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地理研学旅行教学的有效策略

2023-10-24 20:29陈思思
课堂内外·初中教研 2023年8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教学优化初中地理

陈思思

摘  要:初中地理研学作为新课程改革和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一种重要手段,已列入初中地理课程体系。然而在许多地区,地理研学的落实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要使地理研学旅行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教育意义,就必须在活动安排和实施过程中,有意识地采取相应的对策。文章立足于初中地理教学角度,分析了初中地理研学旅行教学有效策略,以期为地理新课改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地理;研学旅行;教学优化

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门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将研学旅行纳入教育、教学规划,并将研学旅行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2017年9月,国家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了研学旅行的课程属性。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研学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展开对初中地理研学旅行教学方式優化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一、研学旅行的概念及重要性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研学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初中阶段的研学旅行体系要以县情、市情研学为主。《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意见》指出:要将研学旅行界定为“中小学生在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下,进行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教学活动”。在目前的中学教学过程中,研学旅行存在不良现象:部分学校把研学旅行当成了春游、拉练等;部分学生将研学旅行当成了旅行。这就忽视了“研”的重要性。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研学旅行作为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学习内容和范围上已超出教材、课堂、学校的限制,开始融入学生生活,通过让学生考察特定区域的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发现身边的地理现象并进行探究,从而让学生发散思维,重构地理知识体系,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地理的认知能力。学校通过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来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力和实践力等,增强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二、初中地理户外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地理教学中户外课程意识较弱

对地理研学进行正向地认知是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首要前提。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方式影响,部分学校和教师对研学旅行的重视程度不够,只将地理研学视为一般课外活动或地理类辅修课程,对研学旅行课程设置过于形式化,课程执行力不足。且在开展研学旅行时,教师存在着对地理研学的定位不明确等认知上的错误。

(二)地理教学中户外课程目标不够清晰

研学旅行作为一门新课程,至今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专业课程标准,相关部门和学者对课程内容的讨论大都停留在宏观层面,很多学校都不清楚开展地理研学旅行的目的和性质。同时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因自身的专业能力不足,常常无法准确地理解和思考课程的目标和方向,难以掌握特定的课程目标。

三、初中地理研学旅行教学的有效策略

研学实践中的“研”强调的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和发现。首先要观察到“有什么”“是什么”,才有利于进一步研究与探索,搞清楚“为什么”“如何发展”的问题。

近年来研学实践活动热度不减,优秀的研学实践课程设计不断涌现,但也存在研学目标低阶、不明,活动设计单一,学生看的多、做的少,“游”的多、“研”的少,研学效果低微,目标难以达成等诸多问题。文章以乌鲁木齐八一中学开展主题为“追寻红山印记,弘扬红山名片”的乌鲁木齐市红山研学实践活动为例,对如何提高地理研学效益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

(一)研学前的设计是保障

1. 确定地理研学目标,奠基育人价值

地理研学目标的确定应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凸显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奠基育人价值。红山研学活动目标设计对照标准是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1.4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和选择性必修第一册“1.3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通过进行野外观察或观察视频、图像等手段分析地表形态成因。

因此红山研学目标可确定为:

(1)收集研学点相关地图,确定研学的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区域认知)。

(2)综合分析研学景区内各类地貌所受到的内、外力作用影响(综合思维)。

(3)通过观察及听讲,能辨识常见地貌岩石,能说出火山地貌形成的过程(地理实践力)。

(4)能说出该地植物的特征,并分析其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地理实践力)。

(5)通过观察园内是否有人类破坏环境的痕迹,分析其成因,探讨治理措施(人地协调观)。

本次研学旅行活动目标的设定具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能力并使其在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2. 精心设计地理研学路线,凸显育人价值

时空地域相结合是地理学科的特性,在研学线路的设计上要将时间、空间及地域相结合。在研学主题、内容、时间、空间范围等限制下,考虑各目的地之间的距离,合理安排地理研学活动中最佳的研学路线。

红山研学旅行的线路为:景区步道→火山科普馆→火山石器园→马鞍岭。教师带领学生在研学点科普馆内观看火山形成的视频及图片并据此提出以下问题:

(1)火山地貌主要特点及形成原因。

(2)如何辨识玄武石、花岗岩及沉积岩三大类岩石。

(3)火山喷发物对研学植被生长的影响。

(4)玄武岩对当地居民生活、生产的影响。

这些问题具有启发性、层次性和梯度性,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二)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校要针对学生的学情、需求、课程目标、教学计划等,开展适合的研学旅行,增强学生的兴趣。在研学旅行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搜集相关资料,了解研学旅行地点的区域状况。然后通过开展研学旅行,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地理场景进行对比,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对区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把单一的知识学习转变为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的双向学习。

在研学旅行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各小组的表现情况进行打分、统计,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反馈、评比。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感受所处地理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开展研学旅行来提升研学资源与课程内容的契合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打造多元化的研学课程

研学旅行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研学旅行课程的研发,主要是以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为导向,把学生带到真实的地理问题环境中,让学生了解、掌握区域地理的特征和现象。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研学课程的类型要多元化,要区别于传统的研学活动,切实体现研学旅行实践活动的教育性和知识性。

初中生因空间思维力不强,区域认知等能力发展不够全面,通过研学旅行,教师可以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地理环境,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探究,有效迁移地理知识。这种方式能使学生在研學旅行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研学课程将课堂从校内搬到了校外,要确保学生活动的安全性以及课程实施的完整性。在每次研学旅行结束后,师生可以对研学课程进行评价与反馈,以打造更加完善的研学课程体系。

红山研学旅行结合中学地理知识,为学生设计以下内容:

(1)了解本乌鲁木齐市红山的历史。

(2)在乌鲁木齐市红山观察岩石、眺望和平渠。

(3)红山断崖雄伟,岩石破碎,请说明其形成的地理过程。

第一、二个内容比较简单,学生根据自己的调查和与教科书上所学的知识以及亲身体会即可完成。第三个内容比较困难,需要学生认真思考,搜集大量的材料,才能得到解答。在“红山”研学中,学生通过观察岩石、眺望和平渠的方式,分别从颜色、硬度、层理三个方面描述红山岩石的特征,据此推测红山早期的古地理环境。教师带领学生站在红山顶部远眺河滩路,了解乌鲁木齐河的历史,结合今天的和平,感受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

首先,学校应落实工作人员的职责,既要有专门的研学课程教师带领学生开展活动,又要有专门的生活辅导员和教官对学生的生活与安全做好保障。其次,学校地理教师应发挥自身的学科素养,提升初中生的地理实践力。研学课程教师要把学生带入真实的自然地理环境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已有知识与经验引导学生认识地理环境,推动活动课程各个环节的落实,检查学生的研学手册完成情况。最后,研学旅行的有效开展,既能提高地理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五)研学后的总结是深化

1. 成果展示,凸显地理学科特性

红山研学旅行设计了如下成果展示形式:

(1)手绘“红山”研学旅行路线图,对沿途特色地貌进行标注。

(2)以小论文形式分析火山地貌的特点及形成过程,并推测马鞍岭火山未来演变过程。

(3)以调查报告形式说明“红山”植被的种类及分布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

本次研学旅行成果由各学习小组通过PPT汇报、成果研讨会等形式进行交流,从而让学生对研学过程进行回顾,通过小组自评和组间互评反思目标达成情况,在对比中提升学习效果。

2. 成果总结,建立地理课程资源库

研学旅行中出现的地理课程资源既包含气候、土壤、水文、岩石、生物、地质地貌等自然地理教学资源,也包含人口分布、城乡景观、产业经济、交通运输等人文地理教学资源,将研学旅行实践作为课程资源回归课堂是研学旅行活动的延续。

在“红山”研学旅行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把采集的岩石标本、拍摄的地貌图像、制作的地貌模型引入地理课堂,与必修模块中地貌观察的相关内容进行衔接,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新知识的建构。

四、结语

综上所述,研学旅行是一种很有教育意义的学习形式,它与当今的素质教育有着很高的契合度。但是,目前中学地理的研学旅行存在的问题,要求学校和教师在今后的组织中重视学习目标的设定、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这样才能使研学旅行的教育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1]陈连英. 试论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J]. 考试周刊,2020(53):137-138.

[2]樊旭平.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初探[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2):89-90.

[3]王静. 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探究[J]. 中学课程辅导,2023(12):105-107.

[4]李娟.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探索[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09):116-117.

[5]陈开进. 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情境教学探索[J]. 当代家庭教育,2022(29):137-140.

[6]林相运. 以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指向的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研究[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10):33-35.

[7]张生明.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以“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为例[J]. 中学课程辅导,2022(06):72-74.

[8]马丛丛.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研究[J]. 家长,2021(15):111-112.

[9]李海燕.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13):8-9.

[10] 黄莉葱. 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设计——以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法国”为例[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0(12):44-46.

[11] 肖捷. 强化教学顶层设计,重视地理教师课程资源开发者身份——《“五有四化”主题式教学探究——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地理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评介[J]. 地理教学,2020(16):1.

[12] 詹雄伟. 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地”——以初中地理《极地地区》一课为例[J]. 学苑教育,2019(14):82-83.

(责任编辑:郑  畅)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教学优化初中地理
大学生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研究
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启示
优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电子商务与物流课程的教学优化与项目教学的实施
探析如何优化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