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人民民主背景下协商民主话语体系建设研究

2023-10-21 06:35贾丽红
新疆社科论坛 2023年2期
关键词:议题协商话语

贾丽红 胡 剑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①,协商民主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②,贯穿于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链条。“协商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内部各方面围绕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广泛开展协商,努力形成共识的重要民主形式”。③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④协商民主共识的形成离不开协商民主话语的正确运用。协商民主话语体系是关于协商思想观念的表达系统,包含协商范畴、协商原理以及相应的协商方式,因而协商民主话语的有效表达是推动协商民主取得成效的重要方法。鉴于此,新时代新征程上,要通过健全协商民主话语体系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各链条”的顺利展开奠定协商民主话语之基。

二、全过程人民民主背景下协商民主话语体系的现状探析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高度重视协商民主的建设,协商民主在制度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效,但协商民主在话语体系建设方面依旧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协商民主话语理论体系尚需完善

全过程人民民主背景下协商民主话语理论体系建设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协商民主话语理论建构不足

当前,协商民主话语理论建构不足主要表现在对协商民主话语叙事机制、协商民主话语叙事范畴等的研究深度和力度不够。其主要表现在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群众代表作为协商民主的主体,能够较好地掌握协商民主的基本概念、主要流程等基本知识,在参与协商民主时能够发表一些意见、观点和看法,但因缺乏系统化、专业化的协商民主话语理论工具对协商民主话语叙事机制、协商民主话语叙事范畴进行理论研究,致使部分协商主体缺乏对协商民主话语范畴确定、协商民主话语叙事机制、协商话题产生基础以及独特优势等理论知识深层次的了解,在参与协商时不能根据不同协商主体的关切、兴趣、偏好、特征、价值倾向、思想特征等确定相应协商民主话语范畴,也不能根据不同协商主体的特点灵活确定相应的协商民主话语叙事机制及叙事方式。

2.协商民主话语理论拓展不够

当前,对协商民主话语理论拓展不够,主要表现在与协商民主话语理论研究相关的调查深度不足以及协商民主话语理论研究的问题意识不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⑤,随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效推进,也呼唤深入研究调查促进协商民主话语理论的完善发展。当前,学界在对协商民主话语理论进行研究时大多集中在对协商民主理论的阐释、协商民主理论的生成等宏观视角文献解读的研究,缺少对协商民主在不同地区的具体开展状况进行实际调查的深入研究,部分政协委员、群众代表在参与协商民主时发表的意见、建议停留于事件表面。有的政协委员、群众代表的协商民主话语理论研究的问题意识不强,在参与协商民主后缺少对参与协商过程中遇见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归纳总结。

(二)协商民主话语内容整合有待深化

全过程人民民主背景下我国协商民主话语内容整合力度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协商民主话语内容多元庞杂,尚需凝练

当前,协商民主话语内容多元庞杂,尚需凝练,表现在协商民主话语议题多样化以及协商民主话语内容多元化。有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面对诸多协商议题时,缺少对协商议题进行分类整合、重点筛选的能力,致使在部分协商议题的选择上缺乏公共意志和科学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既是协商议题的确立者,也是协商民主话语的运用主体,若其协商民主话语议题选择欠妥,会致使其在协商民主话语表达上呈现出重点不突出、逻辑不顺畅,在协商过程中不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影响协商民主过程的有效落实。协商议题的多样性和协商主体的平等性也使得全过程人民民主背景下协商民主话语内容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有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群众代表在参与协商民主时不能对多样的议题进行归纳、总结、提升,面对不同的协商议题和协商事项时,其话语内容的呈现出琐碎化、庞杂化的倾向。多样、庞杂且致力于细节事务的话语内容能够较好地实现意见、建议的充分涌流,但是在协商过程中,既会造成因议题的过于庞杂、琐碎难以集中精力进行事关国家发展大计的讨论,也会造成协商主体在对不同议题、不同事项进行协商时难以达成话语共识。

2.协商民主话语内容体系需更加理性包容

政协委员、群众代表作为协商民主的主体,在参与协商民主时其话语内容代表的是一个群体话语内容的综合。然而,有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在参与协商民主时忽视群体的话语诉求,在发布意见、见解时过于强调个人的意见、建议。此外,在协商过程中,不同协商主体话语内容的特殊性不同话语主体的话语内容难免发生交流、碰撞,致使在协商过程中不同话语之间难以有效形成话语共识。

(三)协商民主话语表达能力有待提升

全过程人民民主背景下我国协商民主话语表达能力相对较弱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协商民主话语协调沟通能力较弱

协商民主话语协商沟通能力较弱,主要表现在协商主体与其所属群体之间协商沟通能力较弱以及不同协商主体之间协商沟通能力相对较弱。协商主体与其所属群体协调沟通能力较弱。其主要表现在有的协商主体协商民主话语的表达不能满足其所属群体的政治需求,不同群体话语特点的差异性也使得协商主体难以和其代表群体之间形成良好的话语协商沟通交流。不同协商民主话语主体之间的话语沟通能力较弱。其主要表现在协商民主过程中不同协商主体之间缺少进行话语沟通的意识,致使在协商过程中不同协商主体之间难以有效通过话语表达形成沟通交流。

2.协商民主话语政治言说能力较弱

协商民主话语政治言说能力较弱,主要表现在思想引领言说能力较弱以及政治建言献策言说能力较弱。协商主体的思想引领言说能力较弱,主要表现在有的协商主体在协商前、协商中、协商后缺乏恰当的话语表达对其代表群体进行思想引领,有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参与协商民主时话语表达过于生硬化、正式化,缺乏运用生动化、通俗化的言语对人民群众进行思想引领。政治建言献策言说能力较弱,主要表现在有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协商民主过程中话语表达政治性不强以及建言献策前瞻性不强。当前,有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协商民主过程中对协商事项发表意见时,话语表达缺乏运用政治术语进行话语表达的能力。协商主体参与协商民主的过程也是建言献策的过程,协商民主主体的政治建言献策前瞻性不强,主要表现在有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参与协商民主时的意见、建议缺乏针对性和前沿性。

(四)协商主体话语表达方式亟须创新

全过程人民民主背景下我国协商民主话语表达方式亟须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协商主体话语表达方式较为正式

协商民主话语表达方式较为正式,主要表现在协商民主话语表达方式较为生硬和严肃。有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协商前、协商时以及协商后的话语表达方式较为生硬,缺乏灵活性和互动性,在参与民主协商时只是简单地将自身的意见、建议进行阐释,缺少和不同群体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协商民主话语表达方式较为严肃,主要表现在有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协商民主话语表达方式较为严肃,在协商过程中缺乏轻松、民主的氛围,致使不同协商主体的意见、建议难以有效沟通。

2.协商主体表达方式较为一致

协商民主话语表达方式较为一致,主要表现在协商民主话语表达方式缺少个人特色与多样形式。话语表达方式缺少个人特色,主要表现在有的协商主体在参与协商民主过程中其协商意见的发表缺少个人特有的话语特色,呈现趋同化趋势。在协商过程中部分协商主体话语意见、建议的发表难以在诸多不同协商主体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致使在协商过程其代表群体的话语声音容易在诸多的意见、建议中被埋没。协商民主话语表达方式缺乏多样形式,主要表现在话语表达形式较为传统,缺少创新性、多样性的话语表达形式,有的政协委员在参与协商民主时其话语表达方式多以汇报、发言等传统的话语方式发表意见、建议,缺少对协商对象的话语特点、话语方式、事实关切、接受程度、议题关注度等的分析,不能根据协商对象对话语表达形式进行创新性、多样性的转化。

三、全过程人民民主背景下协商民主话语体系的建设原则

(一)协商民主话语理论建设与深入调查研究齐抓原则

协商民主话语理论是协商民主话语体系建设的理论根基。全过程人民民主背景下,协商民主话语体系的建设离不开协商民主话语理论的建设,协商民主话语理论的建设既要促进协商民主理论的建设,也离不开对协商民主话语理论进行建设。

第一,协商理论建设要求针对协商民主话语主体理论基础较弱的问题,注重理论建设,构建系统化的协商理论体系,通过对协商主体开展系统化、全面化、具有针对性的协商理论学习,促进协商主体理论之基的建构。协商民主话语理论的建设要将全过程人民协商民主理论和话语理论相结合,构建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话语理论体系,为全过程协商民主话语体系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第二,理论源于实践,协商民主话语理论体系的建设离不开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研究,社会调查研究就是发现问题从而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当前,协商民主过程中协商主体的问题意识不强、调查研究深度不足,其根源在于缺少对协商民主具体实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深入调查研究就是要深入到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议题的协商民主过程中去,通过对协商前协商主体的话语表达状况、协商中协商主体的话语运用情况以及协商后协商主体之间话语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话语分析、归纳总结,得出调查研究的结论,为协商民主话语理论的建设提供真实、可靠的材料支撑。

(二)协商议题分类整合与话语理性兼容结合原则

协商民主话语内容是协商民主话语体系建设的内核。协商民主贯穿于民主选举、协商民主、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全过程,协商民主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各个领域,协商内容涉及党和国家以及地方的大政方针的制定以及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重大事项的决策。面对多样化的协商议题以及多元庞杂的协商内容,协商民主话语内容体系的建设要坚持分类整合与理性兼容相结合的原则。

协商民主议题分类整合不仅要对诸多的协商民主议题进行分类整合,也要对多元庞杂的话语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其一,分类筛选要求党和政府等相关部门在协商民主开始之前就要从诸多的协商议题进行筛选,在此过程中不仅是简单地将相同或者相似的协商议题进行归纳整合,而是要在分类的基础上,优先整合出时间紧迫、关乎群众利益的重大议题。其二,在面对多元庞杂的话语内容时对话语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对话语内容的归纳整合是提升协商民主话语质量、提高协商效率的重要举措。

在对协商民主话语内容进行归纳整合时要注重对诸多不同话语内容的理性兼容,理性是相对感性而言的,是指在对协商民主话语内容进行归纳整合时要保持客观理性的立场,避免将个人主观情感代入到对协商民主话语内容的整合中。兼容要求在对协商民主话语内容的整合中对多元的话语内容进行求同存异的归纳以及兼收并蓄的整合,避免在面对诸多的话语内容时呈现难以兼容的态度。

综上所述,议题分类整合与话语理性兼容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背景下协商民主话语内容建设的重要原则,议题分类整合是基本方法,话语理性包容是基本态度,全过程人民民主背景下民主话语内容整合机制的建设要秉持议题分类整合与话语理性兼容的原则。

(三)深入开展协调沟通与政治言说深度结合原则

全过程人民民主背景下的协商民主作为一种通过协商实现不同观点、意见充分表达的民主形式,协调沟通与政治言说是协商主体理应具备的基本话语能力。

第一,协调要求协商主体在协商前、协商时、协商后对诸多的话语声音、政治诉求以及不同群体截然不同的话语需要进行话语表达、政治诉求、利益关系的协调。协调不是通过简单的话语言说实现的,而是要在深入了解不同社会成员、不同协商主体的生活阅历、教育背景、社会关系、个人旨趣、话语特点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社会成员、协商主体喜闻乐见的话语表达进行有效的协调。协调是沟通的前提和基础,在协调的基础上进行沟通是提升协商民主话语能力的重要方法。沟通要求协商主体要和人民群众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沟通交流,在沟通交流时要注重话语表达的日常性、生活性,通俗易懂的话语表达能够适应人民群众的话语需求,有助于在人民群众之间达成话语共识和政治认同。在协商沟通的基础上进行政治言说是提升协商民主话语能力的重要举措。

第二,全过程人民民主背景下的协商民主的发展过程既是与不同话语主体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的过程,也是通过政治言说促成民主的过程。政治言说就要求协商主体要具备将专业政治术语融入日常话语进行话语表达的能力,在运用日常化、生活化话语进行沟通了解的同时,将协商知识、协商术语、协商目的进行政治话语的言说,在政治言说时要确保政治术语的专业性、准确性,避免在政治言说时话语表达逻辑混乱、协商术语不规范等问题的出现,从而影响协商民主的权威性。

综上所述,协商沟通与政治言说二者相互促进,全过程人民民主背景下下协商民主话语能力提升机制的建设要坚持深入开展协调沟通与政治言说深度结合的原则。

(四)传统协商方式与创新沟通形式有效融合原则

协商民主话语方式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体系建设的重点。话语方式的适当运用能够增进协商成效、促进民主共识,在沿用传统话语表达方式的基础上创新多种话语沟通形式,坚持传统协商方式与创新沟通形式有效融合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背景下协商民主话语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

第一,传统的协商方式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为主要话语表达主体,以书面内容为主要汇报形式,严肃、权威的话语表达主体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政治诉求、话语需要,促进全过程人民民主背景下的协商民主进程的有效推进。随着经济的发展、政治的开明,人民思想的逐渐开化,人民政治诉求逐渐呈现多元化,话语表达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传统的协商方式以政协委员为话语主体,严肃化、权威化的话语表达方式不利于协商氛围的营造,这就要求要在沿用传统话语表达方式的基础上创新多种话语沟通形式。

第二,创新话语沟通形式要求根据新时代协商主体的话语特点,对协商民主话语进行适应时代发展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创新话语沟通形式时要注重对多元协商主体话语特色的建设,注重创造出能够发挥协商主体个人特色的话语方式,使之能够在协商过程中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避免协商民主话语沟通形式呈现趋同化、一致化的趋势。话语沟通形式基于一定的话语表达内容而存在,创新话语沟通形式要求对话语表达载体、话语表达媒介、话语表达内容进行适应时代需要与全过程人民协商民主发展需要的创新性发展。传统的协商民主话语表达方式与创新话语沟通形式融合是促进全过程人民民主背景下协商民主话语沟通建设的重要原则,全过程人民民主背景下协商民主话语沟通形式创新机制建设要坚持传统话语表达方式与创新话语沟通形式有效融合的原则。

四、全过程人民民主背景下协商民主话语体系的建设路径

话语体系是由一定的视角、主题、主体、主线、主旨、内涵与形式所构成的一系列言说表达观念及思路。⑥通过完善协商表达观念,理顺协商民主话语表达思路,构建完备的协商民主话语体系对于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序落实至关重要。当前,要从协商民主话语理论、协商民主话语内容、协商民主话语能力、协商民主话语方式等方面入手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背景下协商民主话语体系的建设。

(一)建立协商民主话语理论协同机制

协商民主话语体系是一定历史时期协商民主话语理论发展规律的有机统一,协商民主话语理论是协商民主话语体系建设的理论根基。针对当前协商民主话语理论建构不足、协商民主话语理论研究深度不足的问题,要从以下方面健全协商民主话语理论协同机制。

1.完善协商民主话语理论体系

恩格斯曾言:“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⑦协商民主理论思维的形成基于对一定协商民主理论科学化、系统化的学习以及参与协商民主的实践活动而产生。加强协商民主理论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协商民主话语体系建构的理论之基。具体而言,要建立协商理论建设机制和话语理论建设机制。加强协商民主理论建设机制就要求相关部门要健全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理论体系和时代化的协商民主理论体系。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理论体系的建设要求相关部门要通过运用解析的视角对已有协商理论体系进行重新审视和剖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西方的协商术语也逐渐进入我国协商民主的进程中,西方协商民主术语能够为中国特色协商民主话语体系建设提供借鉴之处,但是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中所蕴含的意识形态、价值理念、协商目的与我国所推崇的价值理念并不相适应,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要在借鉴西方协商民主话语理论的同时,结合我国协商民主的生动实践,运用中国特色的时代化的视角对我国已有的协商民主理论体系进行建设。时代化的协商理论体系要求相关主体要根据时代需要、人民需求,通过提出新关键词、新概念、新范畴、新基本框架、新基本假设、新基本分析方法的方式,对协商民主理论进行适应人民群众所需、时代发展所趋的协商民主话语理论时代化建设。协商民主话语理论协同机制要求健全协商民主话语理论体系,协商民主以“协商”为旨趣,以“话语言说”为手段,无论是协商还是话语言说都离不开协商民主话语的运用,建立在协商民主话语理论基础上的协商民主话语更能有效增进协商民主话语的专业性和权威性,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要构建完备的协商民主话语理论体系。相关部门要运用互联网、数字信息技术手段、大数据智能化分析技术对当前人们在政治领域中的话语特点进行精准分析,生成系统化、体系化的话语分析报告。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要通过发挥传播学、语言学、政治学等领域专家学者的作用,并结合当前人们的话语特点,在研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协商民主实际,集体商议、共同探讨,从而不断健全协商民主话语理论体系。

2.健全协商民主话语理论深度拓展机制

要将协商民主话语理论的研究纳入制度体系中,要健全协商民主话语理论深度拓展机制。具体而言,要建立协商民主话语议题深度调查机制、协商民主话语理论问题导向明确制度和协商民主话语理论深入论证制度。协商民主话语议题深度调查机制要求协商主体根据协商对象、协商内容、协商方式、协商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实际调查。在具体操作中,应根据各级协商主体的不同而确定不同类型议题的调研周期、调研提纲、调研内容,并要着重梳理针对不同协商对象的调研反馈,切实将调研主体与调研对象的互动反馈纳入调研内容体系中。通过深入调研确定协商议题的协商民主话语、协商方式、协商频次、协商阶段,以达到切实的协商效果。协商民主话语理论问题导向明确制度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在开展协商民主话语理论相关的研究时要具备问题意识和主题意识,要善于将在参与协商民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议题等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系统化的问题清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应根据协商民主中的问题清单进行追索式工作,并有目的地开展协商民主话语理论研究。协商民主话语深入论证制度要求相关部门要通过明确协商民主话语理论研究主体、制定研究细则、规定研究方法、检验理论研究成效等方式对现有的协商民主理论进行深入的论证,在论证过程中要注重论证方法的科学性、论证范式的合理性以及论证力度的恰当性,避免协商民主话语理论论证过程中空泛化、无序化现象的发生,要通过对协商民主话语理论的深入论证不断增强其科学性和严谨性。

(二)建立协商民主话语内容分类整合机制、内容理性兼容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⑧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民主形式,是通过协商达成共识。⑨因此,对协商民主话语内容的整合是促使协商共识形成的关键。我们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不断健全协商民主话语内容整合机制。

1.建立协商民主话语内容分类整合机制

要建立协商民主话语议题分类机制和协商民主话语内容整合机制。协商民主话语议题分类机制要求有关部门要建立完善的协商民主话语议题分类体系。协商民主话语议题是人们实现话语表达的前提,也是人们进行话语表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协商民主话语议题体系的构建要在传统的通过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及集体商讨得出协商议题的基础上,吸纳互联网、数字技术以及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运用智能化推荐算法整合技术,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协商议题进行归纳整合,在对协商议题进行归纳整合时要注重合并的规范性和条理性以及话语议题的时代性和时效性,以保证协商民主话语议题确立的科学性。协商民主话语内容整合机制要求相关部门在参与协商民主之前要对来自诸多不同群体、不同领域的话语内容进行凝练与审核,在对协商民主话语内容进行凝练与审核时要注重对话语内容要义的保留和话语内容政治性的审核,以保证协商民主话语内容的精简性和政治性。

2.建立协商民主话语内容理性兼容机制

要建立协商民主话语内容理性审视机制和协商民主话语内容理性兼容机制。话语为特定的人群提供概念和术语以对特定的文化对象进行研究和讨论。⑩因此,在协商民主时面对诸多的话语内容进行理性审视就显得至关重要。协商民主话语内容理性审视机制要求相关主体要因时制宜、因势制宜,从理性视角出发,运用理性思维科学制定协商民主话语内容,理性审视规则、审视细则、审视要求,吸纳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运用理性思维、理性视角参与到对协商民主话语内容的理性审视过程中,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协商民主话语内容理性审视制度,为协商民主话语内容的审视提供制度保障。协商民主话语理性兼容机制要求在相关部门要健全协商民主话语兼容制度,成立协商民主话语兼容队伍,健全协商民主话语兼容体系。相关部门要在对多元庞杂的协商民主话语内容进行理性审视的基础上,对不同的话语内容秉持兼收并蓄、求同存异的态度,实现协商民主话语意见的充分表达。

(三)建立协商民主话语能力提升机制

协商民主话语表达能力是实现协商主体与协商客体之间意见建议充分表达、良好沟通交流局面形成的重要能力。针对当前协商民主话语协调沟通能力较弱以及政治言说能力较弱的问题,我们要从以下两方面健全协商民主话语能力提升机制。

1.建立协商民主话语协调沟通能力提升机制

要健全协商主体协商民主话语协调能力提升机制和协商主体协调沟通能力提升机制。协商主体协商民主话语协调能力提升机制要求相关部门要在协商民主开始前对协商主体开展协商民主话语协调能力的培训,使协商民主主体在协商民主过程中能够具备基本的话语协调能力。在协商主体话语表达基本具备协调不同群体话语需要、政治诉求的基础上,相关部门要定期对协商主体的话语协调能力进行考核,以及对协商民主主体在实际参与协商过程中的话语协调能力进行综合测评,通过考核与测评的方式对协商主体的话语协调能力进行量化评定。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要通过健全协商民主话语协调能力培训制度、话语协调能力考核制度以及话语协调能力评定制度的方式,为协商民主话语主体协调能力的提升提供制度保障。协商民主话语沟通能力提升机制要求相关部门要从当前人民话语特点出发,制定沟通细则、沟通方式、沟通注意事项以及沟通预期成效,不断丰富协商民主话语沟通体系,使得协商时协商主体之间的话语沟通有章可循,从而促进协商主体话语协调沟通能力的提升。

2.建立协商民主话语政治言说能力提升机制

要健全思想引领话语言说能力提升机制和政治建言献策话语言说能力提升机制。对人民群众进行言语上的思想引领是人民群众有效参与协商民主的前提。思想引领话语言说能力提升机制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协商前、协商时、协商后话语表达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对人民群众进行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言说。在此基础上,注重将协商术语、协商知识以及协商目的和协商意义融入协商民主的话语表达中去,从而不断提升协商民主话语的思想引领力。政治言说能力提升机制要求相关部门要建立政治建言献策协商民主话语建设制度和建言献策协商民主话语转化制度。政治建言献策协商民主话语建设制度要求相关部门要注重对协商主体的话语内容、话语质量进行系统化、全面化的建设。建言献策协商民主话语转化制度要求相关部门组建专门的协商民主话语转化团队,制定协商民主话语转化原则、明确协商民主话语转化时效,将严肃的建言献策术语转化为适应人民群众话语特点的话语表达,通过此种转化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协商民主话语表达能力。

(四)建立协商民主话语方式创新机制

协商民主话语方式的正确运用对于增强协商民主成效至关重要。针对当前协商民主话语方式较为正式化与一致化的不足之处,要从以下两方面不断健全协商民主话语方式创新机制。

1.建立协商民主话语方式创造性转化机制

相关部门要健全协商民主话语方式及时转化机制和协商民主话语方式动态调整机制。协商民主话语方式及时转化机制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相关协商主体在参与协商民主时话语方式要根据协商议题的不同、协商对象的不同对相对正式的协商民主话语方式进行转化,在转化过程中要注重话语方式转化的恰当性与准确性。协商民主话语方式动态调整机制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参与协商民主时话语方式的运用要根据协商进度的发展话语方式对之进行动态的调整。如,在协商前,协商主体和其所属群体进行交流时,话语方式的运用要喜闻乐见和通俗易懂,使协商民主主体和人民群众之间能形成良好的话语沟通交流机制。在协商时,协商主体话语方式的运用要注重正式性,通过正式化话语方式的运用,保证协商民主过程中话语主体话语表达的权威性。在协商后,协商主体话语方式的运用要注重包容性,对于协商时话语方式的不当之处及时进行修正。

2.建立协商民主话语方式创新发展机制

哈贝马斯曾对科技与民主的关系论述道:“我们提出的问题是技术和民主的关系问题,即如何把人们所掌握的技术力量,反过来使用于从事生产的和进行交谈的公民的共识”。新时代,要通过互联网和数字化信息技术的运用创新协商民主话语方式。具体而言,要健全协商民主话语方式守正机制和数字化协商民主话语方式创新发展机制。协商民主话语方式守正机制要求相关部门要注重协商民主话语方式传承。协商民主话语方式的传承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注重继承传统的协商民主话语方式,要将继承传统的协商民主话语方式视为协商民主话语方式创新的基础。数字化协商民主话语方式创新机制要求相关部门要健全协商民主话语多形式表达和协商民主话语多样化创新。协商民主话语多形式表达需要相关部门根据各层级、各单位协商事项、协商议题的不同以及协商主体话语风格的不同创建多样化的协商民主话语表达形式,并将其纳入规章制度。协商民主话语多样性创新要求党和政府相关部门要通过互联网平台,运用推荐算法以及大数据精准推送技术,对当前人民群众的话语特点、话语方式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将最新的话语方式纳入规章制度,以保证创新性话语方式的合理性和正式性。

五、结语

全过程人民民主背景下推动协商民主话语体系的建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深入分析协商民主话语体系建设的不足之处,与时俱进地构建适应新时代新征程这一鲜明时代特征的协商民主话语体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协商民主话语体系在为协商民主有效落实提供系统化、体系化、专业化的话语支撑时都离不开一系列长效、稳定机制的作用发挥,保障协商民主话语体系作用的有效实现。遵循全过程人民民主背景下协商民主话语体系建设机制能够引导、激励、保障人们参与协商民主之中实现意见、建议的充分表达。遵循全过程人民民主背景下协商民主话语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指明协商民主话语体系建设的具体路径,是推动中国式民主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选择。

注 释:

①④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38页,第46页。

②⑧习近平:《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第96页,第332页。

③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291页。

⑤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9页。

⑥ 王遐见:《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共产党执政话语体系建构逻辑》[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第10页。

⑦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37页。

⑨ 孙照红:《中国协商民主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146页。

⑩何国梅:《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学术话语体系建构》[J],《中国出版》2022年第7期,第18页。

猜你喜欢
议题协商话语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论协商实效与协商伦理、协商能力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Modifed Asphalt
以政协参与立法深化协商民主
API China & PHARMPACK & SINOPHEX关注制药企业环保议题
协商民主与偏好转变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