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红霉素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

2023-10-10 03:08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3年8期
关键词:罗红霉素乙酰半胱氨酸

田 珅 仇 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以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研究表明,该疾病在40 岁以上群体中的发病率可达10%以上,且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该疾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若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随着疾病进展,可并发肺间质纤维化(PIF),进而导致呼吸衰竭等情况发生,增加患者死亡率[2]。罗红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能够抑制支气管内细菌生长,从而减轻肺部炎症。N-乙酰半胱氨酸属于祛痰药物,可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有研究报道,将该药物与罗红霉素联合使用可显著提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PIF 患者的疗效[3]。基于此,本研究就罗红霉素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PIF 患者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6 月至2022 年6 月包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PIF 患者98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 例。观察组男29 例,女20 例;年龄42~75 岁,平均(59.86±5.27)岁;病程4~13 年,平均(8.43±1.96)年;有吸烟史28 例。对照组男27 例,女22 例;年龄43~76 岁,平均(59.78±5.43)岁;病程4~14 年,平均(8.51±1.92)年;有吸烟史27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治指南》[4]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2)胸部CT检查显示存在PIF;3)疾病处于稳定期;4)患者及家属均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特发性PIF 患者;2)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3)环境或职业等因素导致的PIF;4)合并心脑血管疾病;5)不配合研究者。

1.3 治疗方法

入院后,两组均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并叮嘱患者戒烟。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罗红霉素片(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182)治疗,口服,150 mg/次,1 次/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N-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浙江金华康恩贝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7334)治疗,口服,600 mg/次,2 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 个月。

1.4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显效,治疗后PIF 面积吸收超过50%,每日咳嗽次数<10 次,肺部吸气性爆裂音消失;有效,PIF 面积吸收20%~50%,每日咳嗽次数在10~20 次,肺部吸气性爆裂音基本消失;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肺功能:选用PONX-FX型肺功能仪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第1 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吸峰流速(PEF)、用力肺活量(FVC)。3)炎症因子:采集两组晨起空腹静脉血5 ml,以3 500 r/min 的转速离心10 min 后取上清液,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两组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上检测均严格遵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配套试剂盒均购自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4)不良反应:记录两组头晕、恶心、心悸、腹泻及皮疹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2.2 肺功能

治疗后两组FEV1、PEF、FVC 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FEV1、PEF、FVC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FEV1(%) PEF(L/min) FVC(L)对照组 49治疗前 51.36±3.85 215.55±36.15 2.26±0.58治疗后 66.95±4.76a 247.12±18.45a 2.58±0.67a观察组 49治疗前 51.38±3.79 214.47±36.27 2.28±0.61治疗后 75.62±5.48ab 265.62±24.57ab 2.95±0.82ab

2.3 炎症因子水平

治疗后两组TGF-β、IL-6、VEGF、TNF-α 水平降低,且观察组TGF-β、IL-6、VEGF、TNF-α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TGF-β(ng/L) IL-6(pg/ml) VEGF(ng/L) TNF-α(pg/ml)对照组 49治疗前 0.52±0.24 16.77±4.45 394.54±40.62 35.76±5.24治疗后 0.45±0.13a 7.19±2.05a 314.62±28.76a 16.22±4.21a观察组 49治疗前 0.56±0.22 16.29±4.87 395.76±38.87 36.34±5.18治疗后 0.34±0.07ab 5.23±1.46ab 268.58±21.42ab 10.16±3.57ab

2.4 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3 讨论

PIF 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病理改变,在临床较为常见,对其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无定论,通常认为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所致肺损伤异常修复有关[5]。随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的延长,吸入的粉尘、尘螨、石棉以及炭灰等细末异物会沉淀在肺泡组织内,易导致肺内出现非感染性炎症反应,从而损坏肺泡,引发PIF 等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威胁[6]。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PIF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临床通常以支气管扩张药、糖皮质激素以及祛痰药等对症治疗为主[7]。罗红霉素属于抗生素的一种,能够有效调节体内氧化平衡,抑制气道内细菌生长,减少气道炎症因子分泌,从而起到修复肺部组织和改善肺功能的效果。通过应用该药物,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PIF 患者病情,但总体效果有限,故而有学者提出,可将其与N-乙酰半胱氨酸等药物联用,以提升其疗效。N-乙酰半胱氨酸能够分解、溶解痰液,减少痰液对气道的阻塞,从而有效疏通气道,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8]。另外,该药物通过对气道细胞的保护和抗氧化作用,可减少炎症细胞的产生和浸润,缓解炎症细胞对患者肺部的损伤。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说明采用联合给药方式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病情,促进肺功能改善和疗效提升。分析其原因可能为:两种药物联合使用能够有效抑制中性粒细胞聚集,减少自由基,保护气道正常细胞,从而降低气道阻力,促进正常肺泡生长,减轻气道炎症和气道堵塞,从而增加患者肺活量,改善肺功能,促进病情好转。炎症因子可反映患者气道内部炎症水平,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后TGF-β、IL-6、VEGF、TNF-α 水平低于对照组。表明联合治疗更有助于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肺泡损伤,与胡晨阳等[8]学者的研究结论相符。分析其原因为:两种药物联合使用能够通过抗氧化作用,减轻肺泡的氧化损伤,并有效抑制气道内细菌,阻止炎症因子进入气道内皮细胞中,减少炎症因子产生。本研究发现,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联合给药的安全性与单一用药相当,并不会加重患者的不良反应。分析其原因为:这两种药物在治疗疾病时各自的作用机制不同,通过将其联合,不会出现药物相互作用加重不良反应的情况,而且能够充分发挥其的协同作用,提升临床疗效,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对于并发PIF 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应用罗红霉素治疗的同时,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罗红霉素乙酰半胱氨酸
脲衍生物有机催化靛红与乙酰乙酸酯的不对称Aldol反应
罗红霉素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临床上罗红霉素所致的不良反应探究
西安地区同型半胱氨酸参考区间的初步建立
分析比较国产与进口罗红霉素治疗呼吸道感染的经济效果
HPLC测定5,6,7,4’-四乙酰氧基黄酮的含量
反式-4-乙酰氨基环己醇催化氧化脱氢生成4-乙酰氨基环已酮反应的研究
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分析
N-(取代苯基)-N′-氰乙酰脲对PVC的热稳定作用:性能递变规律与机理
86例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