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林
【摘要】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初中生是新时代的接班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因此,作为一位初中班主任,在教育培养这些新时代掌舵者时,一定要结合新时代对新型人才的发展要求及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班级管理教育策略。本文深入教学实践,探析出一整套初中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教育策略,即:营建良好的班风是做好学生工作的第一要务;建立有效的班级管理体制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教育的保证;在处理班级事务中把握尺度是教育管理学生的标准;“因材施教”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方针。总的来说,就是要重视学生内在动力的调动与集体向心力的培养。
【关键词】班主任 存在问题 管理方式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层组织,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各项活动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实现初中学校教育目标,完成育人任务,起着极其重要作用。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班级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人说,一个没当过班主任的教师是不完整的教师,这句话是有道理的。班主任在形成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班集体建设中具有特殊作用,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导师的作用。从小学升入初中,由于年龄因素和生理特征,大多数学生在性格上都具有一定的反叛性。作为初中班主任,在管理班级工作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以健康发展为目标,围绕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确立远大志向抱负为中心,不断探索班级管理的新思路,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更要注重艺术性。本文针对目前初中班级管理的现状,试图从学校班级管理学的角度,对初中班级管理科学化的内容及措施作初步探讨,期望对广大初中班级 管理者有所裨益。
一、班主任素质的提高以及班主任的重要性。
以前很多人有个误区,觉得学生自主管理就是老师全然不管,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其实这是错误的,学生特别是中学生是未成年人,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还处于发育阶段,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这个时候教师如果什么都不管,则失去了教育的本质意义。其实,班级的自主管理,对班主任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角色的转变以及功能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是总指挥、领头羊,是协调者,是总结者,是学生的心理导师,是学生的服務者,特别是班委的服务者,班主任在学生管理遇到瓶颈时应适时出现,给予他们建议,让他们自我改进,进而自己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就感,让学生体会成长的快乐。
二、班主任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作为一名班主任,就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道德素质和足够的能力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是班主任要有丰富、高尚的情感,遇到困境时的坚强意志,以及广泛的爱好和良好的性格特征,努力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去工作,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合发展的健康、快乐的学习氛围。因此,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时刻影响着所带班级的学生,班主任的丰富情感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班主任的坚强意志也潜移默化的会影响学生处事时的行为态度,一个拥有丰富的兴趣爱好的班主任会很容易和学生产生共鸣,融入学生生活,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而一个具有良好性格的老师才能培育出良好性格的学生,以性格培养性格。
高尚的道德素质是要求班主任要有崇高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教育真正的内涵不是说教师教了多少,学生学了多少,而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因此,班主任要以德服人,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要学会精神关怀,培育德、智、体全面、健康发展的人才。
足够的能力素质是要求班主任除了要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能力外,还要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敏锐的洞察力、准确的记忆力、清晰地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强的应变能力、沟通力,此外,还要懂得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三、建立有效的班级管理体制
有效的班级管理体制可以规范学生在班级日常学习、活动行为,使学生严格按照班级管理条例约束自己不正当的行为习惯,彻底消除学生的违规心理,培养出他们的价值荣辱观,向优秀的学生学习,鄙弃不良习惯,使整体班级取得重大进步。建立有效的班级管理体制就要制定合理明确的班级日常生活、学习管理条例,约束学生在规定范围内开展自己的学习生活,如果学生出现违反班级管理条例的行为,班主任可以酌情对其错误进行处理,从而使个别错误得到及时纠正,摆对学生的学习心态;建立责任界限明确的班干部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管理学生内部事务的优势,使班级中的矛盾更及时的得到化解,充分发挥班干部的桥梁作用,便于班主任更方便了解班级的日常动态,从而对班级所存在的问题及时的做出应对措施;制定合理的奖罚制度,激励同学们在班级日常生活及学习中继续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使同学们向“尖子生”看齐,拥有更出色的表现,同时也能惩戒在学习上投机取巧的学生,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提高自己警戒度,从而提高整个班级的学习成绩与综合素质。
四、创建民主管理氛围,建立平等、互爱、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意愿提出要求、监督实行,学生只是被动地照教师说的办,没有自己的想法,或是鉴于老师独断的权威性而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有很多时候是阴奉阳违,而且无形中助长了学生的依赖心理,其主体能力也在无形中趋向萎缩。为此,我们要努力创设民主管理氛围,通过民主化管理,建立平等、互爱、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一旦形成,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亲切感,从而形成班集体的凝聚力。
五、提供竞争压力,刺激学生积极向上
在如今的社会中到处都是竞争,竞争压力无处不在,在班级中也同样存在竞争。教师往往会利用这种竞争,再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往往在竞争的情况下可以挖掘出学生内心存在的潜能。最多的竞争是在学习方面的竞争,但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可以在各方面都设立一个目标让学生完成,根据完成目标的好坏程度再评判学生是否可以得到印章。例如,教师可以设置如下的环节:各个科目学习好的同学可以获得印章,不同的劳动可以获得印章,体育课中的锻炼可以获得印章,参加各种比赛活动等,在多个方面获得过印章,再根据获得印章的数量评选“学期王”。此外还可以评选单个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分别进行相应的奖励。这种良性的竞争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在校的全面发展,但教师所确定的目标应该适合于大部分的学生,不适合过于简单或者困难,否则这样就缺失了竞争所要取得的效果,只有经过努力才能有回报。
初中班主任对学生的有效教育管理策略,可以为学生们提供良好的生活以及学习环境,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帮助学生们找出自身的优点以及弥补学业中的不足之处,激励学生们在学习的大道上不断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