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策略研究

2023-10-14 19:42文/刘
名师在线 2023年23期
关键词:教学软件课堂练习学情

文/刘 芳

确保学生在课堂上学足学好是落实“双减”政策的一项主要举措[1]。然而,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因学情诊断缺乏精确性,学习任务缺乏互动性以及课堂练习缺乏实效性等,学生在课堂上学得不扎实。鉴于此,教师应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利用信息技术精准诊断学情,增强任务互动性,优化课堂练习,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学生在课堂上学足学好。

一、利用信息技术,精准诊断学情

落实“双减”政策,需要提升课堂教学效率[2]。精准诊断学生的实际学情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与基础。了解学生的已知知识、未知内容、思维发展状况、能力水平等,都属于教师诊断学生实际学情的范畴。教师恰当地利用网络学习空间、课堂教学软件、智能答题工具等信息技术,能够更为快捷、精准地诊断学生学情。

(一)利用网络学习空间诊断学情

学情诊断是网络学习空间诸多教学功能中的一种。利用网络学习空间中的学情诊断功能,教师能够更精准地诊断学生的学情。

以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在课前基于网络学习空间,设计、发布了一些学情诊断练习,内容涉及“分数的意义、整数乘法的算理、学生的思维现状以及学生在自主探究分数乘法运算法则的过程中将会遇到的困难”等。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登录自己的网络学习空间账号,自主完成并及时提交这些学情诊断练习。最后,教师利用网络学习空间练习自动批阅功能,批量批阅学生提交的作业,并利用网络学习空间中的作业完成情况分析功能,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量化分析。

此外,在利用网络学习空间诊断学生学情时,教师应积极主动与信息技术教师沟通、协调,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自主完成学情诊断练习,以此解决部分学生缺少学习终端的问题,进而实现跨学科融合的目标。

(二)利用课堂教学软件诊断学情

课堂是教师了解学生实际学情的窗口。但是,部分教师对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实际表现了解得不全面,导致课堂教学的学情诊断作用发挥不全面。鉴于此,教师可利用课堂教学软件,用数据详细记录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实际表现,并以数据为切入点,精准诊断学生学情。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利用相关教学软件诊断学生的实际学情。在课前,教师可将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姓名批量导入教学软件,便于在课堂上将各项教学任务关联、衔接在一起,并利用教学软件对每一位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实际情况进行动态、及时、精细评价。如根据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教师可对学生进行星级评价。在课后,教师通过查看教学软件中的相关数据,即学生“获星”情况,就能对他们的学情有较为准确的了解。

教学软件的巧妙利用,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将学生的课堂表现数据化。通过对比、分析学生的课堂表现数据,教师能够提升学情诊断的实效性。

(三)利用智能答题工具诊断学情

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优化和教学软件的持续升级,一些智能答题工具逐渐走进课堂,成为教师在课堂上诊断学生实际学情的一种新工具。教师可组织学生利用智能答题工具,或自主或合作完成课堂练习,并利用智能答题工具的相关功能,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

教师可组织学生利用答题器完成各种各样的课堂练习,之后,可利用该答题器迅速、准确地对所有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在课堂练习中出现的一些共性错误、典型错误等,并围绕这些“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以此提升学生学习的实效,确保学生在课堂上学足学好。

二、利用信息技术,增强任务互动性

建构高效课堂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必由之路[3]。高效的课堂离不开有效的互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尽管教师设计了各种情境互动任务、引探互动任务以及质疑互动任务等,但是,这些任务的互动性不强,导致课堂低效。信息技术的巧妙利用,能够增强课堂上的情境互动、引探互动以及质疑互动。

(一)利用信息技术,增强情境互动

情境是联系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一座桥梁。依托生动的教学情境,教师能够直观地表达抽象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互动性是情境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显著增强情境的互动性。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位置与方向”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了“莉莉游览动物园”的情境:“猴山、虎穴、鹿苑、熊猫馆、大象馆等,分别在动物园的不同位置。如果莉莉在动物园大门口,她想依次游览每一个场馆,观赏每一种动物,那么,应该如何设计游园路线呢?请同学们帮助莉莉设计一条科学、合理、清晰的游览路线。”

在该教学情境中,教师巧妙利用了交互式一体机的人机交互功能,学生可任意挪动情境中的莉莉的头像。在此过程中,交互式一体机会自动生成游览路线。而这也使该教学情境更具互动性、趣味性,让学生能够立足该教学情境深度理解关于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

(二)利用信息技术,增强引探互动

引探互动是指教师的引领与学生的探究。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能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探究与理解相关知识,并逐渐将相关知识内化为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增强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引探互动,助力学生深度学习。

以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首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向学生展示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圆”,如摩天轮、自行车轮、汽车方向盘、碟子等。形象的展示让学生对“圆”有了感性的认识。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聚焦这些生活中的“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自主探究“圆”的基本特征,如让学生自选一种生活中的“圆”,并尝试利用教学软件中的画图功能画出这种“圆”。

以引领学生利用教学软件中的画图功能,自主画“圆”为契机,能够增强引探互动性,引领学生深度探究圆的基本特征。以有效的引探互动为推手,学生在课堂上会学得更扎实。

(三)利用信息技术,增强质疑互动

启迪学生在课堂上质疑,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一条基本路径。当学生产生了疑问后,他们就会产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就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利用教学软件中的画图功能,向学生展示了从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及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在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为什么要用底边乘高,而不用底边乘侧边呢?针对学生的质疑,教师组织学生利用教学软件的交互功能,进一步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与长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

在上面的案例中,质疑互动因信息技术的巧妙利用而明显增强。同时,通过质疑互动,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也更加形象、直观、细致、准确。整个课堂教学也因有效的质疑互动而变得更高效。

三、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练习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学生深度学习、发展思维、提升能力的推动力[4]。但是,在“双减”背景下,部分教师更多关注课后作业的设计、优化,很少关注课堂练习的设计、优化,导致课堂练习内容单调,形式单一,评价低效等。鉴于此,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丰富练习内容,创新练习形式以及实施练习评价。

(一)利用信息技术,让练习内容更丰富

如果课堂练习的内容单调、枯燥、乏味,那么,学生完成课堂练习的积极性就会明显降低。反之,则不然。为了丰富课堂练习内容,教师可巧妙利用信息技术,全方位、多角度地收集整理一些练习题目。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从基础教育资源平台中整理了一些练习题目。相较于教师自主设计的练习题目,从基础教育资源平台中收集的练习题目类型更多元,内容更丰富。

丰富的课堂练习内容能够吸引学生,让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完成课堂练习。如此,课堂练习也会成为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形成数学眼光的场域。

(二)利用信息技术,让练习形式更多元

课堂练习形式单一,也会降低学生完成课堂练习的积极性、实效性。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游戏与练习融合在一起,创新练习形式,让练习形式更加多元、有趣,以此调动学生完成课堂练习的积极性,提升课堂练习的实效性。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在电子白板中的“配对”“分类”“竞赛”等课堂游戏中融入了关于“分数乘法”的一些练习题目。在“配对”练习中,学生需要将分数乘法算式与正确的得数配对;在“分类”练习中,学生需要将得数相等的分数乘法算式归为一类;在“竞赛”练习中,学生需要以小组比赛的形式,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计算练习。

信息技术与课堂练习的融合,让单一的计算练习多元化,变成了有趣的“配对”练习、“分类”练习和“竞赛”练习等。在完成多元、有趣的课堂练习后,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课堂练习在助力学生学足学好方面的作用也会更加显著。

(三)利用信息技术,让练习评价更高效

有效的评价是提升课堂练习效率的有力推手。在“双减”背景下,鉴于课堂练习低效的现状,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练习评价,让评价更高效。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秒”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巧妙利用信息技术对课堂练习评价进行了优化。在练习环节,教师利用教学软件中的随机抽生功能,抽选部分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完成相关练习。之后,教师根据学生完成课堂练习的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动态、细致的评价,并奖励他们一定数量的积分。最后,当学生完成所有课堂练习后,教师点击教学软件中的积分榜,展示每一位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得分情况。对于得分处于前几名的学生,教师可额外奖励他们一封表扬信。

教师将信息技术适时、适度地融入课堂练习评价中,能够让评价更加及时、全面、细致、奏效。依托奏效的评价,课堂练习也会从低效转变为高效。在高效的课堂练习中,学生也能够逐步达成学足学好的目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上学足学好,是小学数学教师全面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关注点。鉴于“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学情诊断不精准、任务互动相对较弱、课堂练习缺乏实效的现状,教师应融合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巧妙利用信息技术精准诊断学生学情,增强学习任务的互动性,提升课堂练习实效。以精准诊断的学情为引领,以互动学习任务为载体,以高效课堂练习为抓手,教师方能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确保学生在课堂上学足学好,促进“双减”政策的全面落实。

猜你喜欢
教学软件课堂练习学情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策略研究
传承·创新·引领:虚拟教学软件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推广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基于HTML5的凸轮廓线图解法App教学软件研究
优化课堂练习,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基于AR的国家开放大学计算机专业体验式教学软件的设计开发
VR技术在三维角色动画教学软件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