

[9] 蔡加忠.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效果初步观察及分析[J].临床研究,2016,24(3):93-94.

[10] 蒋顺琬,陈大宇,麦庆春.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伴神经根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8,36(11):1422-1424.

[11] 乔志刚,刘崇奇,李聪鹏,等.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8):3335-3336.

[12] 郑铁牛,黄岩石,王淅克,等.经皮椎间孔镜靶向穿刺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24):4610-4612.

(收稿日期:2023-07-11)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技术配合消髓化核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
等离子刀联合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温阳活血洗足剂配合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1例
中医适宜技术在基层医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运用
中药熏蒸联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和护理
X线和核磁诊断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价值分析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整脊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绝对卧床休息对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
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