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云
说服教育是德育中不可或缺的方法。传统教育观念认为,说服教育是教师传播个人思想、展现个人权威的手段,学生只能听从,不能质疑,这种呆板的教学方法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实际上,说服教育是一种双向沟通的方法,一方要通过劝说、探讨等方法,说服另一方采纳建议、转变观点、改善言行。通过说服教育,教师能很好地改善并强化学生的价值观念。价值观念是基于人的思维感官之上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是人认定事物、判定是非的思维或取向,它包括责任心、自信心、上进心、爱心、公德心等内容。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教师要基于日常生活,挖掘沟通内容、明确沟通语言、改进沟通策略。这样能引导学生提高沟通理解能力,学会与人为善,锻炼认知判断能力。学生可以在教师的说服教育下,反思自我,增强价值观念,学会明辨是非。
一、聚焦日常生活,选择沟通内容
(一)分享中懂得与人为善
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要聚焦学生的日常生活,了解他们价值观念中尚待优化的地方,将这些内容转化为说服教育的资源。这样能让沟通互动的内容更丰富,少一些说教,让学生多一些人生感悟。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挖掘交流资源,开展说服教育,让他们认识到和同伴分享生活的意义,使他们逐步懂得与人为善。
例如,一名学生买了一块漂亮的橡皮,同伴向他借橡皮,但是他担心橡皮会被弄坏,因此拒绝和他人分享橡皮。教师可以将这样的生活琐事作为说服教育的内容,循序渐进地引导,让学生逐步参與“交换分享”“主动奉献”“反思交流”这三个活动环节。在“交换分享”环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有仪式感的活动,先引导学生了解同伴想要什么,再让学生告诉同伴自己想要什么,最后相互交换物品。这种与实践结合在一起的沟通方式比较直接,能让学生逐步认识到分享是相互的,分享能让他人感到快乐,同时能让自己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在“主动奉献”环节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关心他人,组织学生互动讨论。当学生说出自己的困扰后,教师可提出“你们是否有好的经验,能和同伴分享,帮助同伴消除困扰呢?”“在生活中,你们会主动和好朋友分享你们的一切吗?”等问题,循序渐进地进行说服教育。在“反思交流”环节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你们认为可以和同伴分享哪些东西呢?”“在分享的时候,你们仅仅只是在付出吗?有没有什么收获呢?”“友情和物质之间,你们会如何选择呢?”等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与人为善。在说服教育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享经历,大胆地和同伴诉说自己的内心感受,再引导他们思考还可以分享什么。学生能逐步认识到,无论物质还是想法,都可以和他人分享,这样才能构筑融洽的集体。
(二)多元化扩大认知范围
价值观念包括人生价值观、职业价值观等多个内容。小学生的生活面比较狭窄,接触面不广,这不便于其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教师可以扩大学生的认知范围,将他们不熟悉的人生、职业等内容融入沟通交流中,让他们体会多元化的人生,进而增强自己的价值观念。
不少小学生对自己的未来生活缺乏想象,对各种职业的了解也不充分。教师可以挖掘与职业相关的内容,设计互动沟通活动。例如,教师可以用学生读过的文章引发他们思考:“在读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之后,你们的感想是什么?少年周恩来是如何构想自己的未来的呢?你们知道哪些职业?它们的工作性质是什么?你们将来打算从事什么职业?你们的职业理想是什么?”在问题的激发下,学生可以自主畅想。教师还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可以继续提问:“有的职业能赚很多钱,有的职业能让人风光无限,那么,金钱和名誉是不是你们选择职业的标准呢?你们会如何挑选职业呢?”教师可在最后提出总结性问题:“请你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说对未来人生的设想。”围绕职业问题展开沟通,能让学生感受生活的多元化,认识到在漫长的人生中,自己还会面临各种人生选择,必须要端正自己的价值观念,才能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作出正确的抉择。在沟通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质疑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也可以采用问题引导法,指导学生自主开展探究活动。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思考如何培养价值观念。这样的沟通循序渐进、内容多元,有助于学生扩大认知范围。
二、基于心理特点,明确沟通语言
(一)重视逻辑性,讲究丝丝入扣
教师可以认真分析自己的语言表达情况,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语言,从而增强沟通效果。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而价值观念方面的教育需要缜密的思维。教师要把握住其中的平衡点,既要注意沟通语言的逻辑性,讲得丝丝入扣,又要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
为了体现说服教育的逻辑性,教师可采用总分总的表达形式,先总结出关键点作为说服的中心论点,然后使用“第一、第二、第三”或“首先、其次、最后”等顺序词进行论述,最后还要首尾呼应,再次重申论点,这样能让表述更清晰。例如,围绕“公德心”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先提出:“只有人人都有公德心,才能构筑美好的社会。”其次分别从衣、食、住、行等角度入手,论述公德心的重要性。最后再点明中心,重申公德心的重要性。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为了不让他们感到枯燥乏味,教师可以融入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表现形式。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图文辅助法”,在举例时借助具体漫画、新闻照片等,对比呈现有公德心和没有公德心的差异,以增强说服力。还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法”,在论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可以一边说一边画出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思考。在绘制思维导图时,教师可以将“公德心”放在中间,向外辐射若干条线,分别标注衣、食、住、行等不同的方面,让学生清楚认识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有公德心。这样的说服教育结构严谨、形式生动,体现出语言的逻辑性,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增强说服效果。
(二)注重移情感,力求心悦诚服
移情感指人们将一些情感情绪投射到其他人、事、物的身上。小学生的具象思维能力较强,教师在开展说服教育时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表达的感染力,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真实情感,进而产生移情效果。这样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增强说服效果。在说服教育中,教师要避免直接劝说,而要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用充满感染力的语言,让学生产生移情感,进而心悦诚服,接受教师的建议。
例如,责任心是正确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部分学生集体意识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应在班集体中承担什么责任,在参加班级工作时也马马虎虎、粗心大意。针对这些学生,如果教师直接批评,则过于生硬,很难有效说服。教师可以采用合适的表达方式,优化说服技巧。教师可以采用“现身说法法”,向学生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说说自己在生活中付出过什么,收获了什么,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行为,说说有什么启迪。这样能产生移情效果,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心,并自愿接受“过来人”的建议。教师也可以采用“转移兴趣法”,先从学生喜欢的事情入手,激发学生的讨论欲望,让学生将感情转移到关键问题上。假如在劝说某学生增强责任心时,教师了解到该学生喜欢动画片,擅长画画,因此,教师可以先和该学生讨论一些绘画方面的问题,欣赏他的画作,然后推荐该学生负责班级黑板报的美工工作,最后再让他思考自己还能将专长用于哪些方面,是否能融入班级的自主管理工作中,进而增强该学生的责任心。
三、指向兴趣节点,改善沟通策略
(一)关注兴趣人物,挖掘背后故事
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对哪些事物感兴趣,选择他们的兴趣节点,将价值观念相关问题渗透进去,这样才能增强说服效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人物,搜索他们的背景信息,然后反思自我,以完善自己的价值观念。
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观念,指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学生的人生经验不够丰富,可能存在人生价值选择上的困扰。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人物入手,引导他们探究人物生平。不同学生的兴趣不同,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分组活动,用不同的例子对其进行说服教育。有的学生对文学较为感兴趣,教师可以让他们阅读诗人裴多菲的短诗《自由与爱情》,说说裴多菲认为什么更重要,他在面对人生抉择时,为什么为了民族的解放而选择牺牲自己的生命;有的学生对科学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推荐他们了解科学家袁隆平的生平,思考他为什么退休后依然孜孜不倦地研究杂交水稻技术,以及他追求的人生价值是什么;还有的学生喜欢美术,教师可以让他们了解徐悲鸿的生平,体会他的家国情怀,感受他的艺术追求和人生目标。围绕感兴趣的人物,学生能有所感悟并认识到不少伟大的艺术家、科学家怀有崇高的精神,他们为了国家、为了人类的发展而奉献自我。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反思自我,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在沟通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因人而异,了解每一名学生感兴趣的人物是谁,引导他们自主探究,了解隐藏在人物背后的故事。这样的说服教育具有探秘的意味,学生会感到更有趣,其参与热情自然也更浓厚。
(二)关注兴趣活动,引导全力以赴
教師可以设置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并渗透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全力以赴,努力完成任务。引导学生参与具体实践,能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让学生遇事不慌张,使其更努力、更有上进心地完成任务。
例如,班级中不少学生对文艺表演感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学校艺术节的机会,组织学生参加优秀节目展演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可以运用各种方法实施说服教育,增强学生价值观念。对于责任心不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说服其担任表演小组的负责人,并让其认真观察每一名学生的表现,帮助其他同学改正问题,优化表演效果。有的学生自信心不足,教师可以采用鼓励法,当学生踟蹰不前的时候,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鼓励学生积极表现:“其实你的声音很好听,我觉得你可以试一试领唱的位置。”对于上进心不足的学生,教师在说服中可以采用同伴启发法,让他们看到身边的优秀榜样,告诉他们:“你看,你的好朋友这次也主动加入了,我相信你也可以的,你可以试着让自己的表演能力更上一层楼,帮助班级赢得荣誉。”当学生遇到困扰和分歧时,教师可以适时指导:“在讨论的时候出现分歧是正常的,我建议你们双方可以各自陈述节目设计的理由,让其他同学一起举手表决,选择一个合适的方案。”在全力以赴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逐步增强责任心、自信心、上进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强化价值观念,以更积极乐观的态度应对人生。
结语
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说服教育增强学生价值观念,让学生学会更好地认知、理解、判断事物,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教师要积极探索教育内容,围绕学生的心理特点,明确沟通语言,结合学生的兴趣改进沟通策略,提高沟通互动的有效性,让学生的价值观念得到升华。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