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美玲
一、“双减”政策的基本情况
“双减”政策从学生校内的作业负担和校外的课外辅导压力入手,要求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为学生提供娱乐活动和休息时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学校教育而言,“双减”政策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而言,“双减”政策要求教师从教学秩序与质量、考试、作业等多个角度,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双减”政策使教育回归了本真,在知识水平、能力素质、创新创造等层次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在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增添学生的活力,让学生在更加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实现自我的提升。随着“双减”政策的提出和施行,家长也能以更加理性的视角明确学生的成长预期,形成正确的育儿观念。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使用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使得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氛围较为刻板、沉闷,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进而影响学习质量。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方面,部分教师在设置课程教学环节时,忽视了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重要性,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熟悉程度不够,又在课后缺少巩固,导致对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与理念掌握不佳。
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只注重理论教学,忽视了课堂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相对较弱。与此同时,部分教师只局限于课本内容,缺少对课程知识的拓展,使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缺少联系,导致学生理解课程知识的角度比较单一,这降低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质量。另外,部分教师没有调整和优化教学活动,无法深入了解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际情况,使得教学效果变差。
作业是减负增效的重要环节,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减负增效的重要性,并未改变学生课后作业的布置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
三、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
(一)运用不同教学方法
“双减”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的教育要求,面对教育改革的实際情况,教师应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讲解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时,教师可以使用问题导向法,以该单元每一课的主题为依据,向学生抛出问题,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发散思维。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几组照片,包括凌乱的房间和干净整洁的房间,萎靡不振的学生和精神焕发的学生,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在看完这几张照片之后,同学们对这几组图片内容有什么感受?”“如果同学们要从照片上的人中选择一个人交朋友,你们会选择哪一个呢?”等。教师提出问题,将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明确仪容仪表和精神面貌的重要性,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此外,合作教学法也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解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让世界更美好”时,教师可以开展合作教学,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自行分工,完成有关先进科学技术、著名国际组织等内容的资料收集工作,从教材内容出发,延伸课程知识体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创设知识学习情境
面对课堂沉闷、刻板的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授课内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以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和大自然”为例,该单元从风、植物、动物对社会生产生活做出的贡献出发,向学生介绍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在讲解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鸟鸣等声音,并在教室窗台和讲台上放置小型盆栽和绿植,增加班级里的自然元素,通过视觉和听觉双重的感官刺激,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在播放背景音时,教师应当合理控制音量,避免音量过大影响教学效果。
又如,在讲解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多样文明 多彩生活”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展示古代文明和世界范围内多样文化的魅力。由于这一单元向学生介绍四大文明古国和其他文化遗址,因此,教师可以将其作为教学环境创设的切入点,在课堂上展示各个文明的标志性物品或建筑的图片,并将其布置在教室中。在讲解对应文明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装饰品,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三)优化教学设计
一是布置课前预习。课前预习能够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了解程度,帮助学生明确自身在这一课程中较为薄弱的部分。以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做聪明的消费者”为例,这一单元向学生介绍购物消费时的小技巧和合理消费的方式。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本内容,并向家长询问家庭开支的明细,这样的预习环节,能够加深学生对消费这一概念的理解。
二是完善课后复习。课后复习是学生巩固和夯实课程知识的环节。例如,在讲解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万花筒”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绘制出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脉络。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思考、梳理每一课知识点,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知识的关系,系统化整理课程知识,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
(四)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教师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丰富教学内容,从多个角度解读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增强教学效果。
以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为例,该单元的第四课向学生介绍中秋节的相关知识。在讲解这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中秋节的来历、发展演变、节日习俗及其古今对比等内容。紧接着,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亲情和友情等情感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体会到思念这一情绪,重视与家人、朋友之间的情感连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又如,在讲解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时,教师可以将爱国主义精神引入课堂教学,将历史上爱国人物的事迹讲述给学生听,使学生体会到爱国人士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报效祖国的决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五)增加日常生活实践内容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增加与日常生活实践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家中的安全与健康”为例,这一单元从娱乐玩耍、日常饮食、生活用品、作息时间等方面分析家庭安全和健康,能为学生的日常生活提供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在讲解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堂重点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各自的家庭生活。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发言中找到教学切入点,将理论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在讲解课程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入家庭场景,教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规避风险。
又如,在讲解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学校”时,教师可以将校园生活的实际情况引入教学,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畅所欲言。教师还可以用学校及教师的实际情况举例,从学生较为熟悉的事物切入,降低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在引导学生认识学校和学校教育的重要性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学校教学活动中的不足,并让学生从自身的思维意识和知识储备出发,为学校开展教学活动出谋划策。
(六)开展多样化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的开展能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安排课程活动时,教师应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安排和进度的前提下,增加实践活动在整体课程中所占的比重,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知识。
以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为例,这一单元从水资源、空气、纸张等多个层次讲解生活中常见的环保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环保理念和环保知识体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以环保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如带领学生寻找校园环境中散落的垃圾,将其捡起并分类投放在对应的垃圾桶内,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以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为例,这一单元向学生介绍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帮助学生树立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的法律观念。教师可以根据这一课的理论知识,举办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法官、公诉人、律师、原告、被告、法警等角色,帮助学生深刻体会司法正义和程序正义,形成对法律的敬畏之心,遵纪守法,学会在生活中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七)完善作业设计与管理
作业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教师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方式,完善作业的设计和管理。
一是控制作业量。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作业量过少无法起到知识的检验作用和夯实作用,而作业量过多则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应当科学地把控作业的量。
二是设计难度层次。除作业的量外,题目难度对作业合理安排的影响较大。在设计作业题目时,教师应当合理设置不同难度、不同层次的题目,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认知水平的不同,适当调整题目的难度。
三是布置多样化作业。以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多样的交通和通信”为例,该单元主要向学生讲解交通方面的知识。在设计课后作业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并归纳不同交通工具的特点和利弊,并让学生探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交通工具都应遵守哪些交通规则,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
(八)建立健全评价体系
健全评价体系的建立能从多个角度衡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基本情况。教师在课程评价体系的帮助下能够全面分析现有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补齐教学漏洞,从而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
以往的课程评价体系以知识本位为主,将学生的成绩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使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将学生的个体差异考虑在内,关注学生的进步,灵活开展评价活动。另外,教师应运用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使评价结果更加全面。
在教学评价方面,教师应定期回顾并总结,查漏补缺,不断完善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工作。在此基础上,授课教师之间可以安排听课活动,从专业视角剖析教学工作,并根据现有的资源条件,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听取学生的意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适当调整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
结语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从改善教学方法入手,革新传统课堂,创设知识学习情境,优化教学设计,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应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加日常生活实践内容,开展多样化实践活动,丰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与形式。教师还应完善作业设计,建立健全评价体系,从各个方面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單位:甘肃省临夏市红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