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价值观

2023-10-13 07:10:42杨振闻
文化软实力 2023年3期
关键词:人民至上中国式现代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 要]中国式现代化既遵循了现代化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蕴含了人民至上和胸怀天下的价值追求,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价值观。中国式现代化在价值导向上坚持人民至上,在国家、社会、公民个人三个维度分别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同时,中国式现代化还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具有胸怀天下的宽广价值视野,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力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从价值论的视域来看,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回答了“中国现代化的价值追求、中国价值目标如何实现”的“中国之问”,而且鲜明回答了“全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是什么”的“世界之问”,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观体系。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正带领全体中国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世界现代化发展之路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人类共同价值;人民至上;胸怀天下

[作者简介]杨振闻:湖南省委党校哲学部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哲学。

习近平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N].人民日报,2023-02-08(1).)中国式现代化既遵循了现代化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蕴含了人民至上和胸怀天下的价值追求,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观体系。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必须完整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所内蕴的价值观,更好发挥其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历史进程中的价值引领和价值凝聚作用;更好发挥其对世界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的借鉴作用,

为世界现代化发展提供中国价值智慧和中国价值方案,推动世界各国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 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价值导向:人民至上

马克思主义认为,西方现代化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资本主义的异化导致了人的价值的贬值,出现了“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1. )的悖论。早期资本主义社会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等核心价值观,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提出的口号,它虽然确实代表了人民对等级秩序和封建王权的厌恶、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实质上,仍是为服务资产阶级逐利需要而在价值观念上所作的鼓与呼,是在为以资产阶级为代表的“少数人谋利益”。在当代资本主义社會,法国大革命时期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核心价值观,早已换装为“自由民主人权”的所谓“普世价值”,但其服务于资本增值的本性没有变,“资本至上”价值导向的本质没有变。

与西方现代化资本至上的价值观根本不同,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导向是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这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中国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创造主体,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依靠中国人民来推进

西方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西方哲学开始注重研究人的主体性问题。与资产阶级学者习惯以空洞的语句来抽象地议论人的主体性不同,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7. ),强调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具体的现实条件出发,注重激发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主体作用,强调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真正主体。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马克思最重视的是群众的历史主动性。”(列宁.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09. )

建党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正是从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性思想出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奋斗目标。从现代化视域来看,党百余年的奋斗史,就是一部党充分发挥人民主体创造作用、领导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历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相信群众、依靠群众,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而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就是中国共产党引导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胜利。在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根本政治前提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特别注重引导和发挥好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创造者的主体作用。比如,对于农民自己立起来的菩萨,毛泽东强调:“菩萨是农民立起来的,到了一定时期农民会用他们自己的双手丢开这些菩萨,无须旁人过早地代庖丢菩萨。共产党对于这些东西的宣传政策应当是:‘引而不发,跃如也。’”(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3. )又比如,在根据地开展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中,毛泽东强调:“减租是农民的群众斗争,党的指示和政府的法令是领导和帮助这个群众斗争,而不是给群众以恩赐。凡不发动群众积极性的恩赐减租,是不正确的,其结果是不巩固的。”(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10. )在《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总结说:“自由是人民争来的,不是什么人恩赐的。”(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70. )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立即着手带领人民推进现代化建设事业。周恩来在新中国第一份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明确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这一目标一经提出,迅速成为凝聚各族人民发挥主体创造性、积极投入现代化建设的旗帜。翻身当家做主人的各族人民,正是在这面奋斗旗帜的引领下,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建设热情。“青春燃烧的岁月”,就是对这一时期中国人表现出来的现代化建设主体创造性的一种生动概括。工业战线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石油工人所展现的大庆精神、农业战线临县人民修建“人工天河”红旗渠所展现的红旗渠精神,就是这一时期人民主体创造性的生动体现。

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强调要“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到实现四个现代化上来”(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0. )。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关于现代化的“三步走”发展战略——“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14. ),清晰定位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现代化奋斗目标。现代化事业是人民自己的事业。确立符合实际的现代化“三步走”的奋斗目标,目的是更好地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创造性。在中国式现代化目标推进过程中,中国人民彰显了强大的主体创造性。比如,农村的改革,实行“包田到户”“包产到户”,就是安徽、四川等地农民大胆探索的结果。随着现代化目标的稳步推进,温饱解决了,小康实现了,人民群众也从越来越好的生活中实际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增强了干事创业的主体能动性,更加自觉地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要求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要完成这样的历史伟业,必须紧紧依靠中国人民,切实发挥人民的历史创造性作用。习近平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6-17. )要发挥好人民群众在中国式现代化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发展好全过程人民民主,激发人民群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的创造活力,形成共同推进历史伟业的强大力量。习近平指出:“人民民主是社會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30. )

(二)中国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享受主体,增进人民福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作为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掌舵人,习近平指出:“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54.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19.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现代化发展的成果要由全体中国人民共享,这与西方现代化资本逻辑下的两极分化、人的异化现象,形成鲜明对比。

应该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共享发展,符合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0. )重要论述的要求,符合毛泽东关于“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9. )重要论述的要求,符合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重要论述的要求,但并不是要回到以往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老路上去,而是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税收调节等手段,通过实施协调发展战略,扎实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三)中国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主体,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是实现中国人的全面发展

西方现代化虽然使人摆脱了前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的“人的依赖”,但这并不意味着人自身获得了彻底的解放和真正的独立,而是正如马克思所言,这种“独立一般只不过是错觉”(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8. )。西方现代化遵循的是资本逻辑,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个人主义在西方盛行,因而这种现代化是一种物质单向度的现代化。西方现代化在使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前所未有提升的同时,人的价值和人的尊严却日益贬值,“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03. )。

与西方现代化不同,“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19.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谈到广东二十年赶上亚洲“四小龙”时,特别强调,“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他们,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8. )。现代化,归根结底是人的现代化。而人的需求,既有物质上的向往,更有精神上的追求。毛泽东在1956年就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3卷[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35.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特别指出:“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19. )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这就决定了我们既要在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实现人民物质上富裕的同时,又要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 中国式现代化的三维价值追求

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属性表现在价值维度,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战略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个“基本方略”之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灵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精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和“根基”(社会主义荣辱观)四方面的内容。

党的十八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提炼概括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23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主要回答了三个相互关联的重大问题,即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国家、社会、公民三个维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的正是中国式现代化在这三个维度的价值追求。

(一)中国式现代化国家维度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240.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国家维度“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目标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确定为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奋斗目标,实际上对应的就是中国式现代化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价值目标。

这样一种价值目标,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比如,“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就充分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不会走西方现代化“国强必霸”的老路,而会走一种具有中国智慧、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倡导构建一个命运与共的和谐世界。又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核心价值观,既指人与人的关系和谐,也指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因而中国式现代化走的是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不同于西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强调在现代化过程中要“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

(二)中国式现代化社会维度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都是现代性的基本价值。不过,要特别注意的是,从价值内核来讲,“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全都是内含“社会主义”这一定语的。换言之,中国式现代化在社会维度的价值要求,是社会主义的自由、社会主义的平等、社会主义的公正、社会主义的法治。

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价值观的前面,加上“社会主义”这一定语,是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在资本主义社会,“自由”主要是贸易的自由、资本增值的自由、资本家剥削的自由,而在社会主义社会,“自由”的最高境界则是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西方现代性所倡导的“平等”,本质是奠基于私有制基础之上的平等,因而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平等。与之不同,中国式现代化所追求的“平等”,则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的,因而是一种形式平等和实质平等相统一的真实平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私有制和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社会的“公正”是无法真正实现的。即使资本主义发展到今天,工人阶级被剥削、被压迫的实质还是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主张推翻资本主义,从社会层面来讲,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剥削和压迫,是一个不公平、不正义的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首要价值和显著特征,是共产党动员群众进行社会革命的一面精神旗帜,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标识。从古至今,公平正义都是人类社会的普遍价值追求,也是历次社会革命中最有感召力的动员口号。但只有到了社会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法治”是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但只有社会主义法治,才真正成为一种为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提供法律保护的治国理政方式。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33. )。

(三)中国式现代化公民维度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从本质上讲,现代化归根结底是人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历史发展是一个社会进步和人的發展同频共振的过程。在这一社会历史发展进步的过程中,现代化所彰显的既是不同国家文明的跃升进程,也是人自身文明素质的跃升过程。习近平强调:“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3. )这就为现代化建设中人的文明素质的提升,提供了正确价值指引。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维度的核心价值观,彰显的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公民个人维度的价值准则。爱国体现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对其成员的基本道德要求。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爱国的名言和爱国的故事。比如,《战国策·西周》中就有“周君岂能无爱国哉”的表述。又如,苏武牧羊、郑成功收复台湾等,体现的也是一种爱国主义精神。在当代中国,爱国首先体现的是爱社会主义中国;爱国主义要具体体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国梦的奋斗实践中,要体现在促进祖国完全统一的事业中。

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在封建社会,统治阶级把人群分为“士、农、工、商”,人的职业由此被赋予高低贵贱之分。在当代中国,个人能力有大小,但职业没有贵贱之分。敬业是社会生存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人类现代化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价值观。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爱岗敬业、甘于奉献。

诚信作为一种价值规范,是人之为人的最基本品德,也是一切道德的基石和根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是治国之基,也是为人之本。在当代中国,诚信作为公民必须遵循的核心价值观,已经写入《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调每一个公民都要“明礼诚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则进一步把诚信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保证条件。这表明,诚信不仅是公民个人必须遵循的价值准则,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因而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弘扬的核心价值观。

友善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道德规范,是实现和谐合作的重要基础。待人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俗语,體现的就是一种友善核心价值观。新时代友善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与人的平等相待、友好相处、团结奋斗,以实现社会和谐、共同发展为价值依归。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57. )。而要做到“团结奋斗”,就必须大力弘扬友善核心价值观。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

总而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在上述三个维度的价值追求,为全国人民确立了携手努力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共识,为新时代新征程

完成党的中心任务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和价值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是指引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纲领性文献,在报告的第八部分明确提出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36. )。这实际上是要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18 )凝聚强大精神力量,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价值基础。

三 中国式现代化的宽广价值视野:胸怀天下

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则是中国式现代化孜孜以求的价值目标。但如果只是这样来定位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目标则并不全面,因为这显然窄化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视野。实际上,“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19. ),因而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视野是十分宽广的,始终坚持胸怀天下,既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也要为世界人民谋大同;既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也充分表明,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价值视野上超越了资本主义现代化创造的西方文明。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应对世界之变的价值选择

与西方现代化运动伴随的侵略掠夺和殖民扩张的血腥历史不同,与当今西方社会一些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谋求霸权、奉行零和博弈的狭隘思维不同,中国式现代化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正确的价值选择和正确的价值行动,有力驳斥了关于中国式现代化会构成“中国威胁”的错误论调。

早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就洞见了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他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提出了“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41. )的论断。在之后他们共同撰写的《共产党宣言》中,则进一步揭示了世界历史(即全球化)到来的深层次原因,即在资本逐利本性的驱动下,资产阶级开拓了世界市场,导致各国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生产力的提高、交通的方便、低廉的价格,“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5. )。马克思恩格斯上述著作中提出的“世界历史”“世界市场”等范畴,揭示的是工业革命拉开现代化序幕以来,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化时代。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年代,全球化还只是一种初现端倪的现象,但“在当今世界,全球化早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地球村’已成为每一个人日常生活的真实体验”(杨振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论意蕴[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21(1):9. )。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转折、大转型、大变革的时期,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性问题

日益凸显,各国人民的命运紧密相依,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这就迫切需要各国人民摒弃前嫌,携起手来,共同努力,真正破解当今世界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和治理赤字”(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49. )。但西方某些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却与携手解决全球性问题的时代呼声背道而驰,逆时代潮流而动,奉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实施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

世界怎么了?中国怎么办?中国式现代化给出的答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此,中国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等重要倡议,提出了共同构建“五个坚持”“五个建设”美好世界的远景价值目标。

(二)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应对全球挑战的价值准则

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选择,必须要有应对全球挑战的正确价值准则。“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就是中国式现代化胸怀天下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高度。

如前所述,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命运休戚与共、相互依存,迫切需要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为此,必须大力弘扬全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理念。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明确提出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522. )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他在发出这一呼吁的时候,引用了中国古典文献《礼记·礼运》中的名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表明,全人类共同价值,就是天下之大道,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理想。

中国式现代化主张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与西方现代化所宣扬的“普世价值”是根本不同的。所谓“普世价值”并不“普世”。比如,“普世价值”论所讲的“民主”,其实是有特定内涵的,即要求实行普选、三权分立、政党轮替,实质上就是要把西方政治制度,作为衡量各国是否符合其“民主”的价值标尺。因此,西方国家大力推销所谓“普世价值”,其目的就是维护西方意识形态霸权。

从马克思主义价值论来看,价值是具体的、历史的,在阶级社会还具有阶级性。因而在事实上,世界上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契合一切时代、适合一切国家的所谓“普世价值”。但另一方面,共同生活在地球村的人类,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中,还是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在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解决全球性挑战提供了正确价值引领。

中国式现代化始终遵循“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就“和平”“发展”这一共同价值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促进世界發展的现代化。“协和万邦”“和而不同”是中国传统和合哲学的智慧,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爱好和平的伟大民族。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奉行的就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且在国际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当今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日益增多的国际社会,中国政府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就在2023年,中东国家沙特、伊朗在北京握手言和,叙利亚在历时12年后重返阿盟,中东和平力量明显增长。这些可喜的变化,都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和平事业所发挥的作用密切相关。“和平”不会自动生成,需要以“发展”为基础。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不仅造福于中国人民,也为世界发展做出了中国贡献,中国在发展中日益扩大的市场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中国还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对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援助。特别是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始终坚持合作共赢的价值理念,为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做出了令人钦佩的贡献。比如,中老铁路的开通,为老挝的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使人员往来和商业贸易变得快速便捷。

就“公平”“正义”共同价值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始终是公平正义价值的忠实捍卫者。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特别是在抗日战争阶段,中国共产党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使正义得到伸张。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积极促进国际公平正义事业的发展。比如,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一种彰显公平正义价值、赢得世界民心的国际交往准则。进入新时代,中国综合国力进一步提升,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国际力量对比格局加速重塑,而中国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变量。新时代中国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就“民主”“自由”共同价值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始终是民主自由价值的积极倡导者和忠实践行者。首先,就民主而言,应该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所主张的民主,不是西方现代化的虚假民主。邓小平早就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实行的民主不是搬用西方的民主。”(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11. )他还阐述了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辩证关系,深刻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8.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要求着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还应该指出的是,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强调保障中国人民的民主权利,而且积极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主张世界各国大力发扬民主精神,各国不论贫富、强弱、大小,在国际关系中都有权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且要尊重各国从本国实际出发作出的道路选择。其次,就自由而言,中国式现代化的最高境界,是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是西方现代化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虚假自由。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当今世界,中国主张各国都有选择适合自己现代化发展道路的自由,强调尊重国际公认的国际准则,反对冷战思维,反对长臂管辖和贸易保护主义,反对零和博弈,主张合作共赢。

党的二十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明确把“在国际事务中,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写入其中,这充分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宽广价值视野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国际担当精神,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世界提供了先进的价值指引,站在了人类道义的制高点上。

结语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独特价值观。与西方现代化“资本至上”价值导向下人的异化严重、价值迷失不同,中国式现代化在价值导向上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人们树立了价值观自信,在国家、社会、公民个人三个维度分别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与西方现代化价值观奉行国强必霸的逻辑、主张零和博弈、走侵略扩张掠夺的现代化道路不同,中国式现代化还以胸怀天下的宽广价值视野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力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多边主义,坚持合作共赢,推动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在价值追求上的国际担当和天下情怀。中国式现代化不是世界的威胁,而是造福人类的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从价值论的视域来看,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回答了“中国现代化的价值追求、中国价值目标如何实现”的“中国之问”,而且鲜明回答了“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什么”的“世界之问”,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观体系。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正带领全体中国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世界现代化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有力的价值支撑。

Values Contained in Chinese Modernization

YANG Zhenwen

Abstract: Chinese modernization follows the universal rules of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as well as contains the value pursuit of people and world, which is the unity of regularity and purposiveness. To enhanc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with Chinese modernization, we must hold the values that Chinese modernization contains. From the value orientation, it insists to put people at the first and pursue the core values in dimensions of nation, society and individual. Meanwhile, Chinese modernization is a peaceful modernization path with wide value vision of the world and advocates the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of mankind to uphold the values for mankind like peace, development, fairness, justice, democracy and freedo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xiology, Chinese modernization answers not only the Chinese question of the value pursuit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and how to achieve it, but also the global question of what is the common value pursuit of all human being, forming the value system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On the new journey in new era, CPC is leading all the people to create a new form of human civilization with Chinese modernization, providing Chinese solutions and wisdom for global modernization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Chinese modernization;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common values for all human being; awareness of people; awareness of world

About the author: YANG Zhenwen, professor and master supervisor of philosophy department, Party School of the CPC Hunan Provincial Committee, specialist in philosophy of value.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中国人优雅生存问题研究”(18BZX008)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人民至上中国式现代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人民论坛(2021年24期)2021-09-15 18:28:21
“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
理论·历史·实践: 三维探析中国式现代化
“人民至上”的真实含义与内在要求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7:13:51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56:25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40:02
读懂穆青 弘扬穆青精神
新闻爱好者(2014年9期)2014-10-08 01:37:10
邓小平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贡献
党建(2014年9期)2014-09-24 21: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