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璐
摘要:教师要结合语文教材以及课标,立足核心素养要求设计初中语文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要善于发展与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让学生在语言建构与运用当中获得审美鉴赏与创造。教师要结合学生现有语文素养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内外文本阅读,让学生获得文化传承和理解。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化思考,让学生有侧重地在每一堂语文课中都能够获得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初中语文教学;目标设计
初中语文核心素养要依据初中语文2022课程标准直面学生的自我发展,不仅要在语文课程授课当中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而且要让学生在对语文文本阅读的基础上学会审美创造,在语言运用当中有效提升语文能力。基于语文素养的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有效结合教材,为学生构建积极的语文实践氛围,让学生在语言情境当中最大限度展示自己的个体语言经验和语言品质。教学目标的设计也要依据学生现有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让学生掌握语文思维方法和培养语文思维品质。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要有效把每一篇教材文本的语言建构和应用,有效引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提升,让学生在审美鉴赏与创造中获得文化传承与理解。
一、基于教材结合核心素养要求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学生的语言建构和应用离不开教学文本的阅读。初中语文教材根据2022课标对学生素养的要求以单元架构组织了教学文本,每一个单元以及单元中每一篇教学文本都有自身素养培养的要求。教师要结合大纲和课标准确定位目标,让学生能够在基础的语文阅读与写作当中进行综合性的语文学习,夯实语文学习基础,既要落实单元整体目标使语文教学内容结构化,又要能够在单元主题的引领下在每一节语文授课过程当中落实学生汉语言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关注学生的一课一得或一课多得,将多元化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与过去的三维目标有效整合,让教学目标更有针对性和侧重性,要在侧重性较强的教学目标的引领下有针对性地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语文专业思考掌握语文思维方法,在阅读中学会审美,学会鉴赏,学会创造,对中国古老的汉语言文化传承能够具有自身个性化的理解。如教师在设计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教学目标的时候,就要首先考虑到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对本单元以主题为基础构建教学内容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要求。本单元以朱自清、老舍、刘湛秋以及古代人物曹操、李白等文学大家的优美的文学作品为单元文本架构,那么教师就要在单元目标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阅读文本引导学生感受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能够从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去思考老舍如何用优美的语言建构表达对自然的热爱,感受朱自清先生在对《春》生机勃勃的了解当中如何运用语言思维去表达自身的情感。教师在设置单元目标的时候要具有整合性,在设置单个文本目标的时候要具有侧重性。
二、结合学生现有语文素养的基础去思考不同教学文本学生思维能力提升与运用等目标。
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和提升要建立在学生现有语文知识架构以及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基础之上。任何超越学生知识水准的语文教学设计和语文教学目标的设定都无法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效接轨,让学生的语文学习结果充满不确定性。教师要首先引导学生通过文本阅读和基础知识的考核确定学生的语文思考与运用能力,在学生现有语文学习能力的基础之上通过大量的文本阅读来引发学生的核心思考,让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经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去表达,去感受,去分析,去鉴赏。相同的教材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教学目标的设定也要各不相同。在大众化的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上,要依据学生的学习层次和语文学习基础侧重性地设计语文分层教学目标和分层语文教学评价,对不同层次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要通过不同的教学评价调动学生文本思考与鉴赏的积极性。如在《藤野先生》一文教学目标的设置上,结合八年级学生已经阅读过鲁迅先生的作品、能够了解鲁迅先生的语言风格的基础和班内学生不同层次的语文建构和运用基础能力的不同,在引导学生去体会文本当中作者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的时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不同的讨论和问题探究角度,让学生通过不同难度的思考探究去理解鲁迅将个人志愿和祖国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爱国情感。教学目标设定学生品析重点语句的过程中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情感理解和表达去体会教学内容,在自身能力发展的基础上拓展核心素养。
三、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建构学生的主体化思考,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当中发展思维,获得文化传承,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感情。
学生在文本阅读的过程当中不断通过解析文本语言筛选归纳语文思维方法,在语文分析和综合当中提升语文思维能力,学会建构语言,发展语言,学会在语文审美与创造当中展现自己的情感。学生从最初对语文文本的感知与归纳。到通过对语文文本的分析和理解获得语文建构并在运用中能够理解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在评价与鉴赏当中感受祖国的语言文字之美,感受人性之美,在愉悦的审美体验当中获取文化传承,这些都离不开学生的主体参与。学生只有真正参与其中,浸润其中,才能获得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体验,学会在阅读和写作当中表现美和创造美。如在《岳阳楼记》一文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教师在让学生掌握文中实词用法的时候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激情,要考虑到学生主体参与领会文中警句思想光彩的目标要求,设定学生理解本文写景抒情、对比主旨的特点的教学目标的时候,同时要考虑到通过多层次阅读和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去分析、去主体参与思考。
总之,语文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以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为基调,要结合教材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学习实际设定有针对性的层次化的教学目标,凸显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赵娟.初中語文教学目标设定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思考[J].东西南北:教育,2021(05):156-157.
[2]王明明.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2(02):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