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锐
【关键词】高中跨学科读写融合;层级进阶教学;读写工作坊;实践探索
跨学科读写融合为语文教学打开了广阔的视野,而“学习进阶”理念又为读写融合铺设了台阶,开辟了通道。在高中阶段以“进阶”为主线设计跨学科读写融合教学,并以读写工作坊为平台展开实践,是一项有益的探索。
一、基于读写工作坊形式的教学进阶设计依据
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还是普通高中阶段的学科课程标准,都多次强调“进阶学习”,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1]。学习进阶为读写融合提供了素养上升的阶梯,是设计读写整合教学的一条主线。
三层级阅读教学是对“进阶学习”的落实。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创设了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所需要经历的三个层级,即释义层、解码层和评鉴层。释义层指向读懂,关注学生“怎么读懂”“怎么读才能读得更好”;解码层指向读通,关注学生“怎么读才能读精、读深”;评鉴层指向读透,关注学生“怎么读透”“怎么读出‘我思”,引导学生审辩性、批判性阅读,进行意义重构。[2]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为阅读教学提供了可操作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阅读策略和方法,破解文本艺术密码,并将其自然迁移到写作之中,形成读写综合素养。
在跨学科读写融合教学中,读写工作坊是学生形成素养的重要平台。它一般有固定的教室,也可以把普通教室通过学科专业化改造,放置专业书籍和读写提示,设计墙报,展示学生作品,打造成一个创作自由、能激发学生读写热情的学习空间。读写工作坊活动由小课、自主读写、小组讨论和交流共享组成,具体形式包括阅读沙龙、读书会、创意读写社团等。读写工作坊活动有观点碰撞的头脑风暴,有复杂交往与合作,有知识讨论和创新,其实质是建立的一种学习共同体,也是一种合作式学习实验。学生运用所学,学会理解,协作学习,回归生活,面向社会,创造新知。基于读写工作坊形式的进阶教学,为当前高中跨学科读写融合提供了一种有效策略。
二、基于读写工作坊形式的教学进阶设计模型
教学进阶,“就是通过教的一方进阶式的教学设计和组织展开,让学的一方能够围绕某一主题或核心概念展开清晰的阶梯化的学习序列,使其在知识、能力、品格和素养等方面得以优化和升级”[3]。据此,我们从“读写主题、读写教学、读写素养”三个维度分别设计逐层进阶的跨学科读写融合的进阶模型。
1. 读写主题进阶
读写工作坊活动,首先由教师引入讨论主题。一个主题可以联结不同学科、不同文类、不同文体,甚至是不同媒介的内容相关的文本,具有高度的整合性,有利于进行跨学科读写融通教学。根据学科领域及主题性质,我们将读写主题划分为单学科基础主题、跨学科拓展主题、超学科多元主题三个层级。
单学科基础主题是关注特定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概念的主题,有助于学生广泛获取、深入理解和应用学科知识,形成学科思维和能力,建立扎实的学科认知基础。如历史、地理、政治等文科类学科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文献、分析文本、写作论述等方式,讨论并表达对学科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学术写作能力。但学科内的阅读与写作停留在学科本位主义的内循环,处于互相割裂、各自封闭的状态。我们提倡多学科融通,形成跨学科理解。
跨学科拓展主题是借助读写手段,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从多学科的思维角度探讨同一话题,探索不同学科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这类读写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有利于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深刻理解并进行知识和能力的深层建构。如通过历史典籍、历史人物贯通语文学科和历史学科读写教学,通过科普文章打通语文和物理、生物、化学等学科读写教学等。
超学科多元主题是面向社会生活中的重要议题,涉及的知识涵盖多个学科和领域,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通过任务驱动,活用读写能力去解决真实问题。例如,南京市宁海中学曾组织“南京化工企业搬迁问题”的模拟听证会活动,围绕南京大厂地区的化工企业是否应该搬迁这个问题,化学、地理、政治、生物、历史学科教师组织超学科的教学实践。学生调动多学科资源直面问题的解决,在读写工作坊的开放平台上发展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这三个层面的读写主题活动从学科内学习和发展,到社会生活情境中的问题解决,有效培养了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养。
2. 读写教学进阶
语言教学理论研究认为,阅读与写作有着共同的认知策略,是两个相似的、动态的、相互作用的过程,都包含原有的记忆结构,都对语篇结构进行分析,并且都包含理解和创生的行为。[4]据此,我们借鉴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设计了“读写教学进阶”的三层级模型。
第一层级是文本释义,指向基础性读写,这一层级重在引导学生学会获取文本信息、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文本主旨、体会文本情感,并能结合所学达到基础性写作目标。在单学科阅读、写作、讨论时准确使用学科语言,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更好地建构自身学科理解。[5]理解并掌握不同学科的语言特征和阅读策略,并能使用该学科的表述方式进行写作及交流,对学科学习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第二层级是符码处理,指向精细性读写。符码包括解码和编码,解码指向阅读,编码指向写作。解码即审美性阅读,通过揣摩、玩味、赏析文本中的技术和艺术,读懂隐含在文本中的作者的匠心营构、表达艺术和言语智慧。编码则指向专业性写作,通过学习任务促使学生调动积累的知识、技巧、经验,根据不同学科的学科思维和逻辑,匹配相应的学科表达和结构方式,对意义进行审美性和系统性建构。
第三层级是审辩读写,指向创造性读写。在这一层级,学生通过解析、批判和评价文本,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強调学生对文本的批判性思考和创新性重建。在读写工作坊的平台上,学生可以自由地采用互文比较阅读、群文参照阅读、探查研摩阅读、多角度转换阅读等方式,发现文本的深层价值意蕴。当下,信息往往以更加多元和复杂的方式呈现,学生需要处理的文本除了文字,还包括图像、表格、数据、音频、视频等。海量信息泥沙俱下,学生必须学会辨识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价值倾向等,在此基础上重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价值观念。读写工作坊具有民主、开放、关注沟通与协作的特点,其鼓励创新的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沟通协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个层级指向读写教学的目标,即夯实基础、抓住关键、走向高阶,由此实现读写素养的进阶发展。
3. 读写素养进阶
国际组织或经济体的核心素养框架体系,大都将语言素养列为一级指标。即语言素养被公认是一种跨学科、跨领域的共通素养,是其他多种素养养成的条件和基础。因此,跨学科读写的逻辑起点为:基于语言素养的阅读与写作是基本的学习技能,优先于其他领域的所有学习方式,学生的读写水平直接影响其学业成就以及整体发展。跨学科读写融合教学旨在帮助学生融入学科学习,通过阅读与写作提升读写素养、核心素养乃至综合素养,为实现个人整体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据此,我们设计了“读写素养进阶”的三层级模型。
第一层级是夯实基础能力。学生在丰富的读写训练过程中,实现了更为顺畅的信息输入、自我知识体系的建构和运用,提升了读写基础能力的同时,促进了学科内容的掌握、学习素养的沉淀。基础能力必须扎实牢靠,唯有根深方能叶茂。
第二层级是培养关键能力。阅读与写作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探索学科语言表达的特点,使学生在读写的循环互生中,掌握学科思维方式,体悟学科精神,形成较为深入的学科理解,养成关键能力和素养。关键能力与学科素养、核心价值之间又紧密相连,形成具备内在逻辑联系的整体网络,这一环节至为重要。
第三层级是迁移创新能力。有着不同学习经历和教育背景的学生,在差异性阅读和个性化写作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知识理解、建构了不同的认知体系,具备了基础能力和关键能力后,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的创新迁移;在探索知识的历史和当下价值的同时,关注其现实运用场景和未来意义,用读写的方式探讨知识、实践、创新之间的互动与交融,对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综合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应遵循学科思维方式与学科知识内容逻辑,同时依据学生认知特点与心理发展规律及需求,形成难易有序、深浅适度、层次分明、有机关联的学习序列,引导学生结构化学习、深度学习和关联学习,才能有效形成良好的学科素养。[6]黄伟教授建议应通过教师进阶式的教学设计和组织,让学生能够围绕某一主题或核心概念展开清晰的阶梯化的学习,使其在知识、能力、品格和素养等方面得以优化升级。[7]读写素养的层级进阶教学就是以阅读和写作教学为核心,构建由浅入深、由粗到精、由学到用的循序渐进的序列,让学生的读写素养从基础层到关键层再到迁移创新层发展。
工作坊是一种学习共同体,也是一种合作式学习实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同行评议、教师反馈、自我反思和调节。跨学科读写工坊让学生亲身经历读写知识的建构和迁移应用的过程,既是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又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实践路径,在实现学生素养进阶方面有独特价值。
三、基于读写工作坊形式的跨媒介读写融通
1. 规划阶段
统编高中教材必修下册的“古诗词诵读”单元有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一词,因其属于自读内容,适合用读写工作坊的形式进行学科内读写融通教学。在“读写主题”方面,属于“单学科基础主题”层级,我们对照读写教学、读写素养的层级分类,进行序列化贯通式进阶教学设计。
2. 教学阶段
这是跨学科读写工作坊的核心阶段,包括小课、自主阅读、写作、过程指导及同伴讨论,以及学生展示分享等环节。教师首先引入生活情境:
南京老山森林公园里有一座南宋爱国词人张孝祥的墓,于1982 年在南京博物院组织的野外考古探访中被发现。沿文保碑附近台阶拾级而上,可见路旁有三块石碑,其一为张孝祥生平介绍,另外两块石碑选录有张孝祥生平词作六首。三十年的风雨侵蚀,石碑破损严重,南京市文旅局希望为每一首词设计一个碑亭,正在征集设计方案。
本次读写工作坊活动主题是:张孝祥的生平及作品研讨。教师将南京市文旅局的方案要求作为“学习贴士”贴在读写工作坊教室的墙上,内容为:
(1)运用丰富多样的方式,对词作进行准确、专业的介绍;(2)彰显词作的美学品格和文化格调;(3)对作者在词作中表达的情感和人格特质有深刻理解,并进行推介,把张孝祥其人其词带进游客的内心深处。
这项活动对应读写教学进阶的三个层级,即基础性读写、精细性读写和创造性读写。学生自行查阅各种文献资料,包括期刊研究論文、书籍、影视作品、网上的一些资料,用墙报、思维导图等形式把自己的阅读思考或者设计展示在读写工作坊的墙面上,学生之间观摩探讨,教师及时指导,共同完成读写学习。
3. 反馈和评估阶段
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设计自我评估方案,在学习中实时调整学习情况,最后完成作品并进行展示,开展表现性评价。自我评估方案包括个性化的读写手册、资料袋、阅读计划、阅读记录表、写作计划、写作修改记录、交流记录表和自我评价表等工具,帮助学生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写作技巧。
学生研究诵读技巧,撰写诵读脚本,录制音频,传达声韵之美;查找相关资料,为词作设计版画和浮雕,并撰写设计文案,传达词作的境界之美;设计留言板,放置二维码,在互联网上制作张孝祥专题读写区,并设置评论板块,给游客提供交流表达的互动空间。通过一系列活动,实现从基础能力到关键能力再到迁移创新的素养进阶。在信息时代,数字化媒介平台日益丰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中有“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要求学生能运用文字、声音、图画等多种媒介手段展开信息阅读和表达,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这次活动中,综合运用群体读写、合作读写、多媒介阅读与交流等读写形式,收获了创造的快乐。
须要注意的是,高中跨学科读写融合的进阶设计模型并非适用所有情境,教师应结合学情,灵活设计教学过程,更好地达到综合育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