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2023-10-11 04:08张闪闪
关键词:小组建设小学教学小组合作

张闪闪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既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还能让学生学会分工合作,体会合作的价值,培养集体荣誉感。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在适合情况下选择使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分享的好习惯,成为爱学习、会学习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小学教学;小组合作;小组建设;展示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25-0049-03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首先是活生生的、寻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发现,而没有发现,就谈不上教育工作的创造性。只有当你给你的朋友以某种帮助时,你的精神才能变得丰富起来。”小组合作学习在探索中发展学生思维,在交流中互助共进。这种学习形式,既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还让学生学会分工合作,体会合作的价值,培养集体荣誉感。这些都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成为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

然而,有不少教师组织的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表演成分很浓,假合作、假交流比比皆是,没有实现小组合作的价值。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呢?归根结底是教师对小组合作的意义和价值不理解,对小组合作为什么用,怎么用,没有准确的认知和深入的思考,所以停留在人云亦云,人用我用的东施效颦层面。那么,如何做才能使小组合作真实有效呢?

一、科学进行小组建设

一些教师在别人的课堂上,看到学生会合作、会交流,训练有素,觉得是人家的学生比自己的学生素质高。其实这些学生之所以在课堂上能热烈讨论,合作学习,是因为教师在前期小组建设中已经做了大量科学有效的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一)固定小组人员数量

小组合作人员应该固定,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学习小团队。这就需要提前分组,并且每个小组人数适量。小组成员人数较多,交流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发言,时间会太长,影响学习进度;小组人数太少,又达不到合作、交流的目的。根据班容量,建议每个小组人数为4或6名比较适宜。前后两桌的4或6名学生为一组,小组合作实施起来很方便。

(二)合理搭配小组成员

首先是性别搭配得当。男、女生性别不同,性格特点迥异,因此在小组中要注意性别搭配,使小组动静结合,张弛有度,课堂学习沉稳而不失活力。

其次,学生素质搭配得当。每组内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都要有,这样各小组之间的水平比较均衡。这样的搭配,既能使优等生带动学困生,实现互助互学,共同进步,又能促进小组间的良性竞争,提升班级整体学习水平。

(三)认真推选小组长

在小组合作中,小组长是核心人物,不仅要学习积极认真,能起到表率作用,还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有乐于助人的精神。在活动中,不仅要调动、协调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学习,还要根据小组成员的个性特点进行合理分工,提高小组合作效率,达到最佳效果。因此,在开始阶段,教师选择小组长,认真斟酌,知人善用,遴选有责任心、有担当的同学担任。教师还要对小组长工作进行培训和指导。等小组工作步入正轨后,让小组成员选出满意的组长并进行组长轮换,组织管理组内工作,使小组建设更加积极稳健。

(四)小组成员定职定责

小组建设,离不开大家的互助互学。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成员之间要有一定的分工,或展示,或补充,或记录……要让每一个成员都动起来,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也要采取一定的鼓励措施,在加分量化上对学生的课堂参与行为给予积极的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小组内不可或缺的一分子。总之,在小组建设中教师要讲究科学,做足工作,提高小组合作效率。

二、探究内容有价值

课堂上之所以要设计小组合作的环节,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要勤于思考,发展思维,学会学习,实现1+1>2的学习效果。很多课堂上出现假交流、假合作的现象,很大原因是合作探究内容设计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是小组合作内容答案唯一浅显,无探究必要。如学习“毫米的认识”一课,在认识了毫米之后,为了巩固对毫米的直观感受,教师出示了这样的小组合作内容:量一量一角硬币的厚度,小组内交流。

大家可以看到,量一角硬币的过程并不复杂,无需合作学生自己就可以完成,而量的结果都是1毫米,结果的唯一性也没有交流的价值。因此,我们在课堂上看到的情形就是学生们自己在小组内各自测量,之后的交流内容也是每个人重复同样的话。也就出现了1+1+1+1=1的结果,这样的小组合作没有意义,还浪费了时间。

再比如有位教师在教学文言文《诫子书》时,让学生对照课下注释,先进行自主翻译,然后小组合作。这篇课文,课下注释对学生难以理解的词句都做了很好注解,学生完全可以自己完成翻译,极个别学生会产生问题的句子,在全班群学时共同解决即可,小组合作没有必要。

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答案浅显唯一,对学生思维训练没有价值,甚至会导致课堂教学低效,是不可取的。

二是问题设计教师指向性太明确,学生缺少自主思考的空间。如,在学习“圆的认识”一课,关于圆内直径和半径的特征,有这样的合作内容:1.数一数圆中的半径和直径的个数,你发现了什么?2.量一量直径和半径的长度,你发现他们有什么关系?

這位教师设计的合作内容,学生没有自己的思考,是按照教师的要求去数,去量,然后进行总结,交流的内容也是固定的,这样的合作学习,是徒劳的。

那么什么情况适合进行小组合作呢?

(一)问题设计有广度,答案具有多维性、开放性

我们在课堂上遇到知识点相对多,每个人会有不同的想法,通过交流可以获得更多的思考和结论,小组合作就有价值。

例如在学习《桃花源记》一文时,教师安排了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内容:“世外桃源”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说说你的想法。

《桃花源记》中,吸引人的除了优美静谧的环境,还有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更有免于苛政杂税的轻松快乐。小组成员在学习了文章内容后各自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讨论氛围热烈,并且通过交流,学生对文中不同的“吸引人”之处,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这样的交流是有效的、有价值的。

再比如教学《猫》一课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你觉得作者爱猫吗?

对于三只猫,作者的情感是不同的,对于同一只猫,前后态度也是不同的,所以这个问题答案不唯一。学生既可以读出作者不同时期对几只猫的不同态度,又可以挖掘出作者对第三只猫最后的忏悔和自省。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拓展思维,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人性思考。

(二)问题设计有梯度,答案具有可探性、思辨性

如在教学《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时,小组合作探究这样一个问题:目睹这场濠梁之辩,你会把掌声送给谁?为什么?

这个问题只依靠学生个人回答,可能只会把答案停留在人物浅层的表现上,而对人物思想、观点不能进行较深入的理解。小组合作恰好能弥补学生思考的浅显和单一性,在交流合作中激发学生思维,在争论中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在学生对庄子和惠子的言论和人生有一定的了解基础上,知人论世,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解读。庄子的智辩,重观赏,对事物持艺术心态;惠子的重分析,对于事物的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等,都会给学生带来深度思考和更多认知。

三、展示评价促提升

小组展示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却被许多教师忽视。小组合作后,有的教师依然是指名让个别学生回答问题,似乎合作已经完成,该生的回答结果,与小组也不再有关系。这样就会导致部分学困生因为教师可能不提问自己而不主动参与小组讨论,滥竽充数。优秀生也因为想自我表现而不愿和小组内成员真正去交流。小组合作形同虚设,没法做到真正的合作、交流。

为了避免此类情况发生,在小组合作后建议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展示,组长根据汇报的内容进行分工,对每一个参与汇报的同学进行量化管理。对平时学习不积极、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学生加大量化分值,鼓励他们参与到合作学习中。这样就能实现全员联动,共同进步。即使汇报内容不多,只需要一个人完成,汇报人也要经过大家推选,代表小组发言,这样可以促进小组合作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合作的快乐,增强集体荣誉感。

另外,还要生生评价与师生评价相结合。小组发言后,让其他组学生对汇报组的表现给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合作情况及表现,这样也可以提高大家的参与热情。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发挥实效,落实其在课堂中解决问题、发展核心素养的目标,就要加强小组建設,设计好探究内容并及时做出展示和评价,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分享的好习惯,成为爱学习、会学习的高素质人才!

【责任编辑 王   悦】

猜你喜欢
小组建设小学教学小组合作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建设
运用“小组合作”,打造高效课堂
生生合作之“小组建设”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文本细读的运用探讨
高中英语教与学方式改变的探索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作文评改“五步曲”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