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平
摘 要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中开启写作教学引导工作,是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提升学生鉴赏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积累写作材料、锻炼言语实践技能的重要载体。文章以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为例,围绕“锤炼诗词字句,在写作中学会润色”“鉴赏修辞方式,在写作中增添文采”“品析写作技法,在写作中表明心迹”这三方面,明确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写作训练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古诗词 鉴赏教学 写作教学
诗词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文学样式之一,它以凝练的字句、和谐的韵律和节奏、短小的形式,抒发作者的强烈情感,表明个体的深厚思想。其审美和文化价值深厚,对当代的语文教学和文化教育都有重要的作用。而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既能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独特的语言风格、丰富的审美和传统文化要素,又能让他们将在阅读中积累的材料,转化为写作中的语言素材,为作文增添文采。由此可见,古诗词鉴赏教学对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善于挖掘古诗词中的语言材料、审美元素和文化典故等,引领学生在鉴赏文本的过程中掌握写作技能、学会润色,发挥出古诗词鉴赏教学的促写价值,从而稳步提升初中生的写作水平、文本创作能力。
一、锤炼诗词字句,在写作中学会润色
徐复观先生曾指出:“诗中的词语和句子是诗人的生命,词语和句子的节奏也是生命的节奏。”古人在诗词创作中,往往比较注重对字词和语句的锤炼,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应用诗词引导学生学习锤炼词句的方法,让他们提升炼字造句的能力[1]。
初中语文教材选编的古诗词文本,为学生学习遣词造句的技巧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如《使至塞上》有着流传至今的千古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仅仅用一个“直”字,便将大漠孤烟的“挺拔”表现出来,并用一个“圆”字,勾勒出一幅苍茫、辽阔的边塞落日图景。又如,杜甫在《望岳》中以“割”字侧面描写了高大的泰山,赋予静态之景以强大的生命力,给人一种震撼之感。
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重点分析和体会诗词文本中的字句,让学生巧妙地运用替换法,细品替换句和原句在表意、抒情等方面的差异,再让学生在微写作的过程中锤词炼句。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为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替换原句中的某一个或几个字词,并将替换句与原句进行对比分析。一些学生将“大漠”替换为“沙漠”,还有一些学生将“孤烟”替换为“狼烟”、“直”替换为“起”、“圆”替换为“红”。在替换的基础上,学生对句子进行赏析解读,发现与“沙漠”相比,“大漠”一词更有意境,一个“大”字能够生动地展现沙漠的广阔无垠,顿时开阔了人们的心胸。此时,教师便可设计写作任务“联系现实生活经验,以‘窗外’为题,选择三个关键词,围绕这三个关键词合理行文,表现出景物的特点、观察视角、心得感悟等”,指导学生遣词造句,以三个关键词为主线,串联起整篇文章,促使学生将生活中观察和记录的素材精准地描绘出来。如此,学生便能将在古诗词鉴赏活动中积累的锤字炼句经验迁移到写作活动之中。
经过诗词鉴赏和写作训练两个环节,学生锤炼字句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有了明显提升,他们不仅能够体会古诗词用字用词的精妙之处,还能在鉴赏和品读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迁移与运用。久而久之,初中生创作的文本的语言精准度和审美性明显增强。
二、鉴赏修辞方式,在写作中增添文采
古代文人善于运用修辞手法,他们以拟人、比喻、夸张等不同的修辞方式,将静态的事物写“动”、将抽象的概念写“活”。而古诗词文本中的修辞方式也可以成为初中生借鉴和学习的素材,如果学生能够在自己的作文中合理地运用修辞方式,其作文的文采便可增強。为此,在古诗词鉴赏中,教师要将修辞方式作为重要的鉴赏和解析对象,引导学生品析修辞方式的妙用、表达效果,而后在写作中展开训练,提升他们运用修辞方式的熟练度和精准度[2]。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文本广泛运用了拟人、比喻、夸张、反问等多种修辞方式,其审美价值深厚,值得学生赏析和评鉴。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岑参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两句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积雪”比喻为“春天的梨花”,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冬日清晨的银装素裹场景,给人焕然一新之感。又如,《晚春》一诗中“百般红紫斗芳菲”一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方式,用一个“斗”字增强了整篇诗歌的生命力,让人读起来仿佛看到了百花争艳的场面。
在鉴赏诗词时,学生经过教师的指导和点拨,明确修辞手法的妙用之处和表达效果,对不同类型的修辞方式也有了充分了解,此时,教师可以布置古诗词改写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习和积累的修辞方式改写古诗词。以《钱塘湖春行》为例。在鉴赏教学结束后,教师可随即引入改写任务,如“围绕原文,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运用一种或多种修辞方式,将古诗词改写为现代文”。在此任务的引领下,学生结合课文注释改写古诗词文本。学生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不同的修辞方式,将早春时节的西湖风光描绘出来,如可将“乱花渐欲迷人眼”改写为“转眼瞧见路边盛放的野花,它们红似火、白似雪,争先恐后地展现出美好的一面”。
三、品析写作技法,在写作中表明心迹
在创作古诗词时,作者会采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不同的写作技法,强化古诗词的艺术特色和表意特征,营造一种别致、奇幻、缥缈、壮丽的意境,增强古诗词的审美意蕴。在鉴赏古诗词时,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品析文本中的写作技巧,让学生了解不同写作技巧的应用范围和表达效果,并要求学生在写作练习中有效地迁移和运用,借此表明自身的心迹和情感[3]。
比如,借景抒情是古诗词中常用的写作技巧,诗人通过客观之景抒发自身的主观情感。如《春望》中杜甫将自身忧国忧民的情感寄托在大自然中的春花、鸟儿和山河之上,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达自己的哀苦和愁思。又如,《钱塘湖春行》以“新燕”“浅草”“乱花”等,表现出诗人在早春时节的愉悦之情。综上所述,借景抒情的写作技法对于文本创作具有重要价值,在诗词鉴赏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某一个、某一种或者某一类自然风光、景物等,创作一篇写景类的散文、诗歌等,以此表现自身的欣喜、哀愁或者沉郁等真实心迹,从而增强作文的文学性。
在认识到古诗词鉴赏教学对写作教学的助推和促进作用后,教师要从锤炼诗词字句、鉴赏修辞方式和品析写作技巧三个层面,开展以读促写教学活动,带领学生鉴赏和分析古诗词中的优秀语言元素、修辞方式和写作技巧,让学生深入挖掘古诗词中的审美要素和文化深意,并让学生学以致用,创作出兼具审美价值、文化价值的作文。
参考文献
[1]陈晓茹.初中语文古诗词阅读与写作训练融合教学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23(9):24-25.
[2]莫结结.利用好古诗词,有效提升学生写作能力[J],语文教学与研究(下半月),2021(4):92-93.
[3]张波兰.谈古诗词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结合[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21(12):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