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圣妹
摘 要:素质教育背景下,增强学生体育技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成为初中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立定跳远是初中阶段体育学习的重点及难点内容,也是中考体育必考的项目,教师要重视立定跳远教学的开展,依据一定的原则及策略帮助学生掌握立定跳远技术要领,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展现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文章简要分析了影响初中生立定跳远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探讨了学生立定跳远时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并結合教学经验阐述了初中体育立定跳远教学的原则及策略,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体育;立定跳远;原则;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18-0138-03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立定跳远属于基础性的项目。科学系统的立定跳远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跳跃能力等,并为学生学习其他体育项目奠定基础。在开展立定跳远教学时,教师应引入多元高效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掌握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要领,使学生养成正确的运动习惯,形成浓厚的运动兴趣。
1.影响初中生立定跳远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
(1)教学因素
在立定跳远教学中,教师选取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立定跳远知识及动作技巧的掌握程度。若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缺乏生动性、趣味性以及针对性,学生将很难保持较高的学习专注度,对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也一知半解,最终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2)身体素质因素
要想在立定跳远运动中有较好的表现,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如爆发力强、四肢协调性高等。但实际上,很多初中生的身体素质有待提升,下肢力量较弱导致爆发力不足,四肢也不够协调,在立定跳远训练中频频遭遇困难。有的学生身体偏肥胖,在训练过程中常出现跳得太近、动作不够规范等情况,逐渐失去训练信心。还有的学生在训练时不够认真专注,没有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整体的运动量不足,身体素质提升缓慢,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3)心理因素
在立定跳远过程中,学生需要保持平稳的心态并集中注意力,在听到口令后起跳,做出规范的动作,以此获得理想的跳远成绩。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初中生的心理素质都有待增强,他们在跳远时常会产生紧张、恐惧等情绪,在情绪干扰下,很难做出正常的技术动作,没有发挥自身全部实力,导致跳远成绩不佳。
2.学生立定跳远时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
(1)预摆动作不规范
在跳远之前,学生需要做好预摆动作,将左右脚分开,使之与肩同宽。接着,应观察场地,凭借经验判断自己能够跳到的最远距离。随后,需要进行两次摆臂,为跳跃提供助力。在摆臂的同时,学生需要同步做出屈膝、身体前倾等动作。但在实际训练中,很多学生做出的预摆动作都不够规范,如手臂摆动次数过多,摆臂同时做出低头、后倾等动作。不规范的预摆动作会消耗学生的体力,导致学生跳跃时爆发力不足。
(2)蹬地起跳不充分
做好准备动作后,学生应明确跳跃的方向,双腿用力蹬地进行起跳。在起跳过程中,双臂要相互配合,让起跳、落地更为连贯、稳定。但实际上,学生蹬地起跳普遍不够充分,在蹬地动作、起跳角度、手臂摆动幅度方面的表现有所不足,导致落地距离较短。
(3)落地时重心不稳
进入落地阶段,学生需要做出收腹屈膝、小腿伸直等一系列的动作。为跳出最远距离,学生应高抬大腿,准确把握屈膝收腹的时间。但在实际训练中,很多学生的预摆动作及起跳动作不规范,导致身体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进而影响到落地动作,出现因重心不稳而摔倒的情况。
3.初中体育立定跳远教学的原则
(1)以生为本原则
在初中立定跳远教学中,教师应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将学生的学习体验放在第一位,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针对性地增强学生的立定跳远技巧,提高其身体素质。具体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特征、实际身体素质情况等制订立定跳远教学方案,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训练,进而提高立定跳远能力。同时,教师也要分配好“教”与“学”的比重,既要做好教学指导工作,又要为学生预留足够的自主训练时间,让学生在实践中切身感悟技术动作要领。
(2)趣味性原则
体育是学生普遍喜爱的一门课程,但由于部分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单一固化,导致体育课堂枯燥沉闷,学生逐渐失去运动兴趣。要想实现高质量的立定跳远教学,教师应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训练活动,使其熟练掌握立定跳远技巧。为此,教师应突出立定跳远教学的趣味性,引入更多新颖高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立定跳远训练产生新鲜感与期待感。具体实践中,教师可将立定跳远训练与游戏活动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练习立定跳远技术动作要领,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3)实践性原则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并以技术实践为主,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效果。在立定跳远教学中,教师应贯彻实践性原则,在技术动作讲解之后让学生进行自主训练,鼓励学生相互帮助、相互监督,领悟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形成良好的合作能力。
4.初中体育立定跳远教学的策略分析
(1)重视基础教学,展示规范动作
立定跳远运动主要包含预摆、起跳、腾空、落地四点技术动作要领,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爆发力与身体协调能力。技术动作要领讲解是立定跳远教学的基础部分及重点部分,只有帮助学生打好立定跳远的基础,才能让学生获得理想的跳远成绩。由此,教师应重视基础教学的开展,科学分解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要领,逐一进行讲解示范,确保学生掌握四大技术要领。为优化基础教学效果,教师可亲身示范技术动作要领,将整个过程录制为视频,通过剪辑形成短小精悍、重点明确的微课视频,让学生自行下载视频,在课下跟随视频展开自主练习。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定期开展力量训练,提高学生跳跃时的爆发力,实现“力量”与“技术”的齐头并进。
(2)引入游戏元素,培养学习兴趣
在立定跳远教学中,教师可将游戏元素融入课堂导入环节、授课环节以及总结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教学顺利开展。比如,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有效结合游戏与热身运动,引导学生做好热身准备工作,避免在训练过程中出现身体损伤的情况。在正式授课环节,教师可借助游戏活动帮助学生记忆关键的动作技巧,并促使学生在游戏中熟练掌握技巧。比如,教師可在亲身示范各项动作后,组织学生进行“青蛙比赛”这一游戏活动,让学生模仿青蛙跳的动作,在画出的“荷叶”上跳跃。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跳跃能力将会得到增强。在课堂总结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回顾和梳理立定跳远的技术要领,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尽快纠正错误动作。若剩余时间较多,教师可设计一些舒缓身心的游戏活动,这是因为经过整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消耗了较多的体能,其身心活跃度有所下降,轻松舒缓的游戏活动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不至于加重学生的身体负担。
(3)开展力量训练,提高爆发能力
为提高学生跳跃时的爆发力,教师应将力量训练作为立定跳远教学的重要内容,设计多样化的力量训练方法。初中阶段最为常见的力量训练方法为跳台阶训练,该训练能显著增强学生的踝关节力量与腿部力量。在跳台阶训练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出规范的动作,即双手背在身后,两腿屈膝半蹲,两脚相互平行,以前脚掌发力,连续跳上15~20个台阶,重复做2~3组。随着训练的推进,教师可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情况调整训练量,适当提高训练强度。此外,良好的腰腹肌肉力量与腿部力量也是提高立定跳远能力的前提条件,教师可开展原地屈膝向上跳训练,指导学生做好起跳、腾空、落地等环节的动作,连续进行20~25次,并重复做2~3组。通过参与跳台阶训练与原地屈膝向上跳训练,学生的腿部力量、腰腹肌肉剂量、踝关节力量等都能得到增强,能够在立定跳远运动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4)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直接性的影响。在初中立定跳远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体能、心理特点及学习能力选择教学方法,逐步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比如,教师可引入信息技术手段,让立定跳远教学更为科学、具象、生动,优化整体教学的效果。比如,“腾空展体”是立定跳远的重难点技术,为向学生展示最为规范的动作,帮助学生掌握腾空展体的关键点,教师可在课前借助互联网搜集专业运动员的视频资料,在授课时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专业运动员是如何做出“腾空展体”动作的。为便于学生观察、分析,教师可使用多媒体的暂停、慢放、回放等功能,拆解各个关键动作,让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
(5)做好教学纠错,掌握技术要领
受各类现实因素影响,学生在立定跳远训练时常会出现各种动作错误。体育教师应明确自身角色定位,发挥好引导作用,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让学生做出规范的技术动作。比如,很多学生在起跳时都存在过于着急或慢一拍的问题,由于时间把控不准,学生左右脚起跳用力也存在明显差异,且起跳时各个动作不够连贯,导致起跳爆发力不足,跳远距离过短。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纵跳摸高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随机抽签的形式将学生分为两人一组,一名学生进行摸高练习,另一名则负责记录成绩,并观察练习者的动作是否规范。完成一组练习后,学生互换角色。通过相互监督和相互纠正,学生能更快掌握起跳时的动作技巧,为立定跳远能力的提高做好铺垫。
(6)做到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不同学生的理解接纳能力、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都有所差异。在立定跳远教学中,若教师采取统一化的教学方式,只能满足小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对此,初中体育教师应秉持“因材施教”理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例如,针对身体素质相对较差、立定跳远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应为其安排基础性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进行蛙跳训练、原地跳跃训练等。当学生获得自我提升后,教师应及时肯定和表扬学生,发现学生的潜在特质,引导学生发挥自身长处,增强学生的运动信心。对身体素质相对较高、立定跳远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作为小组长,指导小组成员进行立定跳远训练,帮助其他学生牢固掌握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要领。这样不仅能做到差异化教学,也能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意识,打造和谐友爱的体育课堂,让学生爱上立定跳远这项运动。在“因材施教”理念指导下,教师还应设计层次化的学习目标,以科学的目标驱动学生努力训练,实现自我进步。比如,针对体能相对较强学生,教师应从距离、动作两方面入手,要求学生跳得更远、动作更为规范。针对体能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可让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模仿练习,并为学生详细讲解技术动作要领,要求学生掌握基础动作且不出现明显的动作错误。
(7)使用表象训练法,增强心理认知能力
表象训练法是一类能够提高学生认知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体育教学训练方法。在初中立定跳远教学中,表象训练法的运用可以让学生从心理层面理解掌握相关的技术动作,同时配合大脑不断修正动作,形成深刻的理解。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可给出关于立定跳远动作要领的影像资料,一边展示视频一边讲解技术动作,让学生形成动态的记忆。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闭上眼睛,在脑中回想视频中的每个画面,将其串联为动态的技术动作画面,加深学生的理解。这样,在动作练习环节,学生会根据大脑产生的对立定跳远动作的表象展开自主练习。
综上所述,学生立定跳远能力的提高受到了教学方式、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在初中立定跳远训练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预摆动作不规范、蹬地起跳不充分、落地时重心不稳等问题,阻碍了教学效果的优化提升。对此,教师应遵循以生为本原则、趣味性原则及实践性原则,通过重视基础教学、引入游戏元素、开展力量训练、运用信息技术、做好教学纠错、做到因材施教、使用表象训练法等策略解决教学中的现有问题,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要领,逐步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
参考文献
[1]沈燕.初中立定跳远教学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0(11).
[2]于星光.初中立定跳远教学优化策略[J].田径,2022(07).
[3]王桂兴.初中体育立定跳远教学方法与训练技巧[J].体育视野,20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