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背景下语用修辞主观题的教学研究

2023-10-11 04:13陈忠梅
高考·下 2023年7期
关键词:修辞手法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陈忠梅

摘 要:高考评价体系指导下的高考命题,呈现出“无价值,不入题;无思维,不命题;无情境,不成题”的典型特征。近几年语文高考试卷中,语用部分出现了对修辞手法的单独命题,试题以真实、典型、具体的情境为载体,深度有所加强。复习过程中,学生的短板主要是审题不清、不准和答题不细致、不规范等。通过对此专题复习课的梳理,试以观阵、交阵、对阵、布阵、破阵五大环节来解决学生的问题,提出情境背景下语用修辞主观题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情境化试题;文本语境;修辞手法;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一、观阵——课前导学摸学情

高考真题是团队研究成果,与模拟题相比有更高的科学性与灵活性,它侧重考查学生的知识综合能力与探究能力。以己昏昏,岂能使人昭昭?一线教师要认真研究真题的设问方式与命题特点,找到高考创新测试、素养测评的轨迹和特征,让备考不偏离方向,更务实、更高效。且真题的选择不应局限于本省所考的新高考I卷,全国卷、上海、北京、浙江等地试卷中符合素养测试的试题,解决“偏食”“挑食”问题的。

欲破阵先观阵。笔者在课前准备的导学案中集中展示了与修辞手法相关的高考真题,囊括了修辞手法判定、修辞构成、修辞效果、修辞特点、修辞拟写与仿写等,旨在通过考题的集中呈现,让学生归纳常见的设问方式、考查角度,了解考情,明晰考查方向,做到快速准确地判断命题者的意图和指令,答题时做到有的放矢。

新高考特点之一是“考教衔接”,为了掌握学生对常见修辞手法的学习情况,导学案的测评部分选材既涉及课内古诗文(如《阿房宫赋》)、科普文(《宇宙的边疆》)、散文(《记念刘和珍君》《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多种文体,亦有《红楼梦》等课外名著。试题的设计既有为当下热门的“围炉煮茶”拟写安全提示标语,也有贴合学生高三学习生活情境的仿写题、高考真题等。

二、交阵——知己知彼,归纳错因

笔者以2020年新高考I卷和2022年新高考I卷真题为例,通过学情反馈、学生互评,而后归纳梳理错因,总结答题思路。

“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

“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多少个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着接下来的工作更加艰苦卓绝,意味着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然之间换了赛道。”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审题不过关。题目要求分析“相似性”,却答成了“表达效果”,答非所问。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塞车状况,让读者感同身受”。2.表述混乱,缺少答题规范。分析比喻相似性,首先要精准落实“本体”和“喻体”,总述何处体现相似性,再分述具体的相似点[1]。“表达效果”类的答题规范,应先述修辞构成再答表达效果。3.修辞基础知识不扎实。如“把塞车比作黏稠的河”的答案,错将“塞车”视为本体。4.表述不精准恰当。如“车流与河具有相似性”,文段中路上的“车流”对应的是河中的“水流”,应修改为“车流与水流相似”。又如“塞车缓慢与水流缓慢相似”,仍未点出二者具体的相似点,即“路上因为车多塞车车速缓慢,河中因为杂质多而黏稠水速缓慢”。如“设问:先用‘失败意味着什么提问,然后自己作答,强化了失败在实验中的意义,引起读者对失败的意义的思考。”三个“意味着”是失败的后果,而“意义”是指正面的、积极的影响,因此,应改为“突出了失败后果的沉重性”。5.忽视语境,要点不全。如在回答排比效果时,学生写“强化了失败带来的后果”与设问的效果雷同,笔者引导学生回归文本语境,细品三句“失败的后果”,探寻三者的逻辑关系。学生不难发现其影响程度由个人到团队再到世界航天格局,呈递进关系,层次鲜明,因而引出答案“把失败带来的严重后果有层次地表达出来”。

高考情境化试题不仅重视知识的掌握,更加重视情感体验和价值导向。研究失败的后果如此严重,可失败却是司空见惯、屡见不鲜的事情,这无不烘托出航天工作者的艰辛与坚忍顽强以及这项工作的价值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技法技能教学,还要引导学生关注让他们成长的因素,吸收正能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教师指导答题时要明确要求学生紧扣题目指令和文本内容,机械使用套话,要由表及里,从外在显露的特点中找到相似的内核。在答题时需静心审题,细心分析,遇到难点则必须回归语境,耐心琢磨,梳理思路。讲评后要有类题意识,要着重进行错题归类、典题归类、方法归类、新题归类等,以形成知识的网络化、结构化、系统化的理念[2]。

三、对阵——修辞入心,学以致用

此環节笔者选择了三道训练题,希望借助试题深耕细作,实现“操千曲而后晓声”的目的。

《感动中国》的颁奖词形式简洁、准确、优美,内容高度概括了获奖者的经历、精神品质。

训练【1】:精选了十位颁奖词中运用了《考试说明》中要求掌握的9大修辞手法的感动中国人物。设计此题,旨在通过具体语境的诵读积累,进一步夯实修辞手法基础知识,同时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训练【2】:一道言语活动的实践性训练题,笔者挑选了一段与高三学生学习生活情境相契合的语段,把文本内容与生活现实联系起来,旨在增加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同时强化学生的答题规范。

训练【3】:通过观赏“00后”二胡传承人陈依妙、中国首位唢呐博士刘雯雯、冬奥会开幕式旗手赵丹的相关视频,目的是在特定情境背景下,将语用修辞与微写作融合,激发学生的写作思维。

同时,借助新时代优秀青年,让学生在语用修辞的学习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3],引导学生以她们为榜样,身体力行,努力成为有格局、有情怀、能创新、敢突破的时代新人,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与传播,以期达到素养考查与思想教育的统一。

训练【1】:诵美文,析修辞,学榜样——《感动中国》颁奖词入我心。

训练【2】:90年前,正值中国工农红军反“围剿”斗争的艰难时刻,毛泽东写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用自信而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中国革命的未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尖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山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而此刻,正在奋笔疾书的你们——经历十数载寒窗攻读的学子们,也正处于高中学业仍需克难攻坚但毕竟终点在望的特殊时段。

题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参考答案:1.把“革命”比作“一只航船”“一轮朝日”“一个婴儿”,化抽象为具体,形象而生动地描绘革命高潮即将到来的情景,蕴含着革命的激情和喜悦。2.三个比喻句句式整齐,形成排比,增强了语势,使抒情更浓烈,从不同角度描绘革命高潮到来前的形势,语言浪漫而富有激情。

题2:请仿照上文的画线句子,拟写三个比喻句,表述你对这一学习阶段特点和意义的认识。要求字跡工整,每句不少于10个字。(6分)

参考答案:1.它像历经真火淬炼即将成型的钢铁;它像历经风欺雪压即将绽放的雪莲;它像奔涌了万壑山川即将入海的洪流。2.它像经历过风霜雨雪即将成熟的麦穗;它像奔突于九曲峡谷即将入海的洪流;它像积蓄于幽深地底即将喷发的熔岩。

题3: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宁德市教育频道拟举办“我心中的青春代言人”推荐活动,请从下列候选人中选择一人,为其拟写推荐词,要求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90个字。(6分)

四、布阵——反套路,拓思维

高考评价体系科学服务选才,实现高考由“考知识”向“考能力”的转变。突出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探索“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考查模式,不断增强试题的灵活性、开放性、探究性和创新性,试题命制考查的重点集中在学生的思维品质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多角度主动思考、深入探究,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

“新课标”中亦明确指出“命题和阅卷”要避免“以单纯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设计考题”,避免“试题试卷结构和测试形式固化”。一线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除却要关注目前已出现的题型,亦要对高考试题反套路的命题特点做到心中有数,时刻把握素养指向。以比喻为例,《认知视野中比喻的相似性》提到“比喻相似性是以差异性为基础的,差异性与相似性同样重要”[4]。根据比喻的“差异性”,笔者节选了《围城》中的一段内容设计了一道简答题。

方鸿渐受到两面夹攻,才知道留学文凭的重要。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在如今的社会,文凭代表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是学识才华的标识,既庄重又神圣。而文中方鸿渐想用假文凭掩盖自己在国外的碌碌无为,以在家族与友人面前挽尊,但也只是暂时“掩羞”。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以“亚当、夏娃下身那片遮羞的树叶”这一粗鄙低俗之物作为喻体,形成了强烈反差,辛辣地讽刺了当时中国某些留学之人只为镀金,没有得到真实本领。

受比喻修辞“差异性”的启发,笔者引导学生探讨常见修辞格的属性可设置反套路的角度,而后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相应的答题思路,最后通过改编高考题,学会举一反三。

学生讨论的成果:1.夸张: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与现实的差距性。2.对偶:“反对”内容的矛盾性、情感的强烈性和形式一致性,串对上下句的意义逻辑性。3.借代:事物特征的典型性、以奇代凡的奇特性、用人物特征做借体时的褒贬色彩性。4.拟人:拟人化、可拟性。5.通感:互通性、可转移性……

改编题:

新疆属于绿洲农业区,干旱少雨,为了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就要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拟人就是将事物人格化,使其具有人的外表、行为、个性和思想感情,请结合文本分析画线句子。

此外,福建省2023届高中毕业班适应性练习语文试题的第21题,防套路特征明显。题干表述为:文中加点处用“罪恶”修饰“小手”,有特别的修辞效果。请简要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辨析词义、词语感情色彩以及结合语境熟练运用修辞增强表达效果的能力。本题情境任务是分析用“罪恶”修饰“小手”产生的特别修辞效果,其中包含两个考点,一个是特定词语的意涵,在惯性思维中,“罪恶”本是贬义词,而“小手”带有亲切感,二者不在同一个感情色彩体系,看似矛盾,实则相反相成,“罪恶小手”有特指之意。另一个是特定词语的修辞效果。“罪恶小手”表达善意的批评和警告,温和劝诫大家避免用手揉眼造成伤害。从修辞看效果,将程度较重的贬义词“罪恶”用来修饰本该温柔、关爱的褒义词“小手”,有悖于常理,大词小用,重词轻用,在语境中起到了新奇有趣的效果。因此关于修辞及其效果,应考答题思路如“用了夸张、比喻、拟人……修辞手法、有……效果”完全派不上用场。

高考情境化试题是基于“读者中心”的阅读素养测评,它指向“读者”的真实阅读活动。学生日常需要多读,深读,通过阅读积累丰富语文素养,考试作答前认真审题,归纳考点,解答时结合文本情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才是解决反套路命题的关键。

五、破阵——找准兵法,素养明途

任何一门学科,学习的核心都是思维力。近年来高考语用题,越来越需要文本的解读能力,即对语言组合形态的识别、辨析能力。该能力来源于对选文组织结构的辨识和表达内涵层次的区分。一言以蔽之,要读透文本。要让每位学生落实概念,夯实基础,以稳应变,要指导学生审清情境与任务,注重语段理解,积极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与文本进行深度交流。在讲评过程中,教师要紧扣学生答题情况进行设问,引导学生涵泳、洗淘、沉潜到语境中,提升学生思辨能力,才能扬起知识之“帆”,划起思维之“桨”。

语言文字是生命激情的自然挥洒,是工作生活甘苦的必然流露,语文素养脱胎于课标里的学业质量标准。一线教师要时刻心怀大纲与课标,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社会中的热点事件精心创设情境以融入教学。尽可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同时把握素养指向,让学生学会语言迁移,抛下创造思维之“锚”,成功到达彼岸。

结束语

语言运用一直以来就是情境化试题命制的创新题场,随着高考的改革,修辞表达类试题的形式变得新颖多样,题目设置趋向随文设题,即取决于文本的个性,没有套路可言。且问:语用专题修辞主观题如何破阵?

把握语段内容,关注题干提示,辨析价值明意图,留心特殊修辞效果。从大局观阵。

夯实修辞基础,明确书写规范,瞻前顾后审语境,条分缕析厘清逻辑。细微处破阵。

参考文献

[1]仲倩倩.修辞赏析主观题的应对策略[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2(10):76-78.

[2]周小华.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备考四“意识”[J].广东教育(高中版),2022(1):8-12.

[3]许霜婷.循语用之梯,入审美之境:“双减”背景下扎根语文课堂渗透审美教育[J].小学教学研究,2022(20):60-62.

[4]李艳.认知视野中比喻的相似性[J].修辞学习,2007(2):70-72.

本文系2021年度福安市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新高考评价体系下的语文学科情境化试题解答策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AJKT2021001。

猜你喜欢
修辞手法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培养思维能力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培养思维能力
小说语言分析
关于《围城》中的隐喻思维解读
李白诗歌中的修辞艺术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