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策略研究

2023-10-25 17:51王畅
艺术大观 2023年28期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摘 要:新课程标准背景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锻炼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思维、提供艺术表现与实践的机会,同时注重人文情怀等文化方面的认识理解。本文主要基于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结合当前高中音乐课堂的教学现状,在此基础上探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期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音乐;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05(2023)28-0-03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三个方面[1]。教师先要对施教学生做好学情分析,重视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制定有梯度、逻辑性的教学目标;同时梳理整合教学内容,以“单元”“模块”的视角构建系统性的知识体系,激发学生知识迁移、学以致用的能力;通过创设情境、设计探究性的问题、融入多元恰切的评价方式等途径,激发学生“愿学”“会学”“乐学”,旨在让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能够真正“落地发生”。

一、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现状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陈述模糊笼统

纵观当前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教学时间不足,教师上课随意性较大,部分教师仅能在课时要求内将若干首作品聆听讲解完,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2];有些教师能做到制定目標,但目标缺乏针对性,例如,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模仿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这样的教学目标放在任何一节课都可以,很难使其发挥积极的作用。音乐鉴赏教学不同于其他模块或是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它是通过聆听、感受、体验、思考、讨论、交流、比较和评述等方式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由于音乐鉴赏能力体现着鉴赏者的个体主观差异性,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营造自主思考的空间与合作学习的机会;音乐教育具有实践性特征,应重视艺术表现;多采用启发性和互动式的教学形式,真正体现学生本位的主旨。但在实际音乐鉴赏教学中,部分教师错误地将教学的目标放在知识点的传授和技能的获得上,面面俱到,实则本末倒置。

(二)教学缺乏趣味性,知识零散碎片化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是“以本为本”,按部就班地按照教材规定的课时和内容进行教学,不会主动创新求变、灵活变通,课堂缺乏趣味性、启发性与实践性的教学设计,因此教学内容单一且较为死板,学生错误地认为音乐课堂实用性不强,不愿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师生互动交流少,课堂气氛沉闷。传统的教学方式可能在短时间内能起到一些效果,比如听辨出某种乐器的音色、记住某个概念或知识点。但就长远而言,碎片化的知识点犹如零散的芝麻,看似多而密,但毫无关联性与整体性。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在身心发展上日趋成熟,逻辑思维能力也在与日俱增,他们学习的目的是学会知识迁移、学以致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做简单重复的机械记忆。

(三)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学情分析

由于受制于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式,部分教师的教学手法较为单一,多采用知识点灌输式的陈旧方法以及“一问一答”“师问生答”的传统教学模式,长此以往,教师逐渐失去了反思、探索、创新的意识,失去了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教学动力。同时,部分教师也缺乏对学生情况的了解与分析,对教学内容深浅的把握以及学生音乐关键能力的认识不到位。如果说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目的地,那么学生原有的学习准备状态就是教学的出发点[3]。但在日常教学中,部分教师会忽视学生起点能力的分析,学习内容的设计会脱离学生的实际,导致学生对于较复杂的内容望而却步,无所适从;对于简易的内容早已了然于心,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久而久之学生就丧失了想学、愿学、乐学的态度和兴趣。

(四)教学评价目标偏颇,缺乏多元的评价手段

当前的高中音乐教学评价还是以教师的教学成果以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主要方面,这与学科核心素养的有关要求背道而驰。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要求音乐课程应围绕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实现水平的评价,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高[4]。有部分教师能知晓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学生搭建展示成果的平台,是对其学习能力的检测,但苦于不清楚评价应从何处入手,如何设计科学合理且多元的评价,从而导致评价流于形式并不能真正发挥作用。

二、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厘清教学目标写作目的,制定有梯度、有逻辑性的目标

教师首先应该有这样的认识:制定教学目标实则是对学生学习结果有初步的设想与判断,因为成效的取得是通过结果来显示的,这样有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有准确的定位,对教学环节与方式有明确的思路。所谓对学习结果有初步的设想与判断也就是“学完本节课时/单元后,学生学到了什么,形成怎样的学习成果,形成何种素养”。因此,在制定目标时行为主体一定是学生,要以“学生”为主语,可以阐述为“学生学到了什么”,而不是“教师教了什么”。另外,预期学习结果是指“学到了什么”,而不是“学了什么”,因此,目标不能写成“通过对比赏析,了解不同音乐要素的作用”“借助图形谱区分音乐情绪和风格”等学习行为。教师应具有“学生视角”,制定的目标应由浅入深、相互承接、环环相扣且有梯度。以中国古代音乐单元为例,笔者将教学目标制定如下:一是通过欣赏古曲,学生能够听辨古代乐器音色以及描述音色特点,了解“八音”,知道古代乐器分类法;了解古琴的一般知识以及基础的演奏手法;能够说出古代音乐的音乐情感和形象特征;二是在互动探究、自主学习、对比聆听、听辨赏析中,学生能够感受古代音乐的一般特点和风格特征;三是在聆听古曲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古曲的音乐风格特点,并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了解作品蕴含的人文形象和文化内涵。

(二)整合音乐教学内容,构建系统性的知识体系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陈旧的教学模式已逐渐成为过去式。为确保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发生”,一线教师要时常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对教材进行整合或重组,以适切的课程内容作为载体,将素养导向的课堂变革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本省所使用的《音乐鉴赏》教材无论是从模块的设计还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较以往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和丰富。但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需求,教师可以从“单元教学”的视角进行课程设计,从“把握关键”“突出重点”“建立关联”“形成结构”这四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例如,讲到中国古代音乐,本单元的关键是能够引导学生在聆听赏析中感受埙、箫、古琴等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了解古琴不同演奏技法、表现形式所展现的音乐美,提升审美感知能力;能够在互动探究、对比赏析、旋律模唱等实践活动中,了解古代乐器的分类、古琴“按”“泛”“滚拂”不同的演奏技法以及有关琴歌的知识,从而构建中国古代音乐的知识体系。教师可以整合人音和湘版教材中有关古代音乐的内容,突出中国古代器乐曲和中国古代歌曲两大体裁。中国古代器乐曲有《哀郢》《竹枝词》《梅花三弄》《广陵散》和《流水》,中国古代歌曲有《阳关三叠》《扬州慢》。几首作品都由中国古代乐器进行演奏,在调式上,都采用了民族五声调式;在演奏形式上,《哀郢》是埙独奏、《广陵散》和《流水》是古琴独奏、《竹枝词》是钟磬和鸣、《梅花三弄》是箫与古琴的重奏,而《阳关三叠》则是由古琴伴奏的琴歌,虽然演奏形式各异,但都蕴含了浓浓的古曲韵味。通过欣赏古曲,积累赏析相似作品的学习经验,激发学生知识迁移、学以致用的能力,以期达到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目标。

(三)设计探究性问题,发展创新多变的音乐思维

课堂教学是“学生为主體,教师为辅”的模式,这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教师可以将问题设定为开放性、多元化、综合性的探究性问题,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对难度不大的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先学,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辨能力、创新意识和实干能力。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通过创设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合作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协作能力还能够促进成员之间对音乐作品各抒己见,体悟音乐作品背后的音乐情感,提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水平,锻炼他们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5]。同时,教师要扮演好“掌舵人”“领航者”的角色,设置合适的学习讨论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活动,主动走到学生中间,及时对他们的讨论建言献策,协助学生运用正确的音乐思维和方式深层次地鉴赏音乐作品。例如,对于古代器乐曲《哀郢》的学习,教师可以提供五个讨论的角度:演奏乐器、音乐情绪、音乐形象、表现手法和相关文化;在完整聆听完音乐后,小组成员结合书上的听赏提示进行可选择性的讨论学习。对于表现手法与相关文化,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与协助。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体现当前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通过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建立起良性积极、和谐共促的师生关系,教师也能更深入地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据此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引领学生走进音乐的世界,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从而提高学科核心素养。

(四)营造沉浸式的音乐情境,发展创造性的音乐活动

音乐有着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这样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参与度。例如,在学习音画交响——影视音乐这个单元,教师可以创设“校园电影节”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从他们较为熟悉的影视音乐入手,如《星球大战》主题曲、《辛德勒的名单》主题音乐等,再结合教师提供的其他音乐题材,通过“电影节序幕—电影节进行时—电影节闭幕”等三个课时,深度了解影视音乐在影视作品中所起到的烘托气氛、预示剧情、表现剧中人物心情等不同作用。再例如,学习《酒歌》前,教师可以穿上藏族的民族服饰,随着音乐伴有简单的舞蹈动作,走到学生中间,向他们递上代表美酒的茶水。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激起了学生的想学、愿学的心理,也潜移默化地渗透了“酒歌”的知识:藏族《酒歌》是喝酒、敬酒时唱的民间歌曲,有时伴随简单的舞蹈动作,是藏族城乡人民非常喜爱的艺术形式。教师可以通过绘声绘色的语言、形象逼真的装扮、恰切真实的道具等营造真实性的情境,从而让学生沉浸其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利用多媒体技术或电脑软件(PPT、Authorware、Flash和库乐队等)进行音乐学习和创作,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例如,学习德彪西的《水中倒影》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这样的创编环节:一是欣赏《水中倒影》,根据和声的不断变化,在电脑上运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现对色彩的感受;二是根据音乐意境并展开联想,绘制一幅简易图或配写一段小诗文。在此过程中,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引导和启发学生创作;学生自主创作完成后,教师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如此交互式与创造性的教学环节使得整节课灵动而富有生气,学习氛围浓郁,学生乐在其中。

(五)开展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促进师生正向发展

音乐教学评价对于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教学水平提高与教学的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学校音乐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教学评价可以坚持导向性、科学性、整体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教学评价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进行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型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自评互评和他评相结合;二是对教师自身的评价包括教育思想、业务素质、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效果、教学业绩等方面[6]。通过评价,学生能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与技能,真正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和水平,激发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促进其在音乐学习方面不断发展;同时,教师也能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教学过程,激励自己进取,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三、结束语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为原则、以学生视角为抓手、以学生习得为目的进行的,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思想上敢于突破、理念上发展求变、方式上与时俱进才能协助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呈“螺旋状”的上升状态,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实现“以美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2]任明娟.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实践探究——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为例[J].北方音乐,2020,40(08):2.

[3]尹红.新课程音乐教学设计[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4]刘徽.大概念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

[5]孙璐.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策略[J].福建教育,2020(02):2.

责任编辑:付晓琳

作者简介:王畅(1992-),女,江苏南通人,研究生,中学教师二级,从事中学音乐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高中音乐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浅析
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育
新课改下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高中音乐鉴赏课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