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礼力
摘 要:小学思品学科教学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完成教学任务,而是在完成之余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这对和谐社会的构建起着非常突出的作用。社会公德心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而小学生是社会公德心培养的关键性阶段,而思品学科由于其特殊性成为培养学生公德心的关键学科。本文主要从小学思品教学策略方面,对该学科所具有的培养学生社会公德的作用进行了具体分析,仅供交流使用。
关键词:小学思品;公德心;作用
公德心是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一项素质,这也是一个国家国民素质高低的重要表现之一。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社会公德心的重要阶段,因为这一阶段学生的思想意识还未完全形成,而且模仿能力非常强,如果教师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很有可能就会成长为没有公德心的人。思品课是小学阶段一个比较重要的必修课,而该课程设置的目的就是教导学生,好好做人,好好学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与社会公德心有着相同之处,因此小学思品教学对学生公德心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1 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公德心
每一公民都应该具备社会公德心,这是个人私德的集中汇聚,如果每个社会公民都有非常高的公德心,整个社会将会前进很大一步,这对个人发展来说也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公德心的培养需要教师的教导,也需要在生活大环境中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教师要结合实际善于运用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在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公德心。
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思品第三单元《我和规则交朋友》为例,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来安排教学计划,同时结合生活实际,第一节为《规则在哪里》,教师首先提问学生你所了解的规则在哪里,这时学生就会积极踊跃的发言,如“交通规则”“班级规则”“学校规则”等。面对着众多答案,教师就要开始结合第二节内容《规则有什么用》,而后教师便开始询问学生,这些规则有什么用?如果我们不遵守会有什么后果呢?这时学生们又要开始思考,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容易引发交通事故,而不遵守班级规则课堂学习将无法进行,而若都不遵循学校规则则整个上学秩序都会将会收到影响,因此无论是何种规则,只要有益于社会发展的规则,我们都要遵循。同时教师在讲解时要告知学生,规则不仅仅是约束学生的,也是约束老师、约束所有人的,并不是因为谁身份地位高,就可以不遵守,否则规则也一样会失去作用,这是每个公民都必须做到的事情,以此来让学生们意识到规则并不因人而异,每个都要遵守。之后教师在进行第三节《我们给自己定规则》的学习,教师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为自己制定一个规则,每个学生制定好规则后,交给教师,教师进行查阅审看,如有不当之处,加以改正。
2 结合生活实际、突出时代特征
思品教学要紧扣生活实际,突出时代特征,而不是局限于条条框框中,因为社会发展进步,很多事物都在改变,包括社会公德。虽然社会公德中很多内容都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但是实现方式定会随着社会发展有所不同,而且还有可能会添加新的内容,因此教师必须结合生活实际,讲解时要始终具有时代气息,这样学生才容易产生共鸣,进而了解到遵循社会公德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生接收各类社会信息的渠道不断拓宽,这无疑起到了开阔视野和增长知识的作用,但由于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其间良莠混杂,少年儿童思想单纯,认识肤浅,缺乏敏锐的洞察力和辨别力,对各类信息往往不加取舍,可能对健康的信息持怀疑的态度,反过来却去追求一些不健康的思想,特别是受传统僵化的品德教育影响颇深的学生,由于不能辩证地认识客观世界,一旦将自己亲眼目睹到的社会“阴暗面”与从学校、老师那里所接受的教育联系起来,定会对其所接受的正面教育持怀疑态度甚至抵触情绪。这就要求德育教师不仅本身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正确理解去影响学生,并且要有对各类社会信息进行筛选和处理的能力。一方面将教材内容与改革开放的现实中生动的、具有典型意义和示范作用的好思想、好风格作为教育学生的素材有机集合起来,以有益于身心的信息去排斥不良思潮的侵蚀,并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指导学生的世界观。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白,社会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复杂体,充满了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斗争。关键是要分清主流。
3 扩大教育空间、提升教学趣味性
德育学科的育人方法丰富多彩,说服教育法、榜样感召法、比较对照法、情感陶冶法、自我教育法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这些方法如不加选择,不合理使用便会失去其本身所具有的教育效力。一味强制学生服从的教育,是难以激发学生感情,拨动学生心弦,产生满意的教育效果的。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也是如此,并不是一味的说教,这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教师要在教学形式等多方面加以改革,提升教学趣味性,真正的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逐渐形成社会公德心。
教育目标追求的核心是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生活是其个性和谐、全面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标志。在现代教育中,学生首先是作为生活着的活生生的个体而存在,只有处在丰富多彩的生活背景中,其优良的个性的潜能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现代心理学也认为“不愉快的事往往不经意识就为知觉所抵制。”而且“凡是被受试者认为不愉快的事,总不如被他们认为愉快的事记得牢。”而传统僵化式的品德教学仅凭一间教室、一张嘴巴和一本薄薄的教材是难以达到理想的寓教于乐的效果的。
为此,教师要有灵活使用并驾驭教材的能力,通过把教材中典型的事理进行延伸和扩充,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发展德育内容,达到寓教于乐。实践证明,拓展德育教学的空间,沟通课内外、校内外,使课堂、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采取多种形式的活动丰富德育内容,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良好品格的形成。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小学思品教学对学生公德心培养有着非常积极有利的作用,只是需要教师善于利用,不能只是简单的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应该依据教学内容结合社会公德内容进行讲解,这样既利于培养学生的公德心,也利于培养优秀人才。当然小学思品教学至关重要,学校要加以重视,培养高水准的教师,为培养有社会公德心的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高荣秋.新课改下怎样上好小学品德课[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
[2]莫宇威.浅谈“新课程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的专业成长”[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
[3]赵星宇.让情感之花在品德课堂上悄然绽放[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
[4]郅广武.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路径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5(S1).
[5]曾小俞.触摸生活的真实——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探析[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