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论证探究式教学模式的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研究

2023-10-12 01:58:59林靖哲
高考·中 2023年7期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林靖哲

摘 要:论证探究式教学模式(以下简称ADI教学模式)是将论证与探究活动相融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在该模式的引导下,逐步完成自主设计方案、获取数据、论证推理、形成报告等步骤,在此过程中深入理解科学知识,提升科学论证能力。将ADI教学模式引入高中生物学实验课堂,有利于深化学生对高中生物学抽象知识点的论证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推理论证等科学思维方法,提升其科学探究能力,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论证探究式教学模式;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生物学科应高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践经历,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参与的过程,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加深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提升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ADI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理论和认知学习主义理论为基础发展而来,它将科学探究活动与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论证和探究,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灌输式教学模式[1]。ADI模型在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将引领课堂从“内容—过程”逐步朝“证据—解释”的方向发展[2]。

基于此,本文把ADI教学模式引入实验课堂,对如何在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应用ADI教学进行探索,通过开展ADI活动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培养学生的科学论证和探究能力提供新思路。

一、ADI教学模式概述

(一)ADI教学模式的内涵

ADI教学模式是一种将论证融于科学探究中的新型教学模式[3]。它将论证和探究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其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等过程,逐步掌握科学论证的方法,加深对科学内容的理解,逐渐形成科学探究的系统思维,提升论证推理和表达能力[4]。

(二)ADI教学模式的步骤

2008年,为促进学生理解科学概念,发展其论证推理能力,Sampson(桑普森)等人通过对多个论证教学框架的归纳,首次提出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7个阶段的ADI教学模式[5]。2012年,Grooms(格鲁姆斯)团队在其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和完善,提出新版ADI教学模式,包括以下8个阶段:

阶段1:明确任务和问题,开展“工具对话”

教师通过生物学现象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回忆相关旧知,导入将要开展的实验活动。学生根据情境提出研究问题,明确学习任务。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材料和仪器的使用方法,以期学生能够自主地设计、实施方案。

阶段2:设计方案与收集数据

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设计实验方案获取相关数据。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一是需要获得哪些数据,即明确因变量及所收集的数据类型;二是如何获取这些数据,即明确自变量及其控制方法;三是怎样分析处理数据,如数据如何呈现。

阶段3:分析数据,尝试初步论证

以小组为单位,基于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推理。分析数据时首先要清楚数据的类型,包括观察的现象及测量的数据。在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构建论证,包括主张、证据和推理过程。

阶段4:论证会议

小组发言人公开展示数据及获取方法,基于证据进行论证推理,其他小组成员可质疑,指出汇报小组所陈述的证据或论证中的不足之处。

阶段5:反思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论证会议中提出的问题,指导学生及时修正获取证据的方案或论证推理的过程,缩小组间差距,实现教学目标。

阶段6:书写研究报告

学生自主完成研究报告,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收集数据的方案,及论证推理过程。

阶段7:双盲评议

教师组织小组间对研究报告进行双盲评议,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评议标准进行评估,提供修改建议。

阶段8:修订提交报告

学生结合评议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将报告修缮后,呈交给教师。

此外,有研究者提出,教师不必机械复制ADI教学模式的步骤,应在考虑学情的基础上灵活实施。ADI教学模式的精髓在于以问题为核心,基于探究活动获取证据,基于证据进行推理论证,在小组互评中通过表达促进对学科的深入理解[6]。

二、ADI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意义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ADI教学模式通过关注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框架,学生主动探究科学问题,掌握新知。因此,将该模式应用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可以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发现学习理论提供案例支撑。

本研究的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二是为一线教师使用ADI教学模式提供参考依据和案例。ADI模式注重引领学生进行“论证”和“探究”,将其应用于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在掌握实验原理、方法及过程的基础上,训练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逐步形成科学论证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此外,ADI教学模式将课堂划分为8个步骤,逐步引导学生走上实验探究之路,体验论证过程,提高实验课堂的效率。因此,ADI模型不仅可用于培养学生的论证思维,还为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三、ADI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实验的教学案例设计

(一)案例选择

课程标准中的次位概念指出,概述细胞都由质膜包裹,质膜将细胞与其生活环境分开,能控制物质进出,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7]。其中,学生较难理解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而教材也未做过多解释。高一的学生思维活跃,有较强的观察、实践能力和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探索生物学现象的内在原因充满热情,但在设计实施实验方案上缺乏经验[8]。基于此,确定实验课题为“鉴定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该实验虽为验证性实验,但可以通过提供多样的实验素材,引导学生设计开放性的實验方案挖掘其探究性价值。学生通过ADI活动深入理解生命观念的同时,可以更好地掌握实验探究过程,明确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等,发展探究精神和科学论证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能够以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设计实验鉴定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认识到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前提是保持细胞结构的完整性。

2.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根据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实施实验方案,运用科学术语记录实验结果。

3.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验结果,通过逻辑推理阐明个人立场或质疑他人实验合理性。

(三)教学过程

阶段1:明确任务和问题,开展“工具对话”

教师介绍鉴别动物细胞是否死亡常用台盼蓝染液。用它染色时,死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细胞不会着色。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生物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活细胞不能被染色,而死细胞能被染色?据此推测,细胞膜作为细胞的边界,应该具有什么功能?学生明确探究任务:设计实施一个实验,鉴定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材料和仪器的使用方法。实验器材包括:新鲜的红色月季花、白萝卜、洋葱、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红墨水、清水、电热水壶、烧杯若干、记号笔、量筒、盖玻片、载玻片、吸水纸、刀片、镊子等。

阶段2:设计方案与收集数据

学生分组,一组4人,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在实验过程中收集什么数据?如何获取这些数据?对照组和实验组如何设置?

学生自主设计实施的实验方案部分如下:

实验方案一

1.选取两只大小相同的烧杯,分别用马克笔标注甲、乙;

2.分别在甲、乙两只烧杯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和热开水;

3.选取等量的红色月季花瓣,分别放入甲、乙两只烧杯中,经过相同时间后观察花瓣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甲烧杯中的花瓣仍为红色,溶液无色;乙烧杯中的花瓣颜色变浅,溶液变红。

实验方案二

前两步同方案一。

3.切取大小、长度都相同的白萝卜条,分别放入甲、乙两只烧杯中,经过相同时间处理;

4.取出白萝卜条,放入红墨水中作用2min,取出切开,观察切面颜色。

实验结果:甲组萝卜条内部仍为白色;乙组萝卜条内部被红墨水浸染。

实验方案三

前两步同方案一。

3.将两瓣形态大小相似的洋葱,分别放入甲、乙两烧杯中,经过相同时间处理;

4.制作洋葱外表皮装片,进行质壁分离实验。

实验结果:甲组洋葱外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乙组洋葱外表皮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阶段3:分析数据,尝试初步论证

教师引导学生整理数据,包括测量得到的数据(如温度、时间等),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颜色变化、质壁分离情况等)。教师指导学生在获取的数据基础上,结合理论框架,尝试进行初步论证,主要包括主张、证据和推理过程。以实验方案一为例,学生的论证过程如下:

1.提出主张: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死细胞的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

2.实验获得的证据:放在清水中的红色月季花瓣的颜色和水的颜色都不变;放在盐酸中的红色月季花瓣的红色变浅,溶液的颜色逐渐变红。

3.推理过程:红色月季的花瓣中含有的红色色素是大分子物质,正常情况下,是不能穿过液泡膜和质膜到达胞外的。当细胞处于热开水中时,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被破坏,红色色素到达细胞外。

阶段4:论证会议

在开始论证会议前,教师提示学生思考以下问题:该数据可以用来支持主张吗?证据是否科学合理?观点是否与公认的科学理论一致?接下来引导学生开展组间轮回赛,小组之间进行辩论。各组指派一名发言人,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实验设计思路,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其他组同学认真倾听汇报要点,及时记录下质疑点,在该组汇报完成后逐一提出,如收集的数据是否合理?分析数据的方法是否科学?论证的过程是否有效?在聆听其他小组成员的质疑后,汇报小组可选择“同意”或进行“辩驳”。

阶段5:反思讨论

各小组成员根据在汇报中发现的问题,反思、讨论实验的不足之处,通过组内商议重新修正、完善实验论证,或改进收集数据的方法。

阶段6:书写研究报告

教师引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案、论证过程、实验结论。

阶段7:双盲评议

各小组完成实验,上交实验报告,教师将实验报告随机交换后分发给各小组,引导学生对其他小组的实验报告进行评审,包括是否用科学的术语描述实验过程,是否用正确的形式表达实验结果,展示的证据是否充分有效,推理是否充分合理等。在评审过程中为没有达到标准的小组提供具体建议。

阶段8:修订提交报告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二次评审,学生结合评议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修缮报告后递交。

(四)教学评价

本节课在实验材料的选择上尽可能做到多样性,在过程的设计上尽可能做到开放性,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解决研究问题的实验方案,掌握科学探究的正确方法,包括确定自变量及其控制方法,获取并分析数据,在交流中论证、质疑,批判性地思考其他同学给出的建议与实验方案的改进,逐渐掌握科学论证的方法,促进对科学内容的理解,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形成更优秀的推理能力和更积极的科学态度。

有的学生反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他们对同一个实验有了更多不同的想法,提升了与同学的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加了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在没有达到预期的实验结果时,他们感受到了实验操作规范严谨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在课本平铺直叙的语言文字描述外,他们体会到了动手操作的意义,理解了生物是一门基于实验的学科,体会到了生物学科的独特魅力,这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再好不过的开端。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把ADI教学模式引入高中生物学实验课堂,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科学论证和表达能力。各组间通过合作共同完成ADI活动,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此外,教师通过利用ADI教学模式,可以促进自身论证思维的发展,提升资源整合能力。教师在与学生共同设计、论证、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完善自我,实现教学相长。本课题后续将深入开发学生感兴趣的自主性实验专题,在ADI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开展生物实验创新校本课程,使ADI教学模式及相关校本课程可以在全国各校开展和

推广。

参考文献

[1]郭志坚.ADI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的实践研究[J].高考,2021(16):15-16.

[2]郭江暖.基于ADI模型的高中生物学探究实验教学[J].中学生物教学,2022(21):7-8.

[3]周雨婷.基于ADI模式培养学生物理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22.

[4]陈玉玲.ADI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19.

[5]黄健.ADI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实践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20.

[6]吴举宏.新版论证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中的应用:以中学生物学教学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22(18):55-60.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8]曹珊珊,左强.高中生物实验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J].高考,2021(17):105-106.

本文系廈门市直属中小学2021年度课题“基于ADI教学模式的高中生物学实验创新研究”(编号:ZSX2021012)及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1年校级课题(编号:XMYZ-2153)的阶段成果。

猜你喜欢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科学与社会(2022年1期)2022-04-19 11:38:42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36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物理之友(2020年12期)2020-07-16 05:39:20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4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2:12:11
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合作学习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