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类素描基础平台课程的构架与研究

2023-10-09 17:56唐丽琴张博涵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3年9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

唐丽琴 张博涵

摘  要:素描基础平台课程是建筑类专业必修的学科基础教育课程,课程以形体结构的造型及空间关系的表达为主要内容,帮助学生解决造型艺术中最为基本的问题,培养其艺术家的审美和表达技能,从而掌握空间造型的手段,表达建筑师的建筑构想。课程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美学思维及艺术修养,文章对当前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建筑类素描基础平台课程的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就目前课程的基本建设情况、课程体系、课程设计、课程师资等方面展开论述并提出相关改进措施。

关键词:素描基础平台课;建筑类专业;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TU-851;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6-0044-04

一、素描基础平台课程的教学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教育改革工作的全面展开,教育部提出要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各类大学对课程建设的质量日益重视。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完善的课程体系能够促进专业的发展。建筑类专业平台课是将建筑类专业基础课程向同类别专业开放的课程,按统一教学材料与教学内容,统一结课要求与评分标准的原则建课,切实提高本科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当今社会对未来建筑类设计师的职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其职业范畴包括了建筑主体设计、城市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等领域,专业要求涵盖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创作思维能力以及艺术气质等层面,以上都需要通过美术教育这一基础课程逐步培养,因为美术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审美与造型能力的水平。

美术教育的课程内容大致分为素描基础及色彩基础两部分。两门课程前后开设,素描基础平台课程开设学期为大一第一学期,面向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三个专业同时开设,是学生的第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素描基础通过对形体比例、透视结构及明暗关系等因素的表现,帮助学生掌握基本造型与空间表现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观察力、活跃的思维力以及高品位的艺术审美修养,这也是后期建立色彩关系与相关专业设计能力的基础,更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一项职业技能。因此,素描基础平台课程作为美术教育的基础部分,对建筑类专业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素描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我国当前建筑类的素描基础课程主要借鉴了美术院校美术教育中素描的教学内容与模式,同时结合建筑类专业的特点及有限的学时数,省去了复杂石膏形体及人物素描表现部分,主要围绕相关理论的学习、结构素描及全因素素描技法能力训练展开。建筑类素描基础的教学目标与艺术类专业的目标要求有所不同,两个专业的特点和要求有着不一样的标准,更为重要的是,建筑类专业学生入校前没有经过系统的美术培训与技法学习,美学修养与技能表现基本是零基础的非专业状态。虽然应试教育模式下的美术教学使我国的美育工作水平整体上得到稳步提升,但对设计类专业而言,学生对美术理论知识的领悟及技能的表达远远不够。

当今社会计算机信息化的发展、设计院高效的工作频率、各类电脑绘图软件的推广与实践,不断冲击着素描基础教学的重要性,在课程教学中经常会有学生对素描基础教学的地位产生疑惑。美术教育周期长,见效慢,尤其素描基础课程,相比其他专业课程更为枯燥,需要深刻理解理论,课上课下坚持不懈的动手练习。因此,建筑类专业学生自身美术基础知识的薄弱及对美术基础教学认识的不足,包括当前建筑类美术教学内容不合理的现状都导致我国高等院校建筑类专业美术教育课程现状令人担忧。

三、课程建设的改革措施

面对当今教育,利益固化的思维以及维持现状的心态都影响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只有通过改革激发创造力,才能增强教育发展的动力。曾天山教授指出教育要发展就必须进行改革,而教育微观的改革就是课程的改革。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在建筑类专业的素描基础平台课程建设中始终围绕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主要改革措施如下:

(一)丰富与优化课程内容

素描课程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素描基础平台课程是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专业必修的学科基础课,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有明确的实践教学要求,以培养艺术修养及构思表现的能力为主。素描基础平台课程改革首先通过增加课时数入手,由总计64学时增加为80学时,教学内容结合建筑类专业特色,增加了建筑风景素描模块,难易程度逐级递增,形成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教学过程。教师依据优化后的课程内容分阶段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阶段(第1—4周):学习素描的基本理论知识与结构素描的技法表现,包括素描工具的介绍、绘画姿势的掌握、不同线条的表现、构图与透视原理等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对石膏几何单体与组合的基础练习,学习表现结构素描的技法,培养和训练学生对物体的结构与透视关系的认识、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物体比例、形体和空间结构。这一阶段的课程目标是对学生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的培养,在章节模块的作业要求上,要求画面构图合理、线条流畅有力、透视关系准确、有线条虚实关系的表达。

第二阶段(第5—9周):学习全因素素描,又叫光影素描,要求掌握光影变化对静物形态的影响,包括物体的明暗虚实关系、质感表达。通过对石膏、罐体与水果组合静物的表现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空间结构的理解,加强学生动手表现的能力。这一阶段的课程目标主要是对学生能力目标的培养,在作业表现中,要求画面构图合理、线条流畅有力、透视关系准确、突出静物明暗关系、光影的变化与材质的表现要形象生动,旨在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

第三階段(第10周):学习建筑风景素描,通过对建筑内部及周边环境的素描技法的表现,要求掌握对构图、空间透视、明暗虚实、画面黑白灰关系等综合因素的考虑。在能力目标培养的前提下持续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在作业表现中,也要求画面构图合理,线条流畅有力,透视关系,空间明暗及虚实关系表达合理准确。

(二)教学设计与资源整合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根据建筑类课程建设的总目标,围绕素描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素描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教与学的过程,根据教学需要,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寻找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1]。由于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素描理论理解能力、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以及技法的动手表现能力等各有不同,若采取整班统一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必然不尽人意。因此,在班级教学中,实行分组分层教学,指导教师应依据班级学生实际能力的不同,摆放不同难度的静物表现题材进行分组指导,并做好各阶段的学习总结互评工作,以此激发每个学生的绘画热情,使每个学生都能从绘画作业中取得收获的喜悦。结合当前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从多方面更直观地欣赏优秀作品,对于有难度的技法要点重复播放讲授其绘画步骤。

基于建筑类三大专业同时开设的素描基础课程,在教学资源的整合方面需要全方位的统筹与协调,加强素描基础课程与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专业的课程联系。在绘画题材的选择上,挖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充分调动学生的绘画兴趣出发,不断创新绘画的表现题材,加强与同期及后续课程的衔接。在第九周全因素素描课程资源整合的建设中,鼓励学生将素描技法训练与其专业题材有机结合起来,将绘画兴趣与专业特点放在首位。作为建筑类专业学生,要善于捕捉校园生活中熟悉且有特色的整体建筑或局部建筑作为绘画题材,采用多种建筑元素运用到美术绘画中,以素描的技法展现建筑楼梯、走廊、门窗等建筑局部的绘画表现题材,提高建筑美学的审美能力,感受建筑光影的美感,以此训练学生空间透视、光影及质感的表达技巧,提高建筑题材的素描表现能力。在第十周的建筑风景素描章节中,融入规划与风景园林专业特色,通过体现出建筑与周边环境整体关系的表达,从植物单体,到亭、桥等建筑单体的多样表现,最后整合到完整的建筑风景作品中,使学生体会建筑与周边植物整体的空间关系、局部与整体的联系,体会自然光线对建筑的影响,感受大自然空间变化的美学魅力。另外,在教学实践中,还可通过组织大学生艺术作品展以及与艺术系学生的交流座谈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三)建设课程资源

1. 完善教学条件与建设课程网站

教师应从绘画道具、多媒体设备等多方面入手,促进教学条件的完善,在画室内通过挂画的形式营造画室的良好绘画氛围,在对素描基础的结构素描及光影素描部分进行教学时,可以采购学生感兴趣的绘画题材,如生活中常见且形体较为简单的石膏、罐体及水果等,这些材料具备自身的形体特征与美感,减少了艺术院校复杂的静物种类,增加了建筑相关题材的表现空间,可以提高学生的绘画学习兴趣以及学生绘画的成就感。

近两年,素描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已经由传统的线下画室指导教学模式转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结合了传统课堂学习与网络在线学习两种学习方法的特点和优点[3]。网络平台的课程建设尤为重要,在课程建设中,充分运用超星学习通网络平台建课,依据新的教学内容,增加并丰富对应章节的相关图片及视频资料,不断完善线上教学资源,通过收集整理大量优秀范画与案例,采用视频分步骤地展示较为复杂的素描技法,并辅以讲授,使学生更直观清晰地掌握相关技法,透过声音、图像给予学生最直接、最感性的认识。互联网技术能打破传统美术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局限性[4],除教学微视频、慕课资源以外,指导教师还应积极参与视频直播形式的指导与录课,共建共享建筑类专业的学习资源。课后积极引导学生观看线上丰富的教学资源,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适时关注后台学习情况,通过网络平台的课程信息数据,与学生及时反馈教学要求,增加与学生的互动[5]。在线上课程的教学中,严格遵守学校线上教学要求,使线上授课与线下授课保持一致,形成规范完整的线上教学流程。

2. 完善教学材料

以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更新和完善相关教学材料,成立美术教研小组,开展教学材料研讨与编制工作,保证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课件以及考核方式备案表等内容的协调一致。对于实用型人才的培养,要突出技法能力培养,通过对应培养方案定位课程重要指标点完成各个阶段的培养目标。在教材选择方面由之前的四川大学出版社《素描》变更为人民邮电出版社《从零起步:素描基础教程》。新教材基础性强,更加贴合零基础的学生基本水平,范画印刷清晰实用,对后期的教学及课后临摹作用较大。

3. 协作双师授课模式

双师授课打破了传统的由一名教師指导的授课形式,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有效活跃了课堂氛围,有利于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在素描基础教学中,双师授课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两位教师分工明确,一位教师课上示范指导,另一位教师辅助管理教学,课上双师指导与集体评图,课后一对一单独指导等,实现了线上线下课堂师生的良性互动。两位教师通力合作协同授课、协同考核,在双师授课合作的过程中,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既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教师团队专业能力的发展。

(四)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

应用型教育贯穿高等教育的各个层次与类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已成为教育改革的宗旨和方向。依托学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构建应用型人才教育课程体系的社会需求,明确建筑类专业的教学目标,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积极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创新点,充分运用课堂所学加强与专业学科及社会需求的联系,从素描教学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到能力培养的技法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课程教学的意义。在社会实践方面,可以充分挖掘校外实践的创新创业机会,例如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工作,运用课堂所学绘制社区展板,以及乡村墙画等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在活动参与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实践操作的应用能力,使其进一步认识素描基础学科的重要性。

(五)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现行的素描基础教学评价侧重学生最终作业成果,重结果而轻过程,此种评价体系使学生为了结课而绘画,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完善评价体系、加强过程管理,从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创作讨论等综合角度,将阶段性成果计入期末总成绩,作业点评环节从弱化教师的主观评价出发,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尝试自评,同组、同班学生互评,先让学生在组内及班内的作业中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表现的能力,再由指导教师归纳班级中突出的作业问题进行指导总结。除此之外,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例如课后同年级与不同级学生的点评,校领导及家长的参与点评等。通过对高年级学生、往届优秀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及时了解相关行业对设计构思表现能力的专业需求,并及时进行教学反馈,反哺教学。

四、结语

素描教学基础课程对于后续课程的衔接,尤其专业核心课中对建筑相关设计能力的审美、空间造型与表达等方面尤为重要。建筑类专业素描基础平台课程的建设,遵循当前社会发展规律,从课程教学目标与定位、教学内容的完善与资源整合、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模式及线上课程的建设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改革与完善,已经逐步形成了相对合理有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通过平台课程的改革发展,专业优势及特色与素描课程的联系加强,建筑类专业素描基础的教学质量与学业评价均有所提高。素描基础的教学是一个见效慢,需要不断探索和积累的过程,该课程的发展也应遵循社会发展的步伐,与建筑类专业的发展同步,不断寻求创新与完善。

参考文献:

[1] 饶文辉. 高校素描基础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 大众文艺,2016(22):217.

[2] 王春梅,田韫智. 关于建筑学专业美术课程教学的思考[J]. 天中学刊,2010,25(05):101-102.

[3] 韓聪,周霞,宋欣,等. 混合式教学方法在建筑类专业《美术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探索[J].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21(04):55-58.

[4] 谭薇.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美术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研究[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1,29(S1):91-93.

[5] 张盼盼. 地方高校美术类专业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研究[J]. 知识经济,2022,598(04):170-171.

(责任编辑:邵秋露)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
优化措施,提高能力
“需求导向”视域中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构建
发酵设备与实训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质量建设研究 
高职机械类专业“CAD图形设计”课程建设
MOOC时代创新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
《海图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