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导任务与策略分析

2023-10-12 01:58:59陈传勇
高考·中 2023年7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策略

陈传勇

摘 要:整本书阅读是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程教学工作中新的研究热点,同时也是构建新的学习任务群的关键内容。从教学过程来看,整本书阅读对教学环节的系统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整本书阅读内容及学生特点,制订明确的阅读教学目标,以教学目标为中心有针对性地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得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性地实现阅读能力及阅读成效的优化。文章分析了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现状,研究了其教学任务,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期对各位同仁有所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导任务;策略

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内容,其教学有效性,直接影响学生语文写作水平及综合素养的高低。而整本书阅读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种更系统的教学形式,是一种以内容深刻、信息丰富的书籍为学习目标和阅读对象的一种新型阅读方法。研究实践表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整本书阅读,可使得学生借助阅读整本书的形式,开阔视野,获得阅读整本书的技巧和经验,构建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有助于学生鉴赏能力、阅读能力的提升,可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及传统文化有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最终推动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及人生观。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整本书阅读,是教师应该思考的核心

问题。

一、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

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受到传统章节性、节选类阅读教学理念影响,整本书阅读这一全新的阅读教学活动成效较低,难以达到教学目标。具体来讲,当前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尚且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课时安排不合理。当前,虽然很多高中语文教师都积极探索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但因为语文学科内容繁多、教学任务重,加之课时有限,这就使得安排作为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课时太少,所以难以取得理想教学效果。2.在考试评价中占据分量小。语文日常练习及高考中仍旧以知识学习作为重点评价对象,淡化了对整本书阅读水平的评价,这就使得学生依旧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对待整本书阅读活动,对经典作品缺乏阅读兴趣和动力。另一方面,当前电子产品应用普遍,纸质阅读逐渐被冷落,这就使得学生的阅读更加随意,阅读活动具有明显的低质化、碎片化倾向,经典作品也因此成为冷门。3.缺乏合理的阅读计划[1]。当前,很多高中生习惯了快节奏的“快餐文化”,对于整本书阅读尚没有制订科学的阅读计划,没有在时间上进行合理规划,主要依靠兴趣和意愿来决定是否参与整本书阅读,这就极易出现半途而废的情况,不利于整本书阅读目标的达成。4.学生尚未掌握有效的整本书阅读方法。很多高中生在阅读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大致浏览的方法,只能从表层及字面理解作品的思想和情感,这不利于获得深刻的感受,也难以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因为没有揣摩名言警句、优美词句的意境,最终难以提高自己的阅读及写作能力。

二、高中語文整本书阅读指导任务与策略

针对上文所述当前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结合自身多年一线教学经验,就提高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效性的指导任务和策略,提出一些建议。

(一)解读文本阅读特点,制订整本书阅读教学任务

在组织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根据新课改标准要求,精心选择阅读对象,根据阅读作品的特点及学生的阅读水平,制订适合的阅读教学任务,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整本书阅读课程活动高效、有序进行。在实际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

1.精心选择阅读作品

教师可从世界名著中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经典作品,高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整本书阅读能力。例如:小说(涵盖短篇小说集、中篇小说、长篇小说等)、诗词集、散文集等,还可挑选富含哲学理论或文化气息的作品供学生阅读。在挑选阅读文本的时候,高中语文教师应从学生视角挑选可激起学生阅读兴趣的作品。这就需要教师将阅读文本中的某个章节或片段与学生的兴趣之间建立联系,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可获得全新的阅读体验,逐渐调整自己的阅读观,充分调动自己的理性思维,对阅读内容进行分析,逐步感受到阅读魅力,最终可高质量完成整本书阅读目标[2]。比如:《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属于鸿篇巨著,整本书包含很多章节,一些学生难以从大量章节中找出阅读切入点,就会对整本书阅读产生一定抵触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指导学生把原著分成多个类目,分次进行阅读。具体来讲,教师可指导学生将整本书分为木石前盟、香菱学诗、探春理家等主题,引导学生给作品角色分类。拿贾宝玉来讲,其有“怡红公子”的称号,学生对这一点都比较熟悉也十分钟爱,教师就可将这一点作为引导学生对《红楼梦》进行整本书阅读的切入点。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都能对《宝黛看西厢记》《宝玉摔玉》《宝玉挨打》等与贾宝玉有关的章节十分感兴趣,都能快速融入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中。

2.合理规划阅读进程

语文教师对学生在高中教育阶段中各个时期适合读哪一种题材的作品,以及怎么进行阅读,都应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教师还应综合各种因素,安排好各个时段中学生应具体阅读什么作品,确定安排多少节阅读课程,每一节阅读课的具体教学内容是什么。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设计出真正适合学生阅读需求的整本书阅读指导任务,才能推动阅读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地进行,最终推动学生阅读能力的快速提升。比如:《雷雨》这部话剧,作者的创作目的是揭露封建社会深层的时代及社会问题,由于篇幅比较长,对整本书阅读教学来讲,要想让学生对所有细节都有深度的体会,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这与语文课程的课时安排有很大冲突。针对这一情况,高中语文教师就可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挑选一些能突出主题思想与中心主旨的章节引导学生重点阅读。具体来讲,教师可将作品中的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及三十年恩怨作为学生整本书阅读的主线,将能突出资本家周朴园伪善本性、能彰显繁漪被冷落逼疯及被爱情伤得伤痕累累的章节作为细读的内容进行细读,让学生对封建家庭顽固腐朽的状况有入木三分的认知。而与中心主旨及作者写作意图关联性不强的内容,可适当减少阅读时间,安排为略读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为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创造条件。

3.恰当设计阅读任务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差异性,遵循学生的阅读学习规律,设计多层次的阅读教学任务,从易到难,逐步推进。这就需要高中语文教师在设计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始终秉承由简到繁的推进过程,切忌一蹴而就。因此,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阅读综合能力,给学生提供相符合的阅读作品。具体来讲,对于理解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为他们推荐世界名著进行整本书阅读;对于理解能力弱的学生,教师可为他们推荐一些现代短篇小说集、诗集等进行整本书阅读[3]。只有这样,才能制订多层次的阅读任务,满足各种个性特点的学生进行阅读,有助于整本书阅读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的时候,教师就可根据学生语文基础及阅读能力方面的差异性,将《阿Q正传》作为基础扎实学生的整本书阅读书目,而将《大堰河——我的保姆》等艾青的诗集作为基础薄弱学生的整本书阅读书目。教学实践表明,各种特点学生只有在完成适合自己水平及能力的整本书阅读任务的时候,才能避免出现“吃不饱”和“消化不良”情况,使得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取得更大进步。

(二)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程序

纵观多种多样的阅读方式,最有效的方法是书籍、学生、教师三方的多边共读。在三方共读对话过程中,语文教师应重点做好导读工作,还应和学生一起对作品进行研读。曾经有哲学大师这样说过:“请不要走在我的前面,因为我不喜欢去跟随;请不要走在我的后面,因为我不爱充领导;我只想邀请你与我同行。”基于此,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设计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程序:导读—推进—拓展。尽可能地使阅读指导方法更符合高中生的精神成长和阅读需求。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恰当设计如下三个步骤:

1.利用精彩导读,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

阅读热情是一种求知若渴的心理表现,是借助创设情境、制造悬念等方式,激发学生探究、体验的欲望。制造阅读期待,可点燃学生参与整本书阅读的热情,可确保学生始终以积极的状态投入阅读教学活动中[4]。比如:在引导学生阅读《乡土中国》这一本书的时候,由于该作品是作家费孝通于20世纪40年代创作而成,是一部经典的基层社会巨作,其内容是作者依据“乡村社会学”课程撰写的,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对于大多数高中生来讲,阅读《乡土中国》具有较大难度。基于此,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提前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朗读者》《读书》等作品的音频资料,帮助学生获取相关辅助阅读资料,激起学生参与《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活动的兴趣。导读的形式有很多种,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可根据阅读兴趣爱好等综合情况,从书中摘选一个经典的场景、介绍作业、列举几个鲜活形象,或者展示书中音乐、故事、插图等,尽可能提高学生关注新书的热情,推动学生阅读期待的形成,再加上教师的适时引导,就可创造良好的教学契机。

2.合理推进教学环节,确保良好教学效果

这里所说的推进,指的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环节的具体形式。通常情况下,高中语文教师在组织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时,可采用以下几种教学形式:(1)组织阅读指导课。在指导课活动中,教师可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提升自身的想象力、表达能力,形成一定的鉴赏力,同时点燃他们阅读整本书的热情。这就需要高中语文教师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力量,群策群力地研究阅读方法,同时制订科学的阅读效果检测制度。(2)组织阅读交流会。读书交流活动是一种小组学习方式,可使得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开阔视野,还可深化学生的阅读深度。因此,教师应充分重视阅读交流课,让学生对阅读作品分章节进行讨论,推动学生在思维碰撞中获得新知。另一方面,教师还可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整本书的每一个小主题进行讨论。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讨论,应带有较强的指向性,需要教师积极引导,提出一些经典话题,使得学生都能带着话题对话、阅读。比如:在学生阅读完《乡土中国》这本书之后,教师就可根据学生写的读后感,组织一场主题为“报效祖国”的研讨会,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认识,交流思想。(3)阅读欣赏课。一般作为高中整本书阅读的作品,都是经典之作,因此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对书中优秀章节、片段进行鉴赏,推动学生鉴赏水平的提高。通过一系列鉴赏活动,高中生都能逐渐铭记、丰富角色形象,体味出书中蕴含的厚重情感。另一方面,教师还可鼓励学生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作品角色写一篇表扬信,体现他们对作品内涵的深刻理解,有助于学生阅读品质的提高。教学研究表明,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可确保课堂活动高质量推进,还可让学生深化理解、解决困惑、分享经验、感受快乐,最终将阅读教学推向深入。

3.适当拓展延伸,扩大学生知识层面

学生阅读完一部作品,不代表阅读活动的完结。与之相反,在完成推进环节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因为交流心得、碰撞观点而汲取来的阅读新感受正点燃新一轮阅读热情。此时,教师应把握时机,全面整合资源,开展延伸拓展,趁机把阅读教学引向更开阔的天地,助推学生获得更深刻的阅读感受,写一篇读后感与同学进行交流。另一方面,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将整本阅读作品以舞台剧的形式展示出来。比如:学生在对《红楼梦》做整本阅读之后,教师就可鼓励学生对《林黛玉进贾府》一段进行演绎,让学生可设身处地感知与理解角色情感。同时,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延伸写作,以作品中角色身份给朋友写信,向朋友倾诉心声。总而言之,只要教师安排合理,延伸活动都可让学生对作品内涵、人物及情節有更加深切、全面的感受。

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犹如在学生的成长中播下了一颗颗神奇的种子,这颗种子是思想的种子、审美的种子、语言的种子、文化的种子……每一颗种子都蕴含文化、自带信仰,可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还可推动学生树立科学的三观。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应根据学生特点恰当选择阅读书目,借助恰当的方法引导和激励学生,使得学生都能在愉悦的阅读过程中收获知识、情感、能力、素养,最终真正打造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王春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22.

[2]陈勇.基于以写促读视角的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探赜[J].成才之路,2022(20):121-124.

[3]邓竞一.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22.

[4]王一迪.专题学习模式下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22.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策略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24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数学大世界(2018年1期)2018-04-12 05:39:14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1:00
Passage Four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
语文知识(2014年8期)2014-02-28 2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