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泳恩 邓伟伦
摘 要:问题是思考的开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应引导学生独立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体悟数学思想,发展解决数学问题的推理能力。课堂教学智慧评价系统(CSMS)的数据分析发现,教师的有效提问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思考,能推动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学习。结合课例提出基于整体目标设计层层推进的问题链、转变问题提问形式、完善提问评价机制等有效提问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CSMS;有效提问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25-0045-04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基于结构的多模型联合的课堂教学智慧评价系统(简称CSMS)应运而生。它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结构理论和第三代活动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师生教学思维过程分析模型、师生交流互动过程分析模型、知识点关联的分析以及其他支撑细项的分析为模型支撑,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发展个性为目的和记分标准。
CSMS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分解为目标定位、课堂艺术、课堂调控、思维激发、评价反馈、整体发展、合作交流、学习体验、目标如达成等9大评价领域,同时也构建了学生学习所发生的知行模型,并能通过人工智能分析学生的课堂认知活动。整个系统操作非常便利,授课教师只要把一节完整的课例录制下来,随后把视频上传到系统中,系统将会对这9大领域进行一一评价,反馈的结果以数据分析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
本文通过笔者参与的7次课例试验相关数据分析,发现课堂特点呈现推动有效学习的特点与“问——答——评”结构互动分析中的追问型次数有一定联系,因此本文以教师提问作为切入点进行深入探讨。
二、研究目的
按照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新课程改革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极力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吸引他们全身心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注重他们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以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乐趣与成功。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是落实“双减”的首要条件,教师提问是整堂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有效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思考。侯耀先和栾宏提到有效提问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置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形式。周晞指出有效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活跃学生的思维机制,有助于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研究教师的有效提问策略,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提问都尽可能促使学生思考,推动每个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有效学习,在享受40分钟的数学课堂中培养独立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三、课堂评价数据分析
(一)课例整体情况
在参与学校CSMS教研活动中,笔者一共录制了7节课例,第一节课例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一个数除以小数”。这节内容是基于学生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基础上再进行学习,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转化的思想把除数从小数转化为整数,同时结合商不变的性质进行计算。第二节到第七节课例是属于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的内容,分别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以及“整理与复习”,本单元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把未知图形转化为已知图形,通过对比发现找出他们之间的等量关系,进而推出新图形的面积公式。
为了有针对性地探析,笔者整理了各节录制课大数据分析报告的这几项数据进行分析。如表1所示,不难发现,大数据评价指数较高的新授型课例在“问——答——评”结构互动分析中的追问型次数是相对较多,同时呈现出的课堂特点为推动有效学习型。除了这点发现,还有一个发现是课堂特点中推动有效学习和教师善于追问有着相关的关系,从打勾和打叉的情况可以看出,课堂特点能呈现教师善于追问的不一定能呈现推动有效学习的特点,但是课堂特点能呈现推动有效学习的则是教师善于追问的。
(二)案例分析
为了进一步研究“有效学习”与“追问”之间的关系,笔者多次复盘了所有课例,发现“追问”的前提必须由有效提问做铺垫,以“不規则图形的面积”一课为例,发现课堂主要存在问题。
1.问题的设计杂乱。在“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教学中,需要对树叶的面积进行估算,引导学生先对树叶进行描边。当大多数同学描完边后,教师接二连三抛出了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可以估出它的面积吗?”第二个问题是“有哪个同学数出来?”第三个问题是“有哪个同学愿意分享一下?”回忆学生当时的课堂表现,大多数同学都能异口同声回答这几个问题,齐齐整整的“可以”“我”“我愿意”, 但是同学们参与的热情度显然不高。这样的提问方式并没有激发学生的思考欲和推动学生深入思考,由此可以看出以上问题的设计不合理,提问忽略知识点的内在层次需求,加上提问内容的指向性不明确,对学生的启发性起不到促进作用,属于无效问题,也不利于学习内容的推进和有效学习的推动。
2.提问面向性窄。在课例“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复习旧知环节中,教师通过出示图形,让学生说出图形名称和面积公式,待学生回答完以上问题后,继续抛出与图形相关的知识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考。例如: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问题1:你记得它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吗?问题2:它的周长公式又是什么?此环节的创设意图是,让学生巩固基本图形(即规则图形)的特征和相关计算公式。但经过系列的提问后发现,提的问题虽多,但这些问题提问的内容更趋于记忆性的知识点,只是基于学生简单记忆和重复训练,并不能真实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促使学生比较注重机械式的重复学习,并不能促进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深层次发展。当提问的内容深度与广度不够,容易局限了学生的思考,也就没有真正实现有效的提问,促使有效的学习。
3.提问反馈太单一。在课例“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验证树叶面积环节中,需要学生对叶子面积估算过程进行展示和阐述,请了三个同学上台展示。三个同学的回答都是大同小异,都表达了先数整格,再数不整格的想法,但是最后一个同学明显比前两个同学说的更加具体清晰。但是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回应不及时或反馈不到位,造成学生无法了解到自己回答的情况,从而逐渐降低对于教师反馈的期待性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最后也导致教师的提问有效性大打折扣。其实在问题的設计方面如果没有提前进行准备和设置,多数教师都会一直按照自己的教学习惯进行提问,因此提问形式往往较为单一,对于学生的回答进行反馈也自然如此。
四、教师提问的有效策略
数学课堂上传递知识的方式很多,提问方式就是架起知识通往思考的桥梁,同时也是推动学习的深入发展。为了推动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效学习,有效提问则是教师在课堂中贯穿始终的重要环节,有效的提问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直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针对以上在课堂教学中关于提问出现的问题进行探析,提出有效提问策略如下:
(一)基于整体目标设计层层推进的问题链
提问的主核是问题,问题的适切性与关联性是有效提问的基础,同时也是促使学生进入有效学习的轨道上并一路前行。教师设计问题时保证问题链上的所有问题必须是环环相扣,严丝合缝的整体,核心问题作为统帅,其余子问题必须围绕着此中心展开的,所以设计时要把握全局。在课例“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估树叶的面积环节中,就可以把问题链设计为以下几个子问题组成。第一个问题“叶子的轮廓被你成功描出来,接下来你会做什么?”引导生说出“数格子”,待学生回答后,抛出第二个问题“你会怎么数格子?”引导生说出“先数整格,再数半格”,待学生回答后,抛出第三个问题“格子数出来后就结束了吗?”最后引导生说出“算面积,把两个不满整格的凑一起算一个整格。”
通过“问题链”的设计,既可以减少无效问题对教学时间的损耗,同时通过问题间的逻辑性又能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思考,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继而推动学生有效学习。问题提得好让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思、思之有悟,自然而然地深入思考所学的知识点,进入自主的深度学习圈。
(二)转变问题提问形式
人类思维的过程一般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因此,促进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无疑是对其思维过程的一个极大地锻炼。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鼓励学生提问就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在课例“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复习旧知环节中,引导学生回答后可以尝试让学生提问与此图形相关的知识点,再由提问学生提问其他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还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如:教师出示一个长方形,问:它是一个什么图形?你对它的认识还有什么?通过转变问题提问形式的同时,还需要注意问题的延展性,这样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还可以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思考来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完善提问评价机制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仅仅只关注课堂提问设计的部分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做到更好的从学生的回答过程中收到评价反馈,学生回答问题后做出科学的评价。评价及时、得当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刻理解,形成良好的回答反馈,同时,学生的回答精准程度反映了教师提问的有效程度。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需要作出回应、评价和判断,同时传递问题思考的正确路径,让学生明确思考方向,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例“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验证树叶面积环节中,当第一个学生回答后,应该给予这样的反馈,“你真勇敢,勇于表达你的想法,如果说的更完整。你的答案会更全面”;第二个学生回答后,应该给予这样的反馈,“你的想法完全正确,如果更自信一点,你将会很出色”;第三个学生回答后,应该给予这样的反馈,“你的回答很完整,做题思路很清晰,老师给你点赞”。充分肯定的评价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意识到不足的之处,整体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提问注重反馈内容的丰富性和激励性,以及前后问题的关联性,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重视以及同学的关注,有效激发学习的动力。
推动有效学习离不开追问,成功的追问离不开有效的提问,有效的提问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积极的思考,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结合课例进行分析,把握全局设“问题链”、转变问题提问形式以及完善评价机制能够促使教师有效提问。
参考文献:
[1]许世红,刘军民,王时舟,曾 海.人工智能视域下课堂教学智慧评价:理论建构、模型支撑与技术实现[J].教育测量与评价,2022,253(02).
[2]许世红,刘军民,王时舟.人工智能视域下课堂教学智慧评价:学习发生知行模型[J].教育测量与评价,2022,252(01).
[3]王志成.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索[J]. 当代家庭教育,2022,170(27).
[4]安富海.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4.
[5]樊雅琴,等.深度学习国内研究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2015,(06).
[6]周 郁.小学数学问题链设计与实践研究[D].喀什:喀什大学,2020.
[7]杨长君.创新课堂互动形式鼓励学生主动提问[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24)
[8]孙 蓓.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及优化策略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9.
【责任编辑 王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