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的“意境”与“神韵”探讨

2023-10-25 01:11:43陈春海
艺术大观 2023年28期
关键词:功能分析神韵民族音乐

摘 要:音乐作为艺术文化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伴随着人类发展而发展。我国有多个不同民族,各民族都具有自身的藝术文化,民族音乐是民族艺术文化中的基本构成,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产生于民族长期发展中的生活实践,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在当前社会依然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所以需要深刻认识到民族音乐的基本内涵。因此,本文将对民族音乐的“意境”与“神韵”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并结合实践经验总结一些措施,希望可以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民族音乐;“意境”;“神韵”;文化时域;功能分析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05(2023)28-000-03

民族音乐作为民族社会活动的艺术,蕴含着民族生活、艺术以及文化等领域的多项内容,一方面,民族音乐受到语言文化的差异影响,常规的探究难以把握其精髓,另一方面,民族音乐的传统仪式附带性,使得脱离民族文化习俗仪式的民族音乐研究不够深入。民族音乐的天生非娱乐性,是民族音乐文化内涵的关键,且民族音乐世俗娱乐性的逐渐彰显,是民族音乐冲破传统文化枷锁逐渐向外扩大的必然结果,为了更好地研究民族音乐,必须掌握其“意境”与“神韵”。

一、民族音乐的基本内涵、产生及其艺术价值分析

(一)民族音乐的基本内涵

民族音乐是一种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音乐形式,是不同民族群体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环境和文化传承中所创造的音乐艺术,其基本内涵包括如下几项:(1)民族文化特征。民族音乐是一种体现民族文化特征的音乐形式,不同民族的音乐具有不同的民族特色,如蒙古族的长调、藏族的连调以及朝鲜族的奇异调等,都是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情感表达。民族音乐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在民族音乐中,情感表达是极其重要的部分,不同的民族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各不相同,如表达欢乐、幸福和热情,还可以表达忧愁、悲伤和思乡之情。(3)审美价值。民族音乐是具有审美价值的音乐形式,不同民族音乐中的旋律、节奏、音色等元素都具有自己的美学特点,元素的组合和运用能够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从而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4)文化传承。民族音乐具有深厚文化传承意义,在民族音乐的演奏中,不仅是音乐本身的传承,更是一种文化传承。民族音乐不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桥梁[1]。(5)人文精神。民族音乐是一种体现人文精神的艺术形式,在民族音乐的创作和演奏中,体现了民族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思想情感,是人类文化的精神表现,具有独特的人文意义。

(二)民族音乐的产生

民族音乐的产生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在人类社会的原始阶段,人们生活极其简单,只有简单的语言和肢体动作,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产生了更加复杂的情感和思想,需要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的表达方式。音乐作为一种非常直观、情感化的艺术形式,很快成为人们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手段。在不同的民族和地区,人们根据自身的文化和生活实践,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民族音乐。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在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指引下,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民族音乐。民族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一种生动体现,通过民族音乐,人们可以感受到不同民族的情感、生活、历史和文化,加深对各个民族的了解和认识。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不同,使得不同地区的人们具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不同地区的民族音乐也就呈现出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如西南地区的彝族、傣族等少数民族,因为生活在山区和森林地带,其民族音乐通常具有节奏明快、朴实自然的特点;而在青藏高原地区,因为高原气候和环境的特殊性,藏族的民族音乐则具有神秘、悠远、雄浑的风格[2]。

(三)民族音乐的艺术价值

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的使命,还在音乐艺术表现上呈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如蒙古族的长调、藏族的吟唱、壮族的山歌等,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是民族音乐在音乐艺术中的独特价值所在。民族音乐是世界上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形式,不同民族的音乐艺术在表现手法、节奏、音调、乐器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如中国的古琴、阮、笛子,印度的泰姬玛哈、卡纳达、伽耶,非洲的鼓乐等,都展现了民族音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为音乐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不同的思路和方向。民族音乐在音乐艺术表现上注重情感的表达和交流,通过音乐表现人们的情感体验,使得人们在音乐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意义,如蒙古族的长调在表现生命的悲壮和坚韧上有着独特的艺术表现,而藏族的吟唱则在表现对自然、人生和信仰等方面有着独特的情感价值。民族音乐在历史发展中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和阶段,通过不同的音乐形式和表现手法展现出不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如中国古典音乐中的《清明上河图》《梅花三弄》等,都表现出了深刻的历史价值。

二、文化视角下民族音乐的“意境”与“神韵”分析

(一)“意境”与“神韵”分析

民族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娱乐方式,更是人们情感交流和文化传承的载体。民族音乐中的“意境”和“神韵”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具有社会生产基础和独特的艺术性。“意境”是民族音乐中表现情感、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通过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声、乐器等元素,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情感氛围,使人感受到音乐所传递的情感和意境;在民族音乐中,经常运用特殊的音阶、音律、音色和演奏方式等技巧,表现不同的情感和意境,如江南丝竹音乐中的“婉转”和“柔情”,以及西北民族音乐中的“豪放”和“热烈”等都是不同的意境表现,意境通过音乐的表达,使得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民族文化的内涵。“神韵”则是民族音乐的另一种独特艺术性,体现在音乐中的节奏、韵律、乐器演奏和歌唱方式等方面,传递出独特的精神气质和审美特征,如在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中,用竹子制作的笛子演奏时,演奏者会以呼吸为节奏,传递出一种深沉的神韵;在西北民族音乐中,长号的演奏则有着嘹亮的声音和独特的节奏韵律,传递出豪放的气息和独特的民族精神;神韵的表现,不仅是民族音乐的独特之处,更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展现出民族艺术的深邃内涵和独特魅力[3]。

(二)源于生产与生活的意境

农耕音乐是民族音乐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反映了农耕文化的特点,在古代社会农耕生产是人們主要的生产方式,人们通过农耕活动获得食物和衣物等生活必需品;在农耕音乐中,人们通过音乐的形式表现出对农业生产的热爱和崇敬,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感激之情,如在中国古代的农业社会中,农民采用竹管乐器、弦乐器等器具演奏农耕音乐,祈求好年景、丰收的同时,将音乐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代代相传,成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牧歌是草原民族音乐的重要类型,反映出草原牧民的生活习惯和情感,草原上的牧民通常是以牛、羊等为主要生产工具,通过放牧获得生活必需品,在牧歌中人们用优美动听的歌声讴歌大草原的美丽风光,表达对生活的感恩之情,如蒙古族的《草原小夜曲》以其简单、悦耳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表达蒙古族人民对草原生活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激之情。渔歌也是民族音乐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反映了沿海地区渔民的生活和文化;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渔民们常常会演奏各种乐器,如二胡、琵琶、竹笛等演唱渔歌,渔歌通常是以简单的旋律和贴近生活的歌词为特色,表达了渔民对大海和生活的深厚情感[4]。

(三)基于劳作方式的神韵

在民族音乐中,劳作方式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劳作方式是指在特定的劳作环境和节奏下形成的音乐形态,是劳作者通过声音、节拍和旋律来表达劳动过程中的情感和心境。首先,劳作方式在民族音乐中表现出了与不同劳动类型的关联性,在劳作场景中,民族音乐通常采用简单、朴实的节奏和旋律,如八声甘州、踏歌等,这些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往往与农民手工劳动的节奏和劳作动作相协调,营造出一种自然而然的声音环境,使得劳作过程更加愉悦;而在牧区,民族音乐则常常具有广袤、豪迈的气息,如《草原之夜》《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充分展现了牧民的豪放情怀和对草原生态的热爱。其次,劳作方式还表现出了与不同乐器和演奏技巧的关联性,如劳动场景中的民族音乐通常采用弹拨乐器、木鱼、铜钹等简单乐器,演奏方式多为弹奏或击打,与手工劳动的动作相符合,表达出农民朴实的劳动情感;在牧区,民族音乐则采用马头琴、手风琴等乐器,乐器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演奏方式多为拉奏、吹奏,旋律优美动听,能够使人产生强烈的草原情感;在城市环境中,民族音乐则采用钢琴、小提琴等西洋乐器,演奏方式多为弹奏或吹奏,与城市工业化的氛围相符合,表达出对劳动压抑、焦虑的情感。

(四)基于传统民族审美的意境

民族音乐中的意境是指通过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思想境界,是民族音乐独具的艺术魅力所在,而传统民族审美观念在民族音乐的创作、演奏和欣赏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民族审美观念认为音乐应该能够代表情感和表达内心的世界,同时也应该能够引发听众内心的共鸣,所以在民族音乐中,意境的表现具有重要作用,如在古琴音乐中,通常运用抒情的旋律和含蓄的音色,将琴音与自然景色相融合,使人感受到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传统民族审美观念注重音乐和文化、历史、传统、哲学、艺术等因素的有机结合,民族音乐中的意境通常是与历史、文化等方面密切相关的,不仅是对音乐本身的表达,更是对文化和传统的诠释,如在蒙古族音乐中,常常表现出草原的广袤和壮丽,同时也能够展示出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具有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传统民族审美观念注重和谐美感的追求,和谐美感是指在音乐中,各种元素(如旋律、节奏、音色等)相互协调、相互烘托,使得整个音乐作品显得完整、和谐、美好。比如,在苗族芦笙音乐中,旋律流畅,音色独特,节奏有力,整个乐曲具有激情奔放的特点,同时也表现出苗族人民的豁达乐观和坚韧不拔的性格,使人产生强烈的审美体验[5]。

三、民族音乐指示性功能意蕴的文化认知分析

(一)基于民族乐器的意蕴分析

民族乐器的独特音色、制作工艺、文化传承等方面,为民族音乐注入了独特的魅力,使其展现出丰富的意蕴,如古琴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弹拨乐器,其音色深沉、细腻,表现出的意蕴则是深邃、内敛,寄托着古人对生命、自然、情感的思考和领悟;马头琴是蒙古族传统乐器,其音色独具特色,表现出的意蕴则是豪迈、奔放、激情四溢,寄托着蒙古族人民的草原情怀和豪放个性。除了民族乐器自身的特点,民族音乐中不同乐器的组合也为其意蕴的表现提供了可能性,如笛子、二胡、琵琶等乐器的组合,常被用于表现中国民间音乐的深情、忧愁与豁达;而中国古典乐器古筝、琵琶、二胡的组合,则常被用于表现古代文人雅士的清新、高雅、文人风流的气质。不同民族音乐中,乐器与歌唱的结合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意蕴,如蒙古族的长调民歌,是以马头琴为主导乐器,配以喉音、清唱等形式的歌唱,表现出蒙古族人民深厚的草原情感和精神追求;而西部戈壁地区的回族民歌,则是以手鼓、大钹、铃铛等打击乐器为主,以自由、激情的歌唱方式,表达了回族人民的豪放、奔放、开朗的性格特点。

(二)基于史诗性的意境分析

史诗是一种特殊的文学艺术形式,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以史实为基础,借助于神话、传说等民间文化元素,通过丰富的语言和文学手法表现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实践和文化精神。在史诗中,神话传说人物以及自然界中的风雨雷电等元素不可或缺,史诗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更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面貌。在民族音乐中,史诗性的表现形式有很多,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音乐的史诗性,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通过旋律、节奏以及乐器等多种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旋律是音乐中最为基本的元素之一,可以通过音高、节奏、音色等方面表现情感和思想。在民族音乐中,很多史诗都有自己的旋律,旋律一般是从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如在蒙古族长调中,有很多表现草原风光、英雄壮举、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史诗,都有自己独特的旋律,通过旋律的表现,更好地表达了史诗的情感和思想。在民族音乐中,以影响事迹为题材的音乐占据着很大比例,主要以赞美民族英雄为主,节奏大都为欢快平缓的节拍,能够抒发少数民族对于民族英雄的敬佩与缅怀,如肃南裕固族对格萨尔王英雄事迹的歌颂曲目《格萨尔王传》,在优雅的曲目中不仅可以听到追思先贤的心声,还能够感受到历史中金戈铁马的宏达场面,具有强大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四、结束语

本文对民族音乐的基本内涵、产生以及艺术价值进行分析,并分别从文化视角与功能意蕴的角度,对民族音乐的“意境”与“神韵”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对民族音乐的弘扬、继承以及创新方面起到一定作用,推动民族音乐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路坤.古典式的现代气质与民族音乐语言的交融——论姚恒璐第二钢琴叙事曲《宁夏川的“花儿”》创作特征[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21(04):150-155.

[2]王萌.论赵季平《风雅颂之交响》中民族音乐元素的意境美[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21,38(04):141-144,150.

[3]张旭冉,李晓燕.钢琴曲《火把节之夜》西方结构轮廓与中国民族音乐特色的融合[J].戏剧之家,2021(12):90-91.

[4]崔博闻,李涛涛,林卫.新疆民族音乐文化的历史传承与创新探究[J].喜剧世界:中,2023(01):3-4.

[5]李萃芝.有关民俗音乐与民族音乐的“变体性”思考[J].河西学院学报,2022,38(03):109-113.

责任编辑:董冉达

作者简介:陈春海(1983-),男,四川茂县人,本科,讲师,从事音乐表演研究。

猜你喜欢
功能分析神韵民族音乐
清远冲淡 神韵天然
中华诗词(2022年12期)2022-07-31 02:45:40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当代陕西(2020年14期)2021-01-08 09:30:24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时代人物(2019年27期)2019-10-23 06:12:18
墨舞神韵
中国工人(2017年11期)2017-12-11 10:13:20
石榴:秀美东方神韵
金色年华(2017年11期)2017-07-18 11:08:43
海洋微生物次生代谢的生物合成机制
科技资讯(2016年19期)2016-11-15 10:39:12
核电厂出入口控制系统技术分析
浅析道具在汉族民间舞中的功能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3:08:07
宁波工程学院排课管理系统功能及数据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4期)2016-02-22 20:5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